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柔性基础下碎石桩复合地基力学特性分析

柔性基础下碎石桩复合地基力学特性分析

关键词: 柔性基础I 碎石桩复合地基 l 有限元法} 桩土应力比 中圈分类号 : 411 。 ” 文献标识码 : U 6. A
0 引言
复合地基在土木工程 中的广泛应用促进 了复合
1 有 限元模 型的建立
11 计算横型 .
地基理论 的发展. 尤其是从工业 与民用建筑部门发
本文所采用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实际工程 的现
V0. 5 No 6 12 .
De . 0 6 c20
文章编号 {0 14 7 (0 6 0 -0 30 1 0—3 3 2 0 ) 60 5 —4
柔性基础 下碎石桩 复合地基 力学特性分析
李仲勤, 马学宁, 韩 峰
(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 院, 甘肃 兰州 707) 300
圈 2 有 限 元计 算 模 盈
啦 2 ii l Fnt e m ̄t o uai e e mp tt  ̄moe e o dl
13 计算条件和计算方案 . 碎石桩复合地基桩体和桩间土均采用 D ukr rce- Pae 弹塑性模型[ , r r g 2 其屈服准则表达式为 : ]
摘 要: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 对柔性基础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力学特性进行 了 数值模拟, 得到了秉性基础下碎石
桩复合地基 的桩 、 附加应力分布特征 , 栽水平 与桩顶应力和桩体承栽率 的关 系。 土模量 比与桩顶 应 力和桩 体 和王换率的关系等力学特性的一些基本觌律 。 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
T b 1 M ae il h scln d蝴 a Ut ee o uain mo e a , tra yia }岫j l ' trI c mp tt d l’ p  ̄ ml n o
力 比也接近于 25 . 左右.

软土柔性桩复合地基研究

软土柔性桩复合地基研究

软土柔性桩复合地基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复合地基临界桩长研究现状,通过路堤下复合地基数值模拟,揭示了复合地基临界桩长的客观存在性质,结合宁通公路K102+990断面处复合地基工程实例,通过平面有限元及半解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临界桩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关键词:路堤复合地基沉降临界桩长数值分析1. 引言复合地基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中的软基处理,临界桩长的大小是复合地基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定复合地基所需的桩长,使其一方面满足工程需要,又不使其超过临界桩长而造成浪费,这一直是工程实际中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对路堤荷载下的复合地基临界桩长的存在与大小而进行的研究。

临界桩长的概念可以从荷载传递和地基变形两方面来分析;地基中的可压缩桩当桩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存在着某一深度,在这个深度以下的桩侧摩阻力近似为零,即当桩长超过该深度时,桩长再增加,不能提高桩的竖向承载力;从变形考虑也存在临界桩长,达到临界桩长后,增加桩长,基本上不能再减小沉降量;这两种定义的临界桩长概念是不同的。

影响临界桩长的因素有多种,本文试图从变形定义的概念,对路堤下复合地基临界桩长进行探讨。

2. 复合地基临界桩长的研究现状复合地基临界桩长影响因素很多,目前定性与定量的研究工作均处于探索之中。

顾尧章、周焕乔【1】曾从承载力的概念出发,利用罗惟德单桩计算公式【2】,得到了水泥搅拌桩的临界桩长计算公式:上述三个公式都是在单桩顶部竖向加荷条件下导出的,而复合地基的最大特征就是桩土共同承担上覆荷载,且桩与土及桩与桩均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影响,故这三个公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临界桩长存在这一性质,但不能适用于复合地基实际临界桩长的计算。

张忠坤、殷宗泽、曹正康【6】根据不同荷载分布状况下的单桩与复合地基的数值模拟分析,揭示出了复合地基临界桩长与荷载分布形式及桩土模量比的密切关系,对于相同条件下的复合地基,临界桩长不仅随桩土模量比的增大而增大,而且随着复合地基上覆荷载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不同基础条件CFG桩复合地基性状分析

不同基础条件CFG桩复合地基性状分析
异 ,为 工 程研 究及 应 用提 供 借 鉴 。
关 键 词 柔性 基 础
C G桩 F
复合 地 基
工 作 性 状
C G桩是 由水泥 、粉煤灰 、碎石 ,按要求配合 比 F
加水搅拌浇筑后形成 的具有较高强度 的无筋桩 ,成 桩 后与地基土共 同承担外 荷载 ,组成 C G桩 复合地基 。 F C G桩具 有较 高 强度 ,在复合 地 基 中具 有排 水 、固 F 结 、挤密作用 ,与桩顶褥垫层 协调作 用后 ,能大 幅提 高复合地基承载力 ,减少地基 沉降。因成本较低 、加 固效果 良好 ,质量稳定 等优点 ,在建筑地基 处理 中已 有广泛 的应用 ,并形成 了相应 的技术 规范… 。近年来 开工建设 的武广客运专线 、郑 西客运专线 等铁路大量 采用了 C G桩 处理技 术 ;京沪 高速 铁路 软 土地基 处 F 理 ,C G桩复合地基技术是备选方案之 一。 F 铁路路基传统上被认 为是一种柔性基础 ,建筑 基 础则是典型的刚性基础 。与刚性基础相 比 ,柔性基 础 ( 路基 )下 C 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荷载分担 、桩 土应 F 力 比、复合地基 的沉降与破坏均有较大不 同。本文 着 重探讨类似铁路路基等柔性基础作用下与刚性地基 作 用下 C G桩 的工作性状差异。 F
式 为
p k=Kl , Al k+K A ( r 2 2 1一,) n k () 3
图 1 刚性 基 础 及 柔性 基 础 荷 载 作 用 示意 图
( )柔性基础 下 C G桩 复合地 基 的工作性 状 现 2 F
曾润忠 ,男 ,副教授 ,硕士 。
式 中 , 桩 体承 载力 特征值 ;K 、K 分 别 为复合 n 为 。 地基 中桩体 、桩间土实际承载与单桩 承载力 、天然地 基承载力 不 同的修 正 系数 ;A 、A 。 为复合 地 基达 到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文章大致介绍了复合地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当前存在的复合地基种类和相应产生的作用,并据此提出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标签:复合地基技术;研究现状;作用分析;发展方向1 引言复合地基是对天然地基进行地基处理,使其部分土体强度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其中设置加筋材料而形成的人工地基。

复合地基包括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作为加固区,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

根据荷载传递机理将复合地基分成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水平向增强复合地基两类,又把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分成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三种。

为了节约成本,增强承载力,大多数工程在建设中都会使用复合地基技术进行地基处理。

2复合地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复合地基技术在上个世纪30年代起源于欧洲,到60年代由日本研究人员提出复合地基的基本是由桩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并建立散体桩复合地基模型。

到世纪末期,我国学者提出刚性桩和柔性桩的复合地基种类,具体是按照桩身的压缩变形对桩身承载力和沉降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来划分的。

复合地基一般分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在实际施工时,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要按照施工地点的土质情况以及施工技术和资金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地基处理技术,同样复合地基的处理方式也要参照地区的土质情况设定。

复合地基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成桩材料分为散体土类桩(由砂、石块等散体材料制作而成,受到周围土层的约束而逐渐形成桩体,其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桩周围土层的侧向约束力和桩体材料的内向摩擦角)、水泥土类桩(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和混凝土类桩(CFG桩、树根桩等)。

按照桩体刚度分为刚性桩(混凝土类桩)、半刚性桩(水泥土类桩)和柔性桩(散体土类桩);其具体是按照桩身的压缩变形对桩身承载力和沉降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来划分的。

复合地基应用进展和发展趋势

复合地基应用进展和发展趋势

复合地基应用进展和发展趋势复合地基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地基结构。

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优势,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地基处理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在地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分析复合地基应用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首先,复合地基在解决地基处理中的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往往只能解决单一的问题,而无法解决多种问题的综合处理。

而复合地基可以将各种材料的优势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解决多种问题,例如提高承载能力、减小沉降、增加抗液化能力等。

其次,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施工周期较长,给现场施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而复合地基施工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并且可以实现现场施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再次,复合地基应用范围的扩展,使得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最初,复合地基主要应用于工程地基处理中,如土石方工程、地铁工程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复合地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环境工程中的土壤污染治理、水利工程中的抗渗防渗等。

最后,复合地基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为其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复合地基应用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各种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使得复合地基的性能更加优越,施工方法更加先进,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在复合地基应用的发展趋势方面,可以预见以下几个方向:首先,在材料方面,复合地基将更多地采用新型材料,如聚合物材料、纳米材料等。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稳定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地基的各项指标。

其次,在施工方法方面,复合地基将更多地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人力投入。

同时,更加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性,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再次,在应用领域方面,复合地基将逐渐涉足更加复杂的工程领域,如海上工程、软土地基等。

铁路柔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

铁路柔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 :王连俊 (9 2 ,男 ,山东东营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 6 一)
第6 期
铁路 柔性 基础下 C 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 F
距桩 心距 离 / m
O 02 . 0. 4 0. 6 08 .
1 3
12 1 刚性基 础 和 柔性基 础 下 C G桩 复合 地基桩 _ . F 及桩 间土的 沉降分 析
称截面上施加对称位移约束 ,土体 四周和底部为全 约束 ,荷载作用于上表面载荷板上。有限元模型及
网格划分 如 图 l 所示 ,模 型其 他计 算参数 见表 1 。 12 数 值计算 结果分 析 . 数值 计算过 程 中施 加 在 C G 桩 复合 地 基 上 的 F
荷 载为 2 0k a 0 P 。
研究铁路柔性 基础下 C 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的确定方法。数值分析和现场载荷试验均表 明,柔性基础下 C G桩 F F 复合地基 中桩及桩 间土 的沉降和受力规律与刚性 基础差别较 大 ,桩的荷载分 担 比差别也 较大 ,故 目前采用 刚性 基础 的方法确定铁路柔性基础下 的 C 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是不合适的 ,而柔性 载荷试验可 以更好地 反映铁路柔 F
铁 路 柔性 基础 下 C G桩 复合 地基 F 承载 力确定 方 法研 究
王连 俊 ,丁桂 伶 ,刘升 传 ,陈 祥 ,沈 宇鹏
(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北京 1 04 ) 0 0 4

要 :针对铁路 C G桩复合 地基上 的铁路 路堤 为柔 性基础 的实际情况 ,运用数值 分析和现 场载荷试验 , F
水 泥粉煤 灰碎石 桩简称 C G ( e n l s F C me tFyah
础下 桩及 桩间土 沉降 、应力及 荷载分 担情况 ,本文 首先 采用 ANS YS有 限元 软 件对 其 进 行 数 值分 析 。 分析 中 ,以载荷 板 ( 板 )模 拟 刚性 基础 ,以橡胶 钢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
“柔性基础”刚性桩复合地基 工作性状及工程理论与技术
郑州大学 周同和
2007年 2月10日
主要内容
“柔性基础”条件下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 性状试验研究 “柔性基础”条件下刚性桩复合地基设 计关键问题讨论 后处理复合地基法技术介绍
一、“柔性基础”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
“柔性基础”刚性桩复合地基 工作性状试验
性状和复合土层变形特征,并试图进一步结合
工程研究路基填土内土工材料的工作机理、新
老路基拼接技术及地基、路基与路面结构共同
作用机理,根据试验成果对地基处理技术、设
计进行选择和优化。
试验概况
●试验内容
⑴ 三种桩长的PHC桩单桩承载力试验
长度
l=4m
l=6m
l=9m
数量
3根
3根
1根
⑵ 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条件4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GCD2复合地基土应力分布曲线 0.2 0.15 300kN 600kN 900kN 1200kN 1500kN 1800kN 2100kN 2400kN 2700kN 3000kN 3300kN
1 2 3
P(MPa)
0.1
0.05
0
GCD2复合地基土应力分布曲线 0.2
P(MPa)
刚性长短桩复合 地基土应力分布图
p(MPa)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2700 3000 3300
0.4 0.6 0.8 1
4m桩 桩间土
刚性短桩(GD1) 复合地基Q-N曲线 Q(kN)
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2700 3000 3300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沉降特征有限元研究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沉降特征有限元研究

概述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与以往所说的复合地基的区别在于基础刚度的不同,而判别基础是刚性或者是柔性,采用的标准是基础的抗弯刚度EI。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正在各类工程中广泛应用,具有极其广泛的前景。

但是,由于柔性基础复合地基的不确定因素多、问题复杂及难度大,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因而造成了柔性基础复合地基在实际应用中的工程隐患和浪费。

因此,有必要对柔性基础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作进一步的研究,使理论研究与实际相吻合并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目的。

在总结前人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具体工程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利用MARC 大型有限元软件,对柔性基础复合地基的地基沉降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柔性基础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随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柔性基础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使所得结论对柔性基础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计算模型计算模型及参数本文所采用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是以公路软土地基粉喷桩法处理试验段为背景,对实际的现场条件作一些简化处理。

其地层分布从上到下为:淤泥质粘质粉土,层厚10m,容许承载力70kPa;粘质粉土,层厚10m,容许承载力120kPa;深厚粉质粘土,容许承载力200kPa。

有限元计算模型示意图如图1。

有限元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物理力学基本参数见表1。

沉降影响因素桩土模量比K的影响复合地基中桩体的模量是影响复合地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当桩体模量变化时,复合地基的变形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分别取K=10~1000间不同桩土模量比的柔性基础复合地基进行计算,计算中保持土体模量不变而不断改变桩体模量。

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随着K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在K值较小时,K值的变化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很大;而当K达到一定值以后,K值的变化对复合地基的沉降影响很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计算理论的假设 复合地基有了丰富的工程实践,复合地基计算
理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现有复合地基计算理论主 要是建立在以下3个假设之上:a.刚性基础,基底处 桩与桩间土的竖向变形协调;b.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桩与桩问土之间没有侧向挤压作用,各自都不发生 侧向变形;c.复合地基土内部任一水平截面上桩与 桩间土的竖向压缩变形相同。 对于刚性基础作用下的复合地基,假设a是显 而易见的。为了满足桩与桩间土竖向变形的协调一 致,假设c也是成立的。假设b的成立与否则要根 据桩体的性质具体分析。在建筑工程中,基础都有 较大的刚度,在上部建(构)筑物荷载作用下,刚性 混凝土基础的沉降基本上是相同的,能够满足基础 下桩、桩问土的协调变形假设。由此假设所建立的
万方数据
雷金波等: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分析 的塑性变形及其三维空间效应未能考虑,使模拟的 精确度得不到保证,并且对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中 的桩和桩间土竖向变形的不协调性也没有研究。龚 晓南∽o等指出在现有的复合地基理论中,大都以刚 性基础为前提,没有考虑基础刚度的影响,利用数值 方法研究了在不同刚度基础下复合地基中应力场和
位移场的差异。
2005年第3期
窦远明¨4 o等在分析现场观测结果和有限元计 算结果的基础上,对柔性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桩复合 地基的承载力与沉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桩 土应力比随时间、荷载性质、面积置换率等因素变化 的规律,以及沉降随时间、荷载变化的特性,并分析 了桩顶处存在的刺入变形和土拱效应对复合地基承 载力的影响。他们在进行有限元模拟时假设桩、土 两类单元之间没有相对滑动,没有考虑柔性基础下 复合地基中桩和桩间土竖向变形不协调的基本特
关键词 柔性基础
Research
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Stat璐AnaIysis
Lei Jinb01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Fle】|【ible Ba∞ Xiang Dongdel
Jiang Hongda02
(1.舰加^。昭风砒把矿Aeromuficof死如no妇y;2.胁^o;‰讹巧妙)
Series No.345 March
2005




总第345期 2005年第3期
METAL MINE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分析
雷金波1’2
向东德1
姜弘道2
(1.南昌航空工业学院;2.河海大学) 摘要随着复合地基技术的广泛应用,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性状分析已有了一些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方法, 而对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性状分析在理论和方法上都还不成熟。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性状与基础刚度大小有很 大关系,目前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研究仍沿用了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理论假设,主要还处于数值模拟阶段,最后对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雷金波(1973一),男,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土木建筑系,河海大学博士 研究生,330046江西省南昌市。
万方数据
总第345期




2005年第3期
计算理论用于诸如钢筋混凝土基础下复合地基承载 力和沉降计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刚性基础下复合 地基性状分析有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方 法。复合地基计算理论主要包括复合地基沉降计 算、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三方面的内容…。
on
uously solution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f.or that under rigid base and is still
at
its numerical simulation stage.
the
of some pmblems existing i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nexible base are舀ven.
・50・
了柔性基础下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复合 本构有限元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加固区视为由 桩和桩间土组成的均质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通过 合理的方式建立能反映复合地基整体的本构方程, 然后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求解。同时基于修正的
A1锄西r的典型单元体变形模式,求出了路堤荷载下
复合地基加固区压缩量计算的解析式。刘杰"、8 o等 完善了复合本构有限元法,在采用杨涛推荐的竖向 变形模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径向变形模式,利用 弹性理论及桩、土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了桩及桩周土 的控制微分方程,并由此推导出了柔性基础下群桩 复合地基加固区内桩及桩周土压缩模量计算的解析 式,同时得出了桩、桩周土中竖向应力及桩侧剪应力 计算的解析式,也未能反映复合地基中桩与桩间土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load—
strongly dependent
uses
on
base rigidity. 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nexible base contin— Thoughts
2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桩土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复合试样和复合试样数值 试验的参数是合理的,并在复合地基局部水平应力 大于竖直应力的区域改用分层试样参数。 2.2数值模拟研究方面 数值分析作为现代化计算手段,可以避免模型 尺寸、形状、荷载、参数等限制,并且可以模拟试验室 和现场难以达到的“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案”,剔除 在一般试验中遇到的难以回避的干扰和影响(例如 制样、取样),使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某种现象、 规律和机理。但是数值模拟要求建立逼真的力学与 数值模型,包括桩体及桩间土几何模型、本构模型及 加载模型等,而这些又都和路堤下复合地基的工程 应用联系在一起的,模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计算结 果正确与否及其精度。 A1amgidMl等在分析柔性基础下端承桩复合地 基时,假定桩和桩间土均为线弹性体,通过选择合适 的典型单元体变形模式,利用典型单元体侧面零剪 应力和桩土界面位移协调条件,通过各桩、桩问土单 元的平衡分析给出了柔性基础下端承桩复合地基中 桩和桩周土的附加应力和沉降计算的解析方法。杨
涛M、6 o等在Schweiger和Canetta工作的基础上,提出
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基础刚度大小对荷载 作用下复合地基性状有重要影响。大面积的堆载、 路堤和堤坝工程中,填方荷载或交通荷载作用下的 复合地基中桩体会刺入填方路堤,复合地基中桩、桩 间土的沉降不一致,两者在接触界面上有了竖向相 对滑移,即基底处桩、桩问土竖向变形不相同,也就 不再满足上述协调变形假设。因此若把现行理论直 接应用于诸如高速公路路堤、堤坝工程中的复合地 基计算,则计算值与工程观测值差异较大。随着我 国道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在深厚软土地基上修建的 高速公路、铁路越来越多,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主要是路堤沉降及竣工后沉降问题,如何解决路堤 (柔性基础)的变形与稳定就成为当前岩土界十分 关注的问题。 对于柔性基础作用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 的理论计算,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国内外还不多 见,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中桩与桩间土的竖向不协 调性是其基本特点,现有设计和计算报导仍然沿用 了刚性基础下桩、桩间土协调变形的假设,这不可避 7免会给计算值与观测值带来较大的差异。柔性基础 下复合地基性状特点还处于讨论之中,现有的研究 成果也主要集中在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两方面。 2.1试验研究方面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性状试验难度大,现有 的试验不是很多。吴慧明嵋。等通过对不同刚度基 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性状的现场模拟试验,观测 到不同刚度基础下复合地基中桩和桩间土在承载力 和沉降等方面的性状具有显著的差异,破坏机理也 不尽相同。在承担上部荷载作用时,刚性基础下桩 首先承受较大荷载,柔性基础下则是土首先承担较 大荷载,从而导致两者在荷载传递、桩土荷载比、桩 土应力比等在量值和发展规律上存在较大差异。 李广信∞1等在常规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得出了 用复合试样、混和试样、曲线叠加、数值试验、参数叠 加和分层试样确定堤坝复合地基的Duncan—Chang 模型,并用这些参数进行了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 在复合地基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参数的选取时应考虑
Flexible
Keywords
base,Composite foundation,Research
status
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复合地基技术广泛 应用于交沿海地区各 类超软、深厚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复合地基技 术更加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地基处理实践积累和理论发展,复合地基的概 念逐渐得到了工程界和学术界的认同和深化。复合 地基¨1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 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 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 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上 部荷载由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作用下复合 地基性状与桩型、基础刚度的大小有很大关系…, 现行复合地基理论不完全适合于高填土路堤下复合 地基设计和计算,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柔性基 础下复合地基性状作了初步的总结和探讨,并对所 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能为柔性基础 下复合地基理论研究提供思路。
的竖向不协调性。
吴慧明嵋1利用Algor有限元程序,对不同刚度 基础下复合地基位移场和应力场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现场模拟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发现,在基础刚度
较小的情况下,复合地基中桩和桩间土不再满足协
调变形,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变形得出了一 些定性的观点,并对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设计进 行了一定的探讨。但作者对复合地基中桩和桩问土
点。
冯瑞玲¨叫等利用MARc软件,选择弹塑性本构 模型并以线性Mohr—Coulmb屈服准则作为屈服条 件,将平面问题有限元法用于对路堤荷载作用下的 桩体复合地基受力与变形性状进行了研究,分别分 析了本构模型中各参数(桩间土、桩体、路堤的变形 模量、泊松比、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对复合地基性状 的影响,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但对各种参数的影 响程度没有进行深一步的研究,而且对柔性基础下 复合地基中桩与桩间土的竖向不协调性,只是利用 MARc软件中通过定义接触体模拟桩土界面上的相 对滑移,没有考虑复合地基的三维空间效应。 张忠坤¨u等通过对路堤下复合地基沉降发展 计算方法的探讨,提出了将可考虑填土荷载宽度及 桩土非均质性的半解析元法与沉降随时间发展的指 数法相结合,进行沉降随时问发展的预测,并将计算 结果与实际沉降曲线及根据Biot固结平面有限元 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半解析元法的数值分 析结果是有价值的。 朱云升¨21等通过有限元方法,考虑复合地基中 各种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对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 力学性状作了初步的数值模拟分析,找出了柔性基 础下复合地基桩土问的荷载分担、荷载沿深度变化 和传递、桩土间相互作用、变形特性等力学性状的一 些基本规律。 刘义怀¨列等对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 桩土沉降等受力特性进行了平面线弹性有限元分 析。他们根据碎石料的变形特点和路堤荷载下碎石 桩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将碎石桩复合地基概化为 纵向上均质、横向上非均质的平面应变受力体,以能 量原理为基础,推导出桩土单元均质化的弹性矩阵, 并将其运用于某高速公路路堤填土荷载下碎石桩复 合地基的沉降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路基延长方 向的桩土单元进行均质化处理,而横截面方向仍按 桩、土分别处理,可减少计算工作量,但作了如此简 化,不能反映桩、土问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对计算 结果的精度也会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