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鉴赏
专题01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课件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表 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拼写,仔细分析相 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 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措写, 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3. 抓描写, 分析形象
【技法点拨】---4角度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 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 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期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 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弟弟子由出使契丹的复杂心理,写平 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 之佳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章正字①道正新居 朱庆馀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 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 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②,车马过从已有尘。
——突出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
10类人物形象
形象 特征
忧国忧民 心怀天下
傲岸不羁 鄙弃权贵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豪放洒脱 乐观旷达
寄情山水 向往田园
身份
爱国之 士
正直之 士
失意之 士/报 国之士
隐士
代表 诗人
杜甫
李白
陆游 辛弃疾
苏轼
陶渊明
示例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者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 而是推己及人,这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情怀。
②从词中描写山翁向诗人招手,邀他一 同在桥边共赏菊花盛开的美景,传递出 诗人向往田园山水,追求隐逸的高洁品 质。(2分)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诗歌中捕捉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捕捉人物形象的方法:教授如何从诗歌的、诗句、意象等方面捕捉人物形象。
3. 理解人物性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实例: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尝试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交流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捕捉和理解人物形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捕捉方法及理解人物性格。
2. 案例分析法:以《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提高课堂参与度。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选取诗歌进行实际操作,锻炼鉴赏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堂讲解:45分钟2. 案例分析:30分钟3. 学生实践:15分钟4. 交流分享:10分钟5. 课堂总结: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段音乐或故事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2. 讲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3. 捕捉人物形象的方法:教授如何从诗歌的、诗句、意象等方面捕捉人物形象。
4. 理解人物性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5.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实例: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1.1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分析-笔记版

1.1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分析-笔记版【要点梳理】【常见人物类型】【方法点拨】(一)设题方式(二)解题技巧(三)答题步骤例如: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注]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
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下面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勾勒了怎样的边塞健儿形象?随练1.1古诗文阅读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销金兽④。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
(2)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随练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八阵图》赞美了一个人物,在杜甫另一首诗歌《蜀相》中也概括了这个人物的功绩,下列选项中同样描述此人的诗句是()A.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
B.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C.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D.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2)《八阵图》中所赞美的这个人物让你感受最深的品质是什么?并结合古典名著中有关该人物的情节简要分析。
【专项巩固】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人物形象类型 •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 人物形象分析实例 • 人物形象对诗歌主题的影响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诗歌鉴赏的意义
80%
培养审美意识
通过对诗歌的鉴赏,能够培养人 们对美的敏感力和鉴赏力,使人 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自然、感受生 活。
100%
感谢聆听
环境描写
01
环境描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描绘
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场景,可以展示其性格和情感。
02
环境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状态,如贫
富、贵贱、荣辱等。
03
环境描写还可以烘托人物的情感和心境,如孤独、欢
乐、忧愁等。
04
人物形象分析实例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01
02
03
机智勇敢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屡次解救师傅和其他徒弟脱离 险境。
反叛精神
孙悟空不畏强权,敢于挑战权威,展现出强烈的 反叛精神。
忠诚
孙悟空对唐僧的忠诚和对取经任务的执着,体现 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
05
人物形象对诗歌主题的影响
人物形象对诗歌主题的深化作用
通过描绘人物的性格、行为和遭遇,诗歌能够深入挖掘主题,使 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动作描写还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勇敢、懦弱 、果断、犹豫等。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思 考,可以深入了解其性格和情感。
心理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冲突,如矛盾、挣扎、彷徨等。
心理描写还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如乐观、悲观、积极、消 极等。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一、考情探究1.含义: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2.常见的命题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请简要概括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二、考题引路(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审题要点】诗人性格【读懂大意】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考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我”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体现了其豁达的一面。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明特点:概括诗歌塑造了一个××的形象。 ①“陈居士”是一个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的隐士。 【形象概括:特征(性格、情感、心境)+身份 (游子、思妇、隐士等)】
• 2、析形象:结合诗句(手法)分析形象具有这些 特点的依据。 ②“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 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 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 的高雅情趣。 • 3、点意义:表现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③诗人借此表现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抒发了内 心闲适愉悦的感受。 【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 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
要 点 归 纳
诗词刻画人物形象方法 ①正面描写 神态、动作、心理、语言、肖像、细节 ②侧面描写 环境(景物)衬托、其他人物衬托 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离不开对刻画方法的了解。
要 点 归 纳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 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 终生不得志于பைடு நூலகம்名。
金版P159-161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二)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试 题 感 知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 题 步 骤
金版161
好事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注】。不是 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 奇绝,看十五十六。 【注】“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 园的名字。
试 题 讲 评
本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 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明特点)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饱读诗书、 志趣高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士人形象。 ②(析形象)花的芬芳,竹的正直是君子的象 征,书斋是博学的象征,月是高洁的象征, 词人借花园、修竹、书斋从侧面衬托自己的 生活情趣,以及高贵雅洁的审美趣味。 ③(点意义)词人借徜徉陶醉在月光下的自我 形象,抒发了自己对清雅生活的热爱。
参 考 答 案
课 前 朗 读
怀才不遇 自信洒脱 放荡恣肆 失意感伤 好的诗词作品中一定要有人在其中
诗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①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如,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定风波》 ②作品中人物形象: 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 如,王维的《观猎》,白居易的《琵琶行》 注意: A这两类形象有时出现在同一作品中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是同一个,诗中刻画表现 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 寄托。 如,柳宗元《江雪》
• 2、析形象:结合诗句(手法)分析形象具 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 3、点意义:表现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 态度。 【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 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
二、要点归纳 ①从正面描写切入 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 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②从侧面描写切入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内涵或具体人物的作用, 理解这些景或人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注释,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背景等。结合诗题、 注解和关键语句把握诗中人物形象。
试 题 讲 评
思考: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人物刻画方法。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动作、神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动作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语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环境、心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肖像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肖像、神态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细节 环境衬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人物衬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人物衬托、环境衬托
课 后 作 业
• 下片刻画了一位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 • 从“杖藜徐步转斜阳”一句可以看到一位 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 • 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 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 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落形象。 • 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 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 之情。
诗词鉴赏专题
人物形象鉴赏
鹤冲天 宋·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 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lún )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nèn )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dū )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随 堂 小 练
请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 ①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 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 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 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 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 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无 处卖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无人赏识。 • ③诗人借此表达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 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 伶仃的凄凉之情 。
课 堂 小 结
④把握全诗情感
人物形象的特征应与全诗的情感相协调,通过作者对 人物的情感态度可以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人物形象术语例举
• 诗人身份的本质:士大夫阶层 • 特征一:家国意识 ①通达(渴望仕进):心怀家国、矢志报国、 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献身边塞。 如杜甫《望岳》、王昌龄《出塞· 其一》 ②困窘(求仕不得):忧国忧民、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反对征战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温庭筠 《过陈琳墓》、陆游《书愤》 ③对百姓:悲天悯人、爱怜百姓 如,白居易《观刈麦》
考 点 解 析
2017年全国卷Ⅱ
试 送子由使契丹 题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回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顾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15.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命题方式例举: 1、这首诗塑造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某某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 3、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的形象。 变体: 4、通过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知 识 归 纳
人物形象术语例举
• 诗人身份的本质:士大夫阶层 • 特征三:情感真挚深沉 ①对亲友:惜别有人、思念故乡、留恋不舍、 孤独无依、漂泊不定(游子形象)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杜甫《登高》 ②对爱人:爱恨情长、情深意重 如,柳永《雨霖铃》
知 识 归 纳
鹧鸪天【注】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 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 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 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 凉。 【注】本词作于词人初贬黄州期间。 这首词下片刻画出怎样的形象?
随 堂 小 练
要点归纳: 知人论事,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 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别注 意注释、题目和关键字等 ,做到合理联想。
一、答题步骤 • 1、明特点:概括诗歌塑造了一个××的形 象 【形象概括:特征(性格、情感、心境)+身 份(游子、思妇、隐士等)】
课 堂 小 结
知 识 归 纳
人物形象术语例举
• 诗人身份的本质:士大夫阶层 • 特征二:自由独立 ①隐士(无意仕进):豁达洒脱、傲岸不羁、 旷达豪放、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定风 波》、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陶渊明《归 园田居》 ②官宦(吏治浑浊):不同流俗、清高正直、 嫉恶如仇、刚毅勇敢、坚强不屈 如,屈原《离骚》、王安石《梅花》、辛弃 疾《青玉案· 元夕》、于谦《石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