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人物形象形象术语汇总

古诗鉴赏形象术语汇总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清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赎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6.登高者形象:以思妇、青年志士和仕途不畅者(被贬或不仕的中老年者)为主。
情感:思妇--(见上2)青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中老年--壮志难酬、抱负不展、备受排挤、老而无成、知音缺少、针砭时弊、思乡怀远。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执信中学霍东强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2. 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形象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答题要领和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以练习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考纲》解读与命题探讨:《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D级。
⑴考情回顾年份数量选材考查内容赋分2005 1首宋诗·寇准《春日意境,思想8分2006 1首清诗·谭敬昭《粤意象;炼字6分2007 1首宋诗·林景熙《溪意象;炼字6分2008 2首宋诗·吕本中《春表达技巧;7分2009 1首唐诗·杜甫《月》思想感情;7分2010 1首宋词·黄庭坚《望炼字;表达7分2011 1首宋词·苏轼《减字意象意境;7分2012 1首元诗·白珽《余表达技巧;7分2013 1首宋词·张炎《鹧鸪表达技巧;7分(2) 命题探究:考查点主要涉及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语言(诗眼、炼字、一般字词的理解等)、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等等。
①从选材看,2005年至2009年和2012年选择的都是诗,2010年、2011、2013年年选了词,曲还没有选;7年选了唐宋诗人作品,两年选的是清代和元代作品;所选诗大多数是律诗,如果是绝句则是两首,词的长度也基本上与律诗长度相近。
选两首诗则势必涉及比较鉴赏。
2008年开始所选诗词逐渐向名家回归,但为了选材的公平性,也选非名家的名篇。
②从考查内容看:能严格遵循和落实《考试说明》的要求,“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为必考内容,而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则选择一个或两个小点作为考查点,语言尤其注重对炼字的考查。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实用课件)(52张PPT)

例①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 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 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例②读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 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 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 萧索的氛围;
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 (意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咏物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 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 并规范组织答案。
分类别,明特征。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 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 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 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 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有的人物形象、境界与意象一、古代诗歌中常有的人物形象诗中“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怀主人公的形象,其实是“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边几种形象种类:人物形象“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举例剖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我不得高兴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李傲视显贵、傲岸不羁白淡于荣华、傲视显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显贵、豪迈洒脱、傲岸的形象不羁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若山。
呜心忧天下、伤时感事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其实不只是逗留在的形象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伤时感事的性格。
(1)王维《山居秋暝》。
经过对晚秋节气空山新雨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寄情山川、归隐田园山川风光的喜欢。
的隐者形象(2)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显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政界的憎恶,对田园的喜欢。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英明之主,想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天地茫茫悠悠无穷,不觉伤心得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的形象心却不得发挥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矢志报国、大方愤世如陆游和辛弃疾。
两位诗人的诗词都反应出他们忠君报国,而不被重用的形象的感情。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送别友人、想念故土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形象。
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旁献身旁塞、反对讨伐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的形象艺术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分别时的无穷伤心和别后相思的绵绵爱恨情长的形象情义,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附:常用术语不慕显贵、豪迈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伤时感事、寄情山川、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大方愤世、送别友人、想念故土、献身旁塞、反对讨伐、爱恨情长、立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总括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 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 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 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 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 思想感情。 总结
一 意 象 的 特 定 意 义
1、树木类
松柏——岁寒后凋,高 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 高洁——高洁之士。
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 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在文 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 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 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指出形象的意义
如何认识咏物诗中的物
说明:咏物诗以客观事物 作为吟咏的主要对象。这种诗, 单纯写景咏物的诗极为少见, 大多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 景和情交汇一处,物与我融为 一体,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 艺术境界。
例如: 答: 该诗以蝉为题, 因蝉感兴,并以吸风 咏蝉(骆宾王) 饮露,行为高洁,而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遭际不幸的秋蝉自比,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抒发了诗人的高洁之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志以及世道的艰难,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自己无辜受害的冤屈。 注:此诗是诗人任侍御史 通篇托物感怀,借蝉 时,因上书论事,得罪了武 明志,运用比兴手法 则天,蒙冤下狱后所作。 寄托作者的不平和悲 愤。既是咏物,又是 试分析诗中“蝉”的形象。 写人,物我一体。
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 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 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 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 意义。
概括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分析形象的 基本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 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 “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 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 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 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 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 躬耕之所。②荦确:[luò què]山多大石。怪石嶙峋貌 。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 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 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 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 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 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叙事性强) 1、解读描写手段
(抒情性强) 2、借助诗中意象
(议论抒情处) 3、分析关键词句 (作者、注解) 4、学会知人论世
人
物
形
象
鉴
赏
题
如何规范作答?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指出形象的意义。
人物形象——抒情主体形象
例①: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 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 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 ,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 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自我形象)
人
物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
诗 歌 形 象
形
象
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
叙事的诗歌)
(咏物诗)诗人借以表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景 达主观感情的载体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物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 的东西。 形 象(偏重写景的诗歌)
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木兰辞》中的木兰:替父从军,孝勇双全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坚守爱情,忠贞不渝
抒情诗中的人物形象:
《归园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声声慢》中的抒情主人公: 孤独寂寞,
郁闷愁苦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例②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 索的氛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 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 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 的宫女形象。 (他人形象)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 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 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 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 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 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 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人形象。
高考专题讲解
古代诗歌鉴赏 人物 之
形象
《考试大纲》:鉴赏文学的形象, 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 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 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 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 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 诗歌形象包括叙事诗中的人物形 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咏物诗中所咏的物以及写景 诗中所写的那些融入了诗人情感 的物象,即诗歌的意象。诗歌鉴 赏往往从形象入手,进入诗歌意 境,从而把握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