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气酣畅 高雅凝练
笔酣墨畅的意思

笔酣墨畅是一个成语,形容诗文、书法等创作过程中笔墨运用得非常畅快淋漓,达到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
其中,“笔酣”指的是笔墨饱满,充满力量感;“墨畅”则是指墨水流畅,书写自如。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作品气韵生动、笔墨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一种畅快淋漓的艺术享受。
此外,笔酣墨畅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创作过程中状态极佳,思维敏捷,灵感迸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总之,这个成语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评价作品和创作状态的重要标准之一。
中国水墨写意的语言特征以及欣赏要点

中国水墨写意的语言特征以及欣赏要点中国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
以下是中国水墨写意的语言特征以及欣赏要点:1. 线条的表现:水墨画注重线条的表现,线条要自由、流畅、有变化。
可以用细、粗、淡、浓等不同类型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物象,突出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2. 墨色的运用:水墨画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渗透等特点,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形态。
墨色的运用技巧可以多样化,如干笔、湿笔、干湿结合等,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3. 空白的运用:水墨画注重利用空白来营造画面的氛围和意境。
留白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简洁、深邃,给人以余韵和遐想的空间。
4. 情趣的抒发:水墨画追求“神似”,即通过寥寥数笔的勾勒和简约的表现,表达出物象的精神特征和情感内涵。
水墨画多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通过表现自然和人物的情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来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5. 气韵的追求:水墨画注重气韵的追求,即画面的整体感和节奏感。
通过墨色的变化和线条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韵律感和流动感,达到整体的和谐和美感。
欣赏中国水墨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点入手:1. 观察画面的整体感:欣赏水墨画时,可以先从整体感入手,观察画面的布局、线条的流动和墨色的运用,感受画面所传达的氛围和意境。
2. 欣赏线条的表现:观察画面中线条的运用,看是否自由、流畅,并能够准确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和结构。
3. 感受墨色的变化:观察画面中墨色的运用,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渗透等特点,以及墨色所表现出的物体的质感和形态。
4. 体验留白的意境:观察画面中的留白,感受留白所带来的空间感和余韵,给予自己一定的遐想空间。
5. 感悟画家的情趣:欣赏水墨画时,可以尝试感受画家的情趣和思想,通过画面所表达的自然景物、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去领悟画家的情感和思考。
欣赏中国水墨画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感受,从线条、墨色、留白以及情趣等方面去领略画家的艺术表达和意境。
描写国画墨香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国画墨香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1. 墨淋纸,香满园,国画墨香上扑鼻。
2. 墨香浓郁,如暗香般袭人。
3. 墨色浸润,香气弥漫,国画墨香令人陶醉。
4. 执笔间,墨香飘散,仿佛置身于一幅国画之中。
5. 墨香袭人,似有诗词画卷在眼前。
6. 墨迹点染,香气飘荡,国画墨香宛若一幅无需说话的诗意。
7. 墨香盈袖,带来诗情画意的无限遐思。
8. 墨香遥浓,让人沉醉于国画的艺术之中。
9. 墨迹墨香相融,透出深沉的艺术韵味。
10. 每一次握笔,都能感受到墨香的浓郁和艺术的力量。
11. 墨香弥漫,仿佛时间凝固在了国画的世界中。
12. 墨香荡漾,带来心灵的宁静和舒适。
13. 每一次触碰纸张,都能感受到墨香的沁人心脾。
14. 墨香沉静,如初绽之花,诉说了国画的深邃之美。
15. 墨色浑厚,香气悠远,国画墨香让人陶醉其中。
16. 墨香脆透,仿佛听见了寒鸦的清脆啼叫。
17. 墨香曼妙,似乎传递着画家灵魂的思绪。
18. 墨迹墨香相映,描绘出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国画作品。
19. 墨香悠扬,有如瑶琴的琴音,如诗的韵律。
20. 墨香漫舞,仿佛一簇簇花蕊在绽放。
21. 墨香回荡,触动了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
22. 墨香袭人,如山间的清风轻拂面庞。
23. 墨迹渲染,墨香弥漫,国画墨香犹如刻在记忆里的印记。
24. 墨香徜徉,融入了每一个画笔的挥洒。
25. 墨香升腾,伴随着画家的心跳,勾勒出国画的神韵。
26. 墨迹斑驳,墨香袅袅,国画墨香是一首用笔墨谱写的诗篇。
27. 墨香缠绵,如细雨轻拂,温润人心。
28. 墨色暗淡,墨香浓郁,宛若国画的灵魂所在。
29. 墨香飘渺,仿佛能闻见画家心灵的呼唤。
30. 墨中仙气含蓄,墨香清馨如山谷间的花朵。
31. 墨香扑鼻,如坐于青山翠谷之中。
32. 墨墨香香,如时间的轨迹,存在于每一组画稿中。
33. 墨香草草,蕴含了画家笔下丰富多彩的创作。
34. 墨香凝聚,国画意境瞬间铺陈。
35. 墨墨香香,如画家琴音撩动心弦。
笔墨酣畅 简约传神

笔墨酣畅 简约传神文 黄玉明好多人都知道笑阳早就试笔作画,虽从不当真,倒也算得上一时兴起有感而发。
他同我国许多书画界名流保持着较为广泛的交往与联系,许多画家作画的全过程成了他心灵感悟的记忆。
笑阳是陶艺和书画的收藏家,所藏朱新建(网络俗称朱爷)作品数量尤丰,且与其过从甚密,曾将几年间积累的朱爷“论语” 编纂出版了《大丰谈艺》一书,还在多地策展朱爷作品,他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美术界称作“朱新建的铁杆粉丝”。
所以,当听说笑阳画画还要办一个画展时,我不感到意外。
他是一个有睿智品质和创想悟性的人。
他为“快乐”而画画,他知花鸟之乐,并让他和它们的快乐深深感染观赏者;朱新建为“快活”而画画,他是一个“活《疏雨滴黄昏》 笑阳/作《好时光》 笑阳/作124得不快活,死了就拉倒” 的人。
一字之差,消解了很多东西。
笑阳的首次画展打出的主题词——“笑阳这小子会画画吗?”意在召唤观赏者的关注。
据他说下次画展的主题词都已经想好了,叫作“一个人的游戏”。
游戏总是快乐的。
去年初秋他曾办过一次花鸟画器皿和紫砂壶个人陶艺展,推出的主题词是“随意做做、随意画画、随意写写”, 可见他已经积累了一些东西。
其心里的审美状态就是这“随意” 二字,因随意而自由,因自由而快乐。
他说自己作画如同 “生活在梦里”“自言自语”,好不“随意”!他的笔下 “鸟在唱、鱼会笑”,单纯、稚拙、充满感情,表现出浓厚有趣的生活气息。
“近朱者赤。
”说笑阳的笔墨很有点朱新建的风貌,是明明白白的,十分正常。
与一年前相比,何止风貌,分明有了几分朱爷的风骨,作品的神情似更出挑。
作品命名方式大体也跟朱爷相近,署名一皆拖着一个“製”字。
如此不避朱新建之嫌,倒是需要自信与勇气。
事实上,笑阳审美意识的源头正是对朱爷审美观念、艺术精神的汲取和消化,这从画作竭力求取笔墨酣畅、简约传神中可见一般。
笑阳花鸟画的笔墨既带有感性和偶然性,又注入了质感、量感与可视性等理性的绘画因素。
画鸡最易受到这一不大能够充分“随意” 的题材的制约,但他有多幅作品还是令我为之点赞的。
描写书法好的诗句古诗

描写书法好的诗句古诗
1. “笔走龙蛇纸上飞,恰似舞者立前台。
看那王羲之行书帖,哇塞,真的是惊艳无比!”(就像一位舞者在舞台上尽情展现优美舞姿一样,王羲之行书的线条流畅生动。
)
2. “铁画银钩力透纸,仿若勇士展风姿。
颜真卿的楷书哇,那叫一个霸气!”(这种有力的笔触就如同勇士般充满力量感。
)
3. “龙飞凤舞神韵现,好比仙乐绕耳边。
怀素的草书呀,简直绝了!”(其神韵仿佛仙乐般迷人。
)
4. “笔锋婉转如流泉,恰是春花绽新颜。
赵孟頫的字儿啊,真是好看!”(就如同春天的花朵绽放那般婉转美妙。
)
5. “银钩虿尾韵味长,犹如美酒韵味香。
欧阳询的书法哟,啧啧,太赞了!”(那韵味就似美酒般令人沉醉。
)
6. “入木三分功底深,恰似磐石立乾坤。
柳公权的字啊,牛得很呐!”(这种功底就像坚固的磐石一般。
)
7. “挥洒自如才情显,仿若彩云追月欢。
苏轼的书法哇,太有魅力啦!”(其才情好似彩云追月般灵动欢快。
)
8. “刚柔并济气势宏,犹如山脉耸云中。
米芾的书法呀,真令人惊叹!”(气势就像雄伟的山脉高耸在云中。
)
我觉得这些描写书法好的诗句古诗真的很生动形象,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书法的美妙和魅力。
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歌颂,让我们对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喜爱。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清拔超迈 标新越俗——王羲之《兰亭修禊诗》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清拔超迈标新越俗——王羲之《兰亭修禊诗》赏析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偕名士好友在绍兴兰渚山下的兰亭边以曲水流觞,修禊宴集,得诗37首。
他乘兴作《兰亭集序》,此序不仅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不落窠臼,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精美的文章,绝妙的书法已让后人叹为观止。
实际上他在《兰亭集》里留下的篇章也是诗中的上品。
“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
”站在兰亭之畔举目仰望,只见天空碧蓝碧蓝,一下子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天地交际线;再俯下身子看到的就是兰亭边那一池澄澈的碧水。
天碧蓝,水碧绿,两碧相映,就把人们带进了一个表里俱澄的美妙世界。
同时也为后面情怀的抒发开辟出可令人无限暇想的时空。
人们也仿佛看到诗人正和墨持笔面对着桌上平展的大纸构思他的文章,运筹他的笔法。
另外,在诗人的书法艺法已臻于极致、整体艺术素养已跃上那个时代巅峰的情况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美好季节的赏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优雅环境的悦目,酒兴对创造力的激发,众人的鼓励和期盼,诗人的创造力在此间找到了最好的迸发点,于是先有了这佳好的诗篇,接下来便有了精美绝仑的《兰亭集序》。
没有这种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就没有后来《兰亭集序》的横空出世,后人评说王维诗的意境是画与诗的有机统一,若寻根求源王羲之的序和诗一定给他很大启发。
在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篇中同样也可以看到本诗艺术手法的影子。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寥远明朗的蓝天碧水,人们虽无法具体地度量它们的大小,但这大千世界运行的规律和变化的道理,则可通过人们的观察和感悟来把握和运用。
人为万物之灵,应该有这个本领。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纷繁复杂,各不相同,可这些都是天地的自然造化,在这一点上大家是平等的。
赞美书法作品的四字词语

赞美书法作品的四字词语1. 笔酣墨饱释义: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出处:秦牧《艺海拾贝·巨日》:“那些作品的作者在节骨眼上,没有真正做到笔酣墨饱,因此,便不能获得预期的作用了。
”2. 笔走龙蛇释义:笔下龙蛇腾跃。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
也代指挥毫写字。
出处:宋·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
”3. 初写黄庭释义: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
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出处:魏晋时人所写《黄庭经》帖,为后世学写小楷的范本,相传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之语。
4. 剑拔弩张释义: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
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省中相惊传,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5. 力透纸背释义: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6. 龙飞凤舞释义:如龙飞腾,似凤飞舞。
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我世祖龙飞白水,凤翔参墟。
”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7. 龙蛇飞动释义: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
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出处: 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8. 鸾飘凤泊释义: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
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出处: 唐·韩愈《峋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
”9. 鸾翔凤翥释义: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出处: 〔晋〕陆机《浮云赋》:鸾翔凤翥,鸿惊鹤飞,鲸鲵溯波,鲛鳄冲道。
形容书法的唯美句子

形容书法的唯美句子1. 形容毛笔字的优美句子1.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
也代指挥毫写字。
2.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3.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 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5. 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2. 描写书法的诗句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每扑通蚁关于描写书法的句子:1.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
也代指挥毫写字。
2.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3.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5.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6.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7.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8.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9.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10.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
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
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23736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气酣畅高雅凝练
作者:郑超群徐成
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3年第04期
张思勉,又名“哑翁”,祖籍山东济宁。
出身于书法绘画世家,其父亲张非子及兄长张切易均为中国书协会员。
曾书画并举捎带篆刻20多年,期间分获山东大学书法专业、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画专业的双学历优等生。
后又主攻写意画至今。
已多有书画作品在全国书协、中韩书画联展及山东书画联展中获奖
张思勉自幼耳濡目染,饱受书画氛围熏陶。
家教谨严,子承父志,自是勤耕不辍。
他的作品,尤以开尺适中的大写意画受到人们的喜爱。
画风上,他循迹追索八大山人的《芥子园》、徐渭的《杂花卷》,翻烂了潘天寿、吴昌硕的多本画集,亦兼并吸收宋元花鸟画名家的精华。
因其脾气性格为典型的山东人气质:耿直豪爽,画作韵味自然也受到影响。
墨气酣畅,洒脱恣肆,表现出清逸旷达,高雅凝练的艺术特色。
作画时,他多以纯净水墨渲染气势与氛围,很少着色。
通过挥毫运笔时的轻重缓疾,间以醮墨的干湿浓淡,挥洒胸中的豪情逸致,着力营造中国写意画的酣畅淋漓,变幻奇崛以及寓画意于画外的艺术效果。
因之书法喜好狂草,所以作画时常以狂草笔法入画,展现出墨气饱满,笔辣气盛,线条遒劲凝重的神韵。
展开一幅幅画卷,搭眼看去,给人第一印象是笔墨的灵动感和节奏感凸现强烈。
画题内容多为善于表现笔墨的梅花、荷叶、芭蕉、葡萄及兰花等,有生命体的多为游鱼、松鼠、仙鹤及白鹭。
中国书画家学会副主席、国家高级书画鉴定估价师暨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特邀鉴定专家皮学齐先生,审视了张思勉的写意画作说,“他的作品线条已现圆熟,趋于老道并透出笔端;章法格局的气象,胸臆境界的韵味也有了较好地体现。
整体意态不错。
”
动感强且富有灵性是张思勉画作的主要特色。
大写意作品《荷叶游鱼图》,壮枝一叶冲出水面,傲然而立,一支小荷羞涩依偎。
荷下几条小鱼摇头摆尾惬意游动,生命张扬似活了一般。
虽没有画水,但更显得水面清澈而辽阔。
意象选型,笔墨神韵跃然纸上。
同类题材《觅食图》中,一只纵身凌空跳跃的松鼠,甩起尾巴如突然撑开大伞,力度动感强烈,再看它眼神生辉瞄向了头顶上的松果。
画家信手勾勒的松枝松针,似乎也不是被动的静物托衬,而是绘出了枝干在动,松针在摇曳的意象。
《刻瓷》以刀为笔,生动地刻画了四灵之一的朱雀形象。
金石味道浓烈,通过黑白对比的精细冲切,愈显栩栩如生,尤其鸟身昂首挺胸,展翅欲飞的神态。
静中有动,相映生辉,力图妙趣尽显地创作手法也是画家的倾情向往。
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水墨大写意,是民族艺术精神的体现与浓缩。
近乎原生态的物象塑型,通过墨线结合,巧拙布局,勾画皴擦,使之点面简约舒放,所谓遗貌取神的意味最能出彩。
齐白石先生强调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当是中国画的主体意识。
张思勉殚精竭虑一直在追寻着这一本色足迹。
其画作《蔬香图》《至鲜美味图》《夏日清凉》一组,用笔简练明快,运笔轻松洒脱。
鲜活的蘑
菇几笔勾点,姿态饱满且生机盎然。
挺箭高耸下的莲藕,通过双钩描绘,洁白清新态势足可给人一饱口福的快感。
《清凉袭人图》以八尺整张宣纸而成的水墨梅花,不拘泥于形似,用笔随意点染却得梅花凉风清徐,暗香流溢,扑面而来的清新。
《临潘天寿兰花》与《墨葡萄》寥寥数笔,水墨淋漓间,摇曳多姿。
细察之,笔画相接时的不黏不脱状态,正蕴含着“无虚而非实,无实而非虚”的老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