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顾茅庐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比较
战争名称 官渡之战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结果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影响
特点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 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方的基础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评说曹操:
说起曹操,“很容 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 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 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 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鲁迅 依你之见呢?
1、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 战发生于哪一年?22年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B)
3、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 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 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 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D )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统一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赤壁之战中军事 上居于优势的曹 军为何会失败?
为什么 呢?
• • • • • • •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千古風流人物 .
曹丕 220年
魏
洛阳
建业
成都
刘备 221年
蜀
吴
222年
孙权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 我还想知道什么?
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原因

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原因摘要:东汉末年,政局十分混乱,灾害严重,民不聊生,终于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
为了镇压起义,朝廷让地方各州自行招募士兵,起义镇压下去了,一些官吏和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军阀集团。
他们彼此长期混战,造就了纷乱的局势,曹操、孙权和刘备皆乱世之中脱颖而出。
三人在智能人士的协助之下都建立起自己的割据势力,并且进行了各自的政治、经济改革。
改革不仅壮大了各自的实力,也为三方鼎立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构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关键词: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1 引言东汉末年,政局十分混乱,灾害严重,民不聊生,终于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
为了镇压起义,朝廷让地方各州自行招募士兵,起义镇压下去了,一些官吏和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军阀集团。
他们彼此长期混战,造就了纷乱的局势,曹操、孙权和刘备皆乱世之中脱颖而出。
三人在智能人士的协助之下都建立起自己的割据势力,并且进行了各自的政治、经济改革。
改革不仅壮大了各自的实力,也为三方鼎立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构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 三国鼎立的经济原因2.1 先理强,后理弱先是以“威之以法”、“限之以爵”,这不仅是针对巴蜀豪强,而且也包括跟随刘备和诸葛亮入川的外地将领权贵。
如:鼓羕有功劳,但也因为有过失而被诸葛亮流放;杨洪“忠清宽亮,忧公如家”,被擢升为蜀郡太守。
这个政策后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基本上形成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的社会局面。
理强的另一项政策是恢复盐铁官营。
盐铁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巴蜀地区的主要生产部门,后逐渐为当地的豪强所垄断,这严重地影响了蜀汉政府的财政收入。
有鉴于此,刘备和诸葛亮入川后,便恢复盐铁官营,设司金中郎将专管盐铁生产,严禁私家开采煮铸,后来“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其次是“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者,无尽民财”如:诸葛亮注意发展农田水利事业,对于“国之所资”的都江堰工程,征发一千两百名壮丁进行维护,以保证当地的农田灌溉。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豪强趁机扩张自己的实力。
董卓、袁绍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实力派。
189年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辩即位,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反为宦官所杀。
中军校尉袁绍率军诛杀宦官。
董卓趁乱领兵进入洛阳,废少帝,另立献帝,自称相国,独揽大权。
190年,关东军阀推袁绍为盟主,进讨董卓。
袁绍字本初,出身于名门望族,祖上四代,有五人官至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军阀。
他率盟军逼近洛阳。
董卓焚洛阳,挟献帝西入长安。
两年后,董卓为吕布所杀,部将火并,关中大乱。
而关东盟军瓦解后,也开始了相互混战。
到196年,全国各地几乎均落入军阀之手:袁绍据有冀、青、并三州之地;曹操据兖、豫二州;刘备、吕布据徐州;袁术据扬州;刘表据荆州;刘焉据益州;孙策据江东;马腾、韩遂据凉州;公孙度据辽东。
混战使“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
二、曹操统一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曹操(155-220)字孟德,是东汉太尉曹嵩的儿子,20岁以“孝廉”入仕,曾任洛阳北部尉、典军校尉等职,是东汉末年势力发展最快的军阀之一。
时人许劭评价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他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进而统一了北方。
为什么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呢?主要是因为他具备了统一的条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优势。
196年,汉献帝从长安逃往豫州,困苦不堪。
曹操采纳毛玠的建议,把汉献帝迎到许昌。
标榜正统,在政治上取得优势。
▼三次颁布“唯才是举”的命令,广泛聚集人才,嬴得李通、李典、许褚、任峻、吕虔、荀彧等人的支持,延揽各方英雄为其效力,形成了一个比较坚强的领导核心。
▼募民屯田获得成功,解决了军粮问题。
东汉末年,北方地区军阀林立,相互混战,许多军阀因粮食短缺而衰亡。
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决定实行大规模的屯田。
196年募民在许下屯田,得谷百万,安定了军心民心,为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积蓄了经济实力。
北师大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ppt实用课件38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历
什么经验教 训
史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 使 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 人 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 智 什么经验教训呢? 慧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曹
200年官渡之战
袁
败 胜,统一北方
回
北 方
南下
208年赤壁之战
三分天下实际形成
败 刘十孙 胜, 巩固
三国鼎立
开始于:
220年
成都
刘备 221年
蜀
曹丕 220年
魏
洛阳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从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形成三国鼎立。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
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
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
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
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
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
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是促使国家分裂,妨碍国家统一的,所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是有消极影响的.如果非要说它的积极作用,那也就是势均力敌互相牵制的对峙局面,期间的相互鼎立换来了短暂的和平,短暂的经济发展时期.从大的方面讲分裂始终是阻碍历史发展进程。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经秦汉大一统之后的第一大规模分裂割据,他的形成和原因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限制的。
随着第一代创业人的逐渐去世,三国鼎立的局面也逐渐稳定下来。
但是毫无疑问,大一统才是人心所向,随着司马家族的崛起,三国统一于晋,结束了百十年的纷争,这才是无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双边活动中处于双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着帮助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的角色,起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
本课的主线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两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因。
这段历史,学生较熟悉,但是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抽象思维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
本课头绪多,内容复杂。
首先师生建构知识结构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理清思路。
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激发兴趣,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突破重点难点。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对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的不同认识不足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对人物的评价客观公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
所以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大量的历史问题,组织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渗透历史的发展规律。
最终有效的达成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 蜀 吴 三 分 天 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
足
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
鼎 立
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在局部
成 完成了统一,为全国的统一奠
——
魏 定了基础,是历史的进步。
蜀 吴 三 分 天 下
三国鼎立形势图
台湾
1.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事
三 足 鼎
件是( B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立 C.淝水之战
D.曹丕建魏
成
——
2.三国时期称帝的是( C )
魏 A.曹操、刘备、孙权
蜀 B.曹操、诸葛亮、孙策
吴 三
C.曹丕、刘备、孙权
分 D.曹丕、诸葛亮、孙权
天
下
三 3.下列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共同点的
足 是( A )
鼎 立
①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成 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魏 “三国”是指(A )
蜀 ①曹魏 ②蜀汉 ③孙吴 ④东汉
吴 三
A.①②③
B.②③④
分 C.①②④
D.①③④
天
下
5.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C )
三 足 鼎
A.220年 C.222年
B.221年 D.230年
立 成
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语跟下
列哪一次的战役有关?(B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不要骄傲 善于借鉴和采纳别人的建议 做事要有恰当的方法
——
三 足 鼎 立 成
魏
蜀
吴
三
分
天 下
诸葛亮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从他身上 我们能学到什 么?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案

第20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第20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20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着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录像、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归纳赤壁之战的经过
• • • • • 时间: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孙刘联军和曹操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失败 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请思考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 以少胜多,在赤壁之战中惨遭失败?
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 曹操统一北方
1. 创设情境,用“我们正处在东汉末年, 呈现在你眼中的是怎样的景象?”为题引 导学生描述东汉末年的社会环境。
教学过程
• 2. 小组讨论: 为什么是曹操而不是其他军阀最终统一北 方?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招 贤纳士,得到更多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解决 军粮缺乏的问题。
三国鼎立的表格: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pī)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袁 绍
200年
曹 操 孙208年 刘 联 军
统 一 官渡之战 北 方
曹丕 魏
三 赤壁之战 国 蜀 形 成 刘备
西 晋 统 一
吴
孙权
第一关: 选择
• • • • •
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胜利 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为什么能够 在官渡之战中取胜?
曹操: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 袁绍: 骄傲轻敌
教学过程
• (二)、三国鼎立 • 1. 以现场采访的方式,提出“假如你是曹 操,谈谈统一北方后的感想?”过渡到 “赤壁之战”。 • 2. 让学生为刘备、孙权出谋划策,引出 “孙刘联合”的战略。
重视人才
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客观:
官兵来自北方, 不习水战,水土 不服 因实力强大而骄 傲自满;松懈、 轻敌;战术失误
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主观: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赤 壁 之 战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 具备统一 全国的条 件
曹操和袁绍的力量对比
曹操 军队数量 三、四万 军士策略 机动灵活,出奇制 胜 用人策略 求贤若渴,广纳贤 才 个人能力 胸襟博大,智谋过 人 十万 患得患失,指挥不 当 猜忌怠慢,不得人 心 志大才疏,色厉胆 薄 袁绍
教学过程
• 3. 官渡之战:
• 学生阅读有关课文,了解官渡战役归纳作战 时间双方、结果、特点、作用 。
共同特点
以少胜多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这留 给后人哪些经验教训?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失败原因
曹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教训:①应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必然失败;②重视合理利用自然
教学过程
• 3. 简介赤壁之战经过。 • 4. 分组讨论: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获胜 而在占据优势的赤壁之战中反而失败呢? • 5.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三国建立概况; 并利用表格。
赤壁之战示意图
赤壁之战
曹军和孙刘联军的力量对比
曹军 孙刘联军
兵力
20万
不足5万
地理因素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 据江自守,谙习水战 方水战 政治因素 荆州初并,统治未稳 长期经营,统治稳固
条件;③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④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B、昆阳之战 D、巨鹿之战 (
C
)
)
A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
D
)
D、229年
学习测评
1.填写下表。
战争名称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交战双方
项羽、秦军 袁绍、曹操 曹操、孙刘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