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鹅掌藤
鹅掌藤的养殖方法介绍

鹅掌藤的养殖方法介绍
鹅掌藤是近年来常见的园艺观叶植物,经改良后而有斑叶鹅掌藤,高可达十余尺,故可当庭院树,虽是阳性植物,但因适阴性强。
鹅掌藤又叫鹅掌柴、江某松、狗脚蹄或九脚蹄,性平或凉,味苦涩,主入肾及大小肠三经,具有袪湿消肿功效,主治风湿骨痛、水肿、泻痢、感冒风热、跌打内伤、消肿疮、止脚烂。
以下是鹅掌藤的养殖方法
1、土壤:养殖鹅掌藤时要选用排水透气性良好的疏松土壤,有一定的保水能力最好。
2、光照:鹅掌藤喜阳,养殖时要注意将鹅掌藤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否则叶片会被灼伤。
3、温度:鹅掌藤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养殖时要注意不要将其放在过热或是过冷的地方。
4、浇水:养殖鹅掌时要注意浇水,不要浇水过多,以免植物烂根,而浇水过少则会使鹅掌藤叶片变黄。
浇水最好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
5、施肥:为了使鹅掌藤生长的更加健壮,可以在春夏植株生长旺盛时,每半月施一次肥。
6、防治病虫害:养殖鹅掌藤时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等,这些虫害会破坏植株的嫩芽,影响植株的生长,因此要注意防治。
7、修剪:为了让鹅掌藤的外表美观,可以将其徒长枝、弱枝进行修剪。
8、鹅掌藤的繁殖:鹅掌藤可以选择播种、扦插或压条的方式进行繁殖。
扦插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或于早春用上一年生的枝条进行。
养殖鹅掌藤的一些常见问题
1、养殖鹅掌藤时可能会出现新芽变黑甚至死亡的现象,这可能是浇水过多的原因导致的,尤其是伴随着出现绿叶脱落。
除此之外,病虫害也可能导致上面写现象的发生。
2、养殖鹅掌藤时,要注意给鹅掌藤足够的光照,这样才能够维持鹅掌藤的美观。
鹅掌藤怎么养爆盆-养花技巧

鹅掌藤怎么养爆盆
土壤适合:用透气性、排水能好的土壤最佳,可在盆底加些颗粒土加强排水。
适当补水:生长期要适当的浇水,保持见干见湿的原则,湿度也要足够高。
温度适宜:要将温度维持在20-30℃左右,冬季温度不要低于10℃。
合理修剪:要及时将弱枝、徒长枝、枯枝以及被病虫枝剪掉。
一、土壤适合
想要让鹅掌藤达到爆盆的目的,就要使用适合的土壤栽培,使用透气性好、且排水性能强的土壤最佳。
可以使用园土、泥炭土以及河沙混合配制使用,在栽种时可在盆底加些颗粒土,会起到更好的排水作用。
二、适当补水
在养殖的时候要适当的浇水,水量应控制好,不要浇太多,应该维持见干见湿的原则。
植株生长期间要有充足的水分,满足植株生长需求,维持栽培基质微微湿润的状态最佳。
另外,还要适当的喷水,可提高养殖环境的湿度。
三、温度适宜
鹅掌藤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更容易爆盆,对于养殖温度是比较高的,建议大家将植株放在20-30℃的地方养护。
注意,温度不能过高或者是过低,太冷的生长环境它就生长缓慢。
冬季温度低于10℃时,就应尽早搬到室内养。
四、合理修剪
想要它爆盆少不了适当的修剪,只有将不利于植株生长的枝条剪掉,它才会生长更旺盛。
通常,是要将植株上的弱枝、徒长枝、枯枝以及被病虫侵害过的枝条剪掉。
人们总是误会了鹅掌藤。

人们总是误会了鹅掌藤。
有多少人看到眼前这种植物,管它叫鹅掌柴呢?答案是很多人。
我原来也曾把它当成鹅掌柴过。
这是一个错误。
它不是鹅掌柴,它是鹅掌藤。
因为花市上把鹅掌藤叫做鹅掌柴,所以二者大部分都搞混了。
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虽然都是五加科南鹅掌柴属。
其实,真正的鹅掌柴极少有栽培的。
它是乔木,叶子先端是长尖状的,而且叶不平整,边缘较皱。
而鹅掌藤是藤状灌木,叶子比鹅掌柴的小,先端钝,也没有皱褶。
五加科最为人知名的植物大概是人参吧,还有南方常见的八角金盘也是这科的。
人参没那么常见,但我国的特有植物鹅掌藤在南方却非常普及,几乎触目可及。
因为它总是作为低矮的行道灌木出现,是基础款中的基础款。
一方水土,一方植物。
南方不稀罕,北方却总是在室内将鹅掌藤做养眼的观赏植物,皮实,耐阴。
所以上个月在京城的户外见到了胡同中一大排鹅掌藤的时候,大喜。
恰又是雨后,革质的叶子被洗刷得亮亮的,还带着雨滴。
几分钟的小路走了快半小时,几乎是每一株都拍了。
鹅掌藤的叶片是掌状复叶,一片上有小叶七到九个。
倒卵状长圆形的小叶在叶柄基部围绕着,如一个张开的手指。
给它命名的人觉得叶子酷似鹅掌,给它起了这个形象的名字。
其实,俯视叶子,也特别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
尤其是处于不同生长状态的叶子,颜色和大小都有区别。
高低错落,组合搭配起来,一朵朵,仿佛叶上花。
关于鹅掌藤,人们还有一个误解。
名字中明明带个“藤”,为什么见到的都是小灌木?其实,这是人们总是在它发展成藤之前修剪的缘故,如果放任它自由生长,它是可以长成藤的。
冬天的时候,我在云南也见过鹅掌藤开花,伞形的花序,白绿色,一嘟噜一嘟噜的,特别招蜜蜂。
今天这篇就不放花了,好好赏叶,养养眼。
(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五加科南鹅掌柴属藤状灌木)此际秋花烟管头草,终于露出峥嵘了。
陕西卫矛,到了一年中它的颜值巅峰。
看木通马兜铃如何一步步设下陷阱。
拍到了北马兜铃的果实,可以写写它了。
终于见到了有柄石韦。
鹅掌藤的养殖方法

鹅掌藤的养殖方法鹅掌藤,又名龟背竹、龟背藤,是一种热带植物,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它的叶片形似鹅掌,因此得名。
鹅掌藤的养殖方法相对简单,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够让它茁壮成长。
下面,我们将介绍鹅掌藤的养殖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首先,选择合适的种植土壤非常重要。
鹅掌藤喜欢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因此在种植时要选择沙质壤土或者园土加入适量的腐叶土和河沙,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
同时,还可以适量添加蛭石或珍珠岩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鹅掌藤的生长。
其次,鹅掌藤需要适宜的光照条件。
它喜欢充足的阳光,因此在种植时要选择光照充足的位置,避免长时间的阴暗环境。
可以将鹅掌藤放置在室外阳台、庭院或者窗台上,确保每天都能够接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开花。
另外,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也是鹅掌藤生长的关键。
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30℃之间。
在冬季寒冷的地区,可以将鹅掌藤移入室内,并在室内提供适当的加湿措施,保持空气湿润,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此外,定期的施肥和浇水也是鹅掌藤养殖的关键。
在生长期间,可以每隔两周左右给鹅掌藤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料,有助于提供养分,促进植株的生长。
而在浇水方面,要根据实际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来确定,避免过多或者过少的浇水,以免影响植株的生长。
最后,及时的修剪和整形也是鹅掌藤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生长期间,可以根据需要对鹅掌藤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整形,有助于促进植株的疏密生长,保持良好的形态。
总之,鹅掌藤的养殖方法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让它茁壮成长。
希望上述的养殖方法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种植愉快,鹅掌藤茁壮成长!。
鹅掌藤和鹅掌柴是一种植物吗

鹅掌藤和鹅掌柴不是同一种,不过两种植物的名字和外形都很像,多数人都会产生混淆。
其实,想要分别两者是很简单的,它们的叶子有很大的不同。
鹅掌藤的叶子先端为钝尖或者是急尖,长度为6-10cm 左右。
而鹅掌柴的叶子长度为9-17cm左右,先端短渐尖或是急尖。
一、是否为一种植物
这两种植物都是很像的,从名字和形态都是比较相似的,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很多人都会以为是一种植物。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只是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分辨罢了。
二、两者区别
1、叶片不同:鹅掌藤的叶子为革质,长度为6-10cm左右,它的先端为钝尖或者是急尖。
叶片正面为深绿色并且有一定的光泽感,而背面为灰绿色,叶脉在下面突起,叶面无毛。
鹅掌柴的叶子为纸质至革质,长度为9-17cm左右,先端为短渐
尖或是急尖,它的网脉不是很明显。
2、花果不同:鹅掌藤的花朵为白色,花期是在7月份左右,果
实为卵形,通常是在8月份左右结果的。
鹅掌柴的花也是为白色,花期是在11-12月份左右,果实为黑色的球形,果期是在12月份。
描写鹅掌藤的作文

在我们教室的窗台上,有一盆鹅柴掌。
它是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吕政轩送给曹老师的礼物。
鹅柴掌又叫鸭脚木,是因为每一枝上的几片叶子就像鸭子的脚掌一样。
叶片上的叶子有大有小,多少不等:多的则有八九片,少的则有四五片。
刚开出来的叶子,是淡黄色的,非常小,摸上去十分柔软,很舒服。
渐渐地,渐渐地,叶片由淡黄色变成了深黄色,再由深黄色变成嫩绿色,个子也会明显大了许多,摸起来也变得更坚韧了。
鹅柴掌的生命力也很强,它所求不多,只需要一些水和充足的阳光就可以了。
还记得寒假里,没人给它浇水,也没人给它施肥,我还在想:它会不会枯死?没想到,开学了,它不但没枯死,反而长得更茂盛了。
鹅柴掌的用处也很大。
经常吸烟的人可以养一盆。
因为它可以吸收香烟里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将它们转化成新鲜空气释放出来。
鹅柴掌不仅外观奇特,而且用途特别广泛。
我爱我的植物朋友——鹅柴掌。
鸭脚木的叶子是鹅脚或鸭脚形状,所以又叫作鹅掌柴。
我国广东、福建等亚热带雨林,日本、越南、等地都是他们的家。
可以说他们是遍布全球。
鸭脚木为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
鹅掌柴枝条扶疏鹅掌柴鹅掌柴又名小手叶树,为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
鹅掌柴枝条扶疏,叶色碧翠,又有黄、白彩斑,是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也是理想的室内栽植槽的装饰材料。
鹅掌柴原产于南洋群岛一带。
1658年引种到英国,以后扩大到欧洲和美洲。
目前,大洋洲和非洲也栽培不少,成为重要的室内骨干材料。
荷兰的门·范文公司和克·萨欣·扎登公司,以色列的亚格苗圃和海施蒂尔苗圃,澳大利亚的埃利森园艺公司,在鹅掌柴的繁殖栽培方面均已实现产业化,其生产的种苗、扞插苗和种子在世界范围内均处领先地位。
鸭脚木株形丰满优美,适应能力强,是优良的盆栽植物。
用来布置客厅书房及卧室。
春、夏、秋也可放在庭院蔽荫处和楼房阳台上观赏。
也可以庭院孤植,是南方冬季的蜜源植物。
叶和树皮可入药。
特别南方地区,很早用于庭园布置,但不很普遍。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鹅掌柴使用于宾馆、车站、空港等公共场所,其娇嫩的叶片布满彩纹,很受人们赏识。
五加科.鹅掌藤类t

鹅掌藤类
科名:五加科(Araliceae)
学名: Schefflera arboricola
原产地:台湾地无,或栽培种
形态:半蔓生性常绿灌木
高度×冠幅:枝条伸长可达3m,修剪后约40~80m×40~80cm
质感:中
色泽:叶色因品种而异,有绿叶、金黄色斑纹叶或乳白色斑纹叶。
光照:中性植物,日照约40%~100%时均能生长。
生育适温: 20~30℃
生长特性:生性强健,耐热、耐旱、耐阴,耐强光,抗污染,耐寒,四季常绿,极少落叶,为景观植物之上选。
斑叶
品种生长较缓慢。
华东地区栽植需温室越冬。
景观用途:盆栽或作绿篱、地被及斜坡水土保持植物。
尤适宜在校园、庭园、高楼中庭住宅日照不足之处绿化。
鹅掌藤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鹅掌藤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鹅掌藤是一种常见的观赏型植物,具有美丽的叶片和独特的攀爬能力,在养殖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其生长环境和日常护理。
本文将介绍鹅掌藤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土壤选择、灌溉管理、施肥技巧等内容,帮助读者提高养殖技巧和培养茂盛的鹅掌藤植株。
正文:一、土壤选择鹅掌藤对土壤有一定要求,较适宜的土壤为疏松、肥沃,并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
选用时可在市场上购买通用型花卉土或在家庭中进行配制。
配制方法为混合腐叶土和河沙,比例为2:1,再加入适量土壤改良剂,增加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二、灌溉管理1. 莫干水:鹅掌藤对水分需求较大,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根系烂熟,因此需要掌握适量的浇水时间。
一般情况下,春夏季节每天浇水1次,秋冬季节可适量减少浇水次数。
2. 喷雾湿度:鹅掌藤喜爱高湿且通风良好的环境,在天气干燥的季节可定期进行喷雾湿度调节,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防止叶尖干枯。
三、施肥技巧鹅掌藤在生长季节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来促进植株茂盛。
选择适合鹅掌藤的肥料,可选择有机肥、速效肥、常规花卉专用肥等。
施肥时应遵守以下原则:1. 施肥时间:鹅掌藤的生长期一般在春季至秋季,这段时间为植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期。
在这个期间,每隔15-20天施肥一次。
2. 施肥量:施肥量要适量,过量容易导致肥料积累,对植株健康造成影响。
每平方米每次施肥量为10-15g,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
3. 施肥方法:将肥料均匀撒在盆土表面,避免直接接触植株。
施肥后及时浇水,促使肥料渗入土壤,加速吸收。
四、养护注意事项1. 光照:鹅掌藤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但直射阳光会导致叶片晒伤。
因此,选择半阴或明亮的环境,避免暴露于强烈的阳光下。
2. 温度: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8摄氏度,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冬季应保持室温在10摄氏度以上,避免低温对鹅掌藤的影响。
3. 支撑结构:鹅掌藤具有攀爬特性,需要合适的支撑结构,如竹杆、花架等,以支撑植株的生长,并保持观赏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鹅掌藤
常绿蔓性灌木,原产地台湾、海南、广西和广东;喜光,喜温暖至高湿润气候,耐荫,耐寒,不耐干旱。
一、播种繁殖
选种:播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挑选,种子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播种能否成功。
1、最好是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
种子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发芽率越低。
2、选用籽粒饱满、没有残缺或畸形的种子。
3、选用没有病虫害的种子。
消毒:消毒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指对种子进行消毒,另一个是指对播种用基质进行消毒。
家庭对种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热水浸种一刻钟,然后再用温热水催芽12~24小时。
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催芽: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12~24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
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播种: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这个方法称为“盆浸法”);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5公分的间距点播。
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
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播种后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
二、扦插
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质
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
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
冲洗几次。
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扦插枝条的选择
进行嫩枝扦插时,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长旺盛时,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作为插穗。
把枝条剪下后,选取壮实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长的一段,每段要带3个以上的叶节。
剪取插穗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个叶节的上方大约1公分处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为0.5公分处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锋利)。
进行硬枝扦插时,在早春气温回升后,选取去年的健壮枝条做插穗。
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个节,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
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
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证插穗鲜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质。
但没有生根的插穗是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维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因为插穗还要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生根的物质来供给其生根的需要。
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
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三、压条繁殖
选取健壮的枝条,从顶梢以下大约15~30公分处把树皮剥掉一圈,剥后的伤口宽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刚刚把表皮剥掉为限。
剪取一块长10~20公分、宽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湿的园土,象裹伤口一样把环剥的部位包扎起来,薄膜的上下两端扎紧,中间鼓
起。
约四到六周后生根。
生根后,把枝条边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上盆或移栽
小苗装盆或养了几年的大株转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
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一周。
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湿度管理: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70~80%,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
温度管理:由于它原产于热带地区,喜欢高温高湿环境,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长,在霜冻出现时不能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