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卷07年
2007年江苏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07年江苏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心理学将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叫做〔〕A.心理过程B.心理开展C.心理活动D.心理状态2、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开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是指〔〕A.学习策略B.学习动机C.学习准备D.学习迁移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根本构造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构造,他的理论被称为〔〕A.尝试-错误学习理论B.有意义承受学习论C.社会学习论D.认知-构造学习论4、以下技能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弹琴技能B.记忆技能C.体操技能D.游泳技能5、态度的构造不包括〔〕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A.主观评价B.客观结果C.情绪体验D.成败经历7、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是〔〕A.儿童多动综合症B.学习困难综合症C.儿童厌学症D.儿童强迫行为8、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A.经历B.策略C.动机D.结果9、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展〔〕A.价值判断的过程B.情感判断的过程C.效能判断的过程D.态度判断的过程10、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开展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社会性认知与〔〕A.社会性体验B.社会性评价C.社会性交往D.社会性适应11、对道德标准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行为D.道德价值12、心理学上将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叫做〔〕A.元认知B.元逻辑C.元分析D.元策略13、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A、关注自我B.关注教法C.关注学生D.关注社会14、研究说明,教师的职业能力与教学效果直接存在( )A.较低的相关B.较高的向关C.零相关D.中度相关15、学习中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属于〔〕A.学习迁移B.学习目标C.学习需要D.学习效果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6、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07年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07年(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15.00)1.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分数:1.00)A.教学心理学B.教师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解析:2.正常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存在千差万别,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 )(分数:1.00)A.连续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解析:3.“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是 ( )(分数:1.00)A.皮亚杰B.班杜拉C.弗洛伊德D.维果茨基√解析: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理论,他认为最复杂、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类别是 ( )(分数:1.00)A.言语联结学习B.解决问题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解析:5.在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的是 ( )(分数:1.00)A.接近律√B.效果律C.练习律D.准备律解析: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 ( )(分数:1.00)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解析:7.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并将人格发展分为 ( )(分数:1.00)A.八个阶段√B.五个阶段C.四个阶段D.三个阶段解析:8.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现在来学习“鲸”,当教师告诉学生“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时,学生很快就能知道“鲸”具有某些特点,这种学习是 ( )(分数:1.00)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解析: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或者到工厂等地方开展实地观察访问等,这种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属于 ( )(分数:1.00)A.实物直观√B.模像学习C.言语直观D.变式直观解析:10.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福建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真题2007年7月

福建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真题2007年7月(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总题数:20,分数:40.00)1.教育心理学作用涉及( )(分数:2.00)A.三大方面B.四大方面√C.五大方面D.六大方面解析:2.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 ) (分数:2.00)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解析: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的年龄约在( )(分数:2.00)A.11-l5岁B.7-11岁√C.2-7岁D.O-2岁解析:4.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分数:2.00)A.作品分析B.问卷C.会谈√D.实验解析: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A.奥苏伯尔√B.陆钦斯C.桑代克D.贾德解析:6.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一共可以分成( ) :(分数:2.00)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解析:7.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中有一个特征是( 1(分数:2.00)A.生成性B.客观性C.不平衡性√D.变通性解析:8.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这是( )(分数:2.00)A.学习迁移√B.水平迁移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解析: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2.00)A.目的性、客观性、系统性B.客观性、认知性、序列性C.目的性、认知性、客观性D.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解析:10.人类道德发展有一定顺序,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加以培养的,提出这一道德发展理论的是( ) (分数:2.00)A.皮亚杰B.班杜拉C.奥苏伯尔D.柯尔伯格√解析:1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维纳B.奥苏伯尔C.阿特金森√D.班杜拉解析:12.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景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这是指( )(分数:2.00)A.发现学习B.情境教学√C.合作学习D.程序教学解析:13.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 )(分数:2.00)A.谢里夫B.布鲁纳C.戴尔D.勒温√解析:14.非测验的评价技术主要包括( )(分数:2.00)A.案卷分析、观察、情感评价√B.案卷分析、观察、认知评价C.实验、日记分析、技能评价D.实验、日记分析、认知评价解析:15.小学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表现的两个方面是( )(分数:2.00)A.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情感B.社会性行为与社会性交往C.社会性意志与社会性认知D.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律√解析:16.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速度和质量的是( ) (分数:2.00)A.气质B.性格√C.需要D.动机解析:17.五年级二班一共有48位学生,小红排名全班第l5名,这种评价属于( ) (分数:2.00)A.常模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解析:18.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即为( )(分数:2.00)A.言语直观B.模象直观C.实物直观√D.行为直观解析:19.形成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比说等是属于( )(分数:2.00)A.早期的迁移理论√B.道德发展理论C.动机理论D.认知发展理论解析:20.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其基本需要有( ) (分数:2.00)A.三种B.四种C.五种√D.六种解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
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7年10月

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7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总题数:15,分数:15.00)1.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A.学生B.教师C.教D.学解析:2.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解析:3.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C.7-12岁D.12岁以后解析:4.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接受性B.间接性C.方向性D.连续性解析:5.韦纳归因理论中外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解析:6.在小学生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语言解析:7.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A.言语命题B.产生式C.句子D.图式解析:8.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的实质是()。
A.相同要素B.共同原理D.转换解析:9.人们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看到它别方面的功能叫做()。
A.功能固着B.定势C.习惯D.认知风格解析:10.移情的动机因素是()。
A.亲社会价值取向B.对他人的积极评价C.坚持规则D.自我概念解析:11.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B.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C.群体的激励方式D.群体的领导方式解析:12.个性的核心是()。
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解析:13.《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属于以下哪种气质类型?()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解析:14.新概念在概括和统摄程度上高于原有的概念,这种学习称之为()。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类属性同化D.并列结合性同化解析:15.通俗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
A.先行组织者B.最近发展区C.教育与教学D.解决问题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总题数:5,分数:10.00)16.人类学习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教师资格证自考心理学真题0710

C.知觉 D.感觉
6.智力的多因素论是谁提出来的?( B )
A.斯皮尔曼 B.瑟斯顿
C.吉尔福特 D.卡特尔
7.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要想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 A )
A.较高 B.中等
C.较低 D.任意强度
8.在信息加工时依据内在参照的认知方式,这属于下列哪种风格?( B )
浙江省2007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无须注意努力的注意。
2.社会刻板效应:人们对某些人或某一类人形成固定而概括的看法,在社会认知中人们的性别、年龄、社会生活、地理环境等都能成为各种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人们会将这种刻板印象强加于相应人群中的某一个体。
3.思维:以人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4.智商:智力测验的报告分数,包括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5.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稳定的外部动力特征。
(2)具有坚定信念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行为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做到底,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始终对之抱有成功的期望。
(3)正确的归因方式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常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今后更努力地去改变自身不利于成功的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低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则会把以往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这种稳定的、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而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原因(如运气等),这种归因会使他们安于现状,消极被动,过于自责,不思进取。
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7年4月

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7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总题数:20,分数:40.00)1.看到月亮的边上有一圈光晕,就推知将要刮风,这是()。
A.知觉B.思维√C.想象D.遗觉像解析:2.根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阶段处于()。
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可逆水平D.前习俗水平解析:3.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调查法D.自然实验法√解析:4.主题统觉测验属于()。
A.自陈测验B.纸笔测验C.投射测验√D.特质测验解析:5.认为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这一派别称为()。
A.行为主义B.格式塔心理学√C.机能主义D.人本主义解析:6.睡眠的过渡期阶段的脑波为______,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
()A.β波B.α波√C.δ波D.θ波解析:7.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
A.倒U型曲线B.偏态分布形式C.U型曲线D.正态分布形式√解析:8.当一个人在森林里迷路时,是否看得出四周远处有微弱光亮借以辨别方向,反映了这个人的______的高低。
()A.视觉适应力B.视觉差别感受性C.视觉感受性√D.视知觉解析:9.通常人们觉得北方人是粗犷爽朗的,而南方人则是温和细腻的,这是()。
A.近因效应B.第一印象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解析:10.将电话号码8585582编成“拨我拨我我帮尔”,以帮助记忆,这种复述称为()。
A.语义复述B.精细复述√C.保持性复述D.情景性复述解析:1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______决定。
()A.声波的频率√B.声音振动的大小C.声音的组成形式D.声波的起伏解析:12.有些酗酒者认为“喝酒伤身”没有科学根据,照样喝酒,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2007年4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7年4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5. 填空题 6. 名词解释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A.道德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属于教育心理学的道德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2.研究中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果关系难以确定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问卷法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正确答案:B解析:问卷法使研究处于被动地位,因果关系难以确定。
3._____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正确答案:A解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是奥苏贝尔的代表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
4.下列观点不是个体心理发展观点的是【】A.内发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建构观点D.非平衡发展观点正确答案:D解析:内发论观点是指认知主义观点。
外铄论观点是指行为主义观点。
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推理能力正确答案:D解析:思维推理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
6.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就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
这属于【】A.第一印象B.共鸣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移情效应正确答案:C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鼓励能给予学生鼓励,促使其学习努力。
7.研究表明,我国儿童摆脱成人惩罚影响,根据行为本身好坏作出分析判断的转折在【】A.5~6岁B.6~7岁C.7~8岁D.8~9岁正确答案:D解析:8—9岁的儿童摆脱成人惩罚影响,开始根据行为本身好坏作出分析判断。
2007上半年浙江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真题

2007上半年浙江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学者罗森发现,存在两个明显的需要心理治疗的高峰期,它们是()。
A.6岁和10岁左右 B.6岁和15岁左右C.10岁和15岁左右 D.8岁和10岁左右2.专家强调,有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教养方式是()。
A.过度保护型 B.控制型C.过度放纵型 D.民主型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一种()。
A.双避式冲突 B.趋避式冲突C.双趋式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4.表示抗挫折能力的指标是()。
A.挫折经验 B.挫折耐受性C.目标 D.需要5.士气是提高工作效益的()。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无关因素6.李强平时温文尔雅,但有一天大家都在乱“起哄”时,他也表现出粗鲁无礼,这是一种()。
A.从众现象 B.服从现象C.去个性化现象 D.社会助长现象7.与皮亚杰、柯尔伯格不同,班杜拉强调决定影响品德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C.道德体验 D.环境、榜样、强化8.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
A.两种水平 B.三种水平C.四种水平 D.六种水平9.皮亚杰研究发现,6—7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
A.权威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C.互惠或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10.威特金提出的性格类型有()。
A.理智型 B.内倾型C.场依存型 D.情绪型11.按照韦克斯勒智商曲线,智力发展优秀指()。
A.智商>130 B.智商在120—129之间C.智商>140 D.智商在130—150之间12.脑力激励法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吉尔福特C.托兰斯 D.奥斯本13.根据反应的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来评价被测验人创造性高低的量表有()。
A.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B.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C.劳德塞的创造才能“简易测试”量表D.比奈—西蒙量表14.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A.教学心理学
B.教师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2.正常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存在千差万别,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
A.连续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3.“最新发展区”概念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弗洛伊德
D.维果斯基
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理论,他认为最复杂、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类别是( )
A.言语联结学习
B.解决问题学习
C.规则学习
D.概念学习
5.在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的是( )
A.接近律
B.效果律
C.练习律
D.准备律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 c )
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7.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并将人格发展分为( a)
A.八个阶段
B.五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三个阶段
8.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现在来学习“鲸”,当教师告诉学生“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时,学生很快就能指导“鲸”具有某些特点,这种学习是( 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或者到工厂等地方开展实地观察访问等,这种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属于( a )
A.实物直观
B.模象学习
C.言语直观
D.变式直观
10.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在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c )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运动技能
D.记忆技能
11.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b )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临床法
D.观察法
12.“嗯,我懂!”、“我能体会!”、“原来如此!”,采用如此之类的语言与学生开展的评估性会谈属于会谈的( a )
A.倾听技术
B.面质技术
C.询问技术
D.鼓励技术
13.在一门课程或者某项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等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对这个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这种教学评价属于(a )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4.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以下呈现的四个选项,属于新教师表现出来的教学活动特点的是(a )
A.教学的细节方面由学生的行为决定
B.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
C.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D.课后评价集中关注上课的有效性
15.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最首要的环节是( a)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二、填空题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_______,再到心理学自我的过程。
3.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__行为。
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____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5.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___________。
6.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________________知识。
7.一般认为,态度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_____和内化三个阶段。
8.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的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福勒和布朗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划分为关注生存、____________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9.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_________的过程。
10.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____________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三、名词解释
1.学习策略
2.观察学习
3.先行组织者
4.学习动机
5.程序性知识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2.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类型。
4.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5.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五、论述题
1.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开展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
3.试论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