公务员考试常识素材如何快速积累——历史常识系列

合集下载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备考要点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备考要点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备考要点在备考公务员历史知识时,有一些关键要点值得重点掌握。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点、重要历史事件和相关考试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历史知识考试。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历史知识古代中国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考生需熟悉每个时期的重要人物、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变革等方面的知识。

2.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知识近现代中国历史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时期。

考生需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 世界历史的知识点世界历史知识包括古代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重要时期。

考生应熟悉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文明交流以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

二、重要历史事件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时代的开始,考生需了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考生应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影响,尤其是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3. 抗日战争(1937-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考生需掌握抗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

4.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考生需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5. 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考生应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三、考试技巧1. 多渠道获取历史知识学习历史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考生应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遗址、观看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等多个渠道获取相关知识。

2. 善于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点繁多,考生应善于总结归纳,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整理笔记,形成层次清晰的知识框架。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技巧:速记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技巧:速记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

【导语】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其中历史部分的中国古代历史,考察范围广,知识点多,为此,中公教育专家为各位考生罗列以下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一、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2.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1.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后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2.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

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3.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四、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1.公元前771年,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4、秦国商鞅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

五、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币制、度量衡、文字;“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3.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杆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表现了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大败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典故:破釜沉舟六、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3.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务员常见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常见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常见历史知识点梳理一、古代历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转变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则是由西周与东周组成的朝代。

夏朝是一个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王室国家,商朝是一个以宗教权威为核心的封建君主国家,周朝则是一个以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为基础的封建王朝。

这三个朝代的相继更替,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从部落联盟逐渐转变为封建社会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思想百家争鸣、政治割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也为后来统一中国的秦朝奠定了基础。

3. 秦朝统一中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秦朝由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加强中央集权,便利了国家的统治和管辖。

同时,秦始皇还修筑了万里长城,使中国北方居民与外敌隔绝,保护了中国北方边疆的安全。

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并为后来的汉朝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近代历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外侵略和民族屈辱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对中国大量贩卖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大规模的吸毒问题。

中国政府试图取缔鸦片贸易,但被英国军队打败。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开始走上不平等条约的道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2. 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的思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的清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民主共和时代。

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是孙中山,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民主、民族和民生的国家。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历史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也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 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和爱国主义运动。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点梳理公务员考试是一项要求考生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的考试,其中历史知识点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本文将梳理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历史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国号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的中心是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的中心是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全面确立。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多民族国家,主要代表人物为秦始皇。

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最具深远影响的朝代,主要代表人物为刘邦和汉武帝。

汉朝时期科技、农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时期。

4. 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朝代,而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辉煌的王朝之一。

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的黄金时代。

5.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帝国,是指中国历史上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时期。

十国是指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了十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政权。

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君主制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是由陈独秀等人于1921年在上海创建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力量之一。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1. 概述公务员考试是指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一种选拔方式,选取合格的人员从事政府机关的工作。

历史常识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涉及到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相关事件。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历史常识题目,帮助考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历史朝代2.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6年,共存在15年。

其中,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君主。

在秦朝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政策,如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修筑了长城等。

2.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始于公元前206年,终于公元8年,共存在两百余年。

东汉始于公元25年,终于公元220年,共存在近两百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期之一。

2.3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庄严而富庶的强大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始于公元618年,终于公元907年,共存在289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较为完善、社会经济进一步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辉煌的时期。

2.4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长达319年的封建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始于公元960年,终于公元1127年,南宋始于公元1127年,终于公元1279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其中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3. 重要历史事件3.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自清朝建立以来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性大事,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发生在1919年。

五四运动以反对巴黎和约、拥护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背好历史常识掌握必知技巧.doc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背好历史常识掌握必知技巧.doc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背好历史常识掌握必知技巧我们伟大毛主席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句非常具有哲学道理,对我们复习庞杂的常识知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梳理一下常识知识中的历史模块。

知识点一:史书体例在国考中历史知识考察占比相对大,考生往往对于历史知识死记硬背,背完就忘记,今天我们梳理一下历史中史书体例。

1.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中心不间断的描述史实的一类体例,比如:前四史中的《史记》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描述了从黄帝时期至汉武帝的历史。

因全书以《本纪》和《列传》为其主体,故被称之为纪传体。

(我们通常写某人的传记,就是写一个人生平,那么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通史就是一直贯通,没有间断)2.纪传体断代史以人物为中心描述某一朝代史实的一类体例,比如:前四史中的《汉书》一听名字就应该联想到说的是汉代的历史。

此书只描写了西汉的历史。

《后汉书》一听名字就应该联想到说的也是汉代的历史。

(断代史就是间断的描述某一朝代的历史)3.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着时间发展的顺序来记述历史。

比如:《春秋》就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来记述史实,那么《春秋》的翻译本《左传》自然也就是按照时间年月来翻译的。

《资治通鉴》主要以时间为线索描述历史。

(编年体中有个年字,就联想到时间年月)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描述各个国家的历史大事,比如:《国语》,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战国策》记录战国几个诸侯国之间的历史。

(国别体中有个国家的国字,就联想到各个国家之间不同的与其他别国的历史)【例题】下列史书中属于纪传体断代史的是( )。

A.《史记》B.《汉书》C.《战国策》D.《资治通鉴》【参考答案】B 题目问的是断代史,那么应该是描述某一朝代的历史,所以直接秒选B.《史记》《资治通鉴》属于通史巨著,《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均应排除。

公务员考试常识素材如何快速积累——历史常识系列

流行歌曲中的历史常识(一)有相当多的歌手在创作歌曲时,利用了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时期或者某个历史朝代作为歌曲背景,在欣赏歌曲的时候,适当留意歌词的内容,有助于我们记忆历史常识。

“吃着火锅听着歌,就把常识给学了。

”一、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这句歌词为我们展示了三国的一角。

当时,三国(魏蜀吴)鼎立,群雄并起,是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一般公认是220年至280年,也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的说法。

晋朝陈寿所著《三国志》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明朝罗贯中以此为蓝本,编撰的小说《三国演义》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他三部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从184年的黄巾之乱起,经历了董卓乱政、群雄割据,直到208年曹操统一北方,正式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22年,刘备崩于白帝城,之后不久,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同对抗曹魏,虽然有时也有战争发生,但总体来说比较平稳,这一形势维持了41年,直至263年,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了史称“西晋”的晋朝,定都洛阳,是为“三分归晋”。

280年,孙吴灭亡,三国时期结束。

【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122题】《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下列对这四部著作中人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鲁智深B.《三国演义》中因失了荆州被斩的马谡C.《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儿子是红孩儿D.《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指的是王熙凤解析:《三国演义》中,“大意失荆州”的是关羽,马谡失的是街亭,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二、马嵬事变流行歌曲《长恨歌》的背景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绝恋,里面的“夜漫漫,路弯弯,尽头横在眼前。

爱如凝霜,遍地都是绝望。

”这句歌词描写的就是马嵬事变,也称“马嵬驿兵变”,是安史之乱的一部分。

公考历法知识点总结

公考历法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它涉及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国历史进程。

历史知识点在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考察了考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还考察了考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公务员考试中的历史知识点。

一、中华文明的形成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沿线的一系列古老文明,而中国的历史知识点中也涉及到了这些古老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在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中,考生需要对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

例如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的国家,它的政治方式是封建制度,社会结构是世袭享有土地的贵族统治方式,而经济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此外,商代的王朝建立了铸币制度,强化了国家的中央集权。

周代则进一步巩固了封建政权,制定了封建礼制,其中的封建义务在其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古代的统一与分裂中国古代的历史经历了一系列的统一与分裂的阶段,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点内容主要包括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统治、三国时期的分裂、北朝南朝的对峙等。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它统一了中国的各个诸侯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实行了县制,修建了万里长城,统一了文字,开辟了以都城为中心的朝廷制度。

汉朝的统治则对中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巩固和发展,相对于秦朝统一方式的暴力和简单,汉代在经济上采取了更多的措施,例如开展了土地的改革,采取了盐铁专营,改进田间的制度等。

而三国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它的引起很多原因,例如东吴、东汉、蜀汉的抢夺,以及后来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等,都对中国的封建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它不仅考察了考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了解,还考察了考生对中国封建制度巩固的了解。

在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点中,考生需要对中国古代对边疆政策和其所取得的成果有所了解。

例如汉武帝时期开始对北方匈奴的庞大手段,对南方越南等地的统治,以及隋唐时期的国家对西域各国的统治等,都在证明了中国古代对边疆的控制力,而这种力量的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巩固。

考公务员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考公务员的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历史知识点1.夏、商、周三代: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夏代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周代是商代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

这三个朝代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各个国家互相争霸,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3.秦朝和汉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统一了六国,开创了封建制度。

汉朝是秦朝的衰败后出现的王朝,历时4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三国鼎立,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最终魏国统一了中国,开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5.唐朝和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的朝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艺术成就。

宋朝是唐朝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以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而闻名于世。

二、近代中国的历史知识点1.明朝和清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明代的最大特点是实行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清朝是明朝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近代中国的近代史: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中国的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5.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推动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中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公务员中的历史备考要点

公务员中的历史备考要点公务员考试是广大考生争相参加的竞争激烈的选拔性考试之一,历史科目是其中的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备考历史科目,需要掌握一定的备考要点,以提高备考效率和考试成绩。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中的历史备考要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

一、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备考历史科目,首先需要进行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

历史知识是历史科目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历史的基本事实、人物、事件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

备考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教科书、历史著作等资料进行学习,建立起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框架。

二、梳理历史时间线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需要梳理出历史时间线。

历史时间线是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掌握历史时间线,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

可以通过绘制时间线图、整理时间线表格等方式进行梳理,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有机地连接起来。

三、重点关注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备考历史科目,需要重点关注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是历史发展中的关键节点,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可以通过研读历史教科书或参考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并掌握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回答相关问题。

四、分析历史问题的演变和影响备考历史科目,需要具备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原因、发展、影响等问题,需要考生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论证。

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历史评论等资料,理解并思考历史问题的演变过程和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做好历年真题的复习和模拟演练备考历史科目,做好历年真题的复习和模拟演练十分重要。

历年真题可以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出题规律和重点考点,熟悉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同时,通过模拟演练,可以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适应考试的时间压力。

可以根据考试大纲、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

六、注意积累历史相关的背景知识备考历史科目,需要积累历史相关的背景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歌曲中的历史常识(一)有相当多的歌手在创作歌曲时,利用了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时期或者某个历史朝代作为歌曲背景,在欣赏歌曲的时候,适当留意歌词的内容,有助于我们记忆历史常识。

“吃着火锅听着歌,就把常识给学了。

”一、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这句歌词为我们展示了三国的一角。

当时,三国(魏蜀吴)鼎立,群雄并起,是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一般公认是220年至280年,也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的说法。

晋朝陈寿所著《三国志》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明朝罗贯中以此为蓝本,编撰的小说《三国演义》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他三部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从184年的黄巾之乱起,经历了董卓乱政、群雄割据,直到208年曹操统一北方,正式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22年,刘备崩于白帝城,之后不久,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同对抗曹魏,虽然有时也有战争发生,但总体来说比较平稳,这一形势维持了41年,直至263年,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了史称“西晋”的晋朝,定都洛阳,是为“三分归晋”。

280年,孙吴灭亡,三国时期结束。

【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122题】《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下列对这四部著作中人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鲁智深B.《三国演义》中因失了荆州被斩的马谡C.《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儿子是红孩儿D.《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指的是王熙凤解析:《三国演义》中,“大意失荆州”的是关羽,马谡失的是街亭,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二、马嵬事变流行歌曲《长恨歌》的背景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绝恋,里面的“夜漫漫,路弯弯,尽头横在眼前。

爱如凝霜,遍地都是绝望。

”这句歌词描写的就是马嵬事变,也称“马嵬驿兵变”,是安史之乱的一部分。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

随行将士认为杨家误国,要求处死宰相杨国忠,唐玄宗听从他们的要求处死了杨国忠。

但随行将士仍强迫杨玉环自尽,这就是“马嵬驿兵变”。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2009年国考行测11题】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A.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汉B.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C.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D.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解析:A项的司马迁修《史记》是在汉武帝时期,晚于文景之治,故予以排除。

B项的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故B项错误。

D项的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年间,而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应晚于安史之乱,D项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为C。

三、《汉谟拉比法典》周杰伦有一首歌叫做《爱在西元前》,里面有句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这句歌词直接给出了一道国考真题的答案,如下:【2004年国考行测二类105题】《汉谟拉比法典》出自( )。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罗马D.古印度答案:B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法典以汉谟拉比的名字命名,又称“石柱法”,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古埃及保留下来的法律史材料极少,考古界至今未发现古代埃及的法典或法律汇编。

古罗马在立法方面的主要代表有《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后者是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的名字命名的,又被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古印度的法律著作代表是《摩奴法典》,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法律文献。

该法典不是由国王或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而是由婆罗门教僧侣编制而成的。

流行歌曲中的历史常识(二)在另一篇文章中,我写到过很多流行歌曲是以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为背景的,还有很多歌曲是直接歌颂某个历史人物,或者表达对该历史人物的感慨之情。

欣赏音乐的时候,各位考生不妨多作了解。

“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把常识给学了。

”一、辛弃疾国内著名组合羽泉有一首歌叫《辛弃疾》,歌词直接引用了辛弃疾八首词的内容,揉合成一首歌,为听者展示了辛弃疾悲壮的一生。

开头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弓如霹雳弦惊”出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表达了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即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是词人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豪放词派的特点。

【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测21题】关于宋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比黄花瘦”是女词人代表李清照的名句B.“有井水即能歌柳词”说的是柳永C.“樯橹灰飞烟灭”说的是官渡之战D.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之一答案:C解析:“墙橹灰飞烟灭”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人在黄州赤壁游览时写的。

当时认为黄州赤壁是赤壁之战的遗址,现代有考古学家提出不同意见,不过目前尚未有定论。

苏轼游览赤壁时,写下这阙词,是为了抒发对赤壁之战的感叹之情。

因此C项错误。

“人比黄花瘦” 出自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醉花阴》,作品表面上是写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实则表达了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A项正确。

柳永又称柳七,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词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语言风格生动活泼,像是直接与人对话,易于传唱。

古时经常用“井水”表示有人居住的地方,“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表露柳永的词流传范围极广,B项正确。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军事将领、豪放词派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D项正确。

二、武则天“纵横天下二十年,深宫迷离任凭添。

两面评价在人间,女中豪杰武则天。

”这句歌词出自电视剧《一代女皇》的主题歌,用几十个字对武则天作出简单的评价。

武则天(又名武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3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公元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

她在位时,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同时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李白把她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但是同时,这位女皇又有另外一面,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任用酷吏,滥杀无辜,这使得对她的评价极为两面化。

【例题解析】下列历史著名女强人中,死后立有“无字碑”的是( )。

A.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B.武曌C.吕雉D.叶赫那拉·杏贞答案:B解析:武曌即武则天,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死后在陕西省咸阳市区乾陵与唐高宗合葬,陵区立有无字碑。

立无字碑的原因说法不一,最常见的是说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论。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A项,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即著名的“孝庄太后”,一生中培养并辅佐顺治、康熙两位明君,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C项,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又称为汉高后、吕后、吕太后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

《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

D项,叶赫那拉·杏贞即慈禧太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她执掌朝政期间,生活奢靡,中国甲午战争战败,与外国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和约,是历史评价多为负面的原因。

流行歌曲中的历史常识(三)历史上有重大事件发生时,除了史学家,还有诗人、作曲家、画家等人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而到了今天,流行歌曲也成为了记录方式之一,或翻唱诗词,或写作新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今天我们举出两例,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吃着火锅听着歌,就把常识给学了。

”一、满江红《射雕英雄传》电视剧中当年非常火爆,而剧中罗文演唱的《满江红》也随之广为传唱。

《满江红》传说为岳飞作品,是爱国主义的杰出代表:“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靖康耻,犹未雪”指的是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变、靖康难),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后妃、大臣等人北上金国,直接导致北宋灭亡和宋室的南迁,给宋朝造成了沉重打击,给人民带来了深痛的灾难。

【例题】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A.平王东迁→三家分晋→楚王问鼎B.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张骞通西域C.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玄奘西行D.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靖康之乱答案:D解析:杯酒释兵权发生的时间是北宋建立之初,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期间,靖康之乱标志着北宋的灭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A项的正确顺序是:平王东迁→楚王问鼎→三家分晋;B项的正确顺序是: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光武中兴;C项的正确顺序是:玄奘西行→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二、《马赛曲》“一起走吧,祖国的孩子们!荣耀之日来临了!那暴政对着我们,升起了染血的军旗,升起了染血的军旗!”这是法国国歌《马赛曲》的歌词(又译为《马赛进行曲》),原名莱茵军团战歌,它的作者是鲁热·德·利尔(又译为鲁日·德·李尔)。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全部封建制度,发布了《人权宣言》。

在这期间,陆军上尉鲁热·德·利尔写作的《马赛曲》迅速传播,甚至取代了赞美诗,在战争中起到激励斗志的作用。

1795年7月14日法国督政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

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过的三部法国宪法皆定马赛曲为法国国歌。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45题】法国国歌《马赛曲》原是一名战士创作的战歌,它诞生于( )时期。

A.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D.滑铁卢战役答案:A解析: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于1795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期间(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

作者是鲁热·德·利尔。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流行歌曲中的历史常识(四)“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句诗出自清朝沈雄的《古今词话》,意思是在国家民族遭遇不幸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不朽的文学作品。

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会激发文学家最深层的情感,音乐创作也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