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导论D分解共20页
(9)胡塞尔现象学导引

胡塞尔现象学导引近年来,胡塞尔现象学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但尽管已翻译了不少胡塞尔的著作,也有相当一批介绍和研究文章,但人们仍感到胡塞尔的思想难以把握.本文试图以简明扼要和清晰易懂的方式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内在线索从总体上作一个引导性的勾画,略去了其思想发展阶段等细节问题[1].一、胡塞尔现象学的性质1.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康复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人们便力求探讨认识论上的真理、绝对真理,尽量排除“意见”(doxa).这种精神铸造了欧氏几何等一大批学术理论成果,开创了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
我们只要把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和中国古代同样的“勾股定理”比较一下,就可见出理性原理和实用(测量)规则的区别。
正如罗斑所言:“东方的科学在它存在过的这许多世纪之中,甚而至于和希腊科学接触之后,都从来没有超出实用的目标,或对细微末节的好奇心,以提高到纯粹的思辨和决定原理的阶段”,而希腊人则“并不是直接着眼于行动,而是寻求基于理性的解释;是在这种解释,和在思辨之中,他们才间接地发现了行动的秘密”[2]。
超越事实和自然物,自由地思考,认识自己并为自己作论证,这被古代希腊人视为最崇高的事业,最理想的精神生活。
然而,近代科学理性的兴起,逻辑和实验方法的完善化,使西方理性精神朝可操作的事实世界片面发展了。
知识的异化掉转头来和自然物、人造物一起反对人自身,理性、科学从理想的生活方式跌落为技术,甚至沦为杀人的手段(如两次世界大战所表明的);真正合乎人性的生活则失去了纯正理性的指导,陷入了非理性和疯狂。
西方的理性病了,而这也意味着西方的人性病了。
要治疗这种世纪病,单靠“让人间充满爱”这类软弱无力的呼吁是远远不够的。
西方人有理性主义的传统,相信事物本身的规律和有说服力的逻辑,只有对理性本身进行治疗,才能给西方文化提供真正有效的免疫力,在可靠的人性基础上重建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但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治疗也不是要抛弃一切现代科技理性的成就,而是要对之进行“反思”和回溯,看看它是从哪里走到现在的片面化境地来的,并找出它最初之所以可能的根据。
现象学胡塞尔

布伦坦诺的价值哲学——“一件事情不是因为上帝命令它才是善的,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善的,上帝才命令它”现象学胡塞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吸收现象学方法创立存在主义哲学——二战后期,流行存在主义——六十年代,解释学他的思想分四阶段:对数学和逻辑的研究创立现象学把现象学发展为先验唯心主义向生活世界的转化哲学负有崇高使命,以人类的永久性目标为己任。
现象学名词背后的要求:哲学应该搁置一切过于仓促的世界,毫无偏见地分析在意识中出现的现象。
胡塞尔的目标:借由现象学的方法建立一个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
经验科学是事实科学,无法达到此程度。
而数学作为一种推理逻辑,绝对严格,绝对无时间性的。
经验自然科学是一种“事实科学”。
原因在于:经验中获得的事实是在时间上被规定的东西。
经验科学不具有绝对的无可置疑性。
只能带来暂时的功利,不能提供造福于子孙万代的、超越其特殊的经验世界的知识。
什么是严格科学?科学是代表一种绝对的、无时间性的价值的称号。
严格科学的条件——必须是绝对正确的知识。
必须是无时间性、超时间的真理。
必须为子孙后代造福。
《逻辑研究》中,胡塞尔与当时流行的心理主义决裂。
心理主义宣称逻辑法则不外是心理性法则的表现,逻辑必须还原到心理基础上。
胡塞尔确证纯粹逻辑的理想性:它的法则独立于实际的思考行动里的具体内容之外。
胡塞尔反对科学主义和心理主义哲学要成为严格科学,必须与经验自然科学的事实科学划清界限,克服将哲学混同或归于事实科学旗下的科学主义。
心理主义将绝对的、无可置疑的逻辑规律,降低为以个人心理活动为转移的经验事实,这就陷入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
建立科学哲学的关键:回到事物本身不要像“科学主义”和“人生观哲学那样”,不关心真正的“客观真理”。
回到事物本身的方法:摆脱一切未经考察的偏见和假设,直接面对“事物”本身。
“事物”并非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而是泛指所有可能存在的对象,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存在的或不存在的。
现象学的特点:一旦哲学通过直觉描述到了意识到的现象,那就能描述意识活动的结构以及同这种意识活动相应的意识对象的本质结构。
现象学的观念

作品影响
《现象学的观念》是胡塞尔思想发展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重要标志。在胡塞尔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 心理主义痕迹还十分明显。但在该书中,心理主义被彻底批判,纯认识现象与心理现象被严格区别开来。尽管该 书只是一部导论性的作品,许多具体细节并未展开分析,但它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几乎决定了胡塞尔后期的整个发 展方向。《现象学的观念》的简明使得它成为现象学的入门必读书,因而具有较广泛的影响。它所表达的思想, 对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品思想
首先,现象学还原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象学的观念》中,现象学还原是沿着康德之路和 笛卡尔之路进行的,首先以康德之路提出问题,试以笛卡尔之路解决问题。认识批判是康德哲学的切入点,同样, 胡塞尔也是从认识批判开始其现象学的运作。胡塞尔首先区分了自然的思维态度和哲学的思维态度:前者不关心 认识批判,直接面向事物,把认识的可能性看作是自明的,后者则认为认识的可能性出现了问题。胡塞尔并不是 对康德的简单重复,而是康德之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目的、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他认为首先要 确定认识批判的第一出发点,而且这个出发点必须是无可置疑、绝对明证的,笛卡尔从思维的明证性推论出经验 自我的明证性,这是他失足之处,因为经验的自我不是绝对被给予性。因此,他要求对笛卡尔的思维进行还原, 排除切超越之物,把认识论的研究限制在绝对的被给予性领域,也就是绝对的内在之中。正如现象学还原的康德 之路不是对康德的简单重复,现象学还原的笛卡尔之路也不是对笛卡尔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笛卡尔的继承与超越。 对现象学还原的这两条道路,胡塞尔并没有给予明确的区分。按胡塞尔的本意,康德之路是要解决为何进行认识 批判的问题笛卡尔之路则是要解决认识批判如何确立的问题,二者是在不同的现象学的观念层面上展开的。但实 际上两条道路始终是矛盾的交织在一起,这也反映了胡塞尔还原思想的不彻底性,以及他当时在康德与笛卡尔之 间的徘徊。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综论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综论以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为背景,对其现象学的主要方法:本质还原与先验还原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具体阐述了二者的关联和过渡。
本文在对胡塞尔整体思想把握的基础上,试图对其现象学的方法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标签:本质直观;先验还原;悬搁;纯粹自我;意向性胡塞尔创立了现象学,他提出的现象学思想以及他运用的现象学方法,不仅为欧洲大陆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现象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且作为一种方法,现象学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胡塞尔一生追求“严格科学的哲学”的信念,这样一种笛卡尔式的理想。
他说,“人类文化的最高兴趣要求一种严格科学的哲学的发展;因此,如果我们的时代中的哲学革命要有理由,它就务必是被为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哲学设置基础这一目的所激发的。
”[1]他要求排除一切预先假设,使哲学成为一门明证性的、没有任何前提和假设的科学的哲学。
正是为了这一信仰,胡塞尔运用现象学的独特方法开辟了现象学领域。
本文主要参照倪梁康先生的《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及其主编的《胡塞尔选集》,拟就“本质直观”和”先验现象学还原”(简称“先验还原”)的方法做一简要的综述,并对现象学方法的这两个不同阶段的关联和过渡进行初步探究。
一、本质还原本质还原(eidetische Reduktion)是现象学用来排除经验事实,从而达到对本质的把握的一种方法。
胡塞尔的一生前、后期思想变化很大,但本质还原的方法(亦称范畴直观、本质直观、或观念直观),却是唯一一种贯穿在胡塞尔整个哲学生涯中的方法,从“描述心理学”的《逻辑研究》,到《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最后到《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验现象学》,本质直观(Wesensschau)的方法始终是胡塞尔哲学研究分析的坚实依据。
但我们还是不难看到,胡塞尔在其学术生涯的各个阶段对本质直观的理解的变化是很大的。
1.在《逻辑研究》阶段,胡塞尔就已经对近代哲学的传统做了突破。
现象学的方法

第四章本质的还原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本质的还原也称本质的直觉,指一种获得本质的认识的方法。
为了要理解本质的还原,我们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胡塞尔所说的本质,其次要弄清胡塞尔的直觉的概念,最后要掌握本质的还原的程序。
第一节现象学的本质的概念本质的还原的目的是认识本质。
但是“本质”这一概念除了在现象学意义上的用法外,还有其它很多用法。
为了避免误解,我们需要澄清“本质”的各种意义:(1)“本质”(Wesen)在德语中经常指物体,特别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如“人是有理性的生物(Wesen)”。
(2)“本质”也常被用作与表面现象相对的隐蔽着的实质性的东西。
如“这个人表面上粗暴,但本质上是善良的”。
(3)“本质”被某些唯名论的哲学家当做是依赖于语言用法的习惯或约定的表达的意义,因而他们不承认有什么事物本身固有的自在的本质。
以上三者都不是现象学意义上的本质。
现象学意义上的本质不是指什么物体,不是指什么隐密的实质,更不是约定俗成的语词的意义。
按照胡塞尔,本质属于现象,是可以被直观到的东西,不是躲在现象背后的东西。
本质不是依赖于语词的用法的,相反语词的用法必须以本质为基准。
本质是“自在的”、“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必然的规定性。
反过来说,如果某事物离开了它的本质,即离开了它的一组必然的规定性,它就不成其为该事物。
正如个别的对象,如一棵实在的树,是一个对象,本质也是一个对象,尽管是一种新的对象。
这种新的对象在存有方式上与实在的东西不同,是一种观念的存有者(Idealitaet)。
由此可见,胡塞尔所说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殊相与共相的关系中的共相,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中的一般。
我们已经谈到过胡塞尔区分三种存有者或三种(广义上的)事物。
它们是实在的存有者、观念的存有者、实有的(在内在的时间中存在的)存有者。
本质是观念的存有者。
但是按照胡塞尔存在三种不同的观念的存有者。
与这三种观念的存有者相对应,存在三种研究本质以及本质间的联系规律的科学。
西方哲学史 第七讲 胡塞尔

(1)什么是意向性
❖ 德语中意向性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思是“指 向”或“对准”。
❖ 所谓意向性,简言之就是“意识行为有所指 向的特性”。与人相应,意向性行为就是具 有有所指向的特性的意识行为。这有所指向 的特性乃是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指出人的 意识及其对象同时呈现,也是胡塞尔进行哲 学思考的起点。
❖ 胡塞尔自己所言:“意向性表现了意识的基 本性质……全部现象学问题都与之密切相 关”。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对哲学的主要贡 献。
?1901年10月胡塞尔到哥廷根大学任副教授在那里虽然渐渐有了一批志同道合者但胡塞尔的学术生涯并不一帆风顺他申请教授曾被拒绝同事的贬低和自我怀疑一度使他对自己几乎失去信心但此时在他的影响下的已经有了哥廷根和慕尼黑两个现象学研究的圈子了
第七讲 现象学学派创始人—— 胡塞尔
一、现象学概论
❖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很大,持续时间很长 的一个流派,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祁克果的生存 哲学、弗洛依德的心理学等一起,极深刻地影响了 西方哲学的发展。它于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然后 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哲学运 动。这个运动包括胡塞尔、海德格尔、舍勒、萨特、 利维纳斯、梅洛—庞蒂等许多重要的现代西方哲学 家。这些人的名字几乎就构成了半部现代西方哲学。
❖ 这时候,胡塞尔终于意识到了面临的危机:要 么通过毕业考试继续升学,要么回家跟父亲做 小生意去。胡塞尔醒悟了,开始奋发学习。他 竟然顺利通过了毕业会考,成绩还不错。据说 当校长向学监报告时,说这次成绩还不错的胡 塞尔“是我们学校最差的学生”。
❖ 1876年6月底,胡塞尔进入莱比锡大学。一开 始时,他主修天文学,喜欢数学、物理和哲学。
❖ 现象: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 的形态和联系。(现象的本意是显现出 来的东西)
胡塞尔和他的现象学共24页文档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胡塞尔和他的现象学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名词解释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名词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胡塞尔(Husserl)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被誉为现象学之父。
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哲学和其他学科领域。
在胡塞尔的著作中,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纯粹现象学。
纯粹现象学是胡塞尔的主要贡献之一,它是一种对人类经验的研究方法和哲学体系。
纯粹现象学的基本思想是要解释和分析人类意识的结构和内容,揭示人类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的。
在纯粹现象学中,胡塞尔强调要把握“事物本身”的意义,而不是抽象概念或符号的意义。
他认为,只有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现象,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在纯粹现象学的框架下,胡塞尔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来解释和分析人类经验。
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意向性”。
胡塞尔认为,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是一个“意向的”过程,意识总是指向某种对象或现象。
我们的意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总是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表现”(表识)。
胡塞尔认为,所有的意识都是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的,而表现则是意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表现,我们可以揭示出人类意识的结构和特点,以及人类如何理解世界的方式。
在纯粹现象学中,胡塞尔还提出了“归纳意识”和“描述”等概念来进一步解释人类经验的本质。
他认为,只有通过归纳意识和描述现象,才能揭示出人类意识的本质和特点。
这种方法不仅在哲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他学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是一种深刻的哲学体系,它不仅对人类意识和认知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方法来揭示人类的实践活动。
这种方法对当代哲学和其他学科领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是现代思想史上的一大重要篇章。
第二篇示例:在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中,他设想了一个纯粹的主观领域,即“现象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主观没有任何外在世界和客观事物的干扰,只有直接的感知和表达。
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结构,而不受到主观观念和主客观对立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