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好学校的文化印记
校园文化清单

校园文化清单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不仅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和价值观,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份校园文化清单,涵盖了校园历史与传承、校训与教育理念、学风与教风、校园环境与建筑风格、学生活动与社团文化、教师文化与学术氛围、校园媒体与宣传平台、传统仪式与节庆活动以及校园特色文化项目等九个方面。
一、校园历史与传承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一批优秀的学生。
学校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一直秉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崇尚科学、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
二、校训与教育理念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强调学生要不断努力进取,具备深厚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底蕴。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风与教风学校倡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
四、校园环境与建筑风格学校的校园环境优美宜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校园内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学校注重营造一个舒适、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这里快乐地成长。
五、学生活动与社团文化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和社团文化,包括文艺比赛、科技创新竞赛、志愿服务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校也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自主创办社团和开展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校园文化解说词

校园文化解说词尊敬的各位校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校园文化之旅,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我们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历史背景。
我校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城市郊区,占地面积达到1000亩,校园环境优美,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完善的校园设施。
在校园文化方面,我们学校秉承着“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我们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和锻炼能力的平台。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我们学校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开设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绘画、古诗词等。
同时,我们也组织了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中秋文化节等,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我们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每年,我们都会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机会。
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学校还非常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我们组织了各种志愿者活动,如社区义工、环保行动等,让同学们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成果。
多年来,我们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不仅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还在艺术、体育等领域有出色的表现。
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参与,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同学积极参与其中。
总之,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丰富多样,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又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学校校史宣传材料

学校校史宣传材料一、学校背景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本校创办于19世纪末。
一百多年来,本校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学校发展历程从创办之初,学校就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宗旨,努力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在不同历史时期,学校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始终保持了坚定的办学理念和高尚的教育品质。
三、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
他们敬业而有爱心,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四、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占地广阔,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盛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五、办学特色本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我们推崇学术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机会。
六、学科设置学校开设有多个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理工等多个领域。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深入的知识。
七、学术成果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并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
这些成果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八、社会服务作为一所高等院校,学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社区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九、国际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国际交流项目,增长知识,拓宽眼界。
十、学校文化学校拥有丰富的校园文化。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传承着悠久的学术传统。
总结:本校秉承着百年办学理念,坚持追求卓越,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已任。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欢迎各位前来学校参观,共同见证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好的校园文化

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还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各类道德教育活动,倡导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竞赛和科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是学生社交的重要场所,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结识不同背景的同学,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好的校园文化还能够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良好合作。
学校与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支持系统,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和决策,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良好合作。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只有在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栋梁之才。
厦门实小 校训

厦门实小校训引言概述:厦门实小是一所位于厦门市的优秀小学,秉承着“厚德、博学、笃行、明理”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厦门实小校训的内涵和实践。
正文内容:1. 厚德1.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厦门实小,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如讲座、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1.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意识。
2. 博学2.1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厦门实小注重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团队、教材和教学设施等。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
2.2 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
学校通过开展各类兴趣课程和社团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
3. 笃行3.1 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厦门实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如实验课、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倡导学生的自律精神学校倡导学生的自律精神,通过制定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4. 明理4.1 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厦门实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开展讨论课、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理性思考问题,明辨是非。
4.2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学阅读,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各种文化形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
总结:综上所述,厦门实小校训“厚德、博学、笃行、明理”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律精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211278343_崇德向善,尊贤敬文_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修炼

文化力是一所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
民族的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学校的成长,需要从已有的文化中焕发生机。
坐落于姑苏区敬文里旁边的苏州市敬文教育集团敬文实验小学校成立至今已经超过100年。
在过去的百年时间里,学校在传承与变革中寻找到了文化生长之路,积蓄了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丰富的人文精神,其精神之“魂”也影响着一代代师生,幻化成办好教育的根基和自信所在。
百年老校的文化脉络追溯往昔,敬文实验小学校的历史可追溯至光绪年间。
其前身为吴县公立第二半日制学堂,创办于1907年,堂址在西北街天后宫内。
1912年,该校改名为吴县东区七校,1950年改名为北街中心小学。
1942年,爱国侨胞朱敬文先生以自己所置皮市街房产创办敬文义务小学,后为皮市街小学。
1959年,皮市街小学并入北街中心小学。
1960年,皮市街小学和北街中心小学两校分开,1970年两校又合并,北街中心小学迁入皮市街小学,并改名为苏州市北街中心小学,后于1973年又改名为苏州市北塔中心小学。
1987年,北塔中心小学改名为敬文中心小学。
1997年,平门小学(前身为创建于1909年的北寺小学)并入敬文中心小学,同年学校改名为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
1998年,齐星小学(前身为创建于1940年的齐贤小学二院)并入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
一路走来,我们清晰可见,学校的更名与发展都深深烙上了时代变迁的文化印记。
特别是1997年和1998年,平门小学与齐星小学的先后并入,既反映了城市人口空间转换的历史,也融入了规模化办学与学校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轨迹。
学校的百年史也是苏州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发展史的精彩缩影,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蕴含丰富的教育记忆。
这些记忆成为学校独特的教育文脉,述说着学校的沧桑巨变和丰厚底蕴。
再看今朝。
1999年敬文实小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随后学校先后获得省智慧校园、市文明校园、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弘扬百年学校教育传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学校优质发展和特色发展,敬文实小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成为百年文化名校的标杆。
弘扬天府文化 传承李冰精神

李冰中学创办于1985年,原名都江堰市观凤楼中学,2000年更名为都江堰市李冰中学。
李冰作为四川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其思想丰厚、功绩卓越、影响深远。
“尊重规律,崇尚科学”“勤政务实,开拓进取”“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等精神被称作“李冰精神”。
自承“李冰”之名起,李冰中学的师生心中都有了一个历史文化的心理认同,那就是对李冰精神的认同,传承李冰精神成为了李冰中学师生肩上举足轻重的责任。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担负起传承李冰精神的责任?如何实现李冰精神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融合?而李冰中学又和都江堰这千年古堰之间有着什么样的精神关联?弘扬天府文化 传承李冰精神●贾晓峰 张均 甘宗伟*摘 要:李冰中学自承“李冰”之名起,就以传承李冰精神为己任。
学校抓住李冰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契机,组建管理体系、制定方案措施,积极探寻学校传承李冰精神的载体,塑造学校文化、构建课程体系、聚焦课堂改革、广泛开展艺体等活动。
同时结合对外交流宣传李冰文化,让李冰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确保学校传承李冰精神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李冰精神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体系 传统文化进校园*贾晓峰,四川省都江堰市李冰中学校长;张均,四川省都江堰市李冰中学副校长;甘宗伟,四川省都江堰市李冰中学副校长。
视 点李冰中学校长贾晓峰说:“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印记,更是一所学校的根与魂,而李冰中学的文化印记就是李冰文化,根与魂就是李冰精神。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探索李冰文化为契机,守正创新,通过课程改革,开拓传承李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抓契机,促保障2017年3月,四川省启动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并于7月确定出首批10位四川历史名人。
李冰作为身体力行的模范,作为川人万代景仰的先贤位列其中。
学校紧紧把握推进天府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契机,在学校规划中提出了“以李冰精神为引领,建中国西部特色名校”的发展目标和“建立李冰文化窗口基地”的推进目标,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科室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取得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广泛支持。
文化主张,学校气质之源

气质 是唯一 可以改善 自我精神 面相 的通道 , 是一个 人 在多年环 境熏养 、 内涵 修养 、 自我调 养下形 成 的相对
稳 定 的个 性 特 点 。 有 气 质 才 能 彰 显 学 校 真 正 独 特 的个 只
充 满生命 的气息 , 满仁 慈和爱 心 , 学习 , 劳动 , 充 会 能 素 质全 , 有强烈 的社会 责任感 , 后来 成 了军人 的有 艺术气 质 , 了文 人的有综合素养 。当年 就读 于育才后来成 了 成 飞行 员的金钟 民先生曾经在一次讲 座中告诉我们 , 学校
从 小 就 发 展 了他 的 音 乐 天 赋 . 以至 于后 来 他 能 够 在 开 飞
化的气息 , 沁润着激励 的元 素 , 也是学校 的气 质所在 。 这
还 有 , 校活跃 的社 团 、 学 充满 个性 的活动也 能体现学 校 的气质 , 学校 的读 书社 、 学社 、 文 运动 队等都是气 质的重 要 载体 , 歌咏赛 、 故事会 、 师生演讲会 等都是气质 的最好
是没脊梁的躯体。 画
性就会越 加显著 , 不断地传承 , 断地丰富 , 不 不断地浸染 与 滋养 , 养成了学校的 自然景观 、 设
学校明晰的办学思想 , 累的人 文底 蕴以及长期 的传承 积
与巩 固中涵养成 的与众不 同的气质 。 然而 , 导引学校气质走 向最强势 的力量一定来 自校 长。 他引领教师群体 , 赋予学校灵魂 , 让整个校 园流淌生 命 的灵动 和职 业的乐趣 。石梅 小学 的首 任校长 曾任河
性 。她展示 的是 一种神韵 , 一种精神 , 一种风格 , 一种气 度。 气质源 自内涵 , 内涵源 自学校文化 的长期 滋养。 独特 的文化气 息和精神气韵 ,弥漫在校 园的每一个角落 , 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易经》 贲卦 讲 : “ 观乎 天文 , 以
察时变; 观乎人 文, 以化 成 天 下 。 ” 人 类创 造 了文化 。也 氤氲 在 文化 的 濡 染 中。 一 所 好 的 学校 之 于教 师 , 必是
的文化 圈子 , 终 日为应试所 困 , 为有
偿 家教 而奔 走 ,这 一 定不 是 有 文化
他 们 未 来 生存 技 能 的 成 全 。 在这里 , 他们 感受着爱, 知道感 恩 。 心 田 种 下
是 一份 灵魂 的依 恋 与精 神 的 皈依 。
文 化 究 其 本 质 是 一 种 价 值 取
善 良的种子 ; 他 们敏 思好学 , 脸上常
写 满 了微 笑 与 坚 毅 : 他 们爱好运动 .
■ 江苏教育 ・ 教 育 管理 / 教 育 随 笔
责任编辑
蒋保华 E — ma i l ・ j s i v i b h @1 6 3 c o n r
创 建 良好 质 量 、 内涵 丰 富兼 具
儿 童 立 场 它 不 仅 关 注 儿 童 当 下 的
鲜 明特 色的 好 学校 ,是 教 育 改 革 与
度 的 课 程 目标 和 课 程 内 容 . 指 向 于
执 着。 一 所 好 的 学校 之 于 学生 . 也许
是 若 干年 后 . 驻 足 回 望 流年 , 不 能 忘
学 生人 格 的健 全 与 完 善 .也 指 向 于
却 的是 校 园的晨 钟 、 古树 , 还 有老师
高 高举 起 却 又 轻 轻 落 下 的 教 鞭 , 那
浴 着 知 识 与 理 性 的 光 辉 ,在 爱 与 鼓
的客 观 精 神 和 文化 真 正 富 有 价 值 的 内涵 分娩 于 主体 之 中 一所好的 学 校 .一 定有 自 己的 文 化 主 张 及 理 性
操 守 它 关 注 围墙 外 环 境 的 变化 却
不 随 波 逐 流 : 它 注 重 校 园 内 指 向 于
所好 的 学 校 。一 定 拥 有 这 样
德 国教 育 家 斯 普 朗 格 认 为 , 学
校 教 育是 一 种 文化 活 动 .这 种 文 化 活 动 指 向 不 断发 展 着 的 主 体 个 性 生 命 的 生 成 ,它 的 最 终 目的 是把 既 有
的 文 化 图景 : 它传承历 史, 而又 图新
发 展 的 永 恒 追 求 。 而 这 一 追 求 能 否
快 乐成 长 .还 着 眼 于 他 们 卓 越 的 未 来 和 改 造 社会 的 责任 担 当。 在 学校
中, 文 化 的 归 宿是 “ 以 文化 人 ” 。 正 如
转 变为 现 实的 存 在 。依 赖 于 学校 的
自我革新 ,以及在革新过程 中学校
学校 必定有其独特而 固有 的办学理
念、 行为 准则 , 以及使命 和 愿景 , 生
活在 其 间 的老 师 和 学 生认 同 并遵 循 学校 文化 力量 赋 予 的 方 向与 引领 。 ■ 刘
玮
所好的 学校 ,还应 当有 文化
自觉的 校 长 与 教 师 。 如 果 一 个 学校
的校 长 终 日 被 琐 事 纠 缠 ,不 去 思考 学校 的 变革 与 持 续发 展 :如 果 一 个 学校 的教 师没 有 类似 于 学 习 共 同体
变革 ; 它仰 望星 空 , 而 又脚 踏 实地 。
方 式之 中 ,并 形成 其 独 有 的 文 化 现
象。 从 这 个 角度 出发 , 我 们 看 一 所 学 校 是 否 有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文 化 ,可 以
在这里 , 教 师享受着职业上的尊严 ,
执 着 于 自身 的 专 业 发 展 ;孩 子 们 沐
( 作者单位 : 江 苏省 无 锡 市 立人
否呈现的核 心聚 集于学生发展 , 即
小学)
囱2 0 1 4 年 第 9 期
从 如 下 的 问答 中甄 别 :一是 学 校 中
励 中慢慢长大。圃
的每个成 员是 否知道学校的 办学使
命 与 愿 景 ? 二是 每 个 成 员是 否 以此
办 学 愿 景 作 为 自 己安 身 立命 的 职 业
追 求 ? 三是 这 所 学校 师 生 的 行 为 是
生命 成 长 与 发展 的 变革 .却 不 闭 门
向 .学校 文化 总是 散 见在 学 校 的 时
崇尚力量、 速度 与汗水 ; 他 们 看 到 长
城会 想 到蜿 蜒 与 逶 迤 ; 听到《 二 泉 映 如 果我 们都 能听到肯 定 的回答 . 无 疑 这 所 学校 的 文 化 已 经 走 过 了 确
立、 践行 与植 根 的过 程 。
时、 事事和处处。 寄 寓 着 教 育 意 义 的 环境 设 施 。 严 谨 有 序 的教 育行 为 , 以
的 学校 , 自然 也 不 是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好 学校
一
一 所好学校的文化印记
他 情 之 所 系、 业之所进之处。 它在 教 师 身上 所体 现 出的是 价 值 取 向 的认
同 .职 业道 德 的 坚 守 和 专 业 成 长 的
所好 的 学校 还 应 当有 适 合 学
生 成 长 的课 程 文化 。 在这里 , 适 切 适
文化 的 建构 。
华德福 教 育的创 始人鲁道 夫 ・ 斯坦
纳所 说 : “ 我 们 最 伟 大 的 抱 负是 培 养
真 正 自由的 人 ,让 他 能 自主 地 发 掘
个人 的 使 命 与 方 向 。 ”
一
当下, 文 化 之 于 学校 的 发 展 , 其
作 用愈 加 重 要 。一 所 不 流 于世 俗 的
及 立 足 于 人 充 分 而 自由 发 展 的 课
月》 能 随 乐曲喜 悲 : 游 览 名 山大 川 心
灵会 更加 明 澈 澄 净 … …
一
程. 无 不 彰 显其 文化 育人 的 功 能 。 理 想 的 组 织 文化 总是 弥散 在 组 织 成 员
的价值观 、 信念、 仪式、 符 号 和 行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