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理想与现实
2018 思修 第二章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 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一方面,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观念的变化, 只是赋予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但艰苦 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另一方面,讲艰苦奋斗, 也并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 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当代中国既 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4、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
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 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
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2018/8/28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2、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 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 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 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 理想层面的反映。个人与社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同样,社会理想与个人理 想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
郭英森
2016年2月19日,郭英森在5年前 参加天津卫视真人秀《非你莫属》 时提到“引力波”遭到讥讽的视频 在网上传播,并引发热议。
(思修论文)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摘要: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与现实有关问题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具有一定差距。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距现状,解释大学生活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成因,阐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提出缩小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现实当我们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便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道路便跨入了新的阶段。
我们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
可是,当今许多大学生无法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有些好高骛远,把理想高高置上,而有些却安于现状没有目标。
只有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才可以让我们在理想这条路上走很远,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距状况在一项关于大学生活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调查中,认为“理想的大学生活与现实差距很大”的同学占到了72%。
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感到了理想大学生活与现实的差距,而其中“差距很大”的具体表现,主要是在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并不充实的情况。
而心态不稳、生活预期过高也是大学生活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的表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当今许多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具有差距的结论。
二、大学生活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成因(一)部分大学生未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大学的学习、生活与高中阶段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高中阶段,学习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而进入大学之后,之前年复一年的压力骤然缩减,部分大学生没有及时完成学习方式的转换。
有的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解放了”,但又不知该如何安排学习,大块的时间被虚度,心中却充满忧郁、焦虑。
而在生活上,不少新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没有在学校住宿过,所以如果这些学生把大学里的寝室生活、个人独立生活想象成无拘无束、完全自由的生活,等到真正在学校住宿、开始个人独立生活之后,这其间的反差便会立即暴露出来,进而影响到整个大学生活的生活状况。
(二)部分大学生对大学过高期望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过于美化大学生活,对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期望值过高。
思修客观题总结

第一章第三节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
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
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的而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章第三节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个人理想: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2.社会理想: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社会理想代表和反映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4.个人与社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5.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
6.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
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融合。
3.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的综合。
思修法基

思修法基第一章理想一、理想的含义和特征1、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3、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4、多方面和多类型的5、不仅有现实性还有预见性二、理想的实现1、思想基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关系2、重要条件——坚定的信念,为理想而献身3、根本途径——勇于实践、艰苦奋斗2011,14单选(无对应知识点)第二章爱国与中国精神一、爱国主义1、内涵: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民族精神的核心。
2012,31多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在我国,爱国主义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2、基本要求(1)大好河山、骨肉同胞(试金石)、灿烂文化、自己的国家(2)历史的具体的3、优良传统2014,31多选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
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A.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B.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C.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4、时代价值(1)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的正确观念(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高频考点精解(三)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高频考点精解(三)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1.立志当高远大量事实告诉人们,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知识分子,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
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立志做大事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年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其中的道理就是希望青年人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
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
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
伟大出自平凡。
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
我们每做好一项工作,都是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都是为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铺路搭桥。
二、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当人们热切期待着它的到来时,它却总是姗姗来迟。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着艰险和坎坷。
在阶级社会中,进步阶级在实现社会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反动阶级的残酷镇压。
所以,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当今大学生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思修

当今大学生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思修
大学生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阅读,了解并思考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情况,提升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亲身感受社会的需求和问题,锻炼自身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为社会贡献力量。
3. 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实现理想信念打下坚实基础。
4. 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班级、学生组织等团体活动,与同学们互相帮助和支持,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形成共同奋斗的集体力量。
5. 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关注时事热点、参与讨论和社会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关注国家政策,积极参与社会进步和改革发展的实践。
总之,大学生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拥抱时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思修单选题

1、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C )A.理想就是现实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B.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C.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解放军战士,要当一个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
这些都是人生理想中( D )A、生活理想的表现 B.C、道德理想的表现 D.4、公民要举行游行示威的活动时必须要向(B )申请,获得许可方能进行。
A、党委部门B、公安局C、交通局D、政府部门5、下列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原则的是( C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C 、先污染、后治理D、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A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7、《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明确规定“乙肝病原携带者,经检查排除肝炎的,合格”,意味着非传染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与健康公民一样可以通过考试被录取为公务员,这体现了《劳动法》的( A )A、平等就业权B、选择职业权C、休息休假权D、享受福利权8、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爱情观是属于(D )A、误把友谊当爱情B、错置爱情的地位C、片面、功利化的对待爱情D、只重过程不顾后果9、结婚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是( D )A、男女双方完全自愿B、达到法定婚龄C、符合一夫一妻制D、结婚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10、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 )A、单一制B、复合制C、联邦制D、邦联制11、最典型、最完整的物权是( A )。
A、所有权B、抵押权C、留置权D、土地使用权12、我国的诉讼制度实行(B )。
思修个人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企业忽视员工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
-解决办法:建立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体系,鼓励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企业形象。
4.社区文化建设
-条款:增加关于社区文化活动中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融合的内容。
-说明: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础单元,通过文化活动加强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促进社区和谐。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社区文化活动缺乏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解决办法:组织富含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志愿服务等,引导居民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培训
-条款:增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服务社会过程中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的要求。
-说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是执行国家政策、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实现。
2.个人理想应当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贡献力量。
3.个人理想应具备以下特点:积极性、进取性、现实性、创新性。
三、社会理想的内涵与定位
1.社会理想是指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美好生活,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总体目标。
2.社会理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说明:帮助求职者和在职员工在职业发展中融入社会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个人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脱节。
-解决办法:提供职业发展咨询,分析社会发展趋势,引导个人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3.企业社会责任
-条款:增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员工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的具体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
理想从现实中产生但他不是现实的简单描绘,而是 与未来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 集中表达。理想也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 比喻人们对某种事物臻于最完美境界的概念,是有可能 实现的 ,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 同时, 理想的形成是源于对现实的不满足,想要拥有更高的物 质与精神需求。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
对于大众来说,理想与现实似乎是两个独立 的个体,没什么关系,找不到它们的内在联系。
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
有人认为,理想既然是现实的升华,是未来 的现实,那么理想是不会转变为真正的现实的。
其实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 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由此可 以看出理想与现实的内在关联,而理想是可以转 变成现实的。
理想与现实的转化
一 :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 曲折性
二:艰苦奋斗,通过实践将理想转变为现 实
理想与现实的转化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
实现的道路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留我们个人
而言,实现理想的过程也是如此。
理想越是远大,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
时间就越长。实现理想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耐
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去实践,任何理
想就注定是空谈。
实践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与现实的转化
只谈理想不谈实践的只是空想家,而历史上从来 不缺少空想家,也不需要空想家,它需要的是踏实的
实干家。
在人民公社运动中,我们的国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由上至下都盛行浮夸,打出了诸如“人有多大胆,地有 多大产”,“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的浮夸 口号,而现实却是许多农民无饭可吃,路上常有饿殍。 后来当从实际出发,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政策,这才
理想与现实的转化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在伟大的理想,
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意义,只能是空想,就更不
用说将其变为现实了。
自古以来,但凡有所成就的人,他们渊博的知识,
卓越的才能,闪光的智慧大都是从艰苦奋斗中来的。
艰苦奋斗是成就丰功伟业不可或缺的答案。而这里的
艰苦奋斗指的就是实践。
在我们将理想转化成现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实
心的考验,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但更可能
遇到的是逆境。要想将理想化为现实,就不能被逆境
给吓到。
综上,因为重重阻力,要想实现理想、创造未来,
我们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
坚韧不拔的毅力。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与现实的转化
理想变为现实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
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 甚至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一种认识偏向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 还是“现实”一点好,甚至有人因此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 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可自拔。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出现以上这两种误区的原因,是由于不能辩证看待和处理理想和 现实的矛盾。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 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 转化为理想;而在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 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所以,理 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而在脱离现实的情况下,理想又会变成 空想。
使国家回到正轨,建设成了如今的中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现在社会我们要明白
实践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实践化理想为现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想与现实的转化
纸上谈兵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味空谈而不实践最
终只会失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的经验
告诉我们应该用时间来化理想为现实。
实践化理想为现实
谢谢大家
怎样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 系?
主题一 从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视角, 试述如何突破障碍,变理想为 现实
-------- —社工二班三组
(郭振鑫、黄玲玲)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
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 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 上的集中体现。
二: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应,但不等于现实, 是现实的升华
三: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处理理 想与现实的关系时,往往只看到 二者对立的一面,看不到二者统 一的一面。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一种认识偏向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在现实中,人们对于理想的美
好有着充分的想象,但这样人们往往会对前进道路上
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遇到一点困难就容易灰心丧气、
悲观失望,那就会影响理想的实现,难以体会到实现
美好理想的巨大幸福。
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实现理想过程中可能会遇到
的种种困难。在面对实现理想中的逆境时,我们要付
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逆境只是增加了人们将
理想变为现实的难度,并不会消解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在将理想转化为现实过程中,逆境可以最大程度
的激发我们的潜能。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与现实的转化
因此,在充分认识到实现理想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中, 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从逆境中吸取经验,实现理想, 化理想与现实。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确,在 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 现实之间的矛盾。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青年 大学生来说,也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 困惑,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一: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他们的关系既对立又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