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论文:配电网保护的探讨

合集下载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摘要】配电网馈线系统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其进行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的原理,包括过电流保护、短路保护等。

然后对配电网馈线系统的保护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各种可能的故障情况和应对措施。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配电网馈线系统的保护机制,并掌握如何应对各种故障情况。

在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指出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将有助于电力系统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保护分析、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配电网馈线系统作为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于维护电网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配电网中,馈线系统起着承载电能输送和供电功能的作用,因此其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配电网馈线系统的保护原理和保护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配电网馈线系统的保护原理主要包括保护动作原则、保护动作方式和保护动作逻辑等方面。

保护动作原则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设备应根据特定的动作原则实施保护动作,以快速隔离故障区域,保护系统内部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保护动作方式包括电压保护、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等多种方式,根据具体的系统要求和故障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

保护动作逻辑是指保护设备根据预先设定的逻辑关系,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并进行相应的保护动作。

对配电网馈线系统的保护进行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负荷特性、故障特性等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基本参数和特性,包括馈线长度、负载类型、故障类型等。

然后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进行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分析,确保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实施保护措施。

同时还需要考虑保护设备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以确保保护装置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够正常工作。

结论配电网馈线系统的保护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运行保护系统,才能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

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

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是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传统的单一继电保护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对配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因此多级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当前,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和运行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配电网保护技术已经无法适应新的需求。

研究多级继电保护技术,将有助于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智能化配电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这些新兴技术在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也呈现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研究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配电网安全运行和智能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1.2 研究意义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多级继电保护配合作为配电网保护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研究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的关键技术,不仅可以深入挖掘配电网保护的潜力,提高保护的精细化水平,还可以促进配电网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推动配电网的现代化转型。

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的研究意义还体现在提高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故障能力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多级继电保护技术、配电网拓扑结构优化以及智能化配电网建设等关键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故障检测和定位的精准度,有效减少故障发生后的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地缩短故障恢复时间,保障用户的用电安全。

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的研究也对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方法是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关键技术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研究将采取系统性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相关文献和数据,深入了解多级继电保护技术、配电网拓扑结构优化、智能化配电网建设、人工智能在配电网中的应用以及通信网络作用,为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浅析10kV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分析

浅析10kV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分析
n r au o su t , r af t o e s m el ft o e t n T iat lf m e ea oet n a a zdh o l n bt c dmoefe w ryt h ahs e pr i . hs rc o t l p t i ,nl e e m r e cp s e t a y ao i er h r y r c o y t
电能是 我们 生产生 活必 不可少 的能 源之一 , 作为 提供 电能的 电力 系统 , 其任 何环 节 的故 障都 有 可能会 给我们 的
生活带来很大 影响 。 0 V供 电系统不仅 是 电力系统 的一部 1k
备的 通 称 , 继 电保 护装 置具 有 灵敏 性 、 且 可靠性 、 快速 性 、
o e t n to ri . h n r lprt n fh cnu r1k o e nt n rl edrclt et pi pou t n f pr i wi u leT e omaoea o o t o sme Vp w r oo l e ts i t o ne r e rd c o o ao h f i e s 0 y a e y r s i
时从 电 力系统 中断开 , 以最大 限度 地减 少对 电 力系统 元件
本 身 的损坏 , 低 对 电力 系统 安 全供 电的 影 响 , 有 效保 降 并
持 电力系统的 暂态稳 定性 。
行值班人 员及 时发 出警 告信 号 , 者直 接向 所控 制的 断路 或
器发 出跳 闸命 令 以终 止 这些 事 件 发展 的 一 种 自动化 措 施 和设 备。继 电保 护装置 就是实现 这种 自动化措 施的成 套设
要, 我们 对此应元件 最近 的断 路器 发 出跳 闸命令 , 故障 元件及 使

电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风险及防护策略

电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风险及防护策略

电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风险及防护策略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用电服务。

同时,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也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然而,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提高电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网络安全性是保证电力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电力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安全,防范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和用户的用电安全。

关键词:电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风险;防护1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优势1.1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电力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电力供应的需求。

然而,传统电力建设标准的限制却制约了配网设备的运行状况,使得配网变电站及线路设备的运行状况未能及时、全面掌握。

这种情况导致电力维护及故障查找、处理滞后,进一步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大力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来管理配电网设备的运行。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对配电网的监控和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同时,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使电力供应更加安全、可靠,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除此之外,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电力获得感。

在以往的电力供应中,用户往往需要手动操作开关来实现用电的控制。

但是,在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下,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控制用电,实现对电力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用电体验,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1.2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提高了电力部门工作效率在现代社会,配电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供电企业的中枢,承担着将电能传输到客户手中的重要任务。

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新技术研究

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新技术研究

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新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端环节,其保护与控制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新技术研究旨在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提升配电网的运行效率、供电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配电网保护与控制的新技术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我国配电网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明确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将重点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如自适应保护技术、智能巡检技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等,并详细阐述其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

本文还将对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对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配电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二、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基础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末端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将电能从输电网络分配给各类用户。

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的目标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同时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创新。

配电网保护的主要任务是在电网出现故障时,迅速、准确地切断故障电流,防止故障扩大,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配电网保护设备包括各类保护继电器、自动重合闸装置等。

这些设备通过监测电网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判断电网是否出现故障,并在必要时切断故障电流。

配电网控制技术则主要关注电网的稳态和动态性能,通过调整电网的运行状态,实现优化调度、节能减排等目标。

控制技术包括电压控制、潮流控制、负荷管理等。

例如,通过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可以改变电网的电压水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优化潮流分布,可以减少电网的损耗,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智能配电网保护系统的研究

智能配电网保护系统的研究
偏移测量 从时钟 延迟测量
同 步/ 跟随/
{ { 请求\ \ 响 应/ /
主时钟
||
实时 f
\ /
誊 终i 信 l

系 统采用层次化保 护体系 , 智能终端就地保 护与集 中式差动 相结 合。 实现纵 深保护 结构 , 保证配 电网络 的完备 性。 在层次化保护框架的前提下 , 智能终端 就地保护其主要配置 。 而在就地保护 的基础上配置基于差动的集中式保护 , 利用一次设备 端 口信息和相 关系统信息构成基于差动原理 的主保护 ; 集 中式主保 护通过P T N网络接受智能终端发送的采样值信息, 进行 电流差动运
层面 , 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 , 具有较低成本, 并具有
完善 的O AM故 障管理 和性能管理功能 ; 网络保护机制应用于各个 4集 中式保 护原 理 与机 制 网络分层 和各 种网络拓扑 ; 基于标 签进行分组转 发。 本文所述配 电集 中式保护系统 , 获得 的信息量多 , 在保护信息 基于P TN的网络传送 , 可 以实 现不同业务类别在 网络上 的虚 满足 的前提 下, 可以将配 电网整体视为保护对象 。 配电集 中式保 护
时相通 , 即路径 是对称的 。 从 时钟相 对于 主时钟的偏差 ( o f f s e t ) 和传 输延时( d e l a y ) 计 算公式为 :


( r  ̄ - r D-G - r D

o f  ̄ a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配 电保护系统 中, 智 能终端等作为从钟与主时钟 同步 , 可 以获 为差 动保 护提供全局 的原始数据 。 光传 输的优势。 拥有 优点如下 : 采用P WE 3 封装 , 实现虚 专线方式 ; 得 较高的时钟精度 ,

浅谈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及管理措施

浅谈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及管理措施

浅谈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及管理措施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阐述了配网供电可靠性及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标签:配电网管理;可靠性;运行;措施1、配电网管理的概况(1)配电网工程设计与建设不规范。

某些配电网的工程设计未达到科学化与合理化,其施工工艺也未达到规范化,这也给配电网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2)陈旧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隐患。

城区内,尤其是未进行电力系统重新配置的老城区,其配电网络较为单薄、设备较为陈旧、自动化水平低、转供电能力偏弱、接线凌乱,这就造成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大幅降低。

(3)配电信息化管理落后。

通常来讲,目前中、小城市配电网管理的基础相对薄弱,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程度较低,没有形成有效的配电网数字化、信息化,造成了管理水平相对较落后。

(4)配电网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配电网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素质参差不齐,某些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加之一些地区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尚未建成,对一些日常性操作、巡查等工作仍需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处理。

这往往也会因配电网管理人员的技术与管理素质问题而造成安全隐患。

2、加强配电网管理的有效措施(1)加强配电网的发展规划、设计。

配电网的发展应在主电网长远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做好科学、客观、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同时还要遵循当地经济发展、城市规划、道路规划、人口及企业增长等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并要突出其协调性、统一性、系统化。

科学、合理地完善配电网的网络结构,提升配电网的互供能力;提高经济电流密度等手段。

同时,还应加强对一些配电网工程施工工艺的规划化管理,使其完全符合国家建设标准,严禁工程外包、以包代管等事件发生。

另外,还需对老城区原有不合理的配电网络进行科学规划与改造,对陈旧设备加以合理更新,提升其稳定性与安全性,为配电网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打好坚实基础。

(2)加强对配电网的运行与维护工作。

由于,在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下,我国电力市场也正逐步走向市场化经营之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对电力配网安全、有效运行的管理工作。

浅析对农村配电网继电保护的思考

浅析对农村配电网继电保护的思考
电 网的继 电保 护 现 状 出发 , 对 农 村 的继 电保 护 进 行 了 论述 。
【 关 键词】农村配电;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四. 加 强继 电保 护 的技术 改造 电力作为 当今社会 的重要能源 , 对 国民经济和人 民生活 水平起 重要 作用 。 继 电保 护是建立 在电力系统的基础 之上的 , 它的构成 原则和 作用
浅析对农村配电网继电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思考
叶远芬
博罗供电局福田供电所
I 摘 要】由于农村经济发展 水平比较低, 而且少有大型机 器设备。 所 生清洁 干净之后 , 在验收 单上签字。 进行 整定值或保护 回路与有关注 意 以电网公司_直以来 对农村配电网的设施并不如城市高电压电网系统的设 事 项的核对, 并在更改簿上记录保护装 置变动的具体情况更改负责人, 备 齐全。 而且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企业 自 动化的不断创 值 班负责人 签名。 保护主设 备的改 造还要 进行试运 行或试运 行试 验, 新 和持续进步, 对农村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不断提 出新 的要求 , 从农村 配 如 : 差动保护更换 , 就 应作六 角图实验合格 , 方可投运 。
便于直 流失电的查找与处理 , 也 避免直流 失电时引起 的保护误动作。 对 缺陷多、 超 期服役且功能 不满足电网要求的3 5 KV 以下线路 保护的要求 从 而保 证了保护 装置的正常运 行, 达到提高 交流 电焊 机 , 日 光灯等设备 占据主要地位 。 农村 电网主要以中低压电 网 时应时更换微 机线路 保护。 为主 , 一般 都采用3 5 K V以下的 电压 , 电压等 级的电网在网络结构、 整定 系统稳定 的作用 。 技术改造 中, 对保护进行重新 选型、 配置时, 首先 考虑 原 则和管理 方式 等方面都 和城市 有较大 的差 异。 而 且由于农村较 少有 的是满足可靠性 、 选择性 、 灵敏性 及快 速性 , 其次考虑运行维护、 调试方 且便于统一管 理。 工厂 及商场 等耗 电较大 的单位 , 农村 的用电设备主要 是农 田耕 作时 需 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网论文:配电网保护的探讨
摘要文章介绍配电网保护现状以及配电自动化的现状
与发展,探讨了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关键词配电网;保护;馈线自动化
1配电网保护现状
考虑到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我国配电系统中线路主要采用速断和过流保护方式,变压器主要采用熔断器保护方式。

速断保护线路全长,瞬时动作切除故障,过流保护作为线路的后备保护,延时0.5 s~1 s动作。

考虑到电网80 %~90 %的故障为瞬时性故障,采用重合闸装置以快速恢复瞬时性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

这种保护配置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保护级数太多,整定难以配合。

2)电流保护实现配电网保护的前提是将整条馈线视为一单元。

当馈线发生故障时将整条线路切掉,并不考虑对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

这对保证供电可靠性非常不利。

3)线路过电流保护与熔断器保护难以配合。

4)依靠时间级差实现保护的选择性,会导致故障的切除时间过长而影响设备寿命和恢复供电时间。

5)线路较长时,难以保证末端故障时保护的灵敏度。

2配电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
配电自动化的重点是馈线自动化,因此国外的配电自动化也往往称为馈线自动化。

按照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定
义,馈线自动化系统是对配电线路上的设备进行远方监视、调整控制的集成系统。

其内容可归结为两个方面:正常情况下的状态检测、数据测量和进行优化及调压;事故状态下的故障检测、故障隔离、负荷转移和恢复供电。

馈线自动化的主要意义之一在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即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时,迅速查出故障区段,快速隔离故障区段,及时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用户的供电,缩短停电时间,减小停电面积。

1)基于就地自动化开关设备的馈线自动化该阶段是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馈线自动化阶段。

主要设备是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方式有重合器和分段器、重合器和熔断器、重合器和重合器等。

该模式不需要建设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互相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具有结构简单,建设费用低的优点,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一定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电流保护有较大优势,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①恢复健全区域供电时,无法确定和采取最优重构方案;②隔离故障时需经过多次重合,对设备的冲击大且恢复供电时间长;③调整运行方式后,需到现场修改定值;④仅在故障时起作用,正常运行时不能起监控作用,不能优化运行方式;⑤依靠主变电所出线重合器的动作实施对整条馈线的保护,若重合器的动作失灵,则
可能扩大事故范围或扩大停电范围。

2)基于集中监控的馈线自动化。

该阶段是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ftu)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馈线自动化阶段。

发生故障时ftu向控制站发送故障前和故障时信息,控制站根据ftu信息和配电网拓扑结构,经过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计算进行正确的故障定位并确定最优故障恢复方案,发出命令遥控相应的开关动作,实施故障隔离和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

馈线保护功能由以下3部分组成:①集中式的配电主站或子站遥控ftu,实现故障隔离;②集中式的配电主站或子站遥控ftu,实现向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③电流保护切除故障。

这种基于通信的馈线自动化方案以集中控制为核心,综合了电流保护、ftu遥控及重合闸的多种方式,能够快速切除故障,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实现故障隔离,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内实现恢复供电。

该系统是目前馈线自动化的主流发展方向,它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在其基础上扩展形成集配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求侧管理系统、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票管理等一体化的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

该馈线自动化方式的主要优点为:①具有智能化和信息化特征,故障时快速自动实现故障定位和隔离,并采取安全和最优方案恢复对非故障区域供电;②正常时监控配电网运行,优化运行方式,实现安全
经济运行,并且通过远方修改和召唤功能灵活修改定值,可适应配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

其主要不足为:①需要ftu、通信网络、远方控制站等,建设费用高;②对配电网通信的依赖性较强,当通信系统或控制中心发生故障时,会导致整个控制系统瘫痪;③自动化系统结构复杂;④存在ftu工作电源的提取问题。

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目前,我国馈线自动化模式大部分还是采用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

随着配电网自动化的推行,基于主站遥控ftu的模式已开始成为主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模式必将在我国得以广泛的推行。

3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由于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节能和环保双赢等原因,分布式电源将在电能生产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分布式电源的引入,使得传统配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其协调方案的研究是分布式发电技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具体到继电保护方面,分布式电源引入特别是在将大量渗透到配电网的趋势下,必然会打破传统配电网的辐射形结构,使得配电网的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如意大利已经出现了配电网闭环运行的实例,这无疑会给配电网的保护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研究面向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
保护新原理对于保证配电网引入分布式电源以后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配电网保护基于配电网的辐射形结构而设计,即便是自动化开关设备方式下的馈线自动化模式在环状配电网的应用中,也仅能处理环网开环运行的情况;基于集中监控和系统保护的馈线自动化模式从原理上能处理环网闭环运行的情况,但在实用化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而且,分布式电源给配电网保护带来的问题还不仅于此,如以下几点。

1)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系统运行时,由于配电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故障后网络重构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个或若干个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的情况,这给配电网保护带来了两个问题:①孤岛检测保护如何准确有效地检测到孤岛;②孤岛内的保护如何协调配合来保证孤岛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配电网保护和通信设备的更新与进步,另一方面则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保护原理和技术来适应分布式电源引入配电网的需求。

2)使得配网故障电流方向和故障电流水平发生变化,而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千差万别,且往往存在运行和出力不恒定的特点,准确可靠地捕捉故障电流实现故障定位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些都必然给配网保护的配置和整定带来问题,分布式电源对不同阶段下的馈线自动化方式会构成怎样的
影响,怎样协调保护来保证分布式电源的引入以及面向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新原理的探讨已成为一个全新的重要研究课题。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配电网保护的问题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也将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也希望本文的一些观点和方向能给广大的电力工作者有所启示。


考文献
[1]韦钢,吴伟力,胡丹云,李智华.分布式电源及其并网时对电网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07,01.
[2]王希舟,陈鑫,罗龙,甘德强.分布式发电与配电网保护协调性研究[j].继电器,2006,03.
[3]张超,计建仁,夏翔.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馈线保护的影响[j].继电器,2006,(13).
[4]王明俊,于尔铿,刘广一.配电系统自动化及其发展
(一)-配电管理系统、配电自动化与需方用电管理[j].电网技术,1996,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