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但理想又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发展方向.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它能激发人们去追求、去奋斗,能指导现实的发展,对人们的行动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但可以转化为现实,过去的理想已经变成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
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职业理想的选择要符合实际,这样就有可能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职业理想的选择要符合实际.同时还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之一.
当今时代要提倡艰苦奋斗.首先,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其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总之,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他们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2.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不等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

3.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4.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我们来说也容易对这种情况产生困惑。

在现实中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另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源于现实。

一句话,“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

”三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

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

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

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发生动摇,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

四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会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但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人们全身心地去开拓进取。

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就要把握理想的科学性,要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人生理想。

要正确认识社会,必须全面了解社会。

既要了解社会存在的弊端,又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光明前途。

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了广泛讨论的话题。

理想是人们对于未来的期望和愿望,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现实则是人们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所面对的问题。

理想与现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首先,理想是人们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驱动力。

它代表了人们的追求和心灵寄托,是人们行为和选择的指引。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理想往往与现实存在巨大的反差,人们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有时候无法消弭这种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开始迷失自我,失去信念和方向。

其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反映了现实的局限性。

现实社会的各种制度与规则可能会制约人们的想象和行为。

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不同,人们可能会面临很多现实的限制。

因此,理想和现实之间也会存在相互制约的情况。

第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也反映了人们在实践中的探索和追求。

理想虽然可能是遥远和虚幻的,但它也可以激发人们在现实中寻找改变与进步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实现理想。

这种实践探索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改善现实环境,也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人们应当更为理性地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虽然美好,但它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现实处境,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并在实践中追求理想。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大学生理想调查报告

大学生理想调查报告

大学生理想调查报告大学生理想调查报告引言: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承载着无限的希望和梦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常常存在着一道鸿沟。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对大学生的理想进行深度分析。

一、理想的定义和重要性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信念。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理想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

理想可以激励大学生不断努力,追求卓越,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调查结果我们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一些主要结果。

1. 追求个人发展的理想:近70%的大学生认为个人发展是他们的理想之一,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 实现社会公平的理想:约5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公平的环境。

3. 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超过80%的大学生认为幸福生活是他们的理想之一,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舒适、幸福的生活。

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尽管大学生对理想充满热情,但现实往往与理想存在一定的差距。

以下是我们调查中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

1. 就业压力:约70%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现实中,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发现自己的理想与就业岗位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2. 社会认可度:约60%的大学生感到自己的理想在社会中得不到充分的认可和支持。

一些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束缚,使得一些大学生的理想难以实现。

3. 环境限制:约50%的大学生表示,环境限制是他们实现理想的主要障碍之一。

包括家庭背景、地域差异等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如何实现理想尽管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大学生仍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

1. 学习与实践并重:大学生应该注重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生理想的实现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生理想的实现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现实。

所以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创造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条件。

(一)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一是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

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

一句话,“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

”三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

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

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

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发生动摇,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

四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会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但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人们全身心地去开拓进取。

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就要把握理想的科学性,要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人生理想。

要正确认识社会,必须全面了解社会。

既要了解社会存在的弊端,又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光明前途。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放弃或降低理想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能使人消极、平庸,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选择。

只有坚持远大理想,通过变革现实,使现实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才是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正确办法。

(二)努力走出理想认识上的误区 1.走出“渺茫论”的认识误区在认识社会政治理想问题上,“渺茫论”认为,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愿望,是渺茫的幻想。

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简答题

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简答题

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简答题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关系,它们之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

理想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现实的反映和超越,是对现实的合理预期和追求。

同时,理想也需要在现实中实现,只有通过现实的努力和实践才能实现理想。

2. 理想与现实是相对独立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范畴,它们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

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和追求,它不是现实的简单延续和重复,而是对现实的升华和提升。

同时,理想也不应该被现实所束缚,它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3. 理想与现实是相互矛盾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想的超前性和现实的滞后性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理想的崇高性和现实的平庸性的矛盾。

这种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们也只有在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和解决。

综上所述,理想与现实是一对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独立性和矛盾性。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更好的现实。

举例说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举例说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举例说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
的两个重要部分:
一、理想性:
(1)人们都有理想。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来源,鼓励人们去朝着自己的
理想进取,可以让个人、社会发展得到动力。

(2)如果没有理想,人们就不会抱有追求和渴望,灵感就不会到来,
也就无法激发出任何的创新。

(3)理想可以给予人们充满勇气和信心,让人们能够做出无畏的决定,也可以让人们有更多的转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现实性:
(1)当人们面临现实时,要学会慎重地去考虑和计划,尽可能快速实
现理想。

(2)现实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任何的发展都必须要从现实出发,结合
技术条件来实现理想。

(3)现实也可以拓宽视野,让我们多一些思考和实践,才能把自己与
现实联系起来,达到理想目标。

总结来说,理想与现实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在理想驱动力的推
动下,与现实协调对接,人们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现
实又要拓宽我们的想象,以期更好地实现人们的目标和掌握新的技能。

要讨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要讨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要讨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

那么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合理想象,是一种抽象的意识方面的概念,是由人所设定的,指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奋斗前景。

如果说,存在存在是现在式的,那么理想是属于未来式的(或者过去式的),范畴很广,可以指特定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一个理念,所谓理想的事物,是以人对现在的认识为参照的。

什么是现实?现实是当前存在着的客观实际,并为人所设定。

张修林先生进一步解释为与人类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纯天然性的实在。

它与人类的任何判断、认识和想象无关。

人类一旦对其实施判断、想象、认识,它就已经与人类发生关系,而成为现实。

由此,我们可以讨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首先我们想要解决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先后问题。

以当下我们所做的事为例,有了赵先生留下的论文作业这个现实后,才有了我们想要讨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既然理想来自人的设计与想象,那么理想属于意识;现实部位人所设计并区别于人的想象,那么现实属于物质、从唯物主义出发,现实决定理想,现实也就出生在了理想的前头。

知道了理想与现实的先后问题后。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解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或关系)可以分为两点:第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关系取决于二者的内涵,首先物质与意识就存在矛盾和对立,其次人对未来的设想与人所处的现在依然存在反差和矛盾,常常人的未来设想总是区别于当下生活的。

第二,理想与现实的同一关系。

理想与现实具有同一关系,这一特性来自于理想的来源,理想是人对现实作出分析后所得出的对未来的展望。

理想来自于现实,它必须受到现实的影响和约束。

而理想又作为现实的指示目标,发挥着发展的作用。

理想与现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无法分割的关系。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基本解决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接下来涉及到的问题是如何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我们知道,理想在哲学上之所以区别于幻想,正因为它合乎情理、遵循逻辑,换句话说就是合乎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研究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他们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2.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不等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

3.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4.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我们来说也容易对这种情况产生困惑。

在现实中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另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途径。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

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为实现既定的理想,要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

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4.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现实。

所以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创造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条件。

一.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一是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

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

一句话:“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

”三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

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

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

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发生动摇,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

四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会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但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人们全身心地去开拓进取。

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就要把握理想的科学性,要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人生理想。

要正确认识社会,必须全面了解社会。

既要了解社会存在的弊端,又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光明前途。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放弃或降低理想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能使人消极、平庸,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选择。

只有坚持远大理想,通过变革现实,使现实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才是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正确办法。

二.努力走出理想认识上的误区1.走出“渺茫论”的认识误区在认识社会政治理想问题上,“渺茫论”认为,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愿望,是渺茫的幻想。

这种错误认识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对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没有把握准确。

共产主义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二是指由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所揭示的社会制度,三是指在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为最高奋斗目标的现实运动,即共产主义实践。

共产主义的论和实践从产生到现在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也有80 多年的历史。

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在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高目标的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第二,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长期性、艰苦性和曲折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一遇到挫折便动摇、怀疑,失去信心。

第三,仅从个人角度出发,认为自己“看不见,摸不着”,就怀疑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现实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制度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

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可能性,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2.走出“怀疑论”的认识误区持有“怀疑论”观点的人,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共产主义理想存在种种疑虑。

毫无疑问,进行理想教育要注意层次性,要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要用共同理想来动员、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

但是,这一切与宣传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矛盾。

既然共产主义是科学真理,既然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反倒不能宣传了呢,而且,理想本身具有超前性。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理想是在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19 世纪40 年代的欧洲,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产生在物质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并不发达的20 世纪60 年代的中国。

事实证明,理想的产生和传播不仅可以高于一定阶段的社会关系,高于一定阶段的社会政治制度,而且可以高于一定阶段的大多数人的思想水平。

如果否认这种高于和超越,完全拘泥于现实,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就只能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的宣传,人们也就失去了长远的、根本的、明确的奋斗目标。

邓小平强调指出,“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

”3.走出“实惠论”的认识误区在对待人生理想的态度上,“实惠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讲理想,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太空洞,还是讲“实惠”好,说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实惠论”的错误,表现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上,往往是放弃或轻视思想品德要素,片面追求有才能的实用型理想人格,表现在职业理想上,往往是功利化倾向严重,选择职业时过分强调个人需要,一味追求既能多挣钱,又能轻松工作的职业,表现在生活理想上,往往是迷恋拜金主义,只追求眼前的物质享乐,羡慕和效仿“大款”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这种“实惠论”在大学生中颇有市场,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对崇高社会理想的追求。

必须指出,共产主义者绝非抛开物质利益空谈理想,而是要为了人类享有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去追求理想。

如果只讲眼前的“实惠”,忘记了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那么国家和民族就没有了希望。

三.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对理想问题还存在着一些片面的模糊的看法,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因此,正确看待这种矛盾是很必要的。

1.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在社会生活中,当人们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是因为看不到二者的统一性,把二者对了立起来。

其中一种倾向就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有的人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

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

早在20 世纪50 年代,毛泽东就告诫人们,“不要迷信,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

”“在我们的社会里一定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

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要进行改造,把坏的东西改造成为好的东西。

” 毋庸讳言,我国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不少消极腐败等丑恶现象,对此不能视而不见。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和其他丑恶的现象。

但这些毕竟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怎么能因为看到这些东西,而对社会主义社会不满或失去信心呢,而且,这些消极腐败和其他丑恶现象正是社会主义社会要努力克服的东西。

应该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逃避现实,更不应把对这些东西的怨愤发泄到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身上。

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应当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做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2.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在把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的误区中,还有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当他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有的学生在开始走向社会的时候,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时间长了就不以为然,甚至自己也搞起腐败来,失去了自己的理想。

还有的人由于看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告别理想”、“告别崇高”,热衷于“实惠”,,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

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

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

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会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理想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理想很重要,所以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中国古人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等等。

但我认为,关注“理想”不如关注“梦想”。

每个人都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期待,但不能过深地思考理想、志向、未来这些问题。

这是因为,理想往往诞生于热爱,热爱一定产生自爱好,而爱好来自于兴趣,兴趣则来自我们周围的生活。

反过来说,从兴趣到爱好,再到热爱,再到理想,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接触新鲜事物后熟悉、了解、探究它的过程。

我认为,对年轻人来说,理想就是梦想,有理想,就意味着对明天充满了追求与渴望,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

理想确实很重要,但比理想更重要的东西有很多,不单单是“努力”、“机遇”、“财富”、“快乐”、“健康”等等,最关键的,是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对事物的热爱!理想与现实区别:当你抛弃理想,只有现实的时候,你一定一步一步走向一个死胡同。

从来没有一种现实能够满足人类,人类不是完全活在现实的东西,很可能,明天你可以赚更多的钱,后天可以更有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