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 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作者的痕迹。作者以 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 往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鉴赏诗歌中象的作者的形象用 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2.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 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 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抓描写,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 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句中“醉眼”就是一个 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考点解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 象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的。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 代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 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三种。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古代诗歌形象的特征,品味 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诗歌 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从考查题型上看,在高考卷中,对该考点的考查往往以主观简 答题的形式出现。
分析人物形象常用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 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激昂,愤世嫉俗、傲岸 不羁,重视友情、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有所作为、建 功立业,情趣高雅、安贫乐道……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课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课介绍诗歌是一种通过文学艺术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作品。
而其中的人物形象,则是诗歌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够给诗歌带来生动、具体的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析和鉴赏。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言行、经历等多方面的描写来展现。
以下是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的一些方法:1. 形象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可以让读者对人物有一个直观的形象印象,进而引起情感共鸣。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精细描写宝玉的眼睛“象两颗明珠”、“横波直撒”等词语,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清澈而富有神采的人物形象。
2. 心理描写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可以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
例如,在李白的《将进酒》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饮酒的状态和心情,展现了人物豪情壮志、不甘平庸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人物形象的评鉴标准对于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鉴:1. 与诗歌主题的契合度人物形象应与诗歌的主题相契合,能够承载和表达诗歌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与诗歌内容相统一。
2. 形象的独特性和鲜明性人物形象应具备独特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同时,形象的鲜明性也能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形象的生动性和逼真性人物形象具备生动性和逼真性,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存在感和真实感。
通过形象的描写,读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融入到诗歌的世界中。
鉴赏经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杨万里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无可奈何花落去。
伤心秋千阵阵绿,怅望江头江水声。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塑造了一个月明之夜的人物形象。
月明的夜晚,稻花飘香,清风吹过,不禁让人感叹丰收的年景。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一、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
这类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
就像杜甫,他简直就是忧国忧民的典型代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看,他自己住的茅屋都被秋风给刮破了,却心心念念着全天下的穷苦读书人都能有房子住,有安稳的生活。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国家的动荡、百姓的疾苦,诗里满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他们这些爱国志士,就像黑暗中的烛光,虽然微弱,却始终燃烧着,想要照亮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二、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
很多诗人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愤懑。
像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站在幽州台上,他觉得自己往前看没有能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君主,往后看也看不到希望,那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他们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剑,明明锋利无比,却只能在鞘中暗自生锈。
三、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
陶渊明就是这种形象的代言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回归田园,过着一种简单而自在的生活。
这些隐士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山水田园间寻找内心的宁静。
他们就像一朵朵自由自在的白云,飘在青山绿水之上,不受拘束。
他们耕种、饮酒、赏菊,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诗里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羁旅思乡的游子形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句诗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古代交通不便,很多人背井离乡去谋求生计或者求取功名。
在旅途中,看到异乡的月亮、山川,就越发思念故乡的亲人和熟悉的风景。
他们就像漂泊在大海上的孤舟,找不到停靠的港湾,心中满是对家的眷恋,这种思乡之情就像酒一样,越陈越浓。
五、送别友人的多情者形象。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情。
这些多情的送别者,在友人即将远行的时候,心中满是不舍。
他们会摆酒设宴,为友人践行,在诗里表达对友人的祝福、牵挂和担忧。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诉衷情
陆游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其飒爽英姿、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 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 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 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 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 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国无门的感慨。
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
诗歌鉴赏之
鉴赏人物形象
1、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 象或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 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答案 :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 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 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 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 “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 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 驰骋吧!
回顾小结
• (1)什么形象(概括) • (2)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
容 和 作 者 的 观 点 态 度 。
② 评 价 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语 言 、 表 达 技 巧 ;
① 鉴 赏 古 代 诗 歌 的 形 象 、
考 试 说 明
一、知识讲解
(一)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 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 人公形象) 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
链接高考
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08湖北) 临 江 仙[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 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 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 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 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 析。
跟 踪 练 习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 孩子的形象。(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 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 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 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具体说明), 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表达效果)。
月。
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 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 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鉴 赏 指 导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课本回顾
客观人物形象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人物形象:一位荒淫误国的昏君
一位祸国殃民的红颜
一对忠贞爱情的男女
课本回顾
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 故判为0分。
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 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 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 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 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 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 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 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寄寓的情感
课堂示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时所做。
试简要的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本诗描写的是客观人物形象(可回顾柳宗元生平)。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 抓环境描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 抓人物形象:“蓑笠翁” • 抓人物动作:“独钓寒江雪”
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1.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概括说明) 。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人物的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侧面描 写、环境描写等方面。 (3)关注题目、注释等提示性信息。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通过形象的塑造,诗 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的是什么)。
课堂示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什么形象
2、诗句通过“鸟飞绝” “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 境的苦寒与孤寂。而通过“蓑笠翁”“独钓江雪” 勾画人物,突出了一位具有坚忍不拔、卓然独立、 清高孤傲的品格的人物形象。 形象的特征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抓人物动作:“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抓人物心理:“关河梦断” “心在天山” “身 老沧州” 抓人物形象:“鬓先秋”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课堂示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 的三山。
具体解读:
• 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 用一句话“盖帽”(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然后,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 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从人物的肖像、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侧面、环境 等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形象的基 本特征如何展现)。要注意知人论世,了解作 者及其经历,关注背景;要注意题目、注释等 提示性信息。最后,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等) ,但不能任意 拔高。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 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参考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孤独高 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 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闲适而孤独寂 寞的生活;此时,只有他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寄托、忘怀得失的思想 感情,展示了孤独傲岸的诗人形象。
作业:《核按钮》121面板块一第二 题《田园乐》(王维)
诗歌鉴赏之
鉴赏事物形象
• • • • •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 这首诗写将军夜猎,见 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 是虎,便弯弓猛射,天 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 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 一“惊”字,渲染了一 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 • 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什么手法 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 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警惕。“夜引弓”的 • 答:诗人主要通过将军夜引 “引”字,让人想象体 弓这一典型的细节描写,成 功地刻画了一位警觉、镇定、 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 定自若,从容不迫。结 勇武的将军形象 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 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傲视权贵 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 性格。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 的性格。
3、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 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
综合练习: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 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 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 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最后“只有敬 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本诗描写的是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可回 顾陆游生平)。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 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 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 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 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 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做 简要赏析。 【答案】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阙借景抒情,透 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 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阙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 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闲人 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 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