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检测案:祭十二郎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1)

合集下载

江苏省建陵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祭十二郎人物—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江苏省建陵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祭十二郎人物—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1、《诉衷情》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讨论明确:
2.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课题: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含义及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
1.了解诗歌中形象的含义(填空)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形象。
2.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形象的类型(填空)
古典诗歌的人物形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类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可分为两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分别指出下列三首诗词中的形象类型。
行香子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讨论明确:
四、学后反思
方法总结:
1、
2、
3、
备注
讨论明确:
3.读诗歌回答: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讨论明确:
4.下面诗歌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word精品文档6页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word精品文档6页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无论是在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方面,还是在写作实践上,无论试题的深度、广度,还是把握时代脉搏上,卷Ⅱ语文试题(以下简称Ⅱ卷)均体现了规矩中有探索,传承中有创新的原则,把握住了立足根本而又力求枝繁叶茂的宗旨。

而表现最充分的莫过于作文以及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和设题上。

下面笔者就Ⅱ卷的诗歌鉴赏题作浅显的分析,以求有的放矢,探求规律,科学备考。

一、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试题分析1. 稳中求变的题型。

今年Ⅱ卷的诗歌鉴赏题沿用了以往的题量(2道)与分值(11分)的模式,甚至考点也与去年相同,即仍重点考查对诗歌情感(主题)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考查的既是诗歌鉴赏的根本,又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是能把握其所发之真情,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能分析出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即表达技巧。

如此考查,应是命题者的初衷。

而且与今年其他省市该题中多见的“形象赏析题”相比,虽然形象类也是考查重点,但笔者认为Ⅱ卷考得更为根本。

如此,在今后的备考中,自然仍应把理解诗歌情感放在首位;其次,学会分析表达技巧;当然,诗歌形象(人物、景物)也不能搁置一旁。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检测卷(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检测卷(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检测卷古代诗歌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一)鉴赏古代诗歌一剪梅[宋]刘克庄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的好友。

②束缊(yùn):把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

1.词作的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刻画了雄放恣肆、慷慨激昂的狂士形象。

(2)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酒酣耳热说文章”“推倒胡床”等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的英豪气质;“旁观拍手笑疏狂”一句通过想象旁观者的表现,从侧面刻画人物不受拘束、纵情任性的形象特征。

②运用夸张、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纵情任性;借旁观者“拍手笑疏狂”来衬托人物的雄放恣肆。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形象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手法的能力。

分析形象特点方法有①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②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③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④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译文:举着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只顾得挑着诗囊赶路却丢掉了衣囊。

天气寒冷道路湿滑马蹄都冻得发僵,原来是王先生实之来送刘先生克庄。

酒喝到半酣耳根子发热谈论着文章,论说声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床。

旁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梳狂放,我们回应说粗疏又怎样狂放又怎样!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上片写临行前的情景,下片写饯别情景。

此词所写的饯别场面,被装点得很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

“酒酣耳热说文章”“旁观拍手笑疏狂”写出了一个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形象,“酒酣耳热说文章”写的是神态,正面蟹醋狂士的形象,“惊倒邻墙,推倒胡床”这是侧面展示狂士的纵情任性,从而突出人物的狂妄不羁的性格特点。

祭十二郎文阅读答案

祭十二郎文阅读答案

祭十二郎文阅读答案祭十二郎文阅读题《祭十二朗文》阅读练习(含答案)篇一:祭十二郎文阅读答案《祭十二朗文》阅读练习阅读文章,完成练习: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2 鉴赏诗歌的形象(测)(原卷版).doc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2 鉴赏诗歌的形象(测)(原卷版).doc

2015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班级学号得分1.(15届山东聊城一中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8分)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①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⑴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⑵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4分)2.(15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9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8分)诉衷情令·长安怀古康与之阿房废止汉荒丘,狐兔又群游。

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

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康与之,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人,此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

⑴“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⑵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的?请结合注释简要阐述。

(4分)3.(15届江西六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清)査慎行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

“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

②缫,煮茧抽丝。

丝缫,即蚕丝。

⑴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⑵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4.(15届河北石家庄二中8月考试)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8分)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⑴“儿女各当家”指。

祭十二郎文 导学案答案

祭十二郎文 导学案答案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答案【文本一】:1. 祭十二郎文属于我国传统的楚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第一吊人文献”。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哀思,情感表达的目的在于缅怀逝去的爱子,并通过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眷恋之情,强调了家族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文章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文学表现方式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楚地较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

2. 文章主要通过描述父亲祭十二郎的情景,勾勒了父亲因为十二郎的离去而深深伤感、悲痛的心情。

通过赞美十二郎贤德品行,回忆他的美好一生,再现十二郎生前的形象和品质,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十二郎的深切怀念和无限眷恋。

这种父子之间的互相爱戴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使得文章蕴含了浓厚的亲情和民族感情。

【文本二】:1. 该文从文字、艺术、历史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首先,在文本中运用了大量辞藻和修辞手法,透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活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十二郎生前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其次,以写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古代楚地人民的生活风貌和家族情感。

2. 从艺术性上看,文章采用了楚辞诗歌的形式,辞藻华丽、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文中所抒发的情感真挚、哀怨,引人深思。

另外,祭十二郎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特点,对研究楚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本三】:1. 通过祭十二郎文,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楚地文化的独特魅力,理解古代楚人对生死、家国、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与表达。

这种情感传达方式和生活态度,对今人的思想启迪和情感震荡,具有积极的影响。

2. 祭十二郎文以伤感的主题、震撼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深深打动并感染着读者。

这篇文献激发出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共鸣,引起人们对亲情、人生、家族的深刻思考,将一种象征性的美感、文化记忆传递和延续下去。

综上所述,祭十二郎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珍品之一,它体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抒发情感、传承文化、弘扬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建陵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检测案祭十二郎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1)

江苏省建陵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检测案祭十二郎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1)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课堂检测——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姓名:
对比阅读下面四首诗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或情态。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藕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预想此时应更好,Βιβλιοθήκη 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3重庆卷)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采莲子皇甫嵩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课外作业——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姓名: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江苏卷)2015高考语文一轮讲义 第12单元 鉴赏古诗的形象

(江苏卷)2015高考语文一轮讲义 第12单元 鉴赏古诗的形象

第12单元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试题解读〗第(1)小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要理解句子含意,首先要理解“太古”的意思。

“太古”意为远古、上古,还可以指一种寂静的氛围。

这里显然两种意思都有。

这句话中,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以远古时的幽静,表现山的宁静。

第(2)小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这一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接上一联中的“眠”字写。

“世味”是指世道人心、世态炎凉。

“簟”指竹席。

“便(pián)”,适宜,安适。

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官场的是非。

“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地舒适;其实是说心静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内心恬淡的写照。

第(3)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前两联诗人用“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似乎表达了一种闲适的心理。

第三联诗人用“门掩世味”来表达自己远离官场,追求一种恬淡生活的心理,但恰恰反映了他内心的不平,想实现人生的抱负,却又对现实不满,只得隐居山中,徒然感慨。

“拈笔又忘筌”一句运用庄子“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的典故,比喻自己一拿起笔,又忘记怎样写了。

这实际上暗含愤激之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参考答案:(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3重庆卷)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课堂检测——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姓名:
对比阅读下面四首诗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或情态。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波荷飐风,藕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采莲子皇甫嵩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课外作业——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姓名: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