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人物形象形象术语汇总

古诗鉴赏形象术语汇总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清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赎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6.登高者形象:以思妇、青年志士和仕途不畅者(被贬或不仕的中老年者)为主。
情感:思妇--(见上2)青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中老年--壮志难酬、抱负不展、备受排挤、老而无成、知音缺少、针砭时弊、思乡怀远。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课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课介绍诗歌是一种通过文学艺术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作品。
而其中的人物形象,则是诗歌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够给诗歌带来生动、具体的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析和鉴赏。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言行、经历等多方面的描写来展现。
以下是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的一些方法:1. 形象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可以让读者对人物有一个直观的形象印象,进而引起情感共鸣。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精细描写宝玉的眼睛“象两颗明珠”、“横波直撒”等词语,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清澈而富有神采的人物形象。
2. 心理描写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可以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
例如,在李白的《将进酒》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饮酒的状态和心情,展现了人物豪情壮志、不甘平庸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人物形象的评鉴标准对于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鉴:1. 与诗歌主题的契合度人物形象应与诗歌的主题相契合,能够承载和表达诗歌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与诗歌内容相统一。
2. 形象的独特性和鲜明性人物形象应具备独特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同时,形象的鲜明性也能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形象的生动性和逼真性人物形象具备生动性和逼真性,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存在感和真实感。
通过形象的描写,读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融入到诗歌的世界中。
鉴赏经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杨万里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无可奈何花落去。
伤心秋千阵阵绿,怅望江头江水声。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塑造了一个月明之夜的人物形象。
月明的夜晚,稻花飘香,清风吹过,不禁让人感叹丰收的年景。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人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和意象为主要表现手段。
诗歌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和强烈的表现力。
1.2 人物形象的概念与作用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特征和性格。
人物形象通过诗歌中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表现出来。
人物形象有助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第二章:人物形象的描绘方法2.1 外貌描写描述人物的外观特征,如容貌、身材、衣着等。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描绘的形象性。
2.2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语表达其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运用对话、独白等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世界。
2.3 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表现其性格和情感。
运用动态的动词和形容词,生动描绘人物的动作。
2.4 心理描写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如思想、感情、欲望等。
运用内心独白、梦境等手法,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三章:诗歌中的人物关系3.1 人物之间的互动分析诗歌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冲突。
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揭示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变化。
3.2 人物与环境的联系分析人物与诗歌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物与环境的互动,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3.3 人物与主题的联系分析人物与诗歌主题的关系。
通过人物的形象和行为,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
第四章: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4.1 细致阅读与感知仔细阅读诗歌,感知人物形象的整体印象。
注意诗歌中的细节描述,捕捉人物形象的特征。
4.2 分析与解读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性格。
解读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4.3 欣赏与评价欣赏人物形象的描绘技巧和艺术效果。
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选取一首具有典型人物形象的诗歌。
《登鹳雀楼》(王之涣)5.2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描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特征。
分析人物与环境的联系和人物与主题的联系。
5.3 实践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人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和形象性为特点。
诗歌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2 人物形象的概念与作用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角色,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征。
人物形象通过诗歌中的描写和对话展现出来,起到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第二章:诗歌中的人物描写2.1 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具体的描绘,包括容貌、服饰、体态等。
通过外貌描写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2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指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展示其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通过语言描写可以揭示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中的人物心理3.1 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指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来展示其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通过内心独白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思想和动机。
3.2 情感表现情感表现是指通过诗歌中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展示人物的情感状态。
通过情感表现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第四章:诗歌中的人物关系4.1 人物关系的基本类型人物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基本类型。
人物关系可以通过诗歌中的互动和描写来展现出来。
4.2 人物关系的作用人物关系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可以增加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第五章:诗歌中的人物与环境5.1 人物与自然环境人物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可以营造出诗歌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5.2 人物与社会环境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和互动可以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命运。
通过社会环境的描写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
【参考答案】第一章:诗歌与人物形象诗歌是一种以节奏、韵律和形象性为特点的文学形式,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角色,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征,通过诗歌中的描写和对话展现出来,起到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指诗人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塑造出的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人物。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3. 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细致观察、分析人物形象,并将其与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诗歌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诗歌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人物形象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3.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学生熟知的诗歌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新课:讲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概念,分析方法等。
3.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诗歌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见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写下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包括分析的准确性、思维的深度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诗人或文学评论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创作和鉴赏的方法。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魅力,进一步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 开展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出形象的意义
1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常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见
艺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术 形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
类疾
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离别诗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边塞诗
“倦卧”“闲吟” 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景物表现 出
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
(肖像、语言、神态、行动、心理)、环境(自然 环境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社会环境)、情节。
2、借助诗中意象 3、分析关键词句 4、学会知人论世
(抒情性强) (议论抒情处) (作者、注解)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概括特点
分析诗句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
表达出诗人对小儿的喜爱。
点明作用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步骤一) 首句点出佳节之时诗人身在异乡,“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 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 “还 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 的思念。(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步骤三)
为什么写
如何入诗境 如何品诗情
概念理解:
人
抒情主人公(抒情诗) 塑造的人物形象(叙事诗)
诗歌的形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要求: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寓于形象中 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一课时
(叙事诗)他人形象:
《木兰辞》中的木兰:替父从军,孝勇双全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坚守爱情,忠贞不渝
(抒情诗)自我形象:
《归园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声声慢》中的抒情主人公:孤独寂寞,郁闷愁苦
学习目标:
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规范的答题步骤
• 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 三、看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
点明作用
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 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 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 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唐诗宋词
田园有宅男, 边塞多愤青, 老兵坐床头, 知青咏古自助游, 皇上宫中愁, 名媛丈夫死得早。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透视 鉴赏 评价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考点透视
写了什么
A.描写了什么 形象
象
B.营造了什么 意境ຫໍສະໝຸດ 境C.抒发了什么 情感
情
怎样写的
D .运用了什么 语言
E .运用了什么 技巧
现实; 四、看诗歌(抓意象、情感词)—明主旨。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垂纶:钓鱼
概括特点
分析诗句
诗歌塑造了一个专心于钓鱼、自然可爱的小儿形象。
诗歌通过“蓬头”的外貌描写,“侧坐”、“遥招手”的动作
描写,还有“怕得鱼惊”的心理描写,刻画出小儿专心致志钓 鱼的可爱形象,
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 • 狭径初成竹旋栽。 • 梢影细从茶碗入, • 叶声轻逐篆烟来。 • 暑天倦卧星穿过, • 冬昼闲吟雪压摧。 • 预想此时应更好, • 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释】篆烟:盘香的烟缕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 形象。
“竹轩”“柴门”“狭径”等简 朴清幽的生活环境,表现了 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得;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表达技巧; (3)指出形象的意义(情感)。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概括形象特点
分析形象的
【参考答案】 基本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
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
“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
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
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
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
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