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知识点一诗歌形象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3.人物形象4、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①细节刻画②烘托渲染③对比衬托④比兴手法知识点二意象1.意象的定义“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2.古典诗词常见的七类物象题型分析一、鉴赏人物形象1.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2.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4.答题模式:(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形象意义。

)二、鉴赏物象题1.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2.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三、意象、意境类1.意象、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③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④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如何正确把握“象”之“意”⑴“象”之色彩⑵“象”之动静⑶“象”之远近⑷“象”之修饰词⑸“象”之组合方式3.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蕴涵的思想感情4.营造意境的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5.意境(画面)特点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①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

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6.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

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看尾联的意思。

“官属不令拘礼数”的正常语序应为“不令官属拘礼数”,也就是说不让大小官员受礼数拘束;“时时缓步一相寻”的主语是自己和“官属”,“缓步”是寻赏美景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闲适。

合起来是说自己要不时地带着不分尊卑的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再看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人身为刺史,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高高在上,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一起去缓步寻景,既看出诗人的闲时,诗句中又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最新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练习题word版本

最新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练习题word版本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练习题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2、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4、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6、采莲曲采莲词白居易(唐)张潮菱叶萦波荷飐风,朝出沙头日正红,荷花深处小船通。

晚来云起半江中。

逢郎欲语低头笑,赖逢邻女曾相识,碧玉搔头落水中。

并著莲舟不畏风。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一、学习用品(school things)pen钢笔pencil铅笔pencil-case铅笔盒ruler尺子book书bag包comic book漫画书post card明信片newspaper报纸schoolbag书包eraser橡皮crayon蜡笔sharpener卷笔刀story-book故事书notebook笔记本Chinese book语文书English book英语书math book数学书magazine杂志dictionary词典二、人体(body)foot脚head头face脸hair头发nose鼻子mouth嘴eye眼睛ear耳朵arm手臂hand手finger手指leg腿tail尾巴三、颜色(colors)red红blue蓝yellow黄green绿white白black黑pink粉红purple紫orange橙brown棕四、动物(animals)cat猫dog狗pig猪duck鸭rabbit兔horse马elephant大象ant蚂蚁fish鱼bird鸟eagle鹰beaver海狸snake蛇mouse老鼠squirrel松鼠kangaroo袋鼠monkey猴panda熊猫。

专题01 诗歌形象之赏析人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

专题01 诗歌形象之赏析人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

专题01 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一、(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①杜甫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②。

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 ①成都草堂营建时,诗人向朋友讨要松树苗。

韦少府,即韦班,官少府。

②老盖,《酉阳杂俎》谓松树千年始平顶偃盖,故称“老盖”。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杜诗前两句将松树与其他树作对比,从体态和颜色上衬托出松树独有的形象特点。

B.李诗写南轩松树荫下生出古苔,上下辉映,绿染秋空,侧面表现松树的古久茂盛。

C.李诗起笔平淡,交代松树的位置和状貌,而在诗行推进中逐渐体现出不凡的气象。

D.两首诗都是先从眼前的松树形象写起,然后想象抒情,表达了对松树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D【解析】D.“两首诗都是先从眼前的松树形象写起,然后想象抒情”错误,杜诗并非“先从眼前的松树形象写起,然后想象抒情”。

前两句是写诗人想象中的松树形象,后两句是表达诗人寻觅小松树栽种的来意。

故选 D。

(2)清代吴乔《围炉夜话》中说“诗中须有人”。

从两首写“松”的诗中,分别能看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参考答案】①杜诗中以松树不同于其他树木的形象,暗喻诗人卓然不群、超然脱俗的形象特征,为存千年而觅霜根的做法,体现了诗人甘愿扎根付出的务实精神。

②李诗中描绘南轩孤松枝叶绵密茂盛、昂首天外,既展现诗人孤傲潇洒、超然物外的特点,又写出其刚正不阿、壮志凌云的形象。

(每点 3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杜诗:“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两句,诗人称赞松树“落落出群”“青青不朽”,与榉柳杨梅截然不同,高超出群的形象,其实暗喻了诗人自己卓尔不群的形象;“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写诗人想要追求松树千年留存而从小小松树养起的行为,可见诗人有凌云壮志,而又愿意从小处做起,体现出甘愿扎根付出的务实精神。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高考真题(含赏析)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高考真题(含赏析)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高考真题(2010福建)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译文】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

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鉴赏】这首小诗,前两句写“访”。

诗说一条小路,沿着山崖,靠着青翠的山壁,直通向山的深处,山中寒云缭绕着山泉危石。

诗极力铺写了隐者所居之地的环境,通过这幽深静阒的环境,突出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未写人而人已呼之欲出。

第一句的诗眼“踏”字下得很切,呼应诗题“访”字,使山景是作为诗人在来访途中所见,山路与山坳的两组景色也分出了先后层次,益显得山高幽深。

如改成“近”、“贴”等类词,便成了单纯写景,跌入下乘。

第二句的“抱”字,形象地刻绘出泉水蜿蜒、山石清秀、云气缭绕的景况,很见锤炼之工。

三、四句写隐者喝着自酿的酒,颓然醉倒,足不出户,门外落红满地,无人洒扫。

这两句不直说隐者之高,只是通过他疏懒闲适、脱略形骸的生活,表现他与世无争、万事不关心的淡泊情怀,与宋邵雍《安乐窝》绝句中的后两句“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极为相近。

诗即事达情,与上两句的景物描写合成一个整体,由此表达自己对隐者的崇敬。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出仕与归隐是一对矛盾。

由于自身的抱负与向往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便促使诗人们转而赞美自然,赞美返回自然的隐士。

自从陶渊明热衷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的生活以来,不少诗人讴歌无忧无虑、沉湎自然的生活,要“独无外物牵,道此幽居情”(韦应物《幽居》)。

发展到最后,把疲倦于现实生活的观念进一步变化成疲倦于一切,连日常的应酬、洒扫,朋友间的来往也不放在心上,以门外青苔、落花不扫、人迹不到为高,如贾岛诗所述“自从居此地,少有事相关。

专题01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训练题【参考答案】

专题01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训练题【参考答案】

一、1.D【解析】D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

2.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

二、3.B【解析】B项,“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错,应是运用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与愁苦。

4.参考答案:①生活凄苦,事业无成。

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心愁苦。

②执着追求理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

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一展平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

(每点3分)三、5.B【解析】“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

6.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

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

②李副使经历非凡。

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

③李副使志向远大。

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四、7.A【解析】A项,“儒雅谦恭”有误。

8.①壮志难酬。

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

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五、9.C【解析】“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说法错误。

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堆积在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了灰尘,意在侧面写出两人对弈时间之久,并非真实情景。

另外,“客人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中”错误。

“车马淹留客在门”一句,是用客人和车马已久等在门外的画面侧面描写出主人对弈之入迷,局势之紧张,对弈之旗鼓相当,哪怕客人在外等候多时,主人也全然不知。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最新试题精选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最新试题精选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最新试题精选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答刘季孙①王安石偶著儒冠敢陋今②,自怜多负少时心。

轾轩③已任人前后,揭厉④安知世浅深。

挟策有思悲慷慨,负新无力病侵淫。

愧君绿绮虚⑤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注]①刘季孙:北宋诗人。

嘉祐年间任饶州酒务,但他很不满意,以酒解忧。

后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不久病故。

博通史传,禄赐尽于藏书之费,家中贫困。

与王安石、苏轼等文人雅士相知。

②陋今:苛责现今。

③轾轩[zhìxuān]: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

引申为高低、轻重、优劣。

④揭厉:谓高举而扬厉之。

⑤虚:白白的。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题中“答”字点明本诗的写作原因和类别,“刘季孙”则表明了酬答的对象。

B. 颔联后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刘季孙不知世事艰难的乐观态度。

C. 颈联情感深沉,用词贴切,一个“悲”字凸显诗人对刘季孙人生际遇的怜惜。

D. 本诗尾联着眼于诗人与刘季孙的交往,写自己受到了其馈赠,但是无力回报。

16. 请简要分析刘季孙的形象。

(6分)【答案】15.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B.“写出了刘季孙不知世事艰难的乐观态度”分析错误,后句“揭厉安知世浅深”应是通过反问写出了刘季孙不管世事深浅的孤傲性格。

故选B。

16. ①年少时雄心勃勃,志气高昂,但仕途停滞不前,壮志难酬。

“自怜多负少时心”一句就表明了少时壮志,而“多负”则表明壮志难以实现,落得个“自怜”境地。

②具有敢于指责当今的勇气,而不管别人如何评论自己。

“偶著儒冠敢陋今”写刘季孙敢于指责当下,“轾轩已任人前后”则写出刘季孙任人评说优劣的傲岸品格。

③有安邦定国之才能,是一个“慷慨奇士”,但是疾病缠身,以致最终难以实现其抱负。

“挟策有思悲慷慨,负新无力病侵淫”写出了刘季孙德行、才智出众,只可惜疾病渐侵身体,最终无力实现抱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1.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 解析:- 从“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可知他的家在城边,却要沿着野外小径才能到达,周围是桑麻地,可见他幽僻高雅,热爱自然。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种菊却还未开花,表明他随性洒脱,不急于求成。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家中无人,去山中,而且每日到很晚才回来,体现出他超尘脱俗、寄情山水、潇洒自在的隐士形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 解析:- 从环境描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看,天地间一片寂静、寒冷,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这个“蓑笠翁”是孤独的,他独自在孤舟上垂钓,周围没有其他人的踪迹。

- 同时他又是清高、孤傲的,在如此严寒、孤寂的环境中,他不为外界环境所动,坚守自己的行为,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高洁品质。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小儿形象?- 解析:- “蓬头稚子学垂纶”,“蓬头”写出小儿不加修饰、天真可爱的样子。

- “侧坐莓苔草映身”,他侧身坐在莓苔上,被草遮掩,说明他专注于垂钓这件事。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当路人问路时,他远远地招手而不回答,是因为害怕惊到鱼,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天真无邪、聪明机灵又做事专注的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4.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 解析:-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劲风中角弓鸣响,将军在渭城打猎,开篇就渲染出将军的英武气概。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枯草中鹰眼锐利,积雪融化马蹄轻快,描写出将军打猎时的矫健英姿和高超的骑射技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
1、阅读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要点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要点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要点三)
2、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说说诗中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参考答案】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孤独的游子形象。

(要点一)从诗中“逢”、“伴”、“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动作和心理描写上可看出,这位游子在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

(要点二)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要点三)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本词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形象。

(要点一)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

(要点二)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要点三)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形象?
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

颈联写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与其前面射猎时飒爽英姿相吻合。

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尾联写将军猎归所见之景。

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

写出了将军归后的踌躇满志与从容自得的心境。

同时抒发了作者人生志远、意气风发的豪情。

(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余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试析这首诗塑造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无比喜悦,得意扬扬的及第抒情主人公形象。

(以上为第一步“整体界定”)首联即直抒胸臆,从今昔对比中突出及第后的狂喜之情态,次联更敷以“疾”“看尽”等词,夸张地写出了内心的得意。

同时有以“春风”兼喻皇恩之意。

(以上为第二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塑造无疑还寄寓了作者对皇恩浩荡的赞颂。

(以上为第三步“揭示作用”)
8、阅读下面两首同题诗,说说两位作者所塑造的王昭君形象是否一致,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王昭君唐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峨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清刘献廷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参考答案】:
两诗虽都假托王昭君的口吻来写,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但所塑造的形象是不一致的。

白诗塑造了一位思念故土的昭君形象。

(要点一)“何日”一问,写出归国之心切;“莫道”一词则将其忧虑、哀楚表现的淋漓尽致。

(要点二)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深深怜惜之情。

(要点三)刘诗则塑造了一位愤世的昭君形象。

(要点一)“何足”一词既是对画师讥讽,又把矛头指向汉主以貌取人的做法;三、四两句质问汉主,为像自己一样被埋没的宫女鸣了不平。

(要点二)诗人通过王昭君这一形象,将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王朝的后宫制度。

(要点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