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2.2内燃机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内燃机(课件)

1、如图是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某一冲程,这个冲 程是( A )
A.吸气冲程 B. 紧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2.四冲程汽油机,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
是(紧缩)冲程,做功冲程是( 内 )能转化 为( 机械)能.
2.四冲程汽油机的三个辅助冲程靠飞机
的(惯性)来完成
4.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完成40个冲程,关于 做功和飞轮转动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C ) A.做功10次,飞轮转40周 B.做功40次,飞轮转20周 C.做功10次,飞轮转20周 D.做功20次,飞轮转10周
热机 :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种类: 蒸汽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内燃机。
1、内燃机的概念
燃料在气缸内 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 的燃气,使燃气推动 活塞而做功的机器.
2、内燃机的种类
汽油机
柴油机
汽 进气门
油
机
结
构
图
汽缸
火花塞 排气门
活塞 连杆 飞轮
p44
活塞从汽缸的 一端运动到另 一端的过程叫 做冲程。
进气门打
1
开,排气
门关闭,
吸 气
活塞由上 端向下运 动,汽油
冲
和空气组
程
成的混合 物从进气
门吸入气
缸。
进气门和排气
门都关闭,活
塞向上运动,
2
燃料混合物被
紧
紧缩,压强增 大,温度升高
缩
。
冲 程
能量转化: (机械能)能转化(内 能
)火花
塞产生电火花,
使燃料猛烈燃烧
做
,产生高温高压 的燃气。高温高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第二节 内燃机
2.1热机~2.2内燃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2.拓展要求
-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拓展资源,进行阅读或观看,并撰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参与到内燃机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内燃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内燃机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术论文:介绍内燃机效率提升的最新研究,如“涡轮增压技术在内燃机中的应用”、“内燃机排放控制技术研究”等,帮助学生了解内燃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视频资料: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动画演示,内燃机工厂的生产线视频,以及内燃机赛车比赛的精彩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在线课程:推荐一些开放课程,如MIT的“内燃机原理”课程,供有兴趣深入学习的同学选择。
-实验操作
-问题解决
-课堂讲解
-互动式教学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内燃机和热机的原理介绍视频、工作流程图和相关的科普文章,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和阅读。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观看视频、阅读文章,了解内燃机和热机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在线上提交预习笔记和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资源,方便学生远程学习和交流。
九年级物理上册2.2.内燃机教案新版教科版

内燃机内燃机学点 1 什么是内燃机(1)观察如图2-2-1所示的实验,在透明塑料盒上钻一个小孔,把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插进孔中,打开盒盖,在盒中滴入几滴酒精,再将盒盖盖好,然后按下火花发生器的按钮。
图2-2-1思考:问题1:实验中,你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塑料盒盖飞出去__。
问题2:影响实验成败的原因可能有许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__塑料盒盖盖得太紧或酒精太少等__。
问题3: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燃气的__内__能减少,转化为塑料盒盖的__机械__能。
问题4: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制造出的机器是__内燃机__。
(2)阅读教材P24第2、3、4段。
思考:问题1:内燃机的定义:燃料在__汽缸__内燃烧,产生的燃气直接推动活塞做功的机器。
问题2:应用:常见的活塞式内燃机有__汽油机__和__柴油机__。
学点 2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多数汽油机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不断循环工作的。
(1)吸气冲程,观察如图2-2-2所示的示意图。
思考:问题1:在吸气冲程中进气门__打开__,排气门__关闭__,活塞__向下__运动。
问题2:从进气门吸入汽缸的是__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__。
(2)压缩冲程,观察如图2-2-3所示的示意图。
思考:问题1:在压缩冲程中进气门__关闭__,排气门__关闭__,活塞__向上__运动。
问题2:压缩冲程中燃料混合物被压缩,压强增大,温度__升高__,__机械__能转化为__内__能。
(3)做功冲程,观察如图2-2-4所示的示意图。
思考:问题1:在做功冲程中进气门__关闭__,排气门__关闭__,活塞__向下__运动。
问题2:在压缩冲程结束时,__火花塞__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问题3:在做功冲程中__内__能转化为__机械__能。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 2 第2节 内燃机》课件

火花塞
汽油机的构造
气缸
进气门 活塞
连杆
排气门 曲轴
汽油机工作原理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汽油和空气
①.吸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排气 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 下端运动,汽油和空气 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 气门吸入气缸。
②.压缩冲程
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 闭,活塞向上运动,燃料 混合物被压缩,压强增大 ,温度升高。
空气
①.吸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排 气门关闭。活塞由上 端向下端运动,将空 气吸进气缸。
②.压缩冲程
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 上运动,活塞把空气压缩得很小,空 气的压强更大,温度更高。在压缩冲 程末,缸内空气温度已超过柴油的着 火点。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做功冲程
在压缩冲程末,从喷油嘴喷 出的雾状柴油遇到热空气立即猛 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 带动曲轴转动。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燃烧后的废气
④.排气冲程
进气门关闭,排 气门打开,活塞向上 运动
• 一个工作循环: • 活塞:往复两次。 • 曲轴:转动两周。 • 完成:四个冲程。 • 对外做功:一次。 • 辅助冲程:靠飞轮惯性来完成。
知识板块二 汽油机和火箭
3.认识汽油机:
构造
汽缸顶部是火花塞
一个工作循环
自学互研
知识板块一 什么是内燃机
1.陈明同学在家庭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透明 塑料盒的盖子上,开了一个小圆孔,然后将电子打火器伸进 圆孔并套紧,如图所示。向塑料盒里滴入2滴酒精。稍过几 秒钟,待酒精汽化后,手握电子点火器,使塑料盒指向空旷 的地方,按动电子点火器,产生电火花,盒盖被弹到很远的 地方;重新向塑料盒里装入等量的2滴汽油,经过同样的过 程,盒盖被弹到更远的地方。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2.2内燃机教学设计

5.创新评价方式,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6.强化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未掌握的知识点,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补充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内燃机的核心知识。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动态图解和实体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起内燃机工作过程的直观感受,从而加深对四个冲程的理解。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性能参数的计算和分析。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家里汽车的油耗,进而推算出其功率和效率,使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内燃机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内燃机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冲程的特点。
2.选取一种内燃机的应用实例,如汽车、摩托车等,分析其性能参数(如功率、效率等),并撰写分析报告。
3.针对内燃机的排放问题,设计一项节能减排的改进措施,要求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并以书面形式进行阐述。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总结并进行点评。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内燃机的功率、效率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展示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4.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确保学生掌握内燃机的核心知识。
九年级物理上册 2.2《内燃机》教案 (新版)教科版

《内燃机》【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内燃机的基本原理。
2、知道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3、知道汽油机、柴油机的异同。
4、了解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热机模型的观察和画图的方式描述热机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3、讲台展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用科学语言准确表述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热机的知识学习,了解热机的发明和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通过了解热机的基本工作过程,知道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汽油机的整个工作过程以及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教学难点】飞轮的作用和柴油机与汽油机点火方式有区别的原因◆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汽油机模型、柴油机模型。
一、实验演示导入温故知新,多媒体展示图片,复习热机的定义及能量转化。
自制教具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内燃机的原理,展示生活中内燃机的图片,导入新课。
【活动】小组比赛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并带着问题预习课本,思考并讨论自学检测设置的问题,(时间设置为5分钟,2+3)小组间比赛,(鼓励3、4、5、号同学积极参与),展示不下去时,其他小组可以抢答获得答题权。
1、内燃机是燃料在内燃烧,产生的直接推动活塞做功的。
常见的活塞式内燃机有和。
2、汽油机的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一个。
汽油机的一个要经历、、、和四个冲程。
只有冲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能转化为能,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来完成。
3、柴油机和汽油机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有哪些不同?4、火箭发动机的原理是:燃料的燃烧将能转化为能,生成的燃气向后喷出,推动箭体做功将能转化为能。
二、新课讲授1、汽油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教师用器材讲解汽油机的内部结构,并画图引导学生以便熟悉其内部结构,对应器材找出各个部分并说出名称。
教师讲解“冲程”定义,并介绍汽油机有四个冲程,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四个冲程。
2.2 内燃机(29张PPT)课件 物理教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种类
汽油机
柴油机
相同点
不同点
构 造
燃 料
吸入气体
点火方式
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经历四个冲程
火花塞
喷油嘴
汽油
柴油
汽油和空气
空气
点燃式
压燃式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柴油机较笨重,主要用于载重汽车、拖拉机、火车轮船上。
汽油机转速高,结构简单,质量轻,造价低廉,运转平稳,使用维修方便。汽油机在汽车上,特别是小型汽车上大量使用,至今不衰。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
第2节 内燃机
赛车场上,一辆辆赛车发出阵阵轰鸣,闪电般地飞驰。或许你不知道,赛车的强劲动力来自赛车内的一系列燃烧。
1.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2.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和异同点; 3.了解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4.了解火箭发动机的原理和中国火箭的发展史。
进气门__________排气门__________活塞自 向 运动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打开
关闭
关闭
关闭
上
下
上
下
空气和汽油混合物
机械
内
一个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做功冲程
进气门 排气门 活塞自 向 运动 排出废气(尾气)
D
4.不依靠飞轮惯性完成的冲程是( )
A
A
D
B
C
C
5.汽油机和柴油机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柴油机吸入汽缸的是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汽油机 吸入的是空气B.在压缩冲程中它们的压缩程度是一样的C.柴油机里推动活塞做功的燃气的压强比汽油机里的高D.在压缩冲程末,汽油机汽缸内的温度比柴油机的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2.内燃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2.内燃机教案: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2.2内燃机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到内燃机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内燃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效率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燃机的构造和原理,能解释实际中的内燃机工作现象。
2. 掌握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能描述各个冲程的特点和作用。
3. 学会计算内燃机的效率,能分析影响内燃机效率的因素。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燃机的构造和原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内燃机效率的计算。
难点:内燃机各个冲程的判断,内燃机效率的计算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内燃机模型,示波器,计时器,测功仪。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汽车、摩托车等内燃机应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内燃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内燃机的兴趣。
2. 讲解内燃机的构造和原理:使用内燃机模型,讲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解释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3.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记录各个冲程的时间和能量变化。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内燃机的效率,分析影响内燃机效率的因素。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心得,讨论内燃机的性能优化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内燃机的构造和原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内燃机效率的计算。
难点:内燃机各个冲程的判断,内燃机效率的计算和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和效率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内燃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探索内燃机的性能优化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