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合集下载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

宿州市十三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345678910DABCCCCDDA11121314151617181920DCCBBBDCBA2122232425ABAAA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计50分) 26.①价值决定价格。

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是由养猪成本决定的,由于饲料价格高居不下,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导致生猪价格上涨。

(2分)②供求影响价格。

前几年由于肉价便宜,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导致今年生猪存栏量较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分)预测: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1分)理由①猪肉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减少其需求量,转向购买其它替代品。

(2分)②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价格变动会调节产量;肉价上涨,获利增加,养殖户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供应量,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

(2分)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价格高,养殖户就会寻求价格相对便宜的复合饲料,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2分) 27.⑴①生日请同学吃饭,互赠礼品等可能是从众心理的消费;(1分)②买个性化服装,标新立异可能是求异心理的消费;(1分)③买手机可能是攀比心理的消费。

(1分) ⑵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状况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2分)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赶时髦,不情绪化消费,做到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2分)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分) 28.⑴旅游消费是享受资料的消费(1分);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观念转变。

(2分) ⑵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业销售实现10820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收入4213亿元。

(3分)②消费所形成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安徽省宿州市2015至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A卷

安徽省宿州市2015至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A卷

宿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A卷)参考答案1、C(说法绝对,于文无据。

)(3分)2、C(“保护守法公民的尊严”错,原文是“显然有损于人的尊严”。

)(3分)3、A(变已然为未然,原文是:这不是一种逻辑演论。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大数据”的人们,已经有了“宁可相信数据,也不相信人”的初步理念。

)(3分)4、B (长逝,指远去。

)(3分)5、D(3分)6、A (范冉在王奂做考城令时,二人联系就不多了,“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3分)7、(1)范冉奉命(或“文书”)迎接督邮,他以此为耻,于是(或“因此”)弃官离去。

(5分)(耻、乃、遁去,句意2分)(2)他住的地方简陋,有时粮食吃光了,过着穷苦的日子,还像往常一样,言谈和表情依旧。

(5分)(所止、若、言貌各1分,句意2分)8、已是阳春三月,山头依然白雪皑皑,风卷黄沙滚滚而来,“堆”字写出积雪的深厚,“卷”写出了风力之大,黄沙弥漫。

(2分)用此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将士巡边生活的艰辛。

(2分)9、(1)忠于职守。

在春季环境依然恶劣的情况下,坚持巡边。

(2)忠君报国。

一个“赤”字,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3)感慨年华已逝。

为国操劳,头发已经斑白,青春不再。

(4)对故乡的思念。

回望故乡,已在天涯,漂泊之感顿生。

(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10、略(10分)11、B、E(E,3分;B,2分;A,1分;C、D不得分)(5分)12、久经战阵,沉着冷静,经验丰富;关心战士,智勇双全;舍己为人,勇于牺牲。

13、(1)折得死死的烟盒;(2)大胡班长的一句话:你突围出去了,再看;(3)小战士突然想起,大胡子班长是个文盲。

(答出两处即可)14、从故事情节看,最后两段是小说的尾声,交代了小战士现在的情况,他一直保存着那封信,一直记着他无法完成的任务,让故事情节更完整。

从人物形象看,最后两段交代了小战士一直保存着那封信,表现了他对大胡子班长的怀念,从而从侧面进一步衬托大胡子班长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安徽省宿州市2015_2016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扫描版)

安徽省宿州市2015_2016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扫描版)

安徽省宿州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试卷(扫描版)
高一历史(B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25=50分)
二、非选择题(18+16+16=50分)
26.(18分)
⑴表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6分。


⑵变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国王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6分)
⑶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6分)
27.(16分)
⑴教训: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动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6分)
⑵①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分)
②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分)
28.(16分)
⑴①性质:分别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集团。

(2分)
②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4分)
⑵①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2分)。

②应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8分)。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无答案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无答案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4-2024学年度其次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I卷和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上按要求填写信息,粘贴条形码。

3.作答必需在答题卷上相应的区域,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

)1.今年以来,蝗虫灾难侵袭全球多地。

在中国古代史中,几乎历朝历代都出现过蝗灾的记载,除了蝗灾之外,还有旱灾、水灾等等,从而导致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走向破产境地。

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A.稳定性B.自给性C.脆弱性D.落后性2.唐朝从波斯引入波斯枣等,宋朝从越南引入占城稻,明朝则大量引入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番茄等。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缘由是A.政府的重视B.生产工具的进步C.受惠于中外文明的沟通与互鉴D.得益于对传统科技的传承与创新3.古代中国的三张名片: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青铜器;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

被誉为古代中国瓷都的是A.广州B.西安C.南京D.景德镇4.下图是河南省安阳市出土的商朝时期的文物,由此可知当时的耕作方式是A.个体农耕B.集体劳作C.精耕细作D.机器生产5.下面关于重农抑商的表述最精确的是A.中国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B.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C.对封建土地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以稳固农业生产基础D.主见是重视农业,上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6.有人说新航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沟通之路”,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也有人说它是“罪恶之路”。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它,应当是①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②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④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宿州市十三所要点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参照答案一、选择题1----5BACDD 6---10BDCCA11---15ACDBB16---20CBABC21---25ACDAB二、非选择题26.(1)变局: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4分)(2)变化:推行三省六部制。

(2分)影响:切割了相权,增强了皇权;提升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4分)(3)朱元璋(明太祖)(2分)认识:君主专制进一步增强,有益于政局稳固;另一方面,相权的缺失,国家决议则易出现失误,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4分)27.(1)特色:直接民主;主权在民;权利限制。

(6分)(2)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6分)(3)意义: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确立了最先基础。

(2分)合约:《马关合约》,《辛丑合约》(2分)影响:《马关合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辛丑合约》标记着中国完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分)太平天国运动。

(1分)作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运动的最顶峰;深重打击了中外反动权利;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究;对以后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6分,随意3点)辛亥革命。

(2分)结果说明:答案一:成功,(1分)它颠覆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财产阶级共和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建了有益的条件;民主共和的观点逐渐人心所向。

(4分,随意2点)答案二:失败,(1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盗取,没有达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分)。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答案(文)一、选择题: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7分。

共计50分。

26、(15分)(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3分)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经济大变动。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分)(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2分)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分)(3)特点:多元性(兼收并蓄或开明兼容均可)。

(2分)原因:唐代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2分)(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2分)27、(16分)(1)看法:反对神话孔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化。

(4分)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分)(2)认识:儒家学说是中华文明之魂。

(2分)意图: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2分)(3)态度:反对对孔子偶像的崇拜和儒家伦理纲常,但尊重和崇敬孔子。

(3分)原因:北洋军阀利用孔教维护其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3分)28、(19分)(1)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4分)(2)风格:风俗画;(1分)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3分)(3)变化:图3:人物单调、僵硬、面无表情;图4:表现了真实自然的人性。

(2分)原因:人文主义的兴起。

(2分)(4)图1、图2、图4。

说明:图1描绘北宋都城汴梁的市井生活;图2充满生动浓郁的生活气息;图4表现真实自然的人性,反映了世俗的审美情趣。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3年高一期末质量检测无纸试卷完整版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3年高一期末质量检测无纸试卷完整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宿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计52分)25. (16分)(1)特点:中国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西方对外输出商品的殖民贸易。

(2分)影响:中国: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中国沉重的财政负担。

西方: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4分)(2)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2分)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分)(3)变化:中国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2分)原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

(2分)26.(16分)(1)原因: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师夷长技”不能挽救民族危饥;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

(6分)(2)认识:材料二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国民对宪政的常识、宪政的心理都没有准备;材料三认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不具备实行宪政的条件。

(4分)理由: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专制主义历史悠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不独立;封建思想浓厚;国民缺乏宪政意识。

(6分)27. (10分)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观点2分)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论述方面: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6分, 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A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25=50分)
二、非选择题(16+18+16=50分)
26.(16分)
⑴表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6分。


⑵变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国王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4分)
⑶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6分)
27.(18分)
⑴①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或“人民主权”、“人民民主专政”。

2分)。

②实现: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分)
⑵①实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分)
②教训: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动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分)
⑶①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分)
②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分)
28.(16分)
⑴①目标: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或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2分)。

②结局:形成美国与苏联对峙的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局面”。

2分)。

⑵①性质:分别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集团。

(2分)
②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4分)
⑶①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2分)。

②应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回答其中两点即可。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