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稳增长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稳增长”2012年GDP增长目标自2005年以来中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的预期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定为7.5%。
温总理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在关注GDP 增长目标下调的同时,还特别指出,要全面做好2012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这段讲话关键词“稳增长”备受关注。
可以看出回顾历史,自1978年至2011年的34年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达到9.8%,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世界奇迹。
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根据相关资料提供的信息,以往中国GDP增长中,至少有80%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
只重经济,忽视环境,过度追求产值,不仅使环境和资源承担过重负荷,同时也使得经济结构调整困难重重。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在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上,从“保增长”转变到“稳增长”就更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也暗示出中央决策层坚持科学发展的坚定决心,其象征意义更加值得关注。
以往片面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可能将真正开始淡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保八”、“保九”这样的表述也将被“绿色GDP”、“科学GDP”所代替。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粗放型增长之后,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项。
2012年GDP 增长目标的向下微调正是反映了最高决策层的这种战略转变理念。
只有实现这种转变,才有可能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但是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的经济状况与政策走向一直牵动着全球神经。
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加之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速近3年来首度跌至8%以下区间,外媒普遍对中国今年下半年经济感到悲观。
中国高层这次会议也特别提到,要增强忧患意识,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我国2012-2013经济形势趋势

2012年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经济增长率也持续回调。在稳增长政策作用下,经济回调趋势在第三季度结束并开始温和回升。2013年,特别要注意到中国经济发展特征已出现阶段性改变,主要表现为国内外市场需求水平阶段性降温、要素成本持续提高。受此影响,粗放、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必然向集约和质量效益型转变,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生阶段性下降。年度宏观经济政策重点仍要突出稳增长,努力使经济运行特点变化平稳过渡;同时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着力保障好基本民生。
二是消费增长稳中略升。2010年以来的经济回调,总体比较温和,经济增长率最低仍保持在7%以上,这就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间。企业状态总体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倒闭潮,对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而就业形势稳定支持了收入增长稳定、消费信心稳定,进而支持了消费增长的稳定。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销售好转,与买房活动密切相关的家具、家电、装修材料的销售情况明显好转,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形成推动。10月份开始,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速开始提高,考虑买车、换车需求已有较大积累,汽车企业改进产品性价比的成效也有较多累积,预计未来汽车市场将继续温和恢复。受住房、汽车市场的影响,未来消费增长将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
综合以上情况,出口、消费、投资等三大需求增速都出现了阶段性降低,国内外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这是企业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大改变。
其次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201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长了2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70%,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了5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了35.8%。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这一变化预计是趋势性的,因此是企业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又一个重大变化。
关于通货膨胀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通货膨胀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家宏观政策注意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涨幅逐步趋稳,国际收支继续改善,就业形势较好,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7.1万亿元,同比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2011年前三季度,面对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0.75个百分点,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平稳回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进入10月份以后,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价格涨幅逐步回落等形势变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暂停发行三年期央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优化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有关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农"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
总体看,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成效逐步显现。
回看今朝,2012年经济形势会如何发展,通货膨胀是否会卷土重来?中国领导人将会如何面对?都已成为时下的热点问题。
一、通货膨胀的现状中国去年12月通胀微幅下降,亚洲各地的通胀也开始下降。
但亚洲各国政府仍面对着令人不安的一年,它们明白,如果它们在政策方面有任何闪失,物价就有可能迅猛上扬。
2011年亚洲各地通胀飙升,如今虽在下降,但仍处于高位。
分析师们表示,相比2008年(当时较低的通胀使亚洲国家能够释放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放松的洪流,推动该地区经济复苏),如今亚洲各国在刺激各自正在放缓的经济时将不得不更加审慎。
如何认识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如何认识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2011年,全球经济风起云涌,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国内方面,尽管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回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仍然突出。
近期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2可谓是充满危机与挑战的一年。
如何“危”中觅“机”,实现“稳中求进“的增长态势,是上至整个国家,小到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2011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份,2008年由华尔街掀起的金融海啸余波未平,发源于地中海的欧债危机又平起波澜。
全球经济从2008年起一直未能走出衰退的阴影。
为了挽救下滑的经济,各国都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中国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最引人瞩目。
然而,三年过去了,中国当下的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一直持续回落,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将低于9%。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国际环境方面,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美国经济增速虽略有回升,但失业率仍高达9%左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增长后劲不足。
欧洲深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尽管近期欧盟就解决债务危机达成协议,但能否有效落实和成效还难以预料。
日本经济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随着灾后重建全面铺开,经济有望出现一定恢复势头,但外部需求回调、日元持续升值,经济增长后劲依然不足。
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等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今年以来所采取的紧缩政策使得经济增速持续回落。
2012年宏观经济情况分析

2012年宏观经济情况分析: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长2.8%;早稻产量3329万吨,增长1.6%;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
全年棉花产量684万吨,比上年增长3.8%;油料产量3476万吨,增长5.1%;糖料产量13493万吨,增长7.8%。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221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5335万吨,增长5.6%。
生猪存栏47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
全年禽蛋产量286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744万吨,增长2.3%。
二、工业生产缓中趋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轻工业增长10.1%。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览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一年一度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作为回顾一年得失,确定并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的定调会议,该会议备受关注。
以下为2000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2010年--召开时间:2010年12月10-12日。
会议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主要内容: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
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召开时间:2009年12月5-7日。
会议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010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2010年实际实现:GDP增长10.3%;CPI增长3.3%。
--2008年--召开时间:12月8-10日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内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2012年经济形势

国家2012年经济形势趋势预测2011年3季度,在调控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长继续回调。
3大需求中出口和投资需求回落明显,消费增长则继续保持强劲。
3季度GDP增长率为9.6%,4季度预计GDP将回落至8.4%左右,全年经济增长则在9.9%左右,居民消费物价指数3.2%左右。
展望2012年,增长率将比今年有所回调,经济增长预计为9.5%左右,居民消费物价指数3%-4%。
一、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当前经济总体运行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矛盾。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继续下行的压力较大。
据测算,如果保持目前的环比增长水平,2012年1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将降至7.5%左右,明显低于合理的潜在增长水平。
二是通胀预期并未完全消除。
尽管总体价格形势基本保持平稳,但在货币供应增长较快、货币存量较高和工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胀预期仍然居高不下。
通胀预期较高加大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难度,也限制了政策运用空间,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
三是保持和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难度较大。
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缺少长效机制,当前调控主要依靠短期和行政措施,现有调控成果并不稳定,存在着反弹的可能。
此外,受开发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控对经济增长的一些不利影响也未完全显现。
四是结构调整和短期增长的矛盾比较尖锐。
由于2009年以来重工业增长明显加快,单位GDP能耗和排放水平有所上升,导致今年特别是下半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任务异常繁重。
五是货币信贷增长存在着结构性问题。
一方面是货币信贷增长仍处于较高水平。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资金紧张程度却趋上升。
信贷宽松与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存在,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很大。
二、2012年经济运行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分析总体来看,2012年宏观经济运行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经济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
2012年我国GDP下调为 百分之7.5,是为了更好地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2012年我国GDP下调为7.5%,是为了更好地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摘要: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gdp增长目标比2011年目标调低0.5%,这是几年来国内生产总值首次下调,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下调是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更好地平稳增长,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地发展,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实现社会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与十二五的发展目标相衔接,更好地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牢牢地把握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gdp增长目标比2011年目标调低0.5%,这是几年来国内生产总值首次下调,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下调是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更好地平稳增长,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地发展,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实现社会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与十二五的发展目标相衔接,更好地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牢牢地把握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在经济发展”好”与”快”之间,把”好”字放在先,保持经济持久稳定增长。
一、片面地将gdp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增长对市场经济发展起着负面影响。
上个世纪,以gdp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gdp是表现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是表现经济增长的总量与速度的关系,它不能表现经济增长的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不能表现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不能表现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能表现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发展的指标,因此,不能将gdp的发展等同于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出现了gdp总量的增长与失业增加、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情况同时存在,这是由于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片面地追求gdp总量的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忽视了物价的控制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式增长;社会分配不公;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能源的巨大消耗、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gdp总量的增长呼唤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呼唤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呼唤着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人民能够共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因此,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gdp的增长,解决gdp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的关系,2011年我国gdp增长为9.2%,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金砖四国相比,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同时实现社会、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破坏性代价,谋求更高质量和水平的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改 革现行 征地制 度
深化粮 食流通 体制改 革
进一步 推进农 村税费 改革
加快农 村金融 体制改 革和创 新源自8、关于抚贫开发强调
实事求是分 析农村贫困 状态,提出 更加符合实 际的扶贫措 施 强调转变 扶贫机制
国内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新变化
物价方面:虽然最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有所回落,但是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 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不可掉以轻心。
经济增长方面:最需要关注的是自2010 年末以来出现的经济增速缓慢回落。增 速回落,是外部因素和主动调控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
2012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政策组合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
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二、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
目录
三、确保实现2012年宏观调控预期 目标的政策组合 四、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五、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一)价格水平开始平稳回落,通货膨胀势头得到 初步遏制
国家统计局公布 的数据显示,11月 份,全国居民消费 价格总水平(CPI) 同比上涨4.2%,已 经接近年初制定的 4%左右的预期目标。
6、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的 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关于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
2、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3、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4、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切实 保障 和维 护农 民工 的合 法权 益
对农 村劳 动力 进行 职业 技能 培训
5、进一步开拓农产品市场
6、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亿 元 8 GDP总值 同比增速 14
2011年前三季度各地区GDP总值及增长速度
18
16
12
10
6 %
综上,对2011年的总体经济形势 可以做这样的判断: 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的有效实施, 正在使经济增长逐步由政策刺激向自 主增长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 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 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 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资源性 产品价格 改革
国有 企业改革
财税金融 体制改革
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
…
(五)大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加强和 创新社会管理
1、关于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 2、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4、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3、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8、关于抚贫开发 5、进一步开拓农产品市场
7、深化农村改革,为农 民增收减负提供制度保障
(二)我国GDP增速在世界大国经济中居于首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数据显示,GDP一季度 同比增长9.7%,二季度 同比增长9.5%,三季度 同比增长9.1%,三个季 度基本上稳定在9%以上。
(三)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内需外需构成等
结构关系的平衡状况均有所改善。
世界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欧美各国财 政状况存在不同程 度的恶化趋势,财 政赤字上升,政府 债务暴涨,政府财 政紧缩压力加大。
世界经济存在的问题
二是国际 金融风险加 大,特别是 欧元状况脆 弱,使得整 个国际金融 体系雪上加 霜。
世界经济存在的问题
三是世界经济景 气下降,全球贸易 量锐减,国际市场 需求低迷可能在相 当长时期内难以好 转,严重影响世界 经济复苏。
连续性 稳定性 宏观经济政策和 调控 针对性 灵活性 前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继 续加强和 改善宏观 调控,促 进经济平 稳较快发 展
(二)坚持 不懈抓好“ 三农”工作 ,增强农产 品供给保障 能力
(三)加快经 济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自主 协调发展
(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 开放水平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