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鉴赏(已修)

合集下载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知识点一诗歌形象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3.人物形象4、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①细节刻画②烘托渲染③对比衬托④比兴手法知识点二意象1.意象的定义“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2.古典诗词常见的七类物象题型分析一、鉴赏人物形象1.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2.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4.答题模式:(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形象意义。

)二、鉴赏物象题1.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2.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三、意象、意境类1.意象、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③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④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如何正确把握“象”之“意”⑴“象”之色彩⑵“象”之动静⑶“象”之远近⑷“象”之修饰词⑸“象”之组合方式3.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蕴涵的思想感情4.营造意境的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5.意境(画面)特点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 步骤三:这首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自己( 壮志未酬、报)国的无感门慨。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诗歌鉴赏之形象(人物)

诗歌鉴赏之形象(人物)

醉花阴
李清照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①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 妇形象。 ②白昼思亲,以至百无聊赖,悄然而卧,不能成眠,时至夜半。重阳佳节,把酒 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借酒 浇愁愁更愁。尾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③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份,对比现实客的身份。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上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梦中欢终化为泡影,写出了亡国被俘后处境的可悲
可怜。
手法归纳: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直抒胸臆,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这种心绪更为凄凉悲苦。 别时容易见时难 直抒胸臆、对比。词人之“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更是指与故国江山分
诗歌鉴赏 之
形象类
——
人 物 形 象 记
言 绘 形 栩 栩 如 生

设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设问:

——
(1)是什么身份?(2)形象的特点?(3)形象的意义(抒情
记 言

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或理想或品质)
形 ,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别;“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一难一易的对比中, 蕴含着多少故国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悔恨。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对比、比喻,结构上照应开头。将无尽的愁思喻为流水落花,随春而去,今 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将全诗感情推向了高潮。
意象归纳 流水 多表示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哀伤与悲愁。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实用课件)(52张PPT)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实用课件)(52张PPT)

例①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 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 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例②读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 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 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 萧索的氛围;
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 (意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咏物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 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 并规范组织答案。
分类别,明特征。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 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 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 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 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一、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人物形象的类型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

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

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命题方式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2、答题策略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真题展示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
形象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 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 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 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 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 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 象。 (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 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 行人”想象的手法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 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
反思总结:
(1)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
1、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 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 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 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 思的绵绵情意,塑造 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 术形象。
9. 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 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 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 无遮拦地体现在字里行间,塑造了一 个爱民惜才的诗人自身形象。
《考试说明》规定,古诗鉴赏内 容包括: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诗歌的形象
人物 形象
作品中刻画的 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景物 形象
景象 物象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 2.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3.掌握人物形象的答题模式。
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 3、指出形象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形象的意义。
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弈棋者的形象:1.心思缜密。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 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2.神情专注。以佝偻丈人承蜩 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3.意志坚定。用湘东王萧绎一目 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 弈棋者的意志坚定。
课堂总结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 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 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 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 伐的形象。如王翰的 《凉州词》,王昌龄的 《出塞》表现了他们忠 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 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 争。
一、常见人物形象类举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 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 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 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 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 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 忧国忧民的性格。
真题演练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1.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概括特点)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
3.寄情山水、归隐田 园的隐者形象。如陶
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 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 恶,对田园的喜爱;如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 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 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 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 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 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 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 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 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二、人物形象题的设问方式:
1、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 2、人物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 特点? 4、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三、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 3、指出形象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形象的意义。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 镜湖边的三山。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
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
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
练习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 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 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 “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喝酒可以看出他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
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课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示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例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
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