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小结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
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细节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 雅的人生志趣。 意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 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考察角度有:1、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2、分析鉴赏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3、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方式展现,可以是一个眼神, 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 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 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 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 从人物的性格、思想、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等方面进行思考。即:
问题:请简要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答:(1)诗中描写了一个矢志报国却被 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 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 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情节、细节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 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题葡萄图
徐 渭①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
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
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
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
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3.(2018•卷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意境、物象)

总括
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 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 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 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 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 思想感情。 总结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 花。(描图景)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点氛围),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 月情怀的乡愁。(析情感)
小松
杜荀鹤
小结 • 诗歌物象鉴赏思维切入点: 1、诗歌中的物象是什么? (抓题目) 2、物象的有什么基本特征? (抓描述其形态特征的语句,关注表现手法) 3、物象寄托了什么情感? • (联系背景,揣摩诗人情志。或抒发某种 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 隐含生活的道理)
训练2
房兵曹胡马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 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歌形象包括人 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分 析 意 境 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 词作一赏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 “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 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 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 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 隐者。
方法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 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 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 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开合理联想 和想象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 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 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 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景物形象的鉴赏
(主要出现在借景抒情诗中)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 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 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 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2、把握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语二、概念解析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的形象。
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三、鉴赏指导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鉴赏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或细节描写等,概括形象特征。
②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四、设题方式:(1)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3)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五、答题步骤(“三步法”):(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2)(结合手法)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
六、例题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依据①: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描绘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儿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古典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预习自测2: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试作分析。
小儿垂钓 肖像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动作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动作
心理
参考答案: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聪明机灵、天 真可爱的小儿形象。用“蓬头”“侧坐” 外貌、动作描写表现了其天真可爱,用 “遥招手”“怕”动作、心理描写表现 了其机灵聪明。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 爱之情。
古典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 2. 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 题模式
自测展示:
展示问题 1 位置 前黑板 展示 点 评
2
3
前黑板
前黑板
分值4分
形象 (1分) 特征 (2分) 意义 (1分)
4 5
6
前黑板 前黑板
前黑板
预习自测1: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联系具体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 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 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 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 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小结: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1.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 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2. 从人物的肖像、神态、行动、语言、心理 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 3. 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 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 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 思想感情。
4 5
6
前黑板 前黑板
前黑板
合作探究:
1、(2011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问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鉴赏人物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分析人物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 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 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因此其形象为: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 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 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 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 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例3.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 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中的“闲敲棋子”的细节(动作)。恰如其分地 表现了作者 因久候朋友不来而(孤寂、焦灼) 心理状态 百无聊赖的 。
例4.阅读贾岛《题李凝幽居》,完成有关问题: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例1. 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 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肖像、神态)
小结:
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一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这几个意 象; 二要了解“老马识途”的典故。 三要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和遭遇答出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2)抓住描写进行分析。 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通过其 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 悟感情,定格形象。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结合诗中“逢”“伴”“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 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境,可以定格形 象为: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 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2014年高考复习专题之 诗歌鉴赏——形象
考 试 说 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思路
• 整体感知-----局部品味-----规范表达
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
• 1、看题目,题目往往包含了诗歌的内容、主旨。 • 2、翻译:通读两三遍,对诗歌进行逐字逐句的 口头翻译,以明白诗歌大意。 • 3、寻找意象,把握主旨。 • 4、寻找诗中关于情感的词(诗眼)。 • 5、诗歌中抒情、议论性文字等关键性文字。 • 6、结合作者、注释、背景、题材等分析评价。
例题赏析
广 铁 一 中 周 瑛
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知人论世, 抓人物神态 关注背景。 诉衷情 陆游 形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 象 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 抓人物心理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 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背景介绍: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 他生活的时代,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北方的金国 形 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 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他怀 象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 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 的 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 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意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陆游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词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
首,却把青梅嗅。
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 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
, 明
如《江雪》委《婉孔含雀蓄东地南表飞达》自《己琵琶行》 特
《木兰辞》的《性氓格》、志气、情感
征
或思想观念。
。
二、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正面描写:外貌(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衬托(正衬、反衬)以景衬人(用环境侧 托)
客移位,落笔对面)
以人衬人(周瑜对比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 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 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 ;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 ;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 ”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 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 奇、爱恋等)。
3、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 由的渴望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成情
:
四、当堂练
从军行 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①。
更吹羌笛关山月②,无那金闺万里愁③。
①海:指青海湖。②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边生活③无那:无
奈。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
【课堂演练】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 象
诉衷情
陆游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
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 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小结
一、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的形象):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
人 (偏重抒写情自的己的诗主歌观)情绪,来完成对自
物 如李清照《声声慢我》形象杜的甫塑《造月。夜》
形 象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分 类 别
(偏重叙在叙事事的诗诗中歌,诗)人是
表现了他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 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
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 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典故(细柳营)
人物出场:先声夺人(《观猎》)
欲抑先扬(《闺怨》)
三、把握答题步骤
答 (1)说特点:塑造了一个……的……形象
案
一 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遭遇、性格+身份);
般
有 (2)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
三
部 (3)明作用: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
分 构
(或作者的情感)。 作者通过什么形象表达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 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 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 ”“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 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 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