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形象(人物)

合集下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 步骤三:这首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自己( 壮志未酬、报)国的无感门慨。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实用课件】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实用课件】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课堂总结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哪些心得体会?
①异:《沁园春•长沙》中的“书生”是风华正茂、 充满豪情的革命青年(2分); 陆诗中的“书生”是一个年逾古稀、壮志犹存的 爱国诗人(2分)。 ②同: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者形象(2分)。 评分建议:人物特点和人物身份各1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同学们,从以上诗歌鉴赏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 哪些答题的注意点?
小结
同学们,你们是通过哪些方法快速书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一项是( ) A.首联"蝉声"以动写静,与"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重""长"二字,表现主人并非附府 风雅,而是真心喜欢读书吟哦。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C.颈联以侍儿做衬,因长期耳濡目染,其
言谈应对知节有礼,更显出主人儒雅。
D.尾联暗合李将军心境,渴望建功立业却
不得重用,只得看书赏画,寄情自慰。
三、当堂巩固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三、当堂巩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 B.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 C.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 2.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 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歌形象包括人 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分 析 意 境 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 词作一赏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 “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 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 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 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 隐者。
方法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 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 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 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开合理联想 和想象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 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 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 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景物形象的鉴赏
(主要出现在借景抒情诗中)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 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 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 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品课件(全国通用)

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品课件(全国通用)

【审题要点】 诗人 性格
【读懂大意】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
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 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 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能力层级为D(鉴赏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 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 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4.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 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 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 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 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 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 (事)来比况自己。
评价)。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我”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 体现了其豁达的一面。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 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 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 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一、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人物形象的类型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

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

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命题方式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2、答题策略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真题展示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
形象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 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 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 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 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 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 象。 (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 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 行人”想象的手法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 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
反思总结:
(1)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
1、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 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4

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4

【方法点拨·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 (思想内容)(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 (情感)。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
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 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 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 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 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 人才智。 (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 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鉴赏诗歌之 人物形象
1、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 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 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 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2、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 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 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 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 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 物的态度。
课本回顾
例1.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 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如梦.对比之中感叹自我.
战士形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 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妇形象
咏物——咏自己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 象。 题葡萄图

高中诗歌形象鉴赏(人物形象)

高中诗歌形象鉴赏(人物形象)

千百年来,诗人们不停地用诗词眷 恋青春,讴歌青春,渴望在青春里实现 梦想,建功立业。在这美好而珍贵的青 春里,不拼搏,你要青春干什么?同学 们,拼搏吧,痛并快乐着,未来成功的 你会感激曾经奋斗的你!
谢谢大家!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 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 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 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 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 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求才若渴、爱护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 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 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诉衷情 • 陆游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 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心老沧州。 •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①本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 象。 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 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 抗金前线。 ③本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 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6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内心愁苦、爱恨情长的形象。 9漂泊在外、思乡怀人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呢? 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 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 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 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 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 人物的态度。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
李清照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①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 妇形象。 ②白昼思亲,以至百无聊赖,悄然而卧,不能成眠,时至夜半。重阳佳节,把酒 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借酒 浇愁愁更愁。尾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③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份,对比现实客的身份。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上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梦中欢终化为泡影,写出了亡国被俘后处境的可悲
可怜。
手法归纳: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直抒胸臆,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这种心绪更为凄凉悲苦。 别时容易见时难 直抒胸臆、对比。词人之“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更是指与故国江山分
诗歌鉴赏 之
形象类
——
人 物 形 象 记
言 绘 形 栩 栩 如 生

设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设问:

——
(1)是什么身份?(2)形象的特点?(3)形象的意义(抒情
记 言

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或理想或品质)
形 ,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别;“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一难一易的对比中, 蕴含着多少故国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悔恨。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对比、比喻,结构上照应开头。将无尽的愁思喻为流水落花,随春而去,今 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将全诗感情推向了高潮。
意象归纳 流水 多表示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哀伤与悲愁。
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手法归纳: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情景交融,以春雨之寒写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借外物抒发主观情感。 比喻 夸张 直抒胸臆
学案导学89页篇目二
意象归纳 黄花 多用凋零的黄花来创设一种深 秋悲凉冷清孤寂的意境
重阳 登高思亲。
常见人物形象

4.抓住环境描写。
言 绘






目 錄
—— ——
浪 淘 流
水 落
沙 花
春 去
令 也
, 天 上 人 间
醉 花 帘
卷 西
阴 风
, 人 似 黄 花 瘦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完 結
·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 译 文 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
享受片时的欢愉。(通过写梦醒两种情景的对照,抒发词人当时的 生活感受)
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离 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 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写凭栏远眺的情怀)
落花(落红、残红) 多隐含人生苦短、好景不长、青春易逝的深沉 喟叹。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 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 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整理:
人物:女词人李清照。 背景:写于北宋末年。当时李清照 的丈夫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 流连忘返;而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 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 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动作:独坐、孤眠、自斟等。 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 玉枕、西风、黄花等。
1.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9.孤寂落寞、愁苦幽怨的形象 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11.爱民惜才的形象
通过描写惜春和伤别,表现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
手法归纳: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白描,以粗线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词人丰富的内心活动。 罗衾不耐五更寒 情景交融,以春雨之寒写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借外物抒发主观情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对比,以梦的短,对比现实的长;以梦的欢,对比现实的悲;以梦中主的身

——
(3)形象的意义——情感

语言表述格式:
言 绘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
栩 栩


(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是(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具体方法:

1.先确定人物身份。

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
3.抓住人物动作、外貌、心理、语言描写。
解题思路整理:
人物: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君。 背景: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 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 尝作长短句“帘外雨潺潺”云云, 含思凄婉,未几下世。 动作:望(帘外雨潺潺) 梦 凭栏 景物:雨潺潺 春意阑珊 寒 无限江 山 流水落花
浪淘沙令
李煜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①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凄凉的亡国之君的形象。 ②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境况;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 他倍增凄苦之感。追忆梦中情事,加倍痛苦,不敢凭栏望早已不属于自己的江 山,只能放任“水流花落,春去人逝”。 ③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 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烦闷愁郁,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文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重阳思
亲)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
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Βιβλιοθήκη 黄花还要瘦弱。(饮酒赏菊)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重阳节独自一人把酒赏菊的情景,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