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新领域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煤层气的地质特征和勘探开发技术

我国煤层气的地质特征和勘探开发技术

我国煤层气的地质特征和勘探开发技术摘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影响煤层气的生成,保存和富集的三个主要地质因素:构造和热事件、沉积环境及地下水因素;讨论了我国煤层气的资源状况、分布区域及分布特点;最后对我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煤层气;地质特征;勘探技术引言;煤层气俗称“瓦斯”,与煤炭伴生、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份是甲烷(ch4)。

其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与天然气热值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的洁净燃料;当煤层气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

因此,从能源、安全和环保的角度看,煤层气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和分布特征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我国埋深2000m以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36万亿立方米,与常规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约占世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10%,居俄罗斯、加拿大之后排第3位。

目前,中国煤层气可采资源量约10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023亿立方米,可采储量约470亿立方米。

全国95%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在晋陕内蒙古、新疆、冀豫皖和云贵川渝等四个含气区,其中晋陕内蒙古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最大,为17.2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一半左右。

中国五大聚煤区包括西北、华北、东北、滇藏及华南聚煤大区,华北和西北聚煤大区为主,分别占全国总资源量的62.67%和27.98%,其次为华南聚煤大区,东北聚煤大区煤层气资源量相对较低,滇藏聚煤大区煤层气资源量极少[8](表2)。

煤层气资源具有主要含气盆地集中分布,中小盆地资源量有限的特点[9,10]。

地质资源量大于1×1012m3的含气盆地有鄂尔多斯、沁水、准噶尔、滇东黔西、二连、吐哈、塔里木、天山和海拉尔9个盆地,其中鄂尔多斯盆地资源量最大,约9.86×1012m3,占全国的26.79%,其次为沁水盆地,资源量为3.95×1012m3,占全国的10.73%;资源量在1×1011~1×1012m3之间的含气盆地有川南黔北等16个盆地;地质资源量在2×1010~1×1011m3之间的含气盆地有阴山等6个盆地;资源量小于2×1010m3的含气盆地有辽西等11个盆地。

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分解

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分解
饱和的
欠饱和的
饱和煤层(A)含有最大的气含量, 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如由实验室确定 的等温吸附曲线所定义的。在开始脱水 和压力下降时,气生产立即开始。
欠饱和煤层(B)含有比煤层可能吸 附量要少的甲烷,由于先前发生过脱气事 件。为了使气产气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进 行脱水和降压,而最终的储力
超压——煤层气井喷
三、储层的空隙压力与原地应力
2、煤层气瓦斯压力
煤层气(瓦斯) 压力是指在煤田勘探钻孔或煤矿矿井中测得的煤 层孔隙中的气体压力。煤储层试井测得储层压力是水压,二者的测试 条件和测试方法明显不同。煤储层压力是水压和气压的总和,在封闭 体系中,储层压力中水压等于气压;在开发体系中,储层压力等于水 压与气压之和。
同一煤样吸附不同气体:CO2>CH4>N2
CH4 CO2 N2
8
10
CH4 CO2 N2
8
10
四、煤储层的吸附性
2、煤层气吸附/解吸过程的差异与解吸作用类型划分
地质条件下的煤层气吸附过程与开采条件下的煤层气解吸过程的差异对比
煤层气物理吸附
煤层气物理解吸
作用过程
吸附偶于煤的热演化生烃、排烃 人为的排水-降压-解吸过程(是一 过程之中(是一种“自发过程”) 种“被动过程”)
一、煤层气的概念
1、煤层气
煤层气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矿产,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储集 在煤层及其临近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2、煤层气储层
煤层作为煤层气的源岩和储层,具有2方面的特征:一是在压力作用 下具有容纳气体的能力; 二是具有允许气体流动的能力。
二、煤储层的渗透性
1、概念
储集层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压力差下,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 性质,也就是说,渗透性是指岩石传导流体的能力,渗透性优劣用渗透 率表示。

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摘要目前,由于我国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因此,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显得极其重要,运用较为合理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我国煤层气勘探的突破性进展,本文就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煤层气是以一种吸附状态赋存在地下的煤层当中,并且由于煤储层又是一种低渗透、变形双重介质,这就给煤层气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全面加强煤层气勘探开采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1钻井、完井工艺技术在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煤层气钻井在非煤层地段都用的是泥浆钻井,并且在目的层应运用优质低固相泥浆、清水或者是无固相来作为钻井液,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煤储层受到伤害。

1.1煤层气井钻井技术在煤层气钻井中,较多采用的是分层段两套钻井液体系,采用此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非煤层段的稳定性。

使煤层段的储层伤害降低到最低。

此外,在对煤储层的盐、碱、酸、物性、水、速敏和应力敏感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分析钻井循环介质对整个煤储层所存在的伤害程度,并对欠平衡钻井建模与软件进行有效的开发。

1.2取心技术运用相应的绳索取心技术可以使煤层的采取率高达90%以上,是较好的一项技术。

1.3田井技术在我国完井技术中,高强低密的固井技术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运用。

采用此项技术可以使水泥浆密度可控制在1.3g/cm~1.60g/cm之内,从而产生的轻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在工程所需的范围之内。

1.4完并技术在我国,基本上大多数的煤层井都采用的是全套管完井,进行射孔压裂,但是也有少数的井采用裸眼复合完井和套管技术,一部分井野采用裸眼筒穴完井。

但是后面两种技术想要有效的使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储层条件或者动力设备,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就没有办法进行实施。

2爆层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近两年来,我国在运用地震勘探技术对煤层和煤层气的勘探取得了较为有效的进展,此外,还通过开展三维三分量的地震勘探,来研究出了煤层裂缝发育、煤层厚度和煤层气富集等的预测方法。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煤层气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资源丰富等特点,被誉为“煤炭之气”,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技术已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煤层气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煤层气勘探技术是煤层气开发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煤层气资源的勘探程度和开发效益。

当前,国内外对煤层气勘探技术日趋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是煤层气勘探的第一步,其主要手段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测井技术、地球化学勘探等。

在这方面,煤层气的勘探已逐步实现多层次、多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探。

(2)成像技术:近年来,随着地震反演、核磁共振成像等新型技术的应用,煤层气地质模型的表征精度和广度有了明显提高,对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和储量评价有了更加准确的刻画。

(3)新型勘探技术:煤层气开发中,无孔解释技术、核磁共振成像、电磁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有力地促进了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工作。

(1)水平钻井技术:水平钻井技术是煤层气开发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煤层气的开采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煤层气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煤层进行水力压裂,可以显著提高煤层气产能和采收率。

(3)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包括CO2注入、井间压力综合联合管理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

(1)多尺度、多参数综合勘探技术:综合勘探技术能够充分挖掘地下资源信息,提高资源勘探效率。

未来,煤层气综合勘探技术将朝着更加多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2)新型成像技术:新型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领域,煤层气勘探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成像精度和技术成本的进一步提高。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六盘水煤田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煤层气开发已成为煤田资源综合开发的重要方向。

作为煤层气开发的基础,煤层气地质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本文将从地质构造、地层特征、煤层气储层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构造特征六盘水煤田地处华南地块与江南-华北地块交错带之间,地处中国地质构造的边缘位置。

整体上,煤田地质构造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受北部川滇地块、贵州地块和云南地块的共同影响。

地处构造隆起带,地形起伏较大,形成一系列突起和坳陷,地质沉积环境多样,这为后期的煤层气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处构造活跃区域,受构造活动的影响较大,煤层气成藏条件复杂、多样化。

地层特征六盘水煤田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乌托邦组和下三叠统龙马溪组地层中,这两个地层是六盘水煤田的主要煤层气产层。

乌托邦组为深水相碎屑岩相,发育泥页岩、粉砂岩、页岩和煤层,煤层受古构造活动和后期热液作用的影响较大,形成了煤层气的主要富集层。

龙马溪组为陆相碎屑岩相,发育粉砂岩、泥页岩、砂页岩和煤层,其中煤层主要由植物残体组成,对煤层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煤层气储层特征从储层特征来看,六盘水煤层气储层主要以煤为主,兼有泥页岩、粉砂岩等夹层。

煤层气在储层内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存在,其中吸附态气体是最主要的产气形式。

煤矿构造、煤岩孔隙、煤层纹理等因素对煤层气的富集和运移起着重要作用。

煤层气储层渗透率较低,气体在储层内的运移较为缓慢,对采气工艺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显示,该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大,但受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的影响,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控制地质因素、科学规划开发方案,提高勘探开发成功率。

煤层气开发应遵循科学、可持续的原则,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开发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在国内外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逐渐得到重视。

煤层气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而且可以从煤矿信息和煤矿水资源中挖掘出更多的资源,因此在未来的能源勘探和开发中具有极大的潜力。

目前,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已逐渐成熟,其主要应用现状如下:1、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煤层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对煤层气储层的地质结构和物性进行评价,确定到达储层的方法,预测煤层气储量和煤层气赋存状态,进而提出开发方案。

2、钻探测试技术。

钻探测试技术是对煤层气储层进行实验室分析和现场测试的方法之一,有助于确定储层物性数据和工程参数,评估储层储量和流体性质。

3、分析技术。

通过煤岩和煤层气的地球化学分析,了解煤层气的成因和富集机理。

4、地质勘探技术。

地质勘探技术是以煤炭地质为基础,对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储层范围、厚度和结构。

5、测井技术。

测井技术是帮助探测地下物质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钻井、勘探和开发领域中。

测井技术可以准确地测量煤层气储层的厚度、孔隙度、构造和岩性等参数。

1、煤层气开发钻井技术。

开发研究不同类型煤层气储层的钻探方法和技术。

其中包括钻机选型和斜井钻掘技术等。

2、煤层气开发地下工程技术。

地下工程包括压裂、井筒和工厂建设等方面的技术。

压裂技术主要包括水力压裂和天然气压裂两种。

井筒技术包括井口设置、井筒修建和固井技术。

工厂建设包括压缩站和气化站等领域。

3、煤岩顶板控制技术。

岩石和煤岩交替排列导致储层顶部不稳定,所以煤层气开发在顶部控制方面面临许多挑战。

此类工作主要关注选址、支护和防护问题。

4、煤层气动态监测技术。

制定有针对性地监测方案,较好地了解井场的煤层气升采和井场情况,为生产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当前,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技术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储量计算、压裂技术、储层管理等问题。

以下是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1)加强地下岩石力学关系的研究;(2)发展储层管理与技术;(3)煤层气压裂技术的提高;(4)探索开采新工艺和技术手段,为开采煤层气提供技术保障。

焦作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与勘察开发方案的研究

焦作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与勘察开发方案的研究

焦作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与勘察开发方案的研究作者:孔繁华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7期摘要:焦作煤田作为我国煤炭能源储备的主要富集区,是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和开采的重要区域。

本文从对焦作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的介绍谈起,然后系统的分析了焦作煤田煤层气勘探的注意事项及相应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紧接着就焦作煤田煤层的勘探开发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然后对焦作煤田煤层勘探开发方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焦作煤田煤层地质特征勘探开发方案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05-011 焦作煤田煤层地质特征概述焦作煤田煤层地质构造多为石炭系中的薄层灰岩。

石炭系有5~11层薄层灰岩,其中第八层灰岩和第二层灰岩分布比较稳定,八灰厚约6~10m,二灰厚约4~21m,含裂隙岩溶水。

八灰和二灰均位于大煤之下,距煤层分别是20m和70m,是煤层底板充水含水层,常造成矿井底板突水。

石炭系薄层灰岩地表出露很小,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非常有限,仅在近山前及九里山、演马矿一带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条带状接触的区域,接受上部空隙水的越流补给。

因此,焦作煤田煤层地质构造对煤矿的生产容易构成威胁。

2 焦作煤田煤层勘探的注意事项及相应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由于当前焦作煤田煤层气具有分布较深、地质结构复杂以及岩性差异大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焦作煤田煤层气勘探的复杂以及勘探技术的难度。

结合一些关于焦作煤田煤层气勘探的实例,笔者认为当前焦作煤田煤层气勘探的注意事项及相应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如下。

2.1 明确煤田煤层气的地质构造类型,结合其地质构造提出相应的地层分析方法为了提高焦作煤田煤层气的勘探效率,在开展相应煤田煤层气的勘探工作之前,要明确深层煤田煤层气的地质构造类型,在科学判断其地质构造类型的前提下,根据其地质构造特点提出相应的地层分析方法,有效分析相应煤田煤层气的性质、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等,这也是开展相应煤田煤层气勘探工作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注意事项。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六盘水煤田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田之一,其煤层气开发潜力巨大。

为了深入了解该煤田的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本文对其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

一、区域地质概况六盘水煤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北部横跨贵州省和云南省。

属于前汶川早期−中期的岩相古近系下段,主要分布在东南向走向的皖南盆地、贵州盆地以及其夹层区域等地。

该煤田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发育,构造类型为岛弧盆地-弧前构造,具有岩溶复合构造特征,沉积岩相发育,煤系发育,具有广泛的煤层气资源潜力。

二、煤系地层特征六盘水煤田主要煤层为石炭系至二叠系龙马溪组和石炭系白马街组。

煤层厚度一般在0.5m~16.15m之间,具有波动性。

煤组岩屑含量较低,地层稳定,单层相对独立,易于开采。

煤层构造较为复杂,一般呈倾斜状态,具有一定的拗曲、断层等地质构造现象。

1. 煤层气储层特征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储层一般在2500m~3500m之间,按含气量分为富气层、高含气层、中等含气层、低含气层等。

储集空间主要为煤层的孔隙、裂隙和吸附。

由于原煤中的孔隙度较低,因此储层的主要储集方式为吸附和裂隙分布,其孔隙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直接孔、微孔、介孔。

2. 煤层气来源六盘水煤田煤层气的来源主要为沼气、热气和煤体自生气。

其中沼气是煤成岩早期对陆生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热气是地热作用下的热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煤体自生气是煤体在成岩过程中自行产生的气体。

这些气体在地质过程中逐渐聚集到煤层气储层中,形成了煤层气资源。

3. 煤层气运移规律煤层气在地质过程中的运移规律主要受岩石学、地球化学、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煤层气运移速度较慢,迁移距离有限,主要沿着煤体排列方向和地质构造裂隙运移。

剩余煤层气压力对气体的运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六盘水煤田具有较为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其储层孔隙度较低,储藏方式以吸附和裂隙储集为主。

此外,煤层气的运移规律主要受岩石学、地球化学、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温室效应显著,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环保意识逐步提高,从而对绿色能源发展问题进行探索。

我国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资源,煤层气储备量位居世界第二,并且分布范围广,其中包括我国华北、西北、华南等诸多地区。

1 我国煤层气主要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90年代末,20年的时间内,我国煤层气井多口,其中有很多失败案例,主要原因就是受到勘探技术的限制,煤层气井深度不够,大部分井都没有达到煤层气储层的实际深度,所以导致含气量较低,煤层气井产量少,煤层气勘探受到影响[1]。

煤层气在生成过程中,会受到火山岩活动影响,导致其中出现次生演变逐步加剧,煤层中逐渐出现一个饱和度高、煤层物性好、含气量高的区域。

同时,煤层气还会受到其他局部热动力影响,与其接触的岩石会出现一个高热区域,其周围环境较为封闭,导致这些热量无法排出,就会吸附于煤层颗粒中,随后扩散到岩石储层中。

受到水的影响后,导致煤层物性变差,饱和度降低[2-5]。

2 储藏煤层气在我国,煤层气分布具有明显分带性,在勘探过程中,应当对煤层气储层中的吸附带重点关注,从而提高勘探效率。

2.1 压力封闭型经过多次的压实、抬升,一个超出压力范围的煤层气储层就逐渐形成,但是由于自身发育不够完善,导致煤层气缺乏物性与联通性,所以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解吸性差等问题,最终导致煤层气产量低。

2.2 微渗滤封闭型通常情况下,底板与中顶板都较薄,岩石缺乏密封性,局部的水与岩层相通后,水逐步向煤层进行渗透,最终产生动力,并且带走部分地层中的甲烷,小部分甲烷处于滞留状态,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

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煤层气中具有较低的含气饱和度,煤层气产量较低,导致工业价值低,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例外情况。

2.3 地质构造封闭型一部分煤层气受到地质构造影响,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导致其含水量较低,煤层气开采过程中解吸半径小,影响开采量。

我国幅员辽阔,煤层气类型丰富多样,目前我国都是采用构造变形差异聚集承压水封堵型的煤层气作为主要开采目标。

3 勘探开发新领域3.1 华北地区为勘探开发主战场现阶段,我国华北地区煤层气储备量占全国总储备量的一半以上,并且煤层具有良好的物性,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封盖条件,所以华北地区是煤层气的高产区。

其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活动十分频繁,但是由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导致整体勘探效果受到影响。

3.2 提高东部、西北地区的勘探力度我国东部、西北地区,具有很多低煤阶的含煤盆地,调查结果显示,煤层气储层具有高厚度特征,虽然含气量不高,但是饱和度良好。

低煤阶发育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物性,封盖条件也良好,这就弥补其含气量较低的短处,直接决定我国东部、西北地区为低煤阶主要输出地区。

在对低煤阶煤层气进行勘探时,与其他地区相比,其投入资金较低,随着勘探程度的提关于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新领域研究张恒屹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7摘要:结在我国煤层气领域多年的勘探开发现状,并且借鉴外国实例,总结出我国煤层气的成因、成藏模式,根据煤层气勘探开发情况,对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有了新的认识。

由于人们对环境重视程度提高,使得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大,所以提高煤层气的利用率才能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本文对我国煤层气地质特征进行简单概述,并介绍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

关键词:煤层气 新领域 开采量 封闭型Study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Gas Reservoir and New Field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Zhang HengyiChina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Shanxi ,Xi'an ,710077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coalbed methane in China for many years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foreign exampl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rigin and reservoir-forming mode of coalbed methane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has been obtained. A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people need more clean energy,so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oalbed methane can ultimate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in China are briefly summarized,and the new fields of coalbed methan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introduced. Keywords:coalbed methane; new fields; production; closed type(下转第160页)160马五7电测电阻平面图图4 马五7电性平面图2 气测综合解释成果经过6年的探索研究,延长气田气测录井解释从单纯的定性识别到现在的定量识别,对于气层和干层的识别准确率以达到86.79%,与试气成果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得出一套适合W区域下古储层的气测录井解释方法:全烃曲线积分面积与灌满系数交汇法(表1)。

选取了228层较好的气测显示段,并对其进行定量解释,并划分为3类储层(图5)。

表1 气测录井解释标准 地层全烃曲线积分面积与灌满系数法(A-G)储集层含气量系数与灌满系数法(K-G)下古生界A≥4240且G≥1.30K≥425且G≥1.30图5 马五7录井储层分类图 图6 试气较好井分布图3 有利区预测由于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后期的改造关系密切,古沟槽的对有利区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现有试气成果与古地貌图叠合(图6),可得到验证。

在录井综合解释评价的基础上,叠合构造及地层残留图,参考地层厚度图,电性特征展布图对研究区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储层进行甜点区预测。

本次预测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图7),可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靶区。

图7 W区域古地貌图4 结束语 在没有岩心数据的情况下,利用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进行有利储层预测。

预测结果较为乐观,但可为今后的勘探提供一定的方向,结果也可进一步通过取芯化验和试气来检验。

参考文献[1]王起琮,张宇,杨奕华,等.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层序地层与岩相分布[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8(4):568-577.[2]王震亮,魏丽,王香增,等.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机理[J].石油学报,2016,37(S1):99-110.[3]郝哲敏,苏中堂,王强.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缘马家沟组中组合储集有利区预测[J].矿物学报,2013,33(S2):770-771.[4]谢锦龙,吴兴宁,孙六一,等.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岩相古地理及有利区带预测[J].海相油气地质,2013,18(4):23-32.高,将成为我国煤层气探勘开发的主要发展地区。

3.3 南方构造型盆地勘探南方地区煤层气储存量较为丰富,但是储存条件较为复杂,这就增加勘探难度,所以南方构造型盆地煤层气勘探工作的开展与其他地区相比发展较慢。

通过对南方地区煤层气研究与勘探发现,煤层气储量丰富,产量较高,有利于我国煤层气勘探工作的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能源领域,煤层气与其他天然气已经处于相同的重要程度,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正常需求,并且对环境破坏污染小。

我国煤层气丰富,地质环境也较为复杂,所以需要勘探开发工作者努力工作,不断挖掘,对其进行研究,从而推动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伟洲.煤层气钻井井壁失稳机理与防塌钻井液技术[J].云南化工,2018,45(4):138-139. [2]马行陟,宋岩,柳少波,等. 中高煤阶煤储层吸附能力演化历史定量恢复——以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地区为例[J]. 石油学报,2014,35(6):1080-1086.[3]侯海海,邵龙义,唐跃,等. 基于多层次模糊数学的中国低煤阶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以吐哈盆地为例[J]. 中国地质,2014,41(3):1002-1009.[4]延露,谭育龙.延川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煤层气成藏[J].云南化工,2018,45(5):132-133. [5]王荣明.搞好煤层甲烷气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J].云南化工,1994(1):50-52.(上接第16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