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版 思修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教案

合集下载

思修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教案

思修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教案

思修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教案教案:思修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教学目标:1. 了解信仰、信念和信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坚定的信仰、信念和信心,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教学内容:1. 信仰、信念和信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坚定的信仰、信念和信心的实践。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信仰、信念和信心有什么区别?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第二步:讲解(15分钟)1. 介绍信仰、信念和信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分析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3. 介绍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的方法和技巧,如积极思考、正面心态、自我肯定等。

第三步: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

第四步:实践(20分钟)1. 分组活动:请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种方式或方法,帮助他人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2.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组设计的方式或方法;3. 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第五步:反思(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坚持?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分组讨论和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的小组活动设计和展示;3. 学生的反思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信仰、信念和信心的实践;2. 组织学生进行信仰、信念和信心的主题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次: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
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 二位的休谟得票率为 12.6 %,远远落在其后。 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 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前 20 名。
第四次:2005年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
在德国《图片报》和 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 的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 “德国最伟大人物”。
路透社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 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 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
上述答案说明?
➢ 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 步的认识。
➢ 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和批 判是正确的。
所用时间 40年 30年 27年 10年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成功实践
1848年 《共产党宣言》
诞生
1917年 第一个 社会主义 国家建立
二战后 一批
社会主义 国家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实现的道 路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
教学内容
1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
崇高的理想信念
3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找问题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 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 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 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 逃脱了。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 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 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 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版思修教案第二章节

版思修教案第二章节
教学重




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启发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辅助。
参考资料
网络资料:


1、提前15分钟检查多媒体设施、电源、灯光等;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2)信念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课后小结:
知识拓展:钙有什么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①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④其他。
强调:理想是可能实现的追求。
案例讲述技巧:名人和先进典范介绍后,要求学生谈身边的故事。
杨善洲事迹介绍,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
两弹元勋邓嫁先的名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2章 坚定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2章 坚定理想信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集中了我国工人、 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 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二、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人生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也是个人本身的需要。 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一个人有了目标就是有了一个牢固的根据和基础,最大的不幸就 是漫无目的。而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理想信念。
本的区别。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 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信念中包含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没有这些认识或观念,人们就没有所相信的对象,从而也就不 会有信念。但信念不是冷冰冰的认识现象,它作为人们所强烈认同的认识,是与人的感情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也正因为如此,信念也总是在感情的驱使 下导致相应的行动。信念不是仅仅深藏于人的内心的东西,它总要向外表现出来,表现为行为 和实践意志。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是坚强的,行为是坚决的,而且始终不渝
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人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不同时 代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对未来的设想和想象,都受着时 代条件的限制。
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 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

《思修》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思修》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一、基本概念1、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2、信念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追求理想目标的精神动力。

信念具有执着性、多样性。

二、基本问题1、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2、如何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1)对立: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2)统一:理想的发展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现实孕育理想;理想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以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如何处理:(1)理想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要符合实际(2)在现实艰苦奋斗.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理想?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实现理想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01-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教学单元

01-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教学单元

第二章教学单元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掌握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充分认识理想信念对人生发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2、引导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逐步由模糊变得清晰、明确,对理想信念的态度越来越坚定,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功利倾向得以纠正,自觉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想信念。

3、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崇高的政治理想、积极乐观的生活理想、高尚美好的道德理想和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并通过升华自身情感,匡正人生信仰,进一步强化社会共同理想意识,不断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理想和信念的科学内涵与特征,明确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要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进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学难点:
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理想信念领域存在的问题错误认识,并认识到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增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责任感、使命感。

3、理想最终还是要在实践中化为现实,所以要帮助学生实现“知”与“行” 的统一,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调查结果发现:
启示
•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 上的“钙”。 •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 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 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 至陷入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 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 重任。
2019/3/4
在阶级社会中,理想是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 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 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不去种兰 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 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鲁迅
(5)实践性
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 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 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 着他的社会实践活动而 得以实现并进一步得到 发展。
大学生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
本 章 基 本 结 构
理想信念的 内涵与重要性
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崇高的 理想信念
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团队
汶川地震超越"黄金救援"时间的生命奇迹
77个小时——废墟中的北川县职高学生杨彬彬被二炮某工程团官兵救出。 78个小时——二炮某救援小组官兵成功救出北川县国税局计划征收科副科 长李道彬。 100个小时——绵竹县瑞峰化工厂工人刘德云获救。 100个小时——被埋在北川县城废墟中的彭志军等4人被成功救出。 108个小时——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队员成功营救出一位胡子花白 的老人,简单地对老人进行检查后,救援人员抬起担架就往附近的救护车跑, 沿途所有的救援队都向他们伸大拇指。 117个小时——重灾区北川县城布满瓦砾的废墟下被埋的52岁幸存者季 中山,被第二炮兵某工程团官兵成功救出。 124个小时——经过河南消防官兵近两天的不懈努力,什邡一名幸存者卞 刚芬成功获救。当卞刚芬被消防人员用担架抬了出来,全场响起了如雷的掌声。 125个小时——在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20岁小伙子蒋雨航获救,17 日,蒋雨航的母亲龙金玉从贵州刚刚到达映秀,就见到了儿子5日生还的奇迹。 127小时——在都江堰,俄罗斯救援队成功救出一位61岁的女性幸存者, 这是国际救援队在中国营救出的第一位幸存者。 139个小时——18日9时15分,北川县医院的地震废墟中成功营救出 幸存者唐雄。

2019年版 思修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教案

2019年版 思修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教案

课程教案教学过程: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钙”的作用是什么?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1、理想的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2)实践性。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理想不同于空想。

(3)时代性。

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信念具有多样性。

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1.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3.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真正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钙”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1、理想的内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2)实践性。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理想不同于空想。

(3)时代性。

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信念具有多样性。

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1.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3.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真正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具体从三个方面阐述
1.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1.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

大学生要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1.马克思主义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2.共产主义是现实运动和长远目标相统一的过程。

事实上,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种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远大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作业布置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0.5学时)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两个误区:
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

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0.5学时)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1学时)
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1.立志当高远。

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代知识分子,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
2.立志做大事。

先行者孙中山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3.立志须躬行。

漫长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

长征的胜利就是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大学生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用勤劳的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

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与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讨论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1)单独发言(2)小组讨论(3)教师总结发言。

作业布置
根据讨论的成果,继续修改和完善讨论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