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及液化指数计算成果表20111

合集下载

建筑砂土液化判别表

建筑砂土液化判别表

地下水 位dw (m)
粘粒 含量 ρ c (%)
液化指 数IlE
0.5
3
14
22.58
3.05
6.525 9.175
8.98 7.22
12 12
1.05 1.05
1.2 1.2
15.4 15.5
8 9
8.65 9.69
1.11 1.88 3.00
中点深度 W 14.275 3.82 15.825 2.78 17.2 1.87
5.3 6.3 7.3 8.3 9.3 10.3 11.3 12.3 13.3 14.3 14.65
5.8 1 6.8 1 7.8 1 8.8 1 9.8 1 10.8 1 11.8 1 12.8 1 13.8 1 14.48 0.675 15 0.525
值,粘粒含量粉土需要手动输入,地下水为室外设计标高和设计抗浮水位之差。每一层砂土都需要根据厚度编标贯, 液化 层位影 判别 调整 中点深度 响权函 标贯 系数 数值W 锤击 β 数基 准值N0 9.05 7.30 12 1 标 贯 液化判别标 锤 准灌入锤击 击 数临界值Ncr 数N
0.5 2.45 4.45 4.45 4.45 5 6 5 9 10 12 15
2.3 4.3 4.3 4.3 4.85 5.85 4.85 8.85 9.85 11.85
0.5 层厚 3.3 2.8 4.3 1 4.3 0 4.575 0.275 5.35 0.775 5.35 0 6.85 1.5 9.35 2.5 10.85 1.5 15 4.15
钻孔编号
贯入点计算深度
8.5 9 1.1
5.7 6.55 8.45 11 13.5 14.5 16 17.6 17.8

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及液化指数计算成果表_15

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及液化指数计算成果表_15

6.15-6.45
粉土
0.00 11.10 6.0
不液化
Q25
2-2A
7.15-7.45
粉土
0.00 10.40 7.0
不液化
2-2A
8.15-8.45
粉土
0.00 11.10 9.0
不液化
2-2A
5.55-5.85
粉土
0.00 12.50 11.0
不液化
BC18
2-2A
6.65-6.95
粉土
0.00 12.70 11.0
2-2A
7.45-7.75
粉土
0.00 1.60 8.0 10.1 液 化 7.10~7.70 0.60 8.40 1.04
0.79
2-2A
5.45-5.75
D29
2-2A
6.45-6.75
粉土பைடு நூலகம்粉土
0.00 0.00
8.20 7.90
10.0 7.0
5.4 不液化 5.9 不液化
1.00 1.00
粉土 粉土
0.00 4.90 6.0 8.6 液 化 8.55~10.05 1.50 7.13 3.22
0.70
6.09 中等
0.00 1.60 8.0 11.6 液 化 10.05~11.55 1.50 6.13 2.87
0.69
2-2A 12.15-12.45
粉土
0.00 4.90 11.0 9.6 不液化
粉土
0.00 4.90 9.0 9.3 液 化 10.55~11.60 1.05 5.95 0.18
0.97
2-2A
6.15-6.45
粉土
0.00 10.60 5.0

判定饱和砂土的液化参数取值问题

判定饱和砂土的液化参数取值问题

所熟悉,尤其是对地基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定更是尤为重要。但在实际判
定液化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的理解差异,常使同一组数据计算结果因人
而异,从而造成液化判定错误。为此,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的勘察实践,提
出了饱和砂土液化判定时参数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同一场地采用两种
规范判定液化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自己一点看法。
1 液化判定计算公式
②开始正式试验深度:即“15cm 预
钻孔
标准贯入器
A
15cm 预打
B
30cm
C
正式试验
D
饱和砂土
打”段底部或“30cm 正式试验”段顶部 (图 1 中 B 点深度)作为贯入点深度 ds 的取值。
图1 d s 取值示意图
③试验结束深度:即“30cm 正式试验”段底部(图 1 中 D 点深度)
作为贯入点深度 ds 的取值。 上述三种 ds 的取值都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上述三种取值深度都存
3
表1
ds 取值分析表
图 1 中位置
A B C D
ds 取值(m)
5 5.15 5.3 5.45
标贯锤击数 临界值 Ncr
12.9 13.05 13.2 13.35
实测标贯锤击数 N 13 13 13 13
是否液化
不液化 液化 液化 液化
据表 1,如现场描述员把标贯试验深度按上述 A 点记录,而技术人员
20 Hi
图2 i层中点取值示意图
参数取值探析分析,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液化判别
及液化指数计算公式,利用 Excel 的函数计算功能,建立“液化判别——
Excel 模板”(如表 2 所示)。
5
表 2 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定

液化判别计算表

液化判别计算表

参数
8
4.2 = =
3
公式 表1
No[0.9&4-0.1ds)√(3/pc)
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第二、三组
7度区 6(8) 8(10)
8度区 10(13) 12(15)
9度区 16 18
判别结果
du>do+db-2 dw>do+db-3 du+dw>1.5do+2db-4.5
3.58 do+db-2 2.9 do+db-3
6.48 1.5do+2db-4.5
二、初判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进行详判:1、埋深小于5m,应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 土的液化;2、当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5m的深基础时,尚应判别15m-20m范围内土的液化。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 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cr时,应判为液化土。当有成熟经验时,尚可采用其它判别方法。 No(液化判别标准 Ncr(液化判别标准贯 贯入锤击数基准值 入锤击数临界值) 见连接表1)= 1 2 15m以上土层 15m-20m土层 Ncr= Ncr= ds(饱和土标准贯 入点深度m)= pc(粘粒含量百分 率,当小于3或为砂 土时,应采用3)= 8.24 15.84
2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用于液化判别的粘粒含量系采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按有关规定换算
液化土层判别计算表
使用说明: 使用时在 颜色框内输入已知参数值,相关计算参数会在 颜色框中显示。依据规范要求判定液化即可 一、初判: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2、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 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用于液化判别的粘粒含量系采 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按有关规定换算);3、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 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如3项条件均不符合,需进行第二步详判。 参数 (1) 公式 (2) (3) du(上覆盖 非液化土层 厚度)= 3.58 do(8度区粉土7、 砂土8)= 8 db(基础埋置深 度,不超过2m时宜 采用2m)= du dw du+dw 2 dw(地下水位深度, 取年平均最高水 位)= 2.9 8 7 11.5

液化指数计算表格

液化指数计算表格
该层底面深度 11 8
代表厚度 0.7 1.75
权函数计算
权函数计算
临界值计算
该标贯点深度 水位深度 5.6 8.5
临界值
2
8.527912354
4
9.889013166
公式的第一行即蓝色标注行勿动,红色标注指需要自动填写。如要计算只能用第二行黑
计算只能用第二行黑色标注计算。请逐格自行填写,切忌整行删除。
标贯点在该层顶部时
孔号 土层 试验点深度 水位深度 代表厚度 权函数 实测值 临界值
1 中粗砂
5.4
4 1.25 7.6805
6 9.889013
标贯点在该层中部时
孔号 土层 试验点深度 水位深度 代表厚度 权函数 实测值 临界值
1 中粗砂
5.8
4
0.8 7.6805
7 9.889013
标贯点在该层底部时
9.6148 7.6805
标贯锤击数基准

调整系数
6.5
7
临界值计算
0.95 0.95
此处以上中每个公式的第一行即蓝色标
层第一个标贯点代表厚度计算
该土层顶面深度 5 5
代表厚度 1.2 1.25
层中间标贯点代表厚度计算
上一个标贯点深度 2.9 8.2
代表厚度 0.1 0.8
层底部标贯点代表厚度计算
该土层第一个标贯点代表厚度计
该标贯点深度 下一个标贯点深度
5.6
6.8
5.4
7.1
该土层中间标贯点代表厚度计算
该标贯点深度 下一个标贯点深度
3
3.1
5.8
9.8
该土层底部标贯点代表厚度计算
该标贯点深度 上一个标贯点深度10.8987.15.4

场地液化等级综合判定方法

场地液化等级综合判定方法

工程中偶尔遇到此类情况: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3节判别液化,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IlE,按表4.3.5“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当液化指数0<IlE≤5时,地基液化等级为轻微;当液化指数5<IlE≤15时,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

如果各钻孔的液化指数IlE处于界限值两侧(如IlE介于3~8),该如何“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曾与总工、同事探讨过此问题,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不同地区的勘察报告,主要有三种方法:1、根据各钻孔的液化指数IlE值,按表4.3.5于平面图中划分出轻微液化及中等液化区域;2、采用各钻孔的液化指数IlE的平均值,按表4.3.5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3、安全原则,当地基的液化等级介于轻微~中等时,划分为中等液化。

先谈谈我对这三种观点的看法:1、首先,钻孔有间距(比如15~30m),用各点的成果来画出一条平面的分界线,那么这条界限必然是模糊的,是画在两孔中间,还是往那边偏差点呢?再则,假设一幢楼有4个钻孔控制(矩形角点布孔),如果其中两孔的液化指数IlE小于5,另外两孔大于5,将一幢楼划分到两个液化等级区域里了,设计部门会如何处理呢?我想应该是按中等液化考虑处理整幢楼而不会只处理半幢楼吧。

如是这样,那划分这区域又有何意义?2、如果按各钻孔IlE的平均值评价为轻微液化,那么对于IlE大于5的那些钻孔控制的区域,是否有些冒进?如果评价为中等液化,对于IlE小于5的那些钻孔控制的区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对轻微液化的部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哪个做法更合理呢?或者有更好的方法,请各位指点。

鄙人毕业于2008年,才疏学浅,经验浅薄,有幸于此论坛向高老师及各位前辈们学习,荣幸之至,感激不尽!1. 这位网友提出了一个有些网友曾经提出过的问题,但他不仅提出问题,而且也介绍他们讨论的情况,提出了几种方法,对这些方法,还说明了他自己的见解。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提问的范式,是动了脑筋的,值得提倡;2. 评价液化时,如何根据各个标准贯入判别孔的液化等级,综合评价场地的液化等级?有些网友希望规范能够给出一个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遵循,特别在实行了施工图审查的制度以后,审图希望评价能有规范的依据,似乎工程师只能事事按规范说话才行,如果是工程师自己的经验与判断,好像总是放不到台面上来似的;3. 在修订规范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认为,场地液化的综合评价应该由岩土工程师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在规范中给出综合评价的方法是不现实的,不可能设计一套供工程师评价的程序,只要往里一代,结果就出来了;4. 液化判别是按点计算是否液化,按孔判别液化等级的方法是一种经验的估计方法,考虑了影响液化的一些因素,但液化指数仅是一种趋势分析的结果,并不是可以加减处理的物理量,不能对其进行统计计算;5. 液化是一个宏观现象,判别的结果是划分为几个等级以选择工程措施的方法,按孔划分的等级来评价整个场地的液化等级时,不是依靠数学的计算,而是根据场地与工程的条件,作出整体的判断与评价;6. 综合评价时,还必须考虑更多无法量化但对场地液化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例如,液化土层的产状,是水平层还是倾斜土层,液化土层是否在斜坡上出露,液化土层上覆土层的性质与厚度,液化等级在平面上是无序分布还是出现某种规律性。

最新最全的液化判别表格

最新最全的液化判别表格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6.00 7.45 9.00 2.85 10.45 11.45 4.00 4.45 11.00 12.00 2.85 4.00 2.15 2.45 18.45 16.15 13.00 14.15 1.35 11.65 14.65 10.45 13.45 4.45 12.65 15.45 4.15 5.65 13.15 17.65 19.15 13.00 3.45 4.45 5.45 6.45 12.00 13.45 4.45 12.45 14.45
土层液化指数计算结果汇总表 地下水位 i点代表土 i点代表土 锤击数基准 实测标贯 粘粒含量 深度 土层编号 层顶板埋 层底板埋深 标贯底深度(m) 值N0*β Ni(击) (%) (m) 深(m) (m)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4.15 5.65 7.15 10.15 8.65 10.15 0.95 2.45 13.45 14.45 1.45 10.00 8.15 11.00 18.45 19.45 9.45 11.00 12.45 14.00 5.45 7.00 3.45 14.00 15.45 17.00 18.45 20.00 3.95 14.45 16.00 17.00 19.00 20.00 7.15 8.65 10.15 11.65 14.65 19.150 11.00 3.00 3.00 6.60 6.60 6.60 6.60 5.30 11.90 5.30 12.00 12.00 3.00 12.30 12.30 3.00 3.00 5.30 5.30 5.30 11.00 3.00 3.00 3.00 3.00 5.30 4.50 3.00 3.00 3.00 3.00 4.70 4.80 8.80 8.80 10.50 9.10 5.00

附表7:液化判别计算表(标贯法)

附表7:液化判别计算表(标贯法)

3 2-1 2-2 2-3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3 2-1 2-2 2-3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2-3
粉砂
3
粉砂夹粉土
液化判别计算表(标贯法)
附表7
钻孔编号 试验深度 ds(m) 1.45 4.45 Z7 7.85 9.45 11.45 13.45 2.45 3.45 Z16 5.45 7.45 9.45 13.45 2.45 4.45 6.45 Z28 8.45 10.45 12.45 14.45 1.45 3.95 Z43 6.95 10.45 13.45 3.45 Z49 5.45 9.45 11.45 2.45 3.45 Z73 5.45 7.45 15.45 2.45 4.45 Z112 8.45 10.45 14.45 3.45 5.45 Z121 7.45 9.45 11.45 13.45 1.45 2.45 4.45 Z137 6.45 8.45 10.45 14.45 3 2-1 2-1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2-3 粉砂 2-1 2-2 2-3 3 2-2 2-3 3 2-1 2-2 2-3 3 2-1 2-2 2-3 3 2-2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3 粉砂夹粉土 土层编号 2-1 2-2 2-3 土层名称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粘粒含量Ρ c(%) 7.8 5.1 3.0 3.0 3.0 3.0 7.8 6.2 3 3 3 3 7.8 7.2 3 3 3 3 3 4.9 9.1 3 3 3 6.2 3 3 3 7.8 7.5 3 3 3 7.8 6.2 3 3 3 4.4 3 3 3 3 3 7.8 7.5 6.1 4.1 5.3 4.4 1 水位深度 (dw)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计算临界值 实测标贯击 (Ncr) 数(N) 3.0 6.1 10.2 11.0 11.9 12.6 3.8 5.0 8.7 10.0 11.0 12.6 3.8 5.2 9.4 10.5 11.5 12.3 13.0 3.8 4.4 9.7 11.5 12.6 5.0 8.7 11.0 11.9 3.8 4.5 8.7 10.0 13.3 3.8 5.6 10.5 11.5 13.0 5.9 8.7 10.0 11.0 11.9 12.6 3.0 3.9 5.6 8.1 7.9 9.5 13.0 10.0 12.0 21.0 25.0 21.0 25.0 7.0 10.5 19.0 16.0 18.0 21.0 7.0 8.0 18.0 22.0 16.0 19.0 20.0 8.0 10.0 18.0 13.0 18.0 10.5 14.0 21.0 16.0 9.0 13.0 15.0 21.0 23.0 7.0 9.0 22.0 19.0 13.0 8.0 15.0 16.0 22.0 16.0 21.0 8.0 8.0 9.0 14.0 16.0 17.0 19.0 液化判定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指数 Ilei Ile 液化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
校核:
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及液化指数计算成果表
工程名称:南京市浦口区长桥路东延道路建设工程 标贯击数基准值N0: 孔 号 层 号 2-2a 2-2a 2-2a 2-2a 2-2a JDJ12 2-2a 2-2a 2-2a 2-3 2-3 2-3 2-3 2-2a 2-2a 2-2a JDQ1 2-2a 2-2a 2-2a 2-3 2-3 2-2a 2-2a 2-2a 2-2a JDQ8 2-2a 2-2a 2-2a 2-3 2-3 2-3 7击 试验 深度 (m) 3.15-3.45 4.65-4.95 6.15-6.45 7.65-7.95 9.15-9.45 10.65-10.95 12.15-12.45 13.65-13.95 15.15-15.45 16.65-16.95 18.15-18.45 19.65-19.95 7.15-7.45 8.65-8.95 10.15-10.45 11.65-11.95 13.15-13.45 14.65-14.95 16.15-16.45 17.65-17.95 6.15-6.45 7.65-7.95 9.15-9.45 10.65-10.95 12.15-12.45 13.65-13.95 15.15-15.45 16.65-16.95 18.15-18.45 19.65-19.95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细砂 粉细砂 粉细砂 粉细砂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细砂 粉细砂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砂夹粉土 粉细砂 粉细砂 粉细砂 岩土名称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地下 水位 dW (m)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黏粒 含量 ρ c (%)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实测 击数 N (击) 9.0 10.0 12.0 14.0 13.0 12.0 14.0 13.0 18.0 20.0 21.0 19.0 10.0 11.0 12.0 13.0 14.0 13.0 17.0 16.0 10.0 13.0 13.0 14.0 15.0 13.0 15.0 18.0 21.0 22.0 液化判别最大深度: 20米 液化判别 临界 击数 Ncr (击) 6.7 8.0 9.0 9.9 10.7 11.4 12.0 12.5 13.0 13.4 13.9 14.3 9.6 10.4 11.1 11.8 12.3 12.8 13.3 13.7 9.0 9.9 10.7 11.4 12.0 12.5 13.0 13.4 13.9 14.3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判别 液化区段
标贯点 代表的 土层厚 度
第 1 页 调整系数β : 0.8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层位影 响权函 数
液化指数计算 液化 液化 指数 指数 ILEi ILE 液化 等级 N/NcrdiWi m-1(m)
1.34 1.25 1.33 1.41 1.21 1.05 1.17 1.04 1.38 1.49 1.51 1.33 1.04 1.06 1.08 1.10 1.14 1.02 1.28 1.17 1.11 1.31 1.21 1.23 1.25 1.04 1.15 1.34 1.51 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