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己亥杂诗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测试卷及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测试(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10)班别:姓名:分数:一、《木兰诗》唧唧复唧唧,XXX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XXX,问女XXX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XXX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XXX。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XXX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XXX不用XXX,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XXX来,出XXX将;XXX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XXX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XXX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赴戎机,XXX”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跋山涉水奔赴疆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XXX十二转,犒赏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半。
2、下列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XXX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XXXXXX”表现了XXX行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测试(一)《登幽州台歌》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2、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是3.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5.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二)《望岳》一、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句子是3.写出细望之所见,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句子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二、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题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题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苹苹:草木茂盛。
③杨花:喻身世飘零。
④④杜鹃:喻故国之思。
(1)“杜鹃”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被称为“”。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木芙蓉(南宋)吕本中①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②。
【注】①吕本中:南宋诗人,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
②东风:春风。
(1)“雨后霜前着意红”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芙蓉________的自然属性。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5.古诗阅读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剑门:也称剑阁、剑门关。
此诗作于诗人由抗敌前线被调往后方任闲职之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以“衣上征尘杂酒痕”开篇,突出了人物形象。
B.“无处”意为“处处”,诗人离开前线,万里远游,黯然神伤。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己亥杂诗(其五)》知识点归纳及练习(word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己亥杂诗(其五)》知识点归纳及练习【诗歌】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文学常识《己亥杂诗》的作者是龚自珍,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二、问题梳理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画面:在弥漫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
赏析: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和决心之大。
2.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现用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3.为什么说“吟鞭东指”“即天涯”?答: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次离京,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出了城门,就如同人在天涯一般。
答: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不甘自弃,继续奋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6.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然前途坎坷不畅,也不忘报国情怀,后人也常用来比喻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8.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诗歌主题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过关练习】一、基础知识1.《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填人名),号定庵,___________(填朝代)思想家、文学家,有《龚定庵全集》。
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彭荆风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④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梨花呢?”⑧“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⑩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描写老人行礼的神态,表达了老人对小姑娘诚挚的感激之情。
B.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C.“她姐姐很受感动”,“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她后来照料小茅屋的感情因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三)逢入京使(岑参),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四)晚春(韩愈),百般红紫斗芳菲。
,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4.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5.(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五)《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木兰诗》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6.《凉州词》诗云:“”《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14.《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16.《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1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18.《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19.《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20.《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六)《陋室铭》刘禹锡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七)《爱莲说》周敦颐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2.全文的中心句是: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6.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10.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1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后不见来者。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五首之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作出牺牲。
6.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5.对《己亥杂诗》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
(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3)《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突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己亥杂诗》同步练习卷

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己亥杂诗》同步练习卷一、按要求填空。
(23分)1.《登飞来峰》作者,字,号,江西临川人,(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默写王安石《登飞来峰》。
3.《登飞来峰》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的寓意是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
4.翻译王安石《登飞来峰》。
5.《己亥杂诗(其五)》作者,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朝代)思想家、文学家。
6.默写《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语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不是无情物,。
7.翻译《己亥杂诗(其五)》。
二、理解性默写。
(共28分)8.默写(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表达了自己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登飞来峰》中,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来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
(3)《登飞来峰》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描写飞来峰概貌,表现塔高并通过传说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
9.古诗文积累。
(1)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2)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3),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4),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5)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
“,”(刘禹锡《陋室铭》),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此第一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界;“,”(王安石《登飞来峰》),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界10.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
1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12.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3、“落红”在这里比喻
4、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5、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
6.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7.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或天涯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3、“落红”在这里比喻自己
4、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以落花自比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5、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
6.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7.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