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语文”为例探讨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下的问题设置原则
以《大学语文》为例探讨问题设置技巧

就 必 须 通 过 循 循 善 诱 、循 序 渐 进 的 问 题 设 计 ,让 学 生 在 阅读 的 过 程 中 不 断 深 化 对 主 题 的 认 识 。 这
好的 问题设 计可 以使学 生更深 入 地 理 解 课 文 。 学 生 在 “ 题 ” 引 问 的
导下 通过 自主解决 和 分析 问题 , 产 生 语文 》 的教 学 , 提高 学生 对 的 学 习兴 趣 , 有 积 极 的 意 义 。一 具 直 以来 , 于《 关 大学 语文 》 课程 的
开设 , 有着 激 烈 的争 议 。 而从 大 学 生 的实 际情 况 看 , 论 是 文 科 生 , 无
首诗 歌 , 先必须理 清文 章思路 , 首 使学生获 得整体感受 ,然后让 学 生 对 诗 歌 进 行 层 次 划 分 ,并 且 回
要让学 生 理解 诗歌 丰 富 的主题 ,
转变 , 践证明 ,问题教学法 ” 实 “ 的 采用 , 提高学 生学习积极性 , 对 加 深 其 对 知 识 理 解 ,提 高 其 应 用 能 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其 实 ,问 题 教 学 法 ” 的 关 键 “ 就 在 于 问题 的提 出 。对 教 师 而 言 ,
力 和 习惯 服 务 。因此 , 师 只 有充 教
的激烈 、 战争 环境 的恶 劣 ; 后 , 战
分 别从 士卒 和思 妇两 个视 角 , 描 写 了 战斗 失 败 后 他 们 对 彼 此 的 思
自己的文学 欣赏水平 。他 们一方
面 对 大 学 语 文 充 满 期 待 ,渴 望 在 文 学 的 海 洋 中 畅 游 ;另 一 方 面 对 高 等 语 文 课 程 又 缺 乏 足 够 的 信 心 ,怀 疑 其 将 是 高 中 语 文 课 的 延
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置探析

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置探析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理解、分析、欣赏文本,全面掌握文学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和文学知识。
因此,在设置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从文本内容出发,发展全面的语文阅读能力。
文本是语文阅读的基础,因此文本内容应该随孩子水平,以不同主题、视角层面出发,通过文字加工、分析、、把握文本构造和内部联系,既包括新颖的观念表达,又有逻辑的内容体系,既有朗朗上口的诗文,又有独具风格的散文和小说等。
二是注重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
语文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设置的问题要通过实践形式,选择一些经典文本,分析它们的特点、主旨以及文中存在的普遍文学技巧,让学生充分感悟美感、把握深刻内涵,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非常关键。
三是指导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置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主要是通过自主性思维、归纳总结、联想积累、识记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语文,从思考中学习和体悟语文精髓来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例谈语文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

例谈语文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核心提问或问题。
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问”而问的情况比比皆是。
这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问”和“答”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显得平淡无味,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大量的问题“肢解”成一块块“零碎材料”,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代替了本来应该有的美读、美听、美析,一节节本应该由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心灵“对话”的语文课成了师生之间的“问答”课。
语文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课文的标题切入标题是一课之目,是文章的灵魂,在很多情况下,能够精确而明显的提示文章的基本信息,表露文章的结构,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反映文章的思想倾向。
从课文标题设计主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思维活动,把握课文思想内容。
(1)对标题的诠释如《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标题已经提示了人物(唐雎)与结果(不辱使命),只要根据标题进行提问:使命的起因是什么(秦国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实则吞并安陵)?不辱使命的过程怎样(受任于先王不敢易;天下缟素就在此时;秦王色挠)?再结合课文进行解读,追问其他细节,课文的整体内容就把握了。
(2)对标题的评论《济南的冬天》教学中,读完后思考一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是一个怎样的冬天?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还要能简述理由,而且后面发表见解的同学不能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
(3)对标题的补充对于一些概念性的或者一些短小的标题,要求学生在初读之后,能够在原标题前加上一个或几个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成为一个新标题。
如琦君的《金盒子》,我们可以给这篇课文的标题加一个定语——《……的金盒子》,要求能结合课文内容简述你这样加的理由。
(4)拟副标题如《海滨仲夏夜》,我们可以用“一个……的夏夜”的形式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更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
通过设计合适的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本文将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
什么是“主问题”呢?在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是指针对某一篇文章或文本所提出的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既能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一个好的主问题不仅要能够与文章的内容相契合,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阅读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和不同的阅读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问题。
对于叙事性的文本,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主问题;对于说明性的文本,可以设计一些关于事物原理和逻辑关系的主问题;对于议论性的文本,可以设计一些关于观点立场和论据证据的主问题。
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主问题,这些问题既能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的主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培养相关的主问题,让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除了设计好的主问题,我们还需要注意主问题的引导和评价。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既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主问题,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通过及时的引导和评价,可以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合理的主问题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语文教学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语文教学常见问题解决策略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也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提升。
以下是对语文教学中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策略。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
解决策略: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2、结合实际生活,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和视频,让学生在视听的冲击下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解决策略: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期阅读、做读书笔记等。
2、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快速浏览、精读、略读等。
3、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不同体裁、题材的文章,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师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学生写作能力薄弱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解决策略:1、注重积累,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阅读优秀作品,积累好词好句和写作素材。
2、加强写作训练,从仿写开始,逐步过渡到独立创作,并且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的批改和反馈。
3、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比如,可以让学生写日记、随笔等,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不够科学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
解决策略: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小组合作能力等。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问题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的、问题类型和问题设计原则等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一、教学目的决定问题设计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问题设计应该针对这些目标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这些能力的提高。
1. 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文字表达的问题,比如要求学生描述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创作一个故事等。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他们的语言更加准确、生动、有感染力。
2. 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问题设计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意思,获取信息,分析文章结构等。
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学生可以在阅读文章后回答问题、理解作者观点、总结文章内容等,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 文学鉴赏能力在文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的结构、风格、人物形象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主题、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等。
二、问题类型的选择与设计在语文教学中,问题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设计。
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
这种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比如可以设计让学生阐述自己对一篇文章的主题理解,或者探究一些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等。
2. 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是指有明确答案的问题,通常用于复习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等。
3. 提问式问题提问式问题是在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遵循的一些准则和原则,用于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下面将列举和详细描述一些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设计原则。
1.学生为中心原则: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点。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2.情感体验原则: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创作,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语文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美育素养。
3.综合素质培养原则: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语文活动和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阅读为主导原则: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和兴趣爱好,精心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配合多种教学手段开展阅读教学。
5.写作与表达原则: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6.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原则:教师应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课堂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7.教材循序渐进原则: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和年级要求,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教材的拓展和延伸。
8.多元评价原则:语文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全面、多元、综合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发展情况。
以《大学语文》为例探讨问题设置技巧

以《大学语文》为例探讨问题设置技巧作者:彭早霞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4期内容摘要:用“问题教学法”来指导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大学语文》为例,问题设置应该做到以下五点:一、从认知发展方面设置问题;二、从情感体验方面设置问题;三、从实践出发设置问题;四、从启发性方面设置问题;五、从开放性方面设置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大学语文问题设置什么是问题教学法?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托夫有过这样的概括:“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它们,与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
”从这段话看来,“问题教学法”的实质与精髓是以教师的提问带动、启发学生学习,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最终完成教学内容。
采用“问题教学法”来指导《大学语文》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直以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有着激烈的争议。
而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都很高,也非常希望能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
他们一方面对大学语文充满期待,渴望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另一方面对高等语文课程又缺乏足够的信心,怀疑其将是高中语文课的延续。
为什么会这样惧怕高中语文课程?这是因为中学的语文课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将富有生命力的完整的生命体验过程撕裂开来作断片式分析,学生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下对语文完全丧失了兴趣。
怎样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关键还在于授课方式的转变,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的采用,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其对知识理解,提高其应用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其实,“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就在于问题的提出。
对教师而言,好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解决和分析问题,产生新的理解,提出新的问题,这一方面使他们的学习活动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认知世界中,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使“主体”真正地“主动”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也能够真正地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 舟山 202451 ) “对话 ” , 摘 要: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强调老师以问题为中介与学生进行 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既获取了 知识, 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可以说,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关键就在于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 好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更主 “期待视野” 动、 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而无启示性的、 不是学生 中的问题, 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反还会让学生 “大学语文” 丧失课程学习的兴趣 。本文就以 的教学为例, 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来设置问题 。 关键词: 问题; 问题设置; 大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Vol. 14 No. 3 第 14 卷 第 3 期 职教与经济研究 2016 年 9 月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y Research Sep . , 2016
“大学语文 ” 以 为例探讨问题中心教学 模式下的问题设置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即是将问题置于课 “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知识, 堂教学的中心, 用 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认知冲突, 用问题引导学生 质疑反思, 合作探究, 整合运用, 最终实现优化课堂 ” 在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中, 教学的教学方式。 最 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 问题是课堂
: “大学语文教学一般只有半年或一年的时间 , 中预先决定的, 指出 它们起因于有效地和不断地建构; 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把学生被应试教育‘败坏 ’ 了 ” 的语文胃口给重新调试过来。 湖北大学杨建波教 : “她并不否认有些学校可能将 授也深有所感地说 ‘高四语文 ’ , 大学语文上成了 但她认为, 问题不是 出在课程上, 而是出在教法上。 中学语文的部分失 误在于, 教师占据了‘所有的 ’ 时间、 讲授了‘所有 的’ 知识, 但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利用时间, 如何自主 ” 怎样启发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还 获取知识。 在于授课方式的转变, 实践证明, 问题中心教学模 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加深其对知识 式的采用, 的理解, 提高其应用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 其实,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 , 要模式, 老师以问题为中介与学生进行“对话 ” 学 , “更重要 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不仅获得了知识 方法以及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强调对 的是知识、 ” 可以说, 学生的终身效应。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 的关键就在于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 , 好的问题设计 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学生在 可以使学生更主动、 “问题” 的引导下通过自主解决和分析问题, 产生 新的理解, 提出新的问题, 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 方法, 一方面使他们的学习活动真正地融入自己的 认知世界中,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和创造 “主体” 性思维活动, 使 真正地“主动 ” 起来, 课堂教 学也能够真正地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习 惯服务。而坏的问题, 即无启示性的、 不是学生期
0625. 收稿日期: 2016作者简介: 韩啸: 浙江海洋大学研究员 。
职教与经济研究 总第 51 期 · 28· 期待, 渴望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 另一方面对高等 怀疑其将是高中语文 语文课程又缺乏足够的信心, 课的延续。为什么这样惧怕高中语文课程? 就在 将富有生 于中学的语文课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 , 命活力的完整的生命体验过程撕裂开来作断片式 学生在“满堂灌 ” 的教学方法下对语文完全 分析, 丧失了兴趣。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就 趣。因此, 教师只有充分重视问题设计并不断地优 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课堂效率才能得到 化, 真正的提高。下面我们就以“大学语文 ” 的教学为 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来设置问题 。 例, 一、 从认知发展方面设置问题 : “认识既不能看作是主体内部结构 皮亚杰说
Exploration on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Problems in the Problemcentered Teaching Mode
—Taking College Chinese as an example HAN Xiao
( Ocean University of Zhejiang,Zhoushan,Zhejiang 202451 ) Abstract: The problemcentered teaching mode,taking problems as the intermediary,focuses on the "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students acquire the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thinking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working out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key to problemcentered teaching mode is the successful design of the problems. Good problems can make students learn the text more actively and understand the text more profoundly. However,uninspiring problems cannot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 and even make them lose interest in learning this course. Taking College Chine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desig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problem; problems design; College Chinese
[1 ]
学生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采用问题中心教学模式来指导大学语文的教 学,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具有积极 的意义。一直以来,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 争 议的声音很激烈。而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看, 无论 是文科的学生, 还是理科的学生, 他们对文学作品
“魂” 。课堂有了这魂, 教学的 教学才会有针对性, 的兴趣都很高, 也非常希望能提高自已的文学欣赏 才会有师生之间的互动, 才会有不同思维的碰撞, 水平。他们一方面对新的大学语文充满着新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