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纪年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纪年简表1. 先秦时期 (公元前2070年-公元221年)- 夏朝 (公元前2070年-公元公元1600年)-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 (770年-公元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770年-公元221年)2. 中国帝王统治时期2.1 秦朝 (公元221年-公元206年)- 统一中国2.2 西汉 (公元206年-公元公元8年、AD 25年-公元公元220年) - 百年繁荣与统一2.3 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内乱与分裂2.4 三国时期 (220年-280年)- 曹魏、蜀汉、东吴2.5 西晋 (265年-316年)- 分裂与动荡2.6 东晋 (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开始2.7 南北朝时期 (420年-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2.8 隋朝 (581年-618年)- 统一朝代2.9 唐朝 (618年-907年)- 高度繁荣的时期2.10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十国政权的混乱时期2.11 北宋 (960年-1127年)- 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2.12 南宋 (1127年-1279年)- 战乱与文化开花2.13 元朝 (1271年-1368年)- 蒙古帝国统一中国2.14 明朝 (1368年-1644年)- 海上贸易与文化繁荣2.15 清朝 (1644年-1912年)- 清朝入主中原3. 现代中国3.1 中华民国 (1912年-1949年)- 辛亥革命与民主进程3.2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至今)- 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总结: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时期。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交替,包括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等。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中国朝代顺序表: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新朝、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朝、明朝、清朝;用气候变化视角来读历史。
朝代顺序表顺口溜模仿周杰伦《菊花台》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就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
(新:王莽新朝)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北方人断肠,天苍苍,野茫茫。
吴晋偏,宋齐梁,陈的江山被剪断;六朝胭脂粉,在何处成双。
隋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
宋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
元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呼啸沧桑。
清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历史书,满是殇,你的容颜已泛黄;读书人断肠,伤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夜未央,二十五史剪不断;徒留我孤单,落下泪两行。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中国华夏,炎黄子孙。
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禹传启夏,始立家邦。
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
幽王烽火,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东周洛阳。
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
战国七雄,无视周室。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
赢政统一,自称始皇。
陈胜吴广,宁有种乎。
楚汉相争,高祖刘邦。
长安建汉,文景之治。
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风起云涌。
刘秀兴兵,更始玄汉。
重建东汉,光武中兴。
苍天已死,黄巾当立。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
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八王之乱,匈奴灭晋。
衣冠南渡,淝水东晋。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
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北魏东西,北周北齐。
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中国历史朝代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表大全中国的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历史朝代表,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朝代表朝代起讫年月开国之君备注黄帝约前27世纪~前21世纪黄帝轩辕有颛顼、喾、尧、舜等多个支系轮替执政夏朝夏朝约前21世纪~前20世纪帝禹(姒姓)穷朝约前20世纪~前19世纪后羿夏朝约前19世纪~前16世纪帝少康二里头时代的列国商朝先商约前19世纪~前16世纪高祖亥(子姓)商朝约前16世纪~前1300 太祖汤殷商约前1300~前1051 世祖盘庚周朝西周约前1070~771 文王昌(姬姓)前1070年称王,前1051年武王发灭商东周前770~前256 平王宜臼前770年称王,前750年灭携王楚国前704~前223 武王熊通(芈姓)前704年称王晋国前632~前403 文公重耳(姬姓)前632年开创宗室诸侯的霸业魏国前403~前225 文侯魏斯(姬姓)前403年继承宗室诸侯的霸业齐国前341~前221 威王田因齐(妫姓)前341年称王赵国前323~前222 武灵王赵雍(嬴姓)前323年称王其余政权皆为割据秦朝秦国前325~前207 惠文王驷(嬴姓)前325年称王,前256年昭襄王稷吞东周,前230年秦王政开头灭六国,前221年称皇帝西楚前209~前202 义帝熊心(芈姓)由项氏辅政,前206年项羽称西楚霸王代楚汉朝西汉前206~公元8年高帝刘邦前206年封王,前202年称帝,前195年毁灭异姓王,前112年武帝刘彻灭南越新朝 8~23 王莽玄汉 23~25 更始帝刘玄东汉 25~220 光武帝刘秀三国曹魏 213~265 武帝曹操 208年基本统一北方,213年封王,220年文帝曹丕称帝代汉季汉 219~263 昭烈帝刘备 219年封王,221年称帝东吴 222~280 大帝孙权 222年称王,229年称帝晋朝西晋 263~316 文帝司马昭 263年灭季汉、封王,265年武帝司马炎称帝代魏,280年灭东吴汉赵 304~329 光文帝刘渊 304年称王,308年称帝,316年昭武帝刘聪灭西晋成汉 304~347 武帝李雄 304年称王,306年称帝东晋 317~420 元帝司马睿 347年灭成汉后赵 319~352 明帝石勒 319年称王,329年灭汉赵、统一北方,330年称帝前燕 337~370 文明王慕容皝 337年称王,352年景昭帝慕容俊称帝前秦 350~394 三秦王苻洪 350年称王,352年景明帝苻健称帝,370年世祖苻坚灭前燕、统一北方后燕 384~407 武成帝慕容垂 384年称王,386年称帝其余政权皆为割据南北朝北魏 386~534 道武帝拓跋珪 386年称王,398年称帝,431年太武帝拓跋焘灭胡夏、统一北方刘宋 418~479 武帝刘裕 418年封王,420年称帝代晋南齐 477~502 高帝萧道成 477年封王,479年称帝代宋南梁 502~557 武帝萧衍东魏 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由高欢摄政西魏 535~556 文帝元宝炬由宇文泰摄政北齐 550~577 文宣帝高洋北周 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577年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统一北方南陈 557~589 武帝陈霸先隋朝581~618 文帝杨坚 589年灭南陈唐朝唐朝 617~690 高祖李渊 617年封王,618年称帝代隋武周 684~705 则天帝武曌 684年称制,690年称帝代唐唐朝 705~907 中宗李显 705年复辟五代晋-唐 891~936 太祖李克用 891年封晋王,923年庄宗李存勖称帝灭后梁、统一北方,925年灭前蜀后梁 901~923 太祖朱温 901年封梁王,907年称帝代唐长和 902~928 桓帝郑买嗣 902年称帝取代南诏南吴 902~937 太祖杨行密 902年封王,919年高祖杨隆演改元建制,927年睿帝杨溥称帝前蜀 903~925 太祖王建 903年封王,907年称帝后蜀 933~966 高祖孟知祥 933年封王,934年称帝南唐 935~975 烈祖李昪 935年封齐王,937年称帝代吴后晋 936~947 高祖石敬瑭 936年称帝灭后唐后汉 947~951 高祖刘知远后周 951~960 太祖郭威其余政权皆为割据唐帝国崩溃后的秩序重建:蒙古帝国及元朝宋辽金契丹-辽 907~1125 太祖耶律阿保机 907年统一各部称汗,916年称帝,947年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改辽大理 937~1253 太祖段思平北宋 960~1127 太祖赵匡胤西夏 990~1227 太祖李继迁 990年称王,1038年景宗李元昊称帝金朝 1114~1234 太祖阿骨打 1114年统一各部称汗,1115年称帝,1125年太宗完颜吴乞买灭辽,1127年灭北宋南宋 1127~1279 高宗赵构西辽 1124~1218 德宗耶律大石 1124年称王,1132年称帝元朝1206~1388 太祖铁木真 1206年统一各部称汗,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太宗窝阔台灭金,1253年宪宗蒙哥灭大理,1271年世祖忽必烈称帝改元,1279年灭南宋明朝前期势力范围图明朝1364~1662 太祖朱元璋 1364年称吴王,1368年称帝、驱除元廷,1371年基本统一内地,1388年灭北元清朝1616~1912 太祖努尔哈赤 1616年统一各部称汗,1636年太宗皇太极称帝改清,1644年顺治帝入关,1662年灭南明,1681年康熙帝毁灭异姓王,1757年乾隆帝灭准噶尔教科书与字典后页的朝代时间表,双标玩得真是误人子弟。
中国朝代

朝代名称 黄帝尧舜禹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五代 十国 宋朝 北宋 南宋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960-1127 1127-1279 916-1125 1038-1227 1115-1234 1271-1368 1368-1644 1644-1911 赵匡胤 高宗 耶律阿宝 李元昊 阿骨打 忽必烈 朱元璋 努尔哈赤 开封 临安 上京 兴庆 中都 大都 南京→北京 北京 220-265 221-263 229-280 265-316 317-420 304-439 420-581 581-618 618-907 杨坚 唐高祖 907-960 大兴 长安 曹操 刘备 孙权 司马炎 司马睿 洛阳 成都 建业 洛阳 建康 前221-206 前202-公元8年 公元8-23 年 25-220 起至时间 前2100-1600 前1600-1100 前1100-771 前770-256 前770-476 前475-221 秦始皇 汉高祖 王莽 光武帝 咸阳 长安 长安 洛阳 创建人 启 汤 武王 周平王 都城 阳城 亳→殷 镐 洛邑 洛邑 备 注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尧|舜
后梁、后唐、后晋蜀、后蜀、北汉
中国古代朝代年表

中国古代朝代年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建立者为夏禹。
夏朝共历经17代君主,最终被商朝所灭。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古代较为强大的朝代之一,首都为商丘。
商朝先后存在两个时期,即早期和晚期。
商朝的后期国力逐渐衰弱,最终被周朝所推翻。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又称为“周朝”。
周朝共历经12代君主,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是王位世袭的制度,而东周则是王位由人民选举产生。
周朝的后期,中央政权逐渐衰弱,诸侯割据,国力减弱。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的时期。
春秋时期指的是战国前期,战国时期则是春秋后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的时期,强国竞争,战争频繁。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朝代。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但也存在暴政和苛刻的统治。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族的封建王朝,由刘邦所建立。
西汉通过消除秦朝残余势力和与匈奴的战争,巩固了统一的局面。
西汉以文治为主,开创了汉文化的黄金时期。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新朝是西汉灭亡后由王莽所建立的短暂朝代。
新朝政权不稳定,社会动荡,最终被东汉推翻。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汉族封建王朝,由刘秀所建立。
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相对稳定,但后期腐败加剧,宦官专权,导致了政权的衰落。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立的时期。
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共存,经过长期的鏖战,最终魏国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西晋是三国时期后期的一个朝代,统一了中国。
西晋较为短暂,但文化艺术发展较为繁盛。
中国历史各朝代编年表(全)

中国历史各朝代编年表(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传说中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始祖是大禹。
夏朝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一带。
夏朝的最大成就是灌溉农业和建立政治制度,但缺乏可靠的历史记载,因此在历史上存在争议。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政治中心是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一带。
商朝末年,出现了权臣商纣王,以及周武王领导的西周的起义,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是商朝被推翻后,由周武王建立的朝代。
西周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一带。
西周的统治者以封建制度来管理国家,实行封建礼制。
然而,西周末年出现了分封制度失灵、宗周危机等问题。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东周是西周灭亡后,分为东周和西周两个国家而形成的。
东周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诸侯国和名士,如孔子、孟子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霸,最终秦国崛起,统一了中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统治。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并修建了伟大的万里长城。
然而,秦朝也存在苛政和暴虐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西汉是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的朝代。
西汉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一带。
西汉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人物和科技成就。
然而,西汉后期出现了王莽篡汉,导致了西汉的灭亡。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新朝是王莽篡汉后建立的短暂的朝代。
新朝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新朝在位时间不长,国内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如官员任人唯亲、经济崩溃等,最终导致了新朝的灭亡。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是新朝灭亡后,刘秀建立的朝代。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珍藏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珍藏版)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现今地于山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3、西周,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文王姬昌图:春秋列国形势4、东周春秋、战国,起讫年代:约公元前770-221年,都城:洛邑,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平王姬宜臼图:战国形势5、秦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阳,现今地于陕西咸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始皇帝嬴政图:秦时期疆域6、西汉,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图:西汉时期疆域7、新朝,起讫年代:公元9-23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王莽8、东汉,起讫年代:公元25-220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9、曹魏,起讫年代:公元220-265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10、蜀汉,起讫年代:公元221-263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11、孙吴,起讫年代:公元222-280年,都城:建业,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图:三国时期地图12、西晋,起讫年代:公元265-31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图:西晋时期地图13、东晋,起讫年代:公元317-420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14、前赵、汉赵,起讫年代:公元304-329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匈奴族,开国皇帝:高祖光文皇帝刘渊15、成汉,起讫年代:公元306-347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巴氐族,开国皇帝:太宗武皇帝李雄16、前凉,起讫年代:公元314-363年,都城:姑臧,现今地于甘肃武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王张寔17、后赵,起讫年代:公元319-351年,都城:襄国,现今地于河北邢台,统治民族:羯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皇帝石勒18、前燕,起讫年代:公元337-370年,都城:龙城,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19、前秦,起讫年代:公元351-394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世宗明皇帝符建20、后秦,起讫年代:公元384-41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羌族,开国皇帝:太祖武昭皇帝姚苌21、后燕,起讫年代:公元384-407年,都城:中山,现今地于河北定州,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22、西秦,起讫年代:公元385-431年,都城:苑川,现今地于甘肃榆中,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23、后凉,起讫年代:公元386-403年,都城:略阳,现今地于甘肃平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太祖懿武皇帝吕光24、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14年,都城:西平,现今地于青海南宁,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武王拓跋乌孤25、南燕,起讫年代:公元398-410年,都城:广固,现今地于山东益都,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26、西凉,起讫年代:公元407-421年,都城:酒泉,现今地于甘肃酒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昭武王李暠27、胡夏,起讫年代:公元407-431年,都城:统万城,现今地于陕西靖边,统治民族:匈奴,开国皇帝: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28、北燕,起讫年代:公元407-436年,都城:和龙,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高句丽,开国皇帝:燕惠懿帝高云29、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39年,都城:张掖,现今地于甘肃张掖,统治民族:卢水胡,开国皇帝: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东晋十六国时期地图30、南朝*宋,起讫年代:公元420-47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31、南朝*齐,起讫年代:公元479-502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32、南朝*梁,起讫年代:公元502-557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武帝萧涎33、南朝*陈,起讫年代:公元557-58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34、北朝*北魏,起讫年代:公元386-534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35、北朝*东魏,起讫年代:公元534-550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孝静帝元善见36、北朝*西魏,起讫年代:公元535-556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文帝元宝炬37、北朝*北齐,起讫年代:公元550-577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齐文宣帝高洋38、北朝*北周,起讫年代:公元557-581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周孝闵帝宇文觉图:南北朝时期地图39、隋朝,起讫年代:公元581-618年,都城:大兴,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隋朝地图40、唐朝,起讫年代:公元618-90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图:唐朝地图图:唐朝地图41、后梁,起讫年代:公元907-923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太祖朱晃42、后唐,起讫年代:公元923-93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43、后晋,起讫年代:公元936-947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44、后汉,起讫年代:公元947-95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高祖刘暠45、后周,起讫年代:公元951-96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46、前蜀,起讫年代:公元891-92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王建47、后蜀,起讫年代:公元925-96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孟知祥48、杨吴,起讫年代:公元892-937年,都城:扬州,现今地于江苏扬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杨行密49、南唐,起讫年代:公元937-975年,都城:金陵,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烈祖李昇50、吴越,起讫年代:公元893-978年,都城:杭州,现今地于浙江杭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肃王钱繆51、闽国,起讫年代:公元893-945年,都城:长乐,现今地于福建福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王审知52、马楚,起讫年代:公元896-951年,都城:长沙,现今地于湖南长沙,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穆王马殷53、南汉,起讫年代:公元905-971年,都城:兴王府,现今地于广东广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龑54、南平,起讫年代:公元907-963年,都城:荆州,现今地于湖北荆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信王高季兴55、北汉,起讫年代:公元951-979年,都城:太原,现今地于山西太原,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世祖刘崇56、北宋,起讫年代:公元960-1127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图:宋辽时期地图(宋朝地图)57、南宋,起讫年代:公元1127-1279年,都城:临安,现今地于浙江临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宗赵构图:宋金时期地图(南宋地图)58、辽国,起讫年代:公元907-1125年,都城:皇都,现今地于辽宁,统治民族:契丹族,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宝机59、大理,起讫年代:公元937-1254年,都城:太和城,现今地于云南大理,统治民族:白族,开国皇帝:太祖段思平60、西夏,起讫年代:公元1032-1227年,都城:兴庆府,现今地于宁夏银川,统治民族:党项族,开国皇帝:景帝李元昊61、金,起讫年代:公元1115-1234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女真族,开国皇帝:金太祖阿骨打62、元朝,起讫年代:公元1206-1368年,都城:大都,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蒙古族,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图:元朝地图63、明朝,起讫年代:公元1368-1644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图:明朝地图64、清朝,起讫年代:公元1616-1911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满族,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图:清朝地图图: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疆域与现在对比图下图是简要汇总表。
朝代顺序表

朝代顺序表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①中国历史按照5000年计算那么就要把三皇五帝等神话纳入了。
根据经过4年匆匆结题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夏朝应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当然夏商周断代工程被人讽刺是“系统性编造历史”。
②汉高祖既非刘邦的庙号,也非谥号。
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称刘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其实称谥号“汉高帝”或庙号“汉太祖”才是正确的。
太祖和高祖的区别③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8年-23年),但后来刘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皇帝追封庙号,庙号也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
王莽被《汉书》视为逆臣贼子。
后世亦是按汉书观点评价王莽,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有所改变。
按照正统思维,新朝是中国两个既被承认又不被承认的朝代之一。
④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的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
图表中皇帝的称谓采用庙号+谥号的方式。
“五胡十六国”的说法源自北魏史学家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这十六国分别为:成汉(巴氐)、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燕(鲜卑)、后秦(羌)、西秦(鲜卑)、后凉、南凉(鲜卑)、西凉(氐)、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及胡夏(匈奴),简称“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说明的是,汉高祖既非刘邦的庙号,也非谥号。
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称刘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帝”或“汉高祖”。
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终年62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
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刘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皇帝追封庙号,庙号也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
“前秦”既然是在秦朝的后边,为什么不叫“后秦”而叫“前秦”?前秦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国中是前,十六国里有两个秦,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苌的后秦。
后秦是反前秦建立的,也自称秦,故以前后秦区分。
“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且像孙功达《氐族研究》所称,还是“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
“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
北燕的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高句丽王族,高云的祖父高和,是高句骊族群的分支。
慕容宝收以为养子,赐姓慕容,因又名“慕容云”,称帝后恢复原姓高),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太祖文成皇帝)。
慕容泓在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被封为济北王。
慕容泓在位时虽未正式称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归附慕容垂,惟建立年号已表示有独立于其他政权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为西燕之建立者。
西蜀,有时亦称后蜀、谯蜀,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不属于传统定义下的十六国之一,其统治地区大抵以四川盆地为范围。
北魏后来和汉族融合为汉族。
命令鲜卑贵族改姓汉姓,与汉族大地主通婚,学习汉语,穿汉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
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
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
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李世民一家祖籍在今河北省赵县,而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其中,在历史上还有这一段插曲,本来西魏以前以山东地区的李姓一门为望族,这一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
而自西魏宇文泰以关中为根据地建国,由此就硬性规定了关陇李姓为望族。
有人据此认为李氏一门是破落贵族,还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根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
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
而李渊一方的血统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进行论证。
历史上有以下几种说法:赐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后代等。
其中最有可能性的说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
现在一般的习惯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儿,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清朝(公元1616年~1911年),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简称“清”,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务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
历史上也称“蜀汉”。
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
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
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
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
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
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
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
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
所以又称“光明教”。
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
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
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
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
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
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
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
“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也有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
努尔哈赤为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
”于是皇太极改国号时改为大清。
国号的分类从夏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
中国的王朝更是多的让人眼花缭乱。
那么这些国号是怎么来的呢?归纳了一下,主要有六类。
一是以族名为国名,以族名为国名在中国上比较常见。
夏、商、周三代都是以族为名的。
再比如契丹,也是以族名为国号。
二是以地名为国名,在周朝时的诸侯国最常见。
比如陈、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国号。
三是以姓为国号,战国初期的赵、魏、韩三国就是典型的以姓为国号。
四是以原封号为国号,开国皇帝在未当皇帝前,有过封号后来就以封号为国号。
比如:曹丕在当皇帝前被汉朝皇帝封为魏王。
当皇帝后就以魏为国号。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刘邦当过汉王,杨坚当过隋国公,司马炎当过晋公等。
其实封号也是地名,指被封的地方。
五、从文化角度确定的国名。
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比较常见。
国号都寄托了某种愿望。
比如:元朝,就是取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大哉乾元”。
元为首,为刚。
而明则是和朱姓有联系。
清又是五行属水,水克火,明属火。
是从五德文化角度上确定的。
六、继承历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国名。
比如:清朝在前期叫金,就是继承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
再比如,宋朝前期在山西北部的北汉,皇帝姓刘,就继承汉朝的国号。
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的历史悠久和血统高贵。
历史上我国有哪些封建政权是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拓跋珪于太初元年(386)称王,初称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
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
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传17帝,历171年。
天兴元年(398)称帝,都平城。
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河南、陕西、内蒙古的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各一部分以及蒙古国南端一部分。
后迁都洛阳(今属河南)。
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加速鲜卑族汉化及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改拓跋氏为元氏。
永熙三年(534)孝武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
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改元天平。
史称东魏。
北魏亡。
东魏(534年~550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
534年魏北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称东魏,传1帝,历17年。
西魏(535年~556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
535年魏宗室元宝矩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传3帝,历22年。
北齐(550年~577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
550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都邺城,国号齐,史称北齐,传6帝,历18年。
北周(557年~581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
557年宇文觉称天王,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
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传5帝,历25年。
辽朝(916年~1125年),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历时210年,传9帝。
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
907年耶律阿保机为契丹酋长。
916年,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做了皇帝,辽建立。
918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947年改皇都为上京,1007年迁都至中京道大定府。
“辽”的疆域的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至蒙古国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是当时统治中国北方与宋朝对峙的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