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旁疝合并肠旋转不良

合集下载

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刘肖;袁涛;全冠民【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malrotation associated with midgut volvulus and duodenal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 Ladd's bands in adults.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one adult patient with intestinal malrotation associated with midgut volvulus and duodenal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 Ladd's band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CT scan revealed dilatation of stomach and the 1st and 2nd parts of the duodenum, and stenosis of the 3rd part of the duodenum. CT angiography showed local mesentery and bowel rotated clockwise around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 presenting"whirlpool sign". The surgery confirmed intestinal malrotation associated with midgut volvulus and duodenal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 Ladd's bands. Conclusions In adults, the intestinal malrotation associated with midgut volvulus and duodenal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 Ladd's bands is a rare disease,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lack of specificity, and the rate of preoperative misdiagnosis is high. Imaging examination is helpful, but most of cases need to be confirmed by surgery.%目的探讨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平扫示胃及十二指肠上段、降段扩张,水平段管腔局部狭窄.CT血管成像示局部肠系膜及肠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顺时针旋转,呈"漩涡征".手术证实为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结论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为一种罕见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较高,影像检查具有一定提示作用,大多需手术证实.【期刊名称】《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7(040)005【总页数】5页(P581-585)【关键词】Ladd带;十二指肠梗阻;肠旋转不良;中肠扭转;Ladd手术【作者】刘肖;袁涛;全冠民【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石家庄 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石家庄 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石家庄 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R445.3成人肠旋转不良少见,若无并发症,可无任何症状,但部分成人病例可因伴发的腹膜索带及肠扭转导致急慢性胃肠道症状,其中以Ladd带最常见。

腹腔镜技术在腹内疝诊治中的应用

腹腔镜技术在腹内疝诊治中的应用

l aoepcepoao i t u i i a efs coc rtept nswt tesset t it n ar soi xlr i mg a ̄ ts t r hi f aet i h up c dwh n ra p tn h ql h it eo h i h e i el
中华疝 和腹 壁外科杂 志 ( 电子版 )o2年 2月 第 6卷 第 1 C i e i d d Wa g日e咖 d ̄ 。eray 02。o , o 1 ・3 ・ 21 期 hnJHr a趾 0 n l l ( c cF o )Fb r 1 V l N . Ai u 2 6 1
n eurn e o r c r c .Co c u in T e n mb r o n a a d mia h r i s o a d i c l o b e ry e n l so s h u e f it - b o n l e a Wa lw n df ut e a l r n i t
td i t s n s ta g ltd T ed ly d s s e to tr a d mi a en a mi h e u ti e ee i n s e n e t e Wa s n u a e . h ea e u p c fi e la o n h r i g t s l n s v r l e s i r n n b l r l e e tr a d f i u g r . a a o e p c p o e u e h w d s c e su x lr t n a d d f i u g r n v n a e e n t s r e y L p rs o i r c d s s o e u c s f le po a i n e n t s r e i f i e r o i e y

腹腔镜疝修补术详解

腹腔镜疝修补术详解

应用解剖


死亡冠:或死亡环。腹壁下动脉与闭孔 动脉吻合支所在区域。 疼痛三角:即精索血管外侧,髂耻束下 方的三角,此处有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和股支,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穿过。
应用解剖
应用解剖
应用解剖
①耻骨梳韧带 ②腹直肌 ③腹壁下动静 脉 ④内环 ⑤髂耻束 ⑥疼痛三角 ⑦危险三角 ⑧返折的腹膜 ⑨绿色区域示 耻骨肌孔
应用解剖

髂耻束:伴行于腹股沟韧带深面,是腹 横筋膜增厚的部分,起于髂嵴内侧和髂 前上棘,止于耻骨上支。
应用解剖

肌耻骨孔:所有的腹股沟疝包括直疝、 斜疝,以及股疝,都发生在同一薄弱区 域。内界腹直肌外缘,外界髂腰肌,上 界腹横筋膜和腹内斜肌,下界骨盆的骨 输精管和 精索血管围成的三角间隙,此处有髂外 动静脉。

穿刺部位:
脐孔,患侧腹直 肌外侧平脐水平 和对侧腹直肌外 侧脐下水平
手术操作过程


腹腔探查:
观察疝的部位、大小、内容物,有无对 侧隐匿疝。 辨别五条腹膜皱襞。

首先要辨认5条韧带:①脐中韧带:位于中线, 是脐尿管闭塞后的残留痕迹; ②脐内侧韧带:是覆盖在闭塞的脐动脉表面的 腹膜皱褶,位于脐中韧带的两侧,膀胧位于两 条脐内侧韧带之间; ③脐外侧韧带:是覆盖在腹壁下动脉表面的腹 膜皱褶,位于脐内侧韧带的外侧。通常在疝缺 损上缘3cm弧形切开腹膜,内侧不能超过脐内 侧韧带,以免损伤膀胧,切开中间的腹膜时应 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
注意要点
死亡冠、危险三角、疼痛三角不能用疝 钉固定。 双侧疝应充分解剖耻骨膀胱间隙,使两 侧腹膜前间隙相通,补片在耻骨联合处 交叉。 尽可能展平补片,以免复发。 充分关闭腹膜,以免补片与肠内容物接 触,引起肠梗阻甚至肠瘘。

腹腔镜下Ladd手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1例

腹腔镜下Ladd手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1例

腹腔镜下Ladd手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1例张丰年;李炳;陈卫兵;王寿青【摘要】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study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Ladd's procedure for 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 Methods: Laparoscopic Ladd's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in 21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 including14 males and 7 females, aged 58 min to 4 years. Results: Laparoscopic Ladd's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in 21 children. 3 cases were converted to laparotomy, 9 cases had intestinal volvulus, 1 case was complicated with acute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1 case was complicated with Meckel's diverticulum, and 1 case was complicated with chylabdomen. The operation time was 52-125 min, with an average of 65 min. All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years, and the abdominal scar was not obvious. All children recovered smoothly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Ladd's procedure is safe and reliabl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目的:回顾性研究腹腔镜下行Ladd手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在腹腔镜下行Ladd手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58 min~4岁.结果:21例患儿,均行腹腔镜下Ladd手术,3例中转开腹,9例有肠扭转,1例合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合并美克尔憩室,1例合并乳糜腹.手术时间52~125 min,平均65 min.术后均随访1~2年,腹部瘢痕不明显,全组病例恢复顺利,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应用Ladd手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9(045)001【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腹腔镜;Ladd手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作者】张丰年;李炳;陈卫兵;王寿青【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江苏淮安 223002;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江苏淮安 223002;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江苏淮安 223002;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江苏淮安 22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2;R726.5肠旋转不良是一组胚胎发育中肠管不完全旋转及固定的结构异常,指胚胎期肠管在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发育过程中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所引起的位置异常和系膜附着不全的先天性疾病。

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医外治研究探索

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医外治研究探索

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医外治研究探索摘要: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亦成为大家关心与探讨的热点,本文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外治法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胃肠功能,外治,综述引言近年来腹腔镜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术式,因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瘢痕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治疗[1]。

但是由于术中脏器牵拉,手术创伤,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易造成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患者术后愈合,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便秘、腹胀、尿潴留等[2]。

因此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外治法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医外治法1.穴位贴敷穴位敷贴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是指选取一定的腧穴,并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使药物直接渗透皮肤,通过经络与药物的刺激作用,调理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6]。

桂屏等[7]运用子午流注择时理论,将蜂蜜和大黄粉调成的药丸敷于患者脐部,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腑气不通且属实热证患者,可缩短其肠鸣音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减少患者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等发生率;陈润清[10]等运用和胃通降穴位贴敷贴于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及内关穴,以治疗妇科腹腔镜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患者,总有效率为97.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P<0.05)。

总之,穴位敷贴中医药外治法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及辨证施治精神,其疗效确切、迅速,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容易控制,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2.耳穴压豆《素问·口问》有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中医认为,耳穴通过经络联系脏腑及全身各个部位,通过耳穴压豆刺激穴耳反射区,可达到调节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十二指肠旁疝诊断与治疗PPT

十二指肠旁疝诊断与治疗PPT
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手术 治疗等
危害与并发症
腹痛: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 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
消化不良:可能出现恶心、呕 吐、腹泻等症状
营养不良:由于消化不良可能 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肠梗阻:严重的并发症,可能 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观察疝 囊大小、位置 细胞学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生化、免疫、 微生物等
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 MRI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 化、免疫等
内镜检查:胃镜、肠镜等
手术探查:腹腔镜、开腹 探查等
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 检查等
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止痛、 解痉等药物缓解症状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 抵抗力
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与展望
总结十二指肠旁疝诊断与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临 床表现、影像 学检查、实验
室检查等
治疗方法:保 守治疗、手术 治疗、药物治
疗等
治疗效果:根 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展望:未来研 究方向、新技
术应用等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观察与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和重体力劳动,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刺激 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
通畅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 有助于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适用于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方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较小,但可能存在术后复发的风险 术后护理: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调整

小儿外科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三(精选题)

小儿外科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三(精选题)

[单选题]1.女孩,4个月,已确诊为先天性胆总(江南博哥)管囊肿,2周来黄疸重,高热不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最好的治疗方法为?A.静脉输液加抗生素B.行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C.囊肿切除Rou×-Y手术D.囊肿切除空肠间置代胆道术E.囊肿外引流术参考答案:E[单选题]2.关于下列疾病相对应的肿瘤标记物错误的是A.神经母细胞瘤:NSEB.神经母细胞瘤:尿VMAC.畸胎瘤:AFPD.睾丸肿瘤:AFPE.肾母细胞瘤:CEA参考答案:E[单选题]3.先天性膈膨升是指A.腹腔脏器畸形造成膈肌的升高B.横膈膜发育不全或麻痹,横膈不同程度升高,腹腔脏器向胸腔突出C.先天性腹压增高引起的膈肌升高D.属于先天性膈疝的并发症E.先天性膈神经发育不良造成膈肌的升高,腹腔脏器向胸腔突出参考答案:B[单选题]4.多发性肺囊肿不需与下列进行鉴别诊断的是A.隔离肺B.先天性腺瘤样畸形C.转移性肺癌D.肺猪囊尾蚴病E.慢性脂性肉芽肿性肺炎参考答案:C[单选题]5.心脏手术后引起脑栓塞的最常见的因素是A.血栓B.心内残留气体C.心内残留异物D.脑内血管硬化E.过度抗凝参考答案:B[单选题]6.新生儿皮下坏疽属于何种病理反应A.强应性反应B.正应性反应C.弱应性反应D.无能性反应E.特殊反应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新生儿的细胞免疫发育不良,补体不足,中性白细胞的趋化功能不足,屏障功能不足,对细菌的防御能力弱。

[单选题]7.肠闭锁的诊断不应做以下哪项检查?()A.钡灌肠检查B.腹立位平片C.钡剂检查D.直肠指诊E.生理盐水灌肠参考答案:C[单选题]8.关于青春发育期少年的饮食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此期能量需要存在着较大个体差异B.蛋白质每日70~90gC.女孩每日需能量2000~3000kcalD.男孩每日需能量2500~3000kcalE.以上均正确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青春发育期少年的饮食此期能量需要存在着较大个体差异,蛋白质每日70~90g,男孩每日需能量2500~3000kcal,女孩每日需能量2000~3000kcal。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微创手术治疗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微创手术治疗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微创手术治疗周崇高;李碧香;王海阳;许光;邹婵娟;夏仁鹏;马体栋;赵凡【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6例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1例,入院年龄1~28 d,平均(11±8.2)d;体重1.9~4.2 kg,平均(3.1±0.5)kg。

均以呕吐入院,出生后有胆汁性呕吐;6例有便血,无腹胀及腹膜炎体征。

90例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十二指肠降部或水平部不全梗阻,其中74例空肠起始部位于脊柱右侧,6例便血患者未行消化道造影检查。

9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肠系膜血管呈漩涡症。

结果96例为肠旋转不良,92例合并中肠扭转,旋转360°~900°;6例术前有血便者存在肠系膜水肿,其中3例有乳糜腹,均无血运障碍。

手术时间32~112 min,平均(59±18)min。

1例肠系膜血管损伤,中转开腹止血,术中出血30 mL;2例结肠系膜撕裂行修补术;术后1~3 d 进食。

96例术后随访3~48个月,2例术后1个月出现呕吐,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十二指肠梗阻,再次手术发现为肠扭转并肠粘连,均在腹腔镜下再次完成手术。

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实为肠系膜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致,腹腔镜下采用适当的复位方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是安全有效的。

%Obje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for 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 associated with midgut volvulus in neonat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from99 neonates with 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 associated with midgut volvulus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October 2015, was respectively analyzed.65 males and 31 female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ge rangedfrom 1 to 28 days (average age was 11 ±8.2 days)and weight ranged from 1.9 to 4.2 kg (average weight was 3.1 ±0.5 kg).Bilious vomiting was typical,but no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eritonitis symptoms were found in all patients, and hemafecia was noted 6 patients.Duodenal obstruction was revealed b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ontrast in 90 patients,among them,Treitz ligament was found to locate on right side of spine in 74 cases.The mesenteric ves-sels presented votes sign under USG. Results Intestinal malrotation were diagnosed all patients and 92 cases of them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midgut volvulus from 360 to 900 degree.Mesenteric edema was found in 6 patients with hemafecia,in which 3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paroscopic ladd’s proce-dure was engaged and operating time ranged from 32 to 112 minutes (Average time was 59 ±18 minutes).1case underwent conversion of open surgery due to mesenteric vascular injury.2 cases undertook mesenteric repair as the mesenteric tissue tear.Oral feeding was engaged in postoperative 1 ~3 days.All patients under-went follow up and follow up time ranged from 3 to 48 months.2 cases were found to vomit after surgery and duodenal obstruction was confirmed b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ontrast,secondary laparoscopic surgery was done successfully and intestinal twist or adhesion during investigation. Conclusions The intestinal malrotation can be diagnosed and treated with laparoscopy.Patients could benefit from this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with shorter operating period and reduced difficulty of performance,as well as ideal effectiveness.【期刊名称】《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15)002【总页数】3页(P167-169)【关键词】肠旋转不良;中肠扭转;腹腔镜;婴儿,新生【作者】周崇高;李碧香;王海阳;许光;邹婵娟;夏仁鹏;马体栋;赵凡【作者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正文语种】中文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管旋转和固定发生障碍,导致肠管解剖位置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从而引起上消化道梗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用 钛 夹 夹 扎 或 线 结 扎 , 效果 可靠 , 不 论 是 在 术 中 还 是 术 后 都 未 发 生 出血 , 如此操作 也不会 造 成胆囊 壁被凝 破 穿孔 ; 其 余 1 0例 浅 支 次 主 干 稍 细 , 仅 按 一 般 分 离 胆 囊 壁 时 凝 断 其 分 支 的 操 作 即可 将 胆 囊 全 部 分 离 。对 于 深 支 血 管 , 由于 通 常 较 浅支细些 , 仅 凝 断 其 分 支 即可 , 不 必 刻 意去 处 理 其 次 主 干 ; 即 使有 时 遇 到 一 些 较 粗 的 次 主 干 , 也 完 全 可 以将 其 推 向肝 侧 予 以保 留, 只需 凝 断 其 分 支 。本 组 1 例 右肝 动脉 走行 异常 , 右
囊体区域进行 , 也 就 是 从 传 统 对 主 干 处 理 变 为 对 主 干 分 支 和 次 主 干 的 处 理 。就 胆 囊 切 除 手 术 本 身 而 言 , 其 主要 潜 在 危 险
区域 位 于 胆 囊 三 角 , 把 对胆 囊 血 管 的 处 理 移 到 胆 囊 三 角 以外
细解 剖的条件下 , 对传统胆囊切 除手术主要操作 中血 管部分
维普资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 0 0 7年 5 筮! 鲞筮 塑
! ! 望 翌 ! ! ! : ! : ! :

49 5・
伤出血 , 故 对 胆 囊 动 脉 主 干 予 以结 扎 切 断 处 理 ; 1例 胆 囊 急
性 化脓性炎症组织严重 水肿充 血 , 胆囊壁解 剖 层次 不清 , 不 易 辨认 胆囊 动 脉 深 浅 支 的 分 支 , 故 也 先 结 扎 切 断 胆 囊 动 脉 主 干后再对胆囊进行 分离 , 以减 少 分 离 时 出 血 ; 1例 胆 囊 动 脉 深浅支分又部紧贴胆囊颈管交界部 , 无法与颈管部 分离开 ; 1
操 作 的简 化 , 也就是 在组 织解 剖 上从 传统 的 “ 主干级 ” 精 细 为“ 次 主干 级 ” 及 其更 细 的分支 , 适 用 于 胆 囊 三 角 及 颈 部 组
织 层 次 尚清 楚 和胆 囊 管 长 度 基 本 正 常 的 病 人 。但 下 列 3种 情况不宜采用本术 式 : 胆 囊 三 角及 颈 部 组 织 炎 症 严 重 层 次 模 糊、 胆囊 管过短 、 胆 囊 动 脉 深 浅 支 分 叉 紧贴 甚 至 包 绕 颈 部 , 因 为 上 述 第 1种 情 况 无 法 辨认 胆 囊 动 脉 深 浅 支 的 分 支 , 后 2种
参 考 文 献
1 吴阶平 , 裘法祖 , 主编. 黄 家驷外 科学 ( 第 6版 ) . 北京: 人 民 卫 生
出版社 , 2 0 0 电凝 其 分 支 时 宜 采 取 “ 两 点 凝 断 法 ”, 即对 要 凝 断 的 血 管 分 支 先 钩 起 凝 固成 相 连 的 两 个 点 面 宽 度 , 然 后 在 血 管 分 支 的近 胆 囊 壁 侧 点 面 上 凝 断 。 上 述 两 点 凝 断 法, 由 于贴 近 胆 囊 壁凝 断 , 可 确 保 动 脉 分支 近 端 不 出血 , 而 胆 囊 壁 侧 远 端 有 时 会 出血 , 此 时 仅 需 贴 着 胆 囊 壁 侧 血 管 断 端 再
情况下极易损伤胆囊 动脉主干及或深浅支 分叉部 , 故 仍 以结 扎 断 离 胆 囊 动 脉 主 干 为 妥 。从 本 组 的 初 步 临 床 结 果 看 , 该 术 式是安全 、 可行 的, 疗 效好 , 有 临床 推广应 用 的价值 , 尤 其 是 在 普 遍 应 用 电 刀进 行 胆 囊 切 除 的各 级 医 院 。
相 对 安 全 的胆 囊 颈 体 壁 区 域 , 具 有 明 显 降 低 手 术 风 险 的 意
义 。分离操作 的注意点 之一是要 防止 损伤胆 囊动 脉 主干 和
断离分支时 出血 。我们 认 为在 先 结 ( 夹) 扎 及 剪 断 胆 囊 管 后, 不必刻意去 分离 寻找 显露 胆 囊动 脉 主干 , 术 者 的“ 注目 点” 只需 放 在 胆 囊 壁 肌 层 界 面 上 , 仅 留意 胆 囊 动 脉 深 浅 支 的
加 强 一 道 电凝 即可 ; 相对而 言 , 如 果 采 取 一 点 凝 断 法 则 较 易 发 生 出血 , 特别是 对于胆囊 动脉浅 、 深 支 的第 一、 二 条分 支 。 当从 胆 囊 三 角 起 分 离 凝 断 胆 囊 动 脉 浅 、 深支 的第一 、 二 级 分
在 不 结 扎 断 离 胆 囊 动 脉 主干 时 , 对 动 脉 处 理 的 主 要 操 作 实 际 上 是 从 传 统 的 胆 囊 三 角 区 转 移 至 距 其 2—3 c m 远 的 胆
方走行 1 . 5 c m才 转 入 右 肝 , 术 中险 些 将 其 胆 囊 颈 部 右 后 方 段走 行 血 管 当成 胆 囊 动 脉 深 支 断 离 !由此 可 见 , 对 于 胆 囊 床 面 上 走 行 的血 管 , 尽量将其保 留在肝侧较为安全 。 不结扎断离胆囊 动脉主干 的 L c, 是 在腔镜 放大 、 电 钩 精
肝动脉进入胆囊三 角发出胆囊动脉后 , 继 续 在 胆 囊 颈 部 右 后
例胆囊管过短 , 分离操 作较 难 , 故 先 断 离 其 动 脉 主 干 。 随 着 手 术 经 验 的 积 累 和 操 作 技 术 的提 高 , 对 1例 胆 囊 动 脉 走 行 于 胆囊管左侧的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 1 例 胆 囊 颈 结 石 嵌 顿 伴 急 性胆囊炎 、 1 例胆囊 颈结 石嵌 顿伴 急性 胆囊 积水 , 其 胆 囊 动 脉主干均不予结扎断离 , 亦 能顺 利 完 成 胆 囊 切 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