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赏析共42页文档
外国美术赏析(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SZM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对于一张肖像画来说,《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尺寸真的很大,因为她 的手臂和手都完整的被描绘了出来,丽莎的手堪称世界美术史上最美 丽的手,仔细看她的右手,非常有质感,你甚至能感受到一股生命力。 从背景可以看出她在一个凉廊前面,身后的景观是无人居住的岩石跟 河,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广阔的景观有一种朦胧,与丽莎形成一种强 烈的对比,让画面更丰富。 《蒙娜丽莎》中的丽莎则满足了人们对美德女性的要求,坐在椅子上 稍侧身体,同时丽莎的脸和胸部稍稍向观者转动,她的左臂舒适的放 置在椅子的扶手上,从右手轻握住左手可以感受到她的端庄,这个姿 势自然的创造了一个与旁观者之间的距离感。 她身穿的黑色服装和头罩的黑色面纱是当时最为时尚的高级时装。 你注意到丽莎没有眉毛和眼睫毛了吗?这并不是达芬奇故意的,原本 其实是有的,只不过随着时间淡化了。 人们对《蒙娜丽莎》的印象有一种宁静美的同时又有一种神秘感。 宁静来自于达芬奇对人物以及背景整体调性的统一,再加上他独有的 渲染技法。 通过在丽莎的脸部运用极其细微的色调,使得在描绘两种不同颜色时 的过渡非常平滑,到了几乎看不出的地步,营造了一个舒缓的氛围。 而神秘感则来自于丽莎的微笑,据说当时达芬奇在画肖像时会请专门 的音乐家或者侍从来逗乐。
发展
1348年,黑死病流行。这促使薄伽丘写出了十日谈,《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 现实主义巨著;意大利近代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 之为“人曲”。 这部作品导致了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愈来愈势不可挡。14世纪中期至15 世纪中期,只有意大利产出了文艺复兴,并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人物。但文艺复兴迅速 地也慢慢传播开了。
SZM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蒙娜丽莎,原名丽莎· 焦孔多,双子座,1479年6月15日出生在佛 罗伦萨一个贵族家庭里,但是她的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没落 了,到了小丽莎这代,已经没什么影响力了。她家有套别墅,看 着还挺不错吧,但有一次竟然因为房子坏了出不起维修的钱,一 家人只好搬家,小丽莎就在这样一个落魄贵族家庭中长大了。 后来,丽莎与一个做丝绸买卖的商人结婚了,这个人叫弗朗西斯 科。结婚后的丽莎很快便怀孕了,她老公弗朗西斯科当然是瞬间 喜大普奔啊,再加上丽莎又是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弗朗西斯科感 觉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男人。于是他决定找个有名的画家,留 下他妻子此刻美丽的模样。在佛罗伦萨这样一个艺术之都,画家 比比皆是。 弗朗西斯科曾让达芬奇的老爸帮忙解决过一些法律纠纷,就这样, 他找到了达芬奇。也是很凑巧,常年在外的达芬奇,那个时候正 好要回到这个他年轻时所生活过的城市,就顺便接了这一单。
美术课件文艺复兴绘画作品欣赏

米开朗基罗完成这件作品时才29岁。 大卫是圣经中的英雄,古代犹太人的 国王。他少年时代曾当过牧童,当菲 利士人侵犯以色列时,大卫勇敢地用 甩石机杀死敌人的头领哥利亚,挽救 了民族。米开朗基罗把这位古代犹太 人的英雄雕刻成一个青年裸体形象, 他正侧头怒视着入侵的敌人,一只手பைடு நூலகம்扣着肩上甩石机的机弦,另一只手紧 纂着,全身肌肉紧张。为体现一种古 典理想美,其姿态采用了古代的歇站 式。整座雕像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 沉静的姿态中充满着动力,表现出非 同寻常的英雄气概。
►
拉斐尔 桑西(1483~1520)是意大利文艺 复兴盛期另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的作品以优雅、 和谐、秀美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同样具有强烈 的个性。拉斐尔善于学习,他来到佛罗伦萨时, 达 芬奇的《蒙娜丽萨》已经完成,米开郎基罗 的《大卫》也已矗立在广场上,拉斐尔学习和 研究了这些大师的作品,这使他有可能融合各 家之长,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拉斐尔的 一生很短暂,他逝世时只有37岁,但是他已画 了近三百幅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 美术史上的 名作。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
列奥纳多 达 芬奇(1452~1519)是15 至16世纪意大利的一位艺术大师和科学巨 匠,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 人物之一。恩格斯说:“达 芬奇不仅是大 画家,而且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 师,。。。。。。”达 芬奇坚信科学,酷 爱艺术,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而 且还遗存了近七千页的笔记手稿,记录了他 的创作心得和科学研究成果。达 芬奇之所 以能成为一个“巨人”决不但偶然 的,他 一生勤奋、刻苦、善于研究,值得后人学习。
画家介绍
作品介绍
实使在纯圣 空虚神洁婴这 间幻秘而耶幅 。的的朴酥画 天宗素降表 国教的临现 世气世人的 界氛俗的是 回中情情圣 落融感节母 到进和。奉 真生母拉神 实活爱斐的 旨 气 情 尔 的 下一幅 上一幅 现息节以意 ,, 送
文艺复兴时期十五幅世界名画细节解读(上)

文艺复兴时期十五幅世界名画细节解读(上)世界名画作为世界艺术殿堂中的瑰宝,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之一,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世界名画或描绘各地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社会风情,或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念,或记录生活和历史,或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信仰,或折射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欣赏、了解一些世界名画。
我们新先聚品将在接下的时间里,定期为大家奉献各个时期的名画赏析。
今天首先为大家带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十五幅作品的上篇,也许这些画你并不陌生,但是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也许你并不熟悉,它又为何能站在绘画领域的巅峰,这些疑问今天都将一一为你解答,我们将从文艺复兴的初期说起,并带你走进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行走在历史的时间轴上,体会绘画作品在风格上的变迁。
1. 《春》——“爱从美开始,终结于欢心”的明证《春》——桑德罗·波提切利(1481-1482),现收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春》取材于罗马神话,最左边墨丘利正在驱散乌云,在他旁边,动人的美惠三女神身着薄如蝉翼的纱裙,画面中“纯洁”和“爱欲”正在对抗,“纯洁”的左肩衣服脱落下半截,暗示了爱的诱惑,表现了爱的觉醒与美的追求。
爱与美之神维纳斯则位居中央,神情典雅庄重,是画家歌颂和赞美的人性的集中体现。
在维纳斯的左边,分别是花神、森林女神和西风之神。
在罗马神话中,西风之神因为控制不住自己对花神的欲望,而强暴了他,花神于是就变成了森林女神。
而维纳斯上方飞翔的小爱神,即将射出他的爱情金箭。
波提切利的构图与人物布局让整幅作品不仅洋溢着对生命之美由衷赞美的深刻主题,还渗透着人文主义的情怀,众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人物,也会流露出人世中某种淡淡的忧愁。
理解了主题之后,想必很多看过画的人在惊叹的同时也产生疑问,如此空灵的画面效果在遥远的15世纪是如何被演绎的?原来作者采用了蛋彩画法,由于半透明的蛋清干后会使颜色形成坚硬的一层,是一种透明的颜色,因此我们才可以感受到那接近水彩画的纯净,透明的效果,使这幅《春》在美术史上至今无与伦比。
文艺复兴时期名画赏析

文艺复兴时期名画赏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致可分为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和兴盛时期文艺复兴绘画两个部分。
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兴起于意大利。
在13 世纪后半期,意大利中部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就出现了新的动向,从15世纪开始,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佛罗伦萨仍然是最大中心。
以波提切利为代表,人才辈出,从不同角度发扬了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绘画风格雄伟秀丽各有所重,呈现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局面。
注重空间透视表现和人物坚实造型,以及善用线条则成为佛罗伦萨画派代表人物共有的特色。
威尼斯画派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地位也是极其独特的。
15 世纪末至16 世纪初的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城市,已处于磨难之际,而整个16世纪初的威尼斯,却保持着宗教的自由和社会的祥和,这样的社会环境为绘画创造了明媚的发展空间。
自15 世纪至16 世纪,文艺复兴兴盛时期绘画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尼德兰和德国。
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除了早期的绘画大师布罗耶拉姆及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者扬·凡·埃克兄弟之外,还有康宾等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主要描绘尼德兰平原美丽的风光及世俗图景。
博斯、勃鲁盖尔更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杰出画家。
他们的艺术曾影响了欧洲美术史的进程。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如果说达芬奇的艺术犹如大海,博大精深,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犹如高山,雄浑壮丽,那么拉斐尔的艺术则犹如山间清溪,秀美,宁静,清纯。
一位朋友在他的墓志铭中这样写著:“拉斐尔就在此安息,他活著的时候,大自然害怕被征服,而他死后,又担心自己也随之枯亡。
”拉斐尔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数不清的天主教主题绘画和其它神话及世俗主题的绘画,拉斐尔的绘画艺术优雅、秀逸、和谐,具有高度的完美,不仅倾倒了当时的人们,也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
拉斐尔的作品代表了古典写实美的典范,他的画风对后来西方的古典主义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鉴赏

首先比较两幅画
《椅中圣母》
《哀悼基督》
这两幅画都取材于圣经故事
《椅中圣母》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 品,首倡现实主义和人文主 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空间 透视和人物的坚实造型,画 面绚丽、人物健美 。
《哀悼基督》 这是中世纪督教美术的 作品,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 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 的信仰,画面死气沉沉,充 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欣赏方法:1、构图
2、明暗 3、面部 4、手部 5、传说
亮 暗 亮
暗
亮
暗
欣赏方法: 1、构图
2、人物神态 3、找出犹大 4、作些比较
视觉中心
其实, 我就是犹大啦!
《最后的晚餐》
达· 芬奇
《最后的晚餐》 克雷斯皮 《最后的晚餐》 鲍茨
作者简介:拉斐尔· 桑西(1483~1520)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另一位杰出 的画家。他的作品以优雅、和谐、秀 美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同样具有强烈 的个性。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指导老师:杨丽丽 第七组:方淋炯 骆一骏 王丹莉 王志翔 刘林 夏雨 张昭 陶蕾
背景介绍
文艺复兴:是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肯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与地位,尊重人的感情,赞美人的 力量。反对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和思想禁锢。
主要精神:崇尚科学精神,探求真理与知识,反对愚昧和虚伪的
《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描绘的是美狄亚与维纳斯的相会,裸体的维纳斯劝她身旁的
美狄亚去协助伊阿宋盗取金羊毛,但从画面情节来看这种说法又很不确定,所以内容至今 未定。此画是提香描绘女性美创作的早期作品,这一阶段是他陶醉于乔尔乔奈的风格时 期,这个时期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人的壮美与和谐,此画风格粗犷豪放,笔力雄健, 但人物本身所具有的闲雅微妙的精神状态与纯洁高尚的品质,又使作品具有牧歌式的情 调,宁静优美。提香笔下的裸体美,具有生活与感情的因素,绝不是神化了的女性加之独特 的构图和雄浑辉煌的色彩都铸就了此画不朽的艺术魅力。
文艺复兴美术鉴赏

《 自 画 像 》
《最后的晚餐》
故事背景:这是以圣经中耶稣与判徒犹大之间的冲突, 来表现人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表现特定的人文主题, 高扬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问题:1、谁是犹大? 2、有一只不祥的手,在哪? 3、据说画面中存在一个女性角色,是哪一个? 4、圣杯在哪?
1、一个不祥的姿势,一只挥着匕首的手从这 群人中伸出来;仔细看看吧,这只手其实不属 于这画中的任何一个人。 2、耶稣右手边的人,据说是女扮男装的玛利 亚· 抹大拉,并非福音书中的约翰。
3、彼得,后来他将执掌教会。此刻的他在玛利亚· 抹大 拉的面前做了一个恐吓的手势,显示出他的嫉妒。 4、玛利亚· 抹大拉”和耶稣靠座在一起,上身向外分开, 形成一个“V”字形,这是一个古老的代表女性及圣杯 的符号;再仔细看,他们的座姿也形成一个巨大而完美 的“M”轮廓,那代表着婚姻(matrimony)或抹大拉
达芬奇《蒙娜丽莎》
从个人情感出发,你觉 得蒙娜丽莎美吗?美在 哪里?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 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 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 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 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 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 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 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 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 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 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 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 达· 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 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 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 的微笑”。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岩间圣母》 米开朗基罗《大卫》《哀悼基督》《创 世纪》《最后的审判》 拉斐尔《圣母的婚礼》《雅典学院》 《椅中圣母》《西斯廷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画家作品赏析

中外名画赏析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画家作品赏析学院:学号:姓名:一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画家及代表作乔托 (1267—1337年) :《逃命埃及》、《犹大之吻》波提切利(1445—1510年) :《春》、《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 (1452—1519年):《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圣母子与圣安妮》拉斐尔 (1483—1520年):《圣母的婚礼》、《圣乔治与龙》、《椅中圣母》、《披纱巾的少女》、二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画家代表作赏析乔托(1267—1337年)犹大之吻这是《圣经》中犹大出卖主的故事:希律王决心灭掉神子耶稣,以重金招示,捉拿耶稣。
在耶稣的12个门徒中有个叫犹大的,在重金诱惑下出卖了老师。
希律王派来的法利赛人说不认识耶稣,犹大献计说:当我走近一个人并与他接吻时,他就是耶稣。
因此,犹大的吻是出卖主的暗号,罪恶的吻。
画家用戏剧性手法,将矛盾尖锐对立的双方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其余人物分列两旁,作对称式向着中心主体人物。
处于中心的犹大身体被单纯的、明亮醒目的黄色斗篷所包裹着,在周围复杂的人群中显得更加突出,他抬手欲搂抱耶稣的手势,使斗篷形成扇面形的褶纹由疏到密向上集中,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头部,人们的目光最后落在耶稣和犹大的对立面孔上,犹大向上作乞求状,而耶稣俯视犹大,冷静、锐利夹着仇恨,像一双利剑欲穿透叛徒的胸膛。
两个对立着的面孔表现了人类社会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搏斗。
画家最大限度地突出这一决斗,无疑是在用画笔赞颂光明、正义和美的化身——耶稣,鞭挞、揭露黑暗、邪恶和丑的化身——犹大。
波提切利(1445—1510年)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中情节和形象塑造是依据美第奇宫廷御用诗人波利齐阿诺的长诗。
诗中描述维纳斯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幽静冷落的岸边,而春神芙罗娜用繁星织成的锦衣在岸边迎接她,身后是无垠的碧海蓝天,维纳斯忧郁惆怅地立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体态显得娇弱无力,对迎接她的时辰女神和这个世界毫无激情,不屑一顾。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赏析

三位一体
❖ 《圣三位一体》是马萨乔的代表作。在基督教 中,“圣三位一体”指圣父(上帝)、圣子 (基督)、圣灵三者神圣精神的融合。马萨乔 选择了基督受难的场面,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 圣父在他的肩部上方,圣母马利亚和圣约翰则 在两侧。圣母的目光向下注视,附以手势,将 观者的注意力引向十字架上的基督。四个人物 均在一个硕大的井式拱顶之下,塑造出异乎寻 常的幻觉效果。而圣父在此时是隐而不现的, 它已经融入上帝与耶稣的光环当中,所有这些 预示着神圣的灵魂不可分割,受难者必将在上 帝无限的力量中复活。
❖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美术(16世纪上半叶):盛期文艺复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这 时由于种种的社会及政治原因,艺术家们已不再满足于个人技巧和手艺,竞争激励他们在自然科 学和文化艺术各领城中广泛探索,力争获取更大的成就。他们在前辈艺术家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了 概括和总结,使艺术在16世纪初达到了高度成熟完美的境界。不但题材从宗教内容扩大到现实生 活,而且对自然景色也开始加以观注,他们塑造的形象更完美,更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心理待点。 如果说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主要探索透视、解剖等科学法则,那么盛期大师在把握了这些法则后 不再受其限制,而是更强调视觉效果,探索作品的戏剧性和新的艺术语言。可以说,盛期的美术
他们对耶稣的衷心敬爱
第9页,共41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逃亡埃及
❖ 《圣经》中说,东方三博士得知人类未 来的救世主耶稣诞生,即前往耶路撒冷 朝拜,以色列希律王得知后甚为恐惧, 立即下令将耶稣诞生地的伯利恒地区所 有男婴全部杀死,借以灭掉耶稣根除后 患。上帝托梦于耶稣义父约瑟,赶快将 圣母玛利亚和刚出生的耶稣带往邻国埃 及避难,乔托描绘的正是这一情节。在 这幅画中乔托完全抛弃了中世纪的清规 戒律,画中人物有着健壮而结实的身体, 充满世俗的人情意味。我们所见情景, 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抱着孩子骑在驴 背上,在丈夫引导下和同路人在乡间山 道上行进,这是一幅活生生的世俗画面。 画家把神请到了人间,将神变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