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氧化数的规则1
氧化还原电化学

(3) 离子电极 (―氧化还原”电极)
(4) 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例: 氯化银电极)
AgCl + e
Ag + Cl
Ag, AgCl (s) Cl (c)
原电池 锌锰干电池结构
正极: 石墨 (带铜帽)
负极: 锌 (外壳)
原电池 锌锰干电池放电反应
负极
(氧化反应): Zn(s) → Zn2+(aq) + 2e 正极 (还原反应): MnO2(s) + H+(aq) + e → MnO(OH)(s) 2 MnO(OH)(s) → Mn2O3(s) + H2O(l) 合并,得总的放电反应: Zn(s) + 2 MnO2(s) + 2 H+(aq) → Zn2+(aq) + Mn2O3(s) + H2O(l)
只适用于发生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1. 将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即氧化 和还原半反应。 2. 配平两个半反应。 3. 根据两个半反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原则, 将两个半反应各乘以相应的系数再相加,即 得到配平的方程式。
[例] 稀 H2SO4 溶液中 KMnO4 氧化 H2C2O4, 配平此方程式。 [解] 2 MnO4 + 6 H+ + 5 H2C2O4 2 Mn2+ + 10 CO2 + 8 H2O
电极电位的产生“双电层模型”
M 活泼性↑, 或/和 Mn+(aq)浓度小生成左边的“双电层”。 M 活泼性↓, 或/和Mn+ (aq)浓度大生成右边的“双电层”。 教材 p.270 图11-3 Zn/Zn2+
+ + + + + + + + + + + +
氧化反应中的氧化数变化

氧化反应中的氧化数变化
简介
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中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剂氧化,氧化数发生变化。
氧化数是指原子在化合物或离子中所带电荷的数目,反映了原子的电子转移情况。
氧化数的定义
氧化数是通过电子的转移来确定的。
在氧化反应中,原子可以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或者获得电子变成负离子。
原子损失的电子数目就是其氧化数的变化量。
氧化数的变化规律
氧化数的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
1. 非金属氧化数通常为负数,具有吸电子性。
2. 金属氧化数通常为正数,具有亲电子性。
3. 电子的转移发生时,非金属氧化数增加,金属氧化数减少。
氧化数变化的示例
以下是一些氧化反应中氧化数变化的示例:
1. 氢气与氧气的反应:2H₂ + O₂ → 2H₂O
- 氢气的氧化数从0变为+1,被氧气氧化。
- 氧气的氧化数从0变为-2,将氢气氧化。
2. 铁的氧化反应:4Fe + 3O₂ → 2Fe₂O₃
- 铁的氧化数从0变为+3,被氧气氧化。
- 氧气的氧化数从0变为-2,将铁氧化。
结论
通过观察氧化反应中的氧化数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原子之间电子转移的过程。
理解氧化数的变化规律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氧化反应中的氧化数变化的简要介绍。
如有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当H+, OH– 出现在 氧化型时,H+, OH– 写在方程分 子项中, H+, OH– 出现在还原方时,H+, OH –写在 方程中分母项中。
MnO4 + 8H+ + 5e = Mn2+ + 4H2O
从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可以看出:
❖ 电极电位不仅取决于电极本性,还取决于温度和氧 化剂、还原剂及相关介质的浓度或分压。
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 p Ox + ne- q Red
Ox/Red O θ x/ReR dnFTlnccR qO pexd
298K时
q 0.059lg2ca(O)x
n cb(Re)d
应用Nernst公式时应注意:
1) 电极反应中固体.纯液体.不写入公式。 2) 对气体,以相对压力代入公式。 3) 除氧化态、还原态物质外,参加电极反应 的其它物质(如H+、 OH-)浓度也应写入。
例:已知:
θ O2/OH
0.40V
求pOH=1, p(O2)=100kPa时, 电极反应(298K)
O2 + 2H2O + 4e = 4OH 的 O2/OH
例:原电池的组成为(-)Zn|Zn2+ (0.001mol·L-1) Zn2+ (1.0mol·L-1)| Zn (+) 计算298K时,该原电池的电动势。
❖ 当Eθ>0 即θ+> θ- 正反应能自发进行 ❖ 当Eθ=0 即θ+= θ- 反应达到平衡 ❖ 当Eθ<0 即θ+< θ- 逆反应能自发进行
例:判断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Pb + Sn2+
化合价 氧化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化合价氧化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化合价和氧化数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是用来描述元素在化合物中所承担的电荷数目的。
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荷数目,而氧化数是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电荷变化数目。
这两个概念在确定化学式、平衡化学方程式以及预测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化合价和氧化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重要的化学概念。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讨论化合价和氧化数的相关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介绍化合价和氧化数的概念,说明本文的主要目的和结构。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化合价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化合价的重要性,并介绍氧化数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通过这种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化合价和氧化数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目的在于介绍化合价和氧化数这两个概念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深入探讨化合价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中元素的转化过程和化合物的形成规律。
同时,通过引入氧化数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和反应规律。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化合价和氧化数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在化学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2.正文2.1 化合价的概念化合价是指化学元素在化合物中所表现出的化学价值。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通过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其原子数目和结合方式会导致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化合价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结合方式和化合物的稳定性。
化合价的大小取决于元素的电子布局和原子结构。
一般来说,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目与满足稳定八电子规则所需电子数目之间的差值。
例如,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其化合价一般为-2。
锡的氧化数

锡的氧化数
锡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氧化数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氧化数是指一个元素在化合物或化学反应中所带的电荷数,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锡的氧化数可以是+2或+4,具体取决于其所处的化合物或反应条件。
锡的氧化数为+2时,它与氧元素形成二氧化锡(SnO2),也被称为锡石或锡酸盐。
这种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陶瓷、玻璃、橡胶、涂料等行业。
二氧化锡是一种白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制备光学玻璃、透明导电薄膜等材料。
锡的氧化数为+4时,它与氧元素形成氧化锡(SnO)。
氧化锡是一种黑色固体,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它被广泛应用于制备金属锡、涂料、催化剂等领域。
此外,氧化锡还具有一定的半导体性质,被用于制备电子元件、太阳能电池等高科技产品。
除了二氧化锡和氧化锡,锡还可以形成其他氧化物,如亚氧化锡和过氧化锡。
亚氧化锡(Sn2O)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可用于制备特殊材料。
过氧化锡(Sn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用于废水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
锡的氧化数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引发和调控反应的重要作用。
不同氧化数的锡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
通过调节锡的氧化数,
可以获得不同性质的锡化合物,进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锡的氧化数在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影响锡的化学性质和应用,还对化学反应的进行起到关键作用。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锡的氧化数的变化规律,以更好地利用锡这一宝贵的金属资源,推动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
氧化还原

Fe3O4
+8/3 -2
FeO
+2 -2
2.氧化数与化合价(化学键)的区别: (1) 它们的含义不同:化合价是原子间相互作用力 的表示,反映出形成化学键的能力,而氧化数是人为 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当然还是要服从公认的规则。 例如在有机化合物中C原子都呈4价,而在不同化合 物中,碳可以有不同氧化数:
CH4
aKMnO4 + bFeS + cH2SO4→
d K2SO4+ eMnSO4+ f Fe2(SO4)3+ gS+ h H2O
根据各原子守恒,可列出方程组: a=2d (钾守恒) a=e(锰守恒) b=2f(铁守恒) b+c=d+e+3f+g(硫守恒) 4a+4c=4d+4e+12f+h(氧守恒) c=h(氢守恒)
①×28+②×3得
28NO 3 3As2S3 4H2 O 10H
= 6H3 AsO4 9SO 2 28NO 4
3As2S3 28HNO 3 4H2 O = 6H3 AsO4 9H2SO 4 28NO
例4:配平方程式 Cr(OH)3 (s) Br2 (l) KOH 解: Cr(OH)3 (s) Br2 (l)
电极电势
Zn + CuSO4 = ZnSO4 + Cu 如何证明锌置换铜的反应有电子转移?
负极反应:Zn = Zn2+ + 2 e
正极反应:Cu2+ + 2 e = Cu 原电池
电池反应:Zn + Cu2+ = Zn2+ + Cu 电池符号:() ZnZn2+(c1)Cu2+(c2)Cu (+)
氧化数规则

氧化数的规则包括以下几点:
1.在单质或化合物中,假设把每个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所连接的两原子中电负性较大的一个原子,
这样所得的某元素一个原子的电荷数就是该元素的氧化数。
2.在离子化合物中,单原子离子或多原子集团形成的离子的氧化数,等于离子的电荷数。
3.在共价化合物中,可按照元素电负性的大小,把共用电子对归属于电负性较大的那个原子,然后
再由各原子上的电荷数确定它们的氧化数。
4.在单质中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等于零。
5.在分子(离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数之和等于零(或所带的电荷数)。
6.在氢的化合物中,氢的氧化数为+1。
7.非金属状况下,第7A族元素(即卤素)的氧化数为-1;第6A族元素(即硫)通常具有+4或
+6的氧化数;第5A族元素(即磷)通...
8.在氢化物中氧通常具有-2的氧化数,但在过氧化物(如H2O2)中,其氧化数为-1。
元素氧化数的规则1

元素氧化數的規則:1.第18族(惰性氣體)的氧化數為0。
如He 、2.任何元素態的元素,其氧化態為0;如O 2、O 3、C 、3.任何元素的氧化數非單一個,除少數元素外(如憲法)。
4.金屬元素的氧化數都為正。
5.非金屬氧化數都幾乎為負(除遇特殊情況;第三週期以下的非金屬其氧化數可能為正;如P 、S 、Cl 、Br 、I)6.憲法最大>2.法律>3.命令;故法律、命令遇憲法要改變;命令遇到法律要改變。
(a)憲法:(1)IA 族(除氫外)必為 。
(2)IIA 族必為 。
(3)氟(F)必為 。
(4)硼(B)、鋁(Al)必為 。
(b)法律:(1)H 通常為+1,遇IA 、IIA 、B 、Al 時氧化數變為 。
(2)O 通常為-2,但遇憲法與H +;視其氧化數視化學式而定。
EX :H 2O ⇒以H 為優先考慮,O 跟著變。
2H ++1O x =0 ∴X=2-雙氧水(過氧化氫)H 2O 2⇒2H ++2O x =0 ∴X=-1超氧化鉀KO 2⇒1K ++2O x =0 ∴X=-21(3)鹵素(X)族通常為-1,但遇憲法和H 、O 時,其氧化數視化學式而定;不再是-1。
EX :(1)HCl 氯化氫;請問Cl 的氧化數= 。
(2)(過氯酸根)-4ClO ;請問Cl 的氧化數= 。
(4)典型元素(A 族元素)其氧化數可為○1族數、○28-族數。
EX :(1)H 2S 硫化氫;請問S 的氧化數= 。
(2)-24SO ;請問S 的氧化數= 。
(3)-23SO ;請問S 的氧化數= 。
(c)命令:如過渡元素隨憲法與法律而變,最晚考慮。
如過渡金屬…等。
EX :(1)-4MnO (過錳酸根),請問Mn 的氧化數= 。
(2)AgCl ,請問Ag 的氧化數= 。
(3)22Cl Hg , (中文命名),請問Hg 的氧化數= 。
(4)2HgCl , (中文命名),請問Hg 的氧化數= 。
5.化合物的命名原則:(a)中文命名⇔(b)化學式的書寫(題目會考兩者間互換) 題型一 由中文命名書寫化學式EX1:請寫出氯化鈉的化學式 Ans :題型二 由化學式書寫中文命名Ex2:請寫出MgCl 2的中文名稱 Ans : (a) 中文命名的原則:書寫方向由左至右1. 先讀寫陰離子(右手邊)+2.中間加個”化”字+3.再讀寫陽離子(左手邊) 寫法: 陰離子+化+陽離子※ PS :化合物都是電中性(不帶電)⇒陽離子的總正電荷數=陰離子的總電荷數 (b) 化學式的書寫原則:書寫方向由左至右1.先寫出陽離子元素符號(男左)2.再寫出陰離子元素符號(女右)3.平衡陰陽離子電荷(不帶電)4.最後擦掉離子氧化數或價數 例:氯化鈣步驟1.先判斷 那一個是陽離子? 那一個是陰離子? 步驟2.分別將陰陽離子寫成元素符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氧化數的規則:1.第18族(惰性氣體)的氧化數為0。
如He 、
2.任何元素態的元素,其氧化態為0;如O 2、O 3、C 、
3.任何元素的氧化數非單一個,除少數元素外(如憲法)。
4.金屬元素的氧化數都為正。
5.非金屬氧化數都幾乎為負(除遇特殊情況;第三週期以下的非金
屬其氧化數可能為正;如P 、S 、Cl 、Br 、I)
6.憲法最大>2.法律>3.命令;故法律、命令遇憲法要改變;命令遇到法律要改變。
(a)憲法:(1)IA 族(除氫外)必為 。
(2)IIA 族必為 。
(3)氟(F)必為 。
(4)硼(B)、鋁(Al)必為 。
(b)法律:(1)H 通常為+1,遇IA 、IIA 、B 、Al 時氧化數變為 。
(2)O 通常為-2,但遇憲法與H +
;視其氧化數視化學式而定。
EX :H 2O ⇒以H 為優先考慮,O 跟著變。
2H ++1O x =0 ∴X=2-
雙氧水(過氧化氫)H 2O 2⇒2H ++2O x =0 ∴X=-1
超氧化鉀KO 2⇒1K ++2O x =0 ∴X=-2
1
(3)鹵素(X)族通常為-1,但遇憲法和H 、O 時,其氧化數視化學式而定;
不再是-1。
EX :(1)HCl 氯化氫;請問Cl 的氧化數= 。
(2)(過氯酸根)-
4ClO ;請問Cl 的氧化數= 。
(4)典型元素(A 族元素)其氧化數可為○
1族數、○28-族數。
EX :(1)H 2S 硫化氫;請問S 的氧化數= 。
(2)-
24SO ;請問S 的氧化數= 。
(3)-23SO ;請問S 的氧化數= 。
(c)命令:如過渡元素隨憲法與法律而變,最晚考慮。
如過渡金屬…等。
EX :(1)-
4MnO (過錳酸根),請問Mn 的氧化數= 。
(2)AgCl ,請問Ag 的氧化數= 。
(3)22Cl Hg , (中文命名),請問Hg 的氧化數= 。
(4)2HgCl , (中文命名),請問Hg 的氧化數= 。
5.化合物的命名原則:(a)中文命名⇔(b)化學式的書寫(題目會考兩者間互換) 題型一 由中文命名書寫化學式
EX1:請寫出氯化鈉的化學式 Ans :
題型二 由化學式書寫中文命名
Ex2:請寫出MgCl 2的中文名稱 Ans : (a) 中文命名的原則:書寫方向由左至右
1. 先讀寫陰離子(右手邊)+
2.中間加個”化”字+
3.再讀寫陽離子(左手邊) 寫法: 陰離子+化+陽離子
※ PS :化合物都是電中性(不帶電)⇒陽離子的總正電荷數=陰離子的總電荷數 (b) 化學式的書寫原則:書寫方向由左至右
1.先寫出陽離子元素符號(男左)
2.再寫出陰離子元素符號(女右)
3.平衡陰陽離子電荷(不帶電)
4.最後擦掉離子氧化數或價數 例:氯化鈣
步驟1.先判斷 那一個是陽離子? 那一個是陰離子? 步驟2.分別將陰陽離子寫成元素符號。
(男左女右)
-+Cl Ca 2
步驟3.平衡正負電荷呈電中性。
a.陽離子的個數=陰離子的氧化數;
b.陰離子的個數=陽離子的氧化數
-
-+
22Cl
Ca
步驟4.最後擦去陰陽離子右上角的氧化數。
2CaCl
⇒-+n m m n B A
※只要是金屬元素其氧化數都為正;非金屬氧化數都幾乎為負(除遇特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