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乙肝防治指南PPT课件

病毒学复发
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停药后, 间隔1 个月两次检测HBV DNA均 >2 000 IU/mL
临床复发
病毒学复发并且ALT>2×ULN,但 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增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并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特殊人群 抗病毒治疗 推荐意见
前言
抗病毒治疗 推荐意见及 随访管理
指南
推荐意见1-4
推荐意见1 •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内)注射HBIG,剂 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µ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 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A1) 推荐意见2 • 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µg重组酵母或20µgCHO重 组乙型肝炎疫苗(A1)
术语
目
录
NAs治疗 和监测
指南解读
流行病学 和预防
抗病毒治疗 的适应症 肝纤维化 非侵袭性诊断
实验室检查
治疗目标
乙肝自然史
指南
新增2014年人群流调数据
• 全球约20 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 亿人为慢 性HBV 感染者,每年约有65 万人死于HBV 感染 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CC)。全球 肝硬化和HCC 患者中,由HBV 感染引起的比例 分别为30%和45%
实验室检查
治疗目标
指南
指南定位:全面考虑、个体化治疗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 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
乙肝的预防PPT课件

乙肝的预防PPT课件
目录 第一节:乙肝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乙肝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乙肝的预防注意事项 第四节:乙肝的预防效果评估
第一节:乙肝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乙肝的基本知识
乙肝的定义: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 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第四节:乙肝的预防效果评 估
第四节:乙肝的预防效果评估
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乙肝疫苗接种后 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提供较高的 免疫保护。 定期检测乙肝病毒指标:通过定期检测 乙肝病毒感染指标,及时发现感染情况 并进行干预治疗。
第四节:乙肝的预防效果评估
教育宣传:加强对乙肝疾病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乙肝病毒感染和预防的认 识。
第一节:乙肝的基本知识
乙肝的潜伏期:一般为60-150天,但也 可长达6个月。
第二节:乙肝的预防措施
第二节: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 最有效手段,分为初免和加强免疫两个 阶段。 严格卫生管理: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 体液,不共用牙刷、刮脸刀等个人卫生 用品。
第二节:乙肝的预防措施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避免性传播, 避免与未知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
第三节:乙肝的预防注意事 项
第三节:乙肝的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相关指标 的检测,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不随意使用注射器:避免使用非一次性 注射器,以免感染乙肝病毒。
第三节:乙肝的预防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卫生,避 免与乙肝感染者接触。
目录 第一节:乙肝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乙肝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乙肝的预防注意事项 第四节:乙肝的预防效果评估
第一节:乙肝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乙肝的基本知识
乙肝的定义: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 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第四节:乙肝的预防效果评 估
第四节:乙肝的预防效果评估
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乙肝疫苗接种后 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提供较高的 免疫保护。 定期检测乙肝病毒指标:通过定期检测 乙肝病毒感染指标,及时发现感染情况 并进行干预治疗。
第四节:乙肝的预防效果评估
教育宣传:加强对乙肝疾病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乙肝病毒感染和预防的认 识。
第一节:乙肝的基本知识
乙肝的潜伏期:一般为60-150天,但也 可长达6个月。
第二节:乙肝的预防措施
第二节: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 最有效手段,分为初免和加强免疫两个 阶段。 严格卫生管理: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 体液,不共用牙刷、刮脸刀等个人卫生 用品。
第二节:乙肝的预防措施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避免性传播, 避免与未知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
第三节:乙肝的预防注意事 项
第三节:乙肝的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相关指标 的检测,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不随意使用注射器:避免使用非一次性 注射器,以免感染乙肝病毒。
第三节:乙肝的预防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卫生,避 免与乙肝感染者接触。
乙肝指南解读ppt课件

素
6
主要内容
实验室检查 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
7
实验室检查
HBV血清学检查
2010年版
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抗 HBs、HBeAg、抗HBe、抗 A、基因型 HBV DNA定量检测和HBV
和变异检查
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株检测
2015年版
此外,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 CHB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 答、HBsAg消失、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 的改善
10
生物化学检查
血清ALT和AST、血清胆红素、血清ALT和AST、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
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 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γ-
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 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借助其动态
酶、甲胎蛋白、
观察来判断病情发展,预后和临床疗效)、总
胆汁酸、胆碱酯酶、甲胎蛋白、维生素K缺乏
5
自然史
2015年版
CHB患者肝硬化年发生率2%-10%, 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大龄、男性、 HBeAg血清学转换时>40岁、ALT持
续升高)、病毒(HBV DNA>2000IU/ml)、HBeAg持续阳性、 C基因型、合并HCV、HDV或HIV感染
以及环境(酒精和肥胖)
非肝硬化HBV感染者HCC年发生率 为0.5%-1%。肝硬化患者HCC年发 生率3%-6%。发生HCC、肝硬化的 危险因素相似。对于HBeAg阴性、 HBV DNA低水平(<2000IU/ml), 高水平HBsAg(>1000IU/ml)与HCC
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2010年版
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 载量呈正相关,HBV DNA是独立于 HBeAg和ALT以外能够独立预测肝 硬化的危险因素。发生肝硬化的高
6
主要内容
实验室检查 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
7
实验室检查
HBV血清学检查
2010年版
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抗 HBs、HBeAg、抗HBe、抗 A、基因型 HBV DNA定量检测和HBV
和变异检查
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株检测
2015年版
此外,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 CHB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 答、HBsAg消失、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 的改善
10
生物化学检查
血清ALT和AST、血清胆红素、血清ALT和AST、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
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 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γ-
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 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借助其动态
酶、甲胎蛋白、
观察来判断病情发展,预后和临床疗效)、总
胆汁酸、胆碱酯酶、甲胎蛋白、维生素K缺乏
5
自然史
2015年版
CHB患者肝硬化年发生率2%-10%, 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大龄、男性、 HBeAg血清学转换时>40岁、ALT持
续升高)、病毒(HBV DNA>2000IU/ml)、HBeAg持续阳性、 C基因型、合并HCV、HDV或HIV感染
以及环境(酒精和肥胖)
非肝硬化HBV感染者HCC年发生率 为0.5%-1%。肝硬化患者HCC年发 生率3%-6%。发生HCC、肝硬化的 危险因素相似。对于HBeAg阴性、 HBV DNA低水平(<2000IU/ml), 高水平HBsAg(>1000IU/ml)与HCC
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2010年版
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 载量呈正相关,HBV DNA是独立于 HBeAg和ALT以外能够独立预测肝 硬化的危险因素。发生肝硬化的高
乙肝指南ppt课件

乙肝指南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乙肝概述 • 乙肝的诊断与检测 •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 乙肝的预防与控制 • 乙肝患者的生活与护理
01 乙肝概述
CHAPTER
乙肝的定义与分类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 炎,是由乙型肝炎病 毒(HBV)引起的一 种传染病。
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 脏,但也可累及身体 其他器官。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表示病 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HBcAb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表示 感染过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载量的检测
检测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或荧光定量技术检测血液中病毒 DNA的拷贝数。
意义
了解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抗 病毒治疗效果以及疾病进展情况 。
03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修复。
免疫调节治疗的方法
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其中常用的药物有胸腺肽、免 疫球蛋白等。
免疫调节治疗的时机
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免疫状态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免 疫调节治疗。
乙肝的保肝护肝治疗
保肝护肝治疗的目标
01
保护肝脏功能,减轻肝脏损伤,延缓疾病进展。
定期开展社区健康检查,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05 乙肝患者的生活与护理
CHAPTER
乙肝患者的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饮食
增加蛋白质摄入
乙肝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 质,以满足身体需求。
乙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 、肉、蛋、奶等,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 再生。
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 两种,慢性乙肝可进 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 肝癌。
目录
CONTENTS
• 乙肝概述 • 乙肝的诊断与检测 •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 乙肝的预防与控制 • 乙肝患者的生活与护理
01 乙肝概述
CHAPTER
乙肝的定义与分类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 炎,是由乙型肝炎病 毒(HBV)引起的一 种传染病。
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 脏,但也可累及身体 其他器官。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表示病 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HBcAb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表示 感染过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载量的检测
检测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或荧光定量技术检测血液中病毒 DNA的拷贝数。
意义
了解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抗 病毒治疗效果以及疾病进展情况 。
03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修复。
免疫调节治疗的方法
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其中常用的药物有胸腺肽、免 疫球蛋白等。
免疫调节治疗的时机
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免疫状态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免 疫调节治疗。
乙肝的保肝护肝治疗
保肝护肝治疗的目标
01
保护肝脏功能,减轻肝脏损伤,延缓疾病进展。
定期开展社区健康检查,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05 乙肝患者的生活与护理
CHAPTER
乙肝患者的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饮食
增加蛋白质摄入
乙肝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 质,以满足身体需求。
乙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 、肉、蛋、奶等,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 再生。
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 两种,慢性乙肝可进 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 肝癌。
乙肝防治指南ppt课件

.
2200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
2211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 对持续HBV 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疾病进
展风险较大,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 (1)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级以上
(A1)。
• (2)ALT持续处于1×ULN至2 ×ULN之间,特别是年龄大于40岁者,建议行
• 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
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
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 炎病变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阳性,HBeAg持续
.
1166
临床诊断
• 乙型肝炎肝硬化:必备条件包括:①组织
学或临床提示存在肝硬化的证据;②病因 学明确的 HBV 感染证据。通过病史或相应 的检查予以明确或排除其他常见引起肝硬 化的病因如 HCV 感染、酒精和药物等
.
1177
临床诊断
• 为更准确地预测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判断死亡风险,可按五期分
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IU/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 (20g),于1
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 g)。
99
HBV感染的自然史
.
1100
HBV感染的自然史
• 低 (非) 复制期:血清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水平低或 Nhomakorabea.
《乙肝指南》课件

卫生习惯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和感染
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接触。
3
安全性行为
避免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使用安全套 等安全性行为。
乙肝相关政策法规
1 乙肝防控规划
制定国家防控乙肝的规划 和政策,加强乙肝工作的 组织和实施。
2 乙肝病例报告
建立乙肝病例报告制度, 实现病例的及时报告和监 测。
3 医疗保险覆盖
《乙肝指南》PPT课件
欢迎参加本次《乙肝指南》PPT课件。通过本次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乙 肝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简介、传播途径、症状和并发症、诊断和治疗、 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政策法规。让我们一起探索乙肝,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这 一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乙肝简介
乙肝病毒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乙肝的症状和并发症
症状
• 疲劳 • 黄疸 • 食欲不振
并发症
• 肝硬化 • 肝癌 • 肝衰竭
乙肝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通过血液检测可检测乙肝病毒的 存在。
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的主要方法。
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辅助乙肝治 疗,如戒酒、戒烟和良好的饮食 习惯。乙肝的预防措施1Fra bibliotek疫苗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全球传播
乙肝广泛传播,全球有约2亿人感染乙肝病毒。
潜伏期
乙肝可潜伏数月甚至数十年,导致长期肝脏炎 症和病变。
疫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乙肝传播途径
1. 垂直传播 2. 血液传播 3. 水平传播
通过感染的母亲传给新生儿。
通过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如共用注射器和性 行为。
乙肝的防治PPT课件

意外暴露后注射HBIG应越快越好,最好在12小 时以内,不要超过24小时。因为暴露后越早注射 HBIG,其被动保护效果越好,反之会降低其保护 效果 研究表明,对于围生期新生儿及意外针刺暴露者, 其最长间隔期为一周,即应在7天内注射HBIG才 有保护效果。性接触意外暴露者注射HBIG的时间 不应超过14天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 * 抗病毒
* 免疫调节
* 抗炎保肝 * 抗纤维化 *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征,且条件 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征 (1)HBV 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者为≥ 104 拷贝/ml (2)ALT ≥ 2XULN 如用干扰素治疗, ALT应 ≤ 10XULN,血总胆 红素水平应≤ 2XULN (3)如ALT ≤ 2XULN ,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 ≥4(肝炎活动指数) ,或≥G2炎症坏死 (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 具有(1)并有(2)或(3)的患者应进行抗病 毒治疗
替比夫定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征 (1)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 (2)失代偿期肝硬化(干扰素治疗可导致肝衰竭)
(3)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4)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神经精神异常等
干扰素治疗的监测和随防
治疗前 血常规 治疗期间 治疗结束后 开始治疗后的第一个月 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血常 每周检查1-2次血常规, 规 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前三个月每月一次,以 3-6个月内每两个月检 后可根据病情每2-3月 测一次 一次 每6个月检测乙肝五项 和HBV DNA
需要注射给药 不良反应较明显 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疗程相对不固定 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 疗效不够持久 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 停药后可出现病情恶化
2013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PPT课件

11/6/2018 15
四、预防
•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 血清学检测: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 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 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 接种过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 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20g,于1 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3针乙肝疫苗各20g
2013《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解读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点
• 言之有据,依据循证医学原则 • 重视预防,强调新生儿的接种 • 接轨国际,突出抗病毒的治疗 • 博采众议,个别内容尚存争议 • 通俗易懂,文字力求规范简洁 • 帮助决策,并非强制防治标准
11/6/2018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依据
11/6/2018
7
一、病原学
•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 ≥4%,目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 分为不同亚型。我国主要是B和C • 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 型是否影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 准种:以一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
非活动或 低复制期
非活动状态 HBsAg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ALT/AST 肝活检 -
再活动期
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
四、预防
•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 血清学检测: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 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 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 接种过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 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20g,于1 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3针乙肝疫苗各20g
2013《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解读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点
• 言之有据,依据循证医学原则 • 重视预防,强调新生儿的接种 • 接轨国际,突出抗病毒的治疗 • 博采众议,个别内容尚存争议 • 通俗易懂,文字力求规范简洁 • 帮助决策,并非强制防治标准
11/6/2018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依据
11/6/2018
7
一、病原学
•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 ≥4%,目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 分为不同亚型。我国主要是B和C • 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 型是否影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 准种:以一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
非活动或 低复制期
非活动状态 HBsAg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ALT/AST 肝活检 -
再活动期
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2021
16
四、预防
•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 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时,应按照传 染病防治法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报告 - 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和 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 以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 - 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血液中 HBV 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2/20/2021
13
介绍:2006-2010年全国乙型肝炎防治规划
• 卫生部2006年1月28日正式印发《2006-2010年全国 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卫疾控发(2006)39号]
• 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 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 规划具体目标: 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2、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 3、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的省份在 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基础上降低1个以上百分点
Strader DB,et al. Hepatology,2004,39:1147-1171
2/20/2021
3
一、病原学
电镜下HBV颗粒
2/20/2021
HBV病毒结构示意图
4
一、病原学
HBV感染过程
2/20/2021
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
5
一、病原学
HBV基因组结构
2/20/2021
2/20/2021
9
三、自然史
不治疗 但应检测
需治疗
不治疗 但应检测
需治疗
免疫耐受 免疫清除期
HBV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
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AST +++ 肝活检 +++
• 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2/20/2021
8
二、流行病学
• 全球20亿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 • 我国属 HBV 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 HBsAg阳性率
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 阳性率分别为4.51%和9.51%
• 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 及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HBV ;经吸血昆虫传播未证实
2/20/2021
17
五、临床诊断
• 乙肝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
非活动或 低复制期
非活动状态 HBsAg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ALT/AST 肝活检 -
再活动期
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
2/20/2021
10
三、自然史
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
青少年和成人期
急性 HBV感染
5-10% 25-30%
慢性乙肝
5年 12-25%
肝硬化
5年 6-15%
肝癌
婴幼儿期
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
2/20/2021
11
三、自然史
• 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HBeAg 持续阳性、ALT水平高或反复地波动、嗜酒、合并 HCV、HDV或HIV感染等。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发 生率要高于 HBeAg 阴性者
6
一、病原学
• HBV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ORF),即:前S/S 区、前C/C区、P区和X区
• 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 阴性变异株
• P基因变异主要见于POL/RT基因片段。在LAM治疗中 ,最常见的是YMDD变异为YIDD或YVDD
• S基因变异可导致隐匿性HBV感染,HBsAg阴性
• HBV感染是HCC的重要相关因素。肝硬化患者发生 HCC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 、合并HCV或HDV感染、持续肝脏炎症、持续HBeAg 阳性及HBV DNA持续高水平等
2/20/2021
12
四、预防
•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 自2005年6月,我国新生儿HBV疫苗接种完全免费 -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 和高危人群。全程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 - 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24hr内接种。单用疫苗阻断 母婴传播保护率87.8%,联合 HBIG 保护率95-97% - 接种后有抗体应答者保护效果一般至少持续12年
2/20/2021
15
四、预防
•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 血清学检测: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 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 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 接种过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 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20g,于1 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3针乙肝疫苗各20g
2013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PPT课件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点
• 言之有据,依据循证医学原则 • 重视预防,强调新生儿的接种 • 接轨国际,突出抗病毒的治疗 • 博采众议,个别内容尚存争议 • 通俗易懂,文字力求规范简洁 • 帮助决策,并非强制防治标准
2/20/2021
2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依据
2/20/2021
14
四、预防
• 传播途径预防
-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 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严格防止医源 性传播;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 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 具等用品;进行正确性教育;对HBsAg阳性孕妇, 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 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2/20/2021
7பைடு நூலகம்
一、病原学
•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 ≥4%,目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 分为不同亚型。我国主要是B和C
• 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 型是否影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 准种:以一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