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复习精讲精练
90例常考的古今异义词及解题技巧

90例常考的古今异义词及解题技巧一、90例古今异义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4、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文言文古今异义集锦

例 句
古义
今义
1.但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
只
但是
2.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景象
观看
3.怜
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爱戴
可怜
4.虽
虽人有百手。(《口技》)
即使
虽然
5.涕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出师表》)
眼泪
鼻涕
6.寻
寻病终。(《桃花源记》)
随即,
不久
寻找
7.厌
学而不厌。(《论语》)
20.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
商店等
开始营
业
21.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
感慨而
激动
感谢
22.爷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父亲
祖父
23.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跑
行走
24.郭
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外城
用作姓氏
25.股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古代一
种传授
经学的
官员
学位的
最高一
级
35.是
当是时。(《口技》)
这
表示肯定
的判断
36.谢
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道歉
感谢
37.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逃跑
死亡
38.往往
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到处,
处处
经常
39.忠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古今异义词【含答案】

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例如: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
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血缘关系)、异性亲属(婚姻关系);今专指族外亲属。
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
例⑥中“去”,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⑦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
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轻视,看不起。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水,池塘。
)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曾经。
)D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但:(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71个古今异义词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71个古今异义词12个/周*6周第一周:(1)走古义:跑、逃跑。
今义:行走,步行,离开。
例: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2)从古义:跟随。
今义:①介词。
②跟从。
例:①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3)把古义:动词,握住,拿着,端着。
今义:①握住。
②把持。
③介词,将。
④量词。
例: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4)或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
②副词,也许。
③有时,间或。
今义:①选择连词。
②副词,也许。
例: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③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5)再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
②继续。
例: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②如是再三。
(《宋定伯捉鬼》)(6)夫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
②丈夫。
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
④读fú,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句末语气词。
⑤读fú,指示代词。
今义:丈夫。
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口技》)③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
(《礼记·檀弓下》)④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7)君古义:①封建帝王,一国之主。
②对人的敬称。
③(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例:①民贵君轻。
(《(孟子)两章》)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8)狱古义:诉讼案件。
今义:监牢。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9)爷古义:名词,父亲。
今义:祖父,常重叠用。
例: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10)去古义:①离开。
②距离。
③去掉,除去。
今义:前往,到……去。
例: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复习资料全六册文言实词及古今异义汇总素材新人教版

初中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汇总(按音序排列)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2、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1、承当,承受。
中考文言文复习——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异义词 古义 今义 原文语句 课 文 再 两次 又一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或 或许 选择连词“或者”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狱 案件 监牢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虽 即使 虽然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口技》稍稍 渐渐地 稍微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科 法律条文 课程或业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爷 父亲 祖父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妻子 妻子和儿女 成年男子的配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无论 更不必说 条件关联词 乃有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交通 交错相通 指运输和平共处邮电事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园记》往往 到处 常常 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虽然 虽然如此 关联词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何苦 怕什么 不值得做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阴 山北水南 阴暗 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 可以 可以凭借 能、行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身 亲自 身体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 开张 扩大 店铺开业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为正义事业献身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卑鄙 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品质恶劣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异义词 古义 今义 原文语句 课 文所以 用来 因果关联词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披 分散 披挂 柔梢披风 《满井游记》 郭 外城 姓氏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孟子>两章》 池 护城河 水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两章》 去 离开 往 一狼径去 《狼》汤 热水、开水 煮东西的汁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烈士 有雄心壮志的人 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私 偏爱 个人的 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谢 道歉 感谢 长跪而谢之曰 《唐雎不辱使命》 易 交换 容易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雎不辱使命》。
中考语文古今异义专题复习辅导

中考语文古今异义专题复习辅导1. 鄙: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卑劣:先帝不以臣卑劣。
卑劣:古义,身份卑微,;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2. 耳:不习渡水故耳。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3. 方:方七百里。
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4. 发:发于声。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5. 故:故使人问之。
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6. 股:两股战战。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7. 篝火:夜篝火。
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8. 感谢:由是感谢。
感谢:古义,感动,冲动;今义,感谢。
9. 河:山河表里潼关路。
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10.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11. 何苦: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12. 居:①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13. 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14. 交通: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织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5.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16. 可以: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17.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18.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方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20. 虽: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精]中考语文复习:古今异义词讲解与梳理
![[精]中考语文复习:古今异义词讲解与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83f70740242a8956bece4a5.png)
中考语文复习:古今异义词讲解与梳理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
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
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
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3)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主要有以下几种: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
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
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
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
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
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主要有三种情况: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
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
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复习精讲精练【考点解读】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
因此,应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对古今异义词多加留心,在文言知识的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题型分析】对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的考查热点,也是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
这种考查常见于主观题中关于词语的解释、翻译句子和客观选择题中。
所以要求考生必须深刻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转变,从而牢固地掌握古今异义词的知识。
古今词义的演变主要表现在: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大的河流。
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本在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又如“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泛指色彩。
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林嗣环《口技》)。
再如“响”,古义是回声;今义为声音。
例:“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2.词义缩小如“臭”,古义可以指好气味,也可指坏气味;今义只指坏气味。
例:“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另如“禽”在古代包括鸟兽等动物,现代汉语里单指鸟类的总称。
3.词义转移如“户”,古义指门;今义则为窗。
例:“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又如“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例:“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再如“吊”,古义是慰问、安慰;今义是悬挂。
例:“人皆吊之,其父曰。
”(《塞翁失马》)4.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在古代是中性词,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而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意为思想品质恶劣。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又如“爪牙”,古代是褒义词,而今义指帮坏人做坏事的帮凶,是贬义词。
例:“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5.名称说法改变如“衾”改称“被”(古义多是“披、覆盖”的意思)。
例:“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又如“钟”,古义是一种量器,而现在常用义是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6.词义强弱的变化如“痛恨”,古义表示遗憾、惋惜,现在表示很深的仇恨。
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方法指导】对于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古义的掌握是关键,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方法来帮助理解:1.从字形上分析如“孙权劝学”中的“劝”从力而不从言,可见它的古义不是“用言语劝说”,而是“勉励、奋力”。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醒”字,和“醉”“酣”等字一样从酉,而不同“寝”“寐”等字一样从“宝盖儿”,可见它的古义和“睡醒”无关,而是“酒醒”。
2.从语境上分析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近义词上分析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中的“进”,它的反义词是“退”而不是“出”,可见它的意义不是“进去”,而是前进,引申为“在朝廷做官”。
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分析如“赴汤蹈火”中的“汤”古义是“热水”的意思。
与“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中的“汤”意义相同。
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池”古义是“护城河”,与“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中的“池”意义相同。
【题型探究】一、2008年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到的古今异义词:1.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走:录毕,走送之。
(古义:跑;今义:步行)3.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义:偏爱;今义:私心)4.色:闻言色动。
(古义:脸色、神色;今义:色彩)5.徒: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古义:只;今义:徒弟)6.亡:士卒亡者过半矣。
(古义:逃亡;今义:死亡)7.抢: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古义:碰、触;今义:抢夺)8.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9.汤:日沃汤数次。
(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10.易:三易马而三后。
(古义:换,更换;今义:容易)11.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邮政事业的总称)12.明年:余至扶风之明年。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13.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比喻没有出路的境地)14.无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条件关系关联词)15.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今义: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6.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古义:此为可以凭借;今:表许可,可能)二、下列句中黑体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D.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解析:A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
B句中“狱”是“案件”,今指监狱。
C句中“布衣”原是指所穿的衣服的质地,后指穿布衣服的人,即平民;现在专指布的质地,用布做的衣服。
D句中的“徜徉”意思没变。
因此答案为D。
【模拟集训】一、下面两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呼天抢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B. 走马观花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C.口诛笔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D. 举世无双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下列句中的黑体词,不是两个词的一项是()A.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B.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D.今齐地方七百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下列黑体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山市》)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D.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峡》)四、下列黑体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马无故亡入胡。
(《塞翁失马》)B.欲得饮,饮于河、渭。
(《夸父逐日》)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五、下列句中的黑体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感激:因对方好意或帮助而对其产生好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季节。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十分憎恨。
)D.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六、下列句中的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参与。
)C.一箪食,一豆羹。
(《鱼,我所欲也》)(豆:一种粮食作物。
)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马说》)(是:这。
)七、下列句中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唐雎不辱使命》)(休:吉祥。
)B.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岳阳楼记》)(景:日光。
)C.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作文:文章。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等:等同。
)八、指出下列黑体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隆中对》)2.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3.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曹刿论战》)5.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6.我以日始出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7. 或王命急宣。
(《三峡》)8.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9.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1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九、指出下列黑体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童趣》)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童趣》)3.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5.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6.旦曰,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8.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
(《隆中对》)9.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隆中对》)10.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11.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1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4.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1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1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参考答案]一、D。
解析:A项抢,古义:碰、触。
B项走,古义:跑。
C项诛,古义:责讨。
D项意义不同,前者是“推举”,后者是“全”。
二、A。
解析:A项古今义相同,是一个词。
B项古今义不同,是两个词,解释为“虽然这样”。
C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中间夹杂”。
D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此地方圆”。
三、C。
解析:A项古今义不同,古义指一直连接到;今义指不经过中间事物。
B项古今义不同,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开业。
C项古今义相同,都解释为“认为”。
D项古今义不同,古义:到了,是两个词,“至”是动词,“于”是介词;今义常用来表示另提一事。
四、D。
解析:A项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
B项河,古义专门指黄河;今义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C项虽,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
D项是,古今义相同,都是判断词。
五、D。
解析:A项感激,内心的感动,激发。
侧重于内心。
B项秋:古义是时、时候。
C项痛恨:惋惜、遗憾。
六、C。
解析:豆的古义是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A、B、D三项都对。
七、C。
解析:作文,此指写文章,是两个词。
A、B、D三项都对。
八、1.顾:古义是拜访;今义为照顾、回顾。
2.居:古义作“经过”讲;今义一般作“居住”讲。
3.但:古义是“只”;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
4.狱:此指案件;今义是监狱。
5.微:无、没有;今义为微小、细微。
6.去:距离;今义为往……去。
7.或:有时,也可为有人、有地方;今义为或许、或者。
8.许:附在整数之后,表示大约的数量;今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9.涕:此指眼泪;今常用义为“鼻涕”。
10.等,古义:同样;今义:等待。
11.间:古义本表示月光由门缝射入,这里可解为“暗地里”;今义为中间,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九、1.明察秋毫:古指能看清像秋天鸟类新长的羽毛那样细微的事物;今形容眼力好,多指能看清事情的细微之处。
古对物,今对事。
2.藐小:古形容事物微小;今形容人的身份地位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