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7-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 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 又具实用价值
书法大家
①魏晋: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②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①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②唐朝:张旭、怀素等 ①东晋:王羲之 ②唐朝:颜真卿 ③宋元:苏轼、赵孟兆页 ④明朝:文征明
-5-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6-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时期 宋代
元明 清
绘画艺术的发展
①宫廷画院进入最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②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①文人画成就最突出,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 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②写意画最能反映文人画的风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10-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典例分析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
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
A.《洛神赋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
题目立意:本题主要通过对评价性材料的阅读考查对古代文人画特点的理解。
-16-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12345
探究: (1)依据材料二,判断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京剧中的什么行当?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 (3)当今时代,京剧的发展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参考答案:(1)行当:图1是生,图2是净,图3是丑,图4是旦。 (2)主要特点:以板腔体音乐为主;角色行当的划分极为严格。 (3)措施:国家大力保护和倡导;注意吸收传统京剧艺术的精华;注意与时俱进,推 陈出新。(如答其他内容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赵孟頫楷书《寿春堂记》书于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是 融合二王、李邕而又出以劲肆之作。墨迹为清人陈廷庆所藏
楷书《西厢记全本》 明: 文徵明
清:何绍基书法作品《楷书册》
3、草书
草书起源于 汉初,成熟于 东晋,特点是 笔画简约,钩 连不断;线条 流畅,任情纵 性,但不容易 识别.
王 羲 之 的 《 七 月 都 下 帖 》
篆书笔画粗细如一像铁丝,隶书一波三折像雁尾
3、总趋势:
由繁到简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两个阶段: 自发(实用) 自觉
(审美)
2、书法的主要字体: 楷书、行书、草书
3、书法的意义
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 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盛 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 到顶峰。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 钟繇作品 (欧阳询)、“虞体”(虞世 《宣示表》 南)、“颜体”(颜真卿)、 “柳体”(柳公权)、“赵体” (赵孟頫 )等。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的发展 历程、艺术特点、艺术家代表。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圆,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 文字就多起来” -------(鲁迅语)
起源: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 大多是象形文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称为“图画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 老的文字之一, 从殷商的甲骨文起至唐 楷书形成之前,中国文字的发展就是书 法的发展。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 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 年),向全国颁布的官 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 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 “书同文”。
历史必修三第十课充满魅力的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两宋时期 元明清时期
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1、远古
《彩陶钵绘鸟纹》
《鹳鱼石斧纹》
2、战国秦汉帛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这幅帛画反映了先民们 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天 游或乘龙升天的愿望。 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 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
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
3、秦汉
《夫妇宴饮图》
匠心独运,突破了 常规夫妇对坐呆板的格 局,而是抓住丈夫劝媳 妇饮酒这一情节,细腻 地刻画人物内心精神状 态,因而显得既传神又 富有生活气息。画面上 丈夫左手持耳杯,右手 作一手势,目视媳妇, 进行劝酒,媳妇娇怯含 羞,不好意思正视丈夫, 却又用眼悄悄窥视,人 物形象刻画得很逼真。 线条如春蚕吐丝,再加 浓重艳丽的色彩,成为 典型的“工笔重彩”画。
(2)为什么在魏晋时期,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
① 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准备了材料。
②士人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神韵、意境、风骨的一种工具。 魏晋时代,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可以称之为"人性的自觉"的时 代.魏晋玄学,第一次将个体人格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体现出的是 一种重个性的,审美的人生价值追求,和自由的,适性的,唯美的人生 追求和价值判断. 在审美追求上,魏晋艺术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气韵生动”,而 不是合乎规范.如顾恺之的绘画,陶渊明的诗歌,王羲之的书法,《世 说新语》中的名士,无不体现出他们各有千秋的个性特征.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演变
(1)、从象形(图画)走向符号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狗
猪
鸡
(2)、到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具备六书特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分享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创设情境教学,如组织学生参观书画展览、观看戏曲表演等,使学生在真实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策略:
(1)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富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实践操作、合作学习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发展脉络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此外,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画和戏曲艺术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论文、作品展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书法、编写戏曲剧本等,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2)开展课外阅读,推荐与书画和戏曲艺术相关的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展览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标要求】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②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③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
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中国书画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魅力;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②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和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③古代艺术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使学生:树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性,从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源远流长。
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
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1.汉字的演变及特点(1)演变①起源:六千多年前称为“图画文字”。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历史史实:阅读理解概念:王羲之与《兰亭序》、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山水画、文人画、风俗画、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吴道子与《天王送子图》。
理解记忆: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主要的书法家、画家及其代表作。
阅读理解概念:元杂剧、《牡丹亭》、昆曲、京剧。
理解记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历史解释:分析汉字的演化规律及其原因,感悟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分析探讨各类书法艺术的特征,感悟其艺术特色。
分析不同时期绘画风格演变的原因,感悟其艺术特征。
分析元朝元曲发展的原因,探讨元朝文人生存状态。
分析艺人群体生存状态的变迁,探讨社会对艺人的观念变迁。
发展性选择:分析秦“书同文字”的必要性,探讨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感悟楷书“颜筋柳骨”特色,探讨个性与艺术特色的关系。
比较文人画与杨柳青年画的异同,探讨中国古代艺术品商品化的原因及表现。
综合古代艺术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模块相关知识,探讨艺术与城市商品经济、文化精神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关系。
学习提纲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一)汉字1、演变:⑴起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
⑵成熟: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⑶演变: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小篆、、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2、特点: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
学思之窗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
汉字跨越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沟通不同方言区域,连接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
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起到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
思考?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答案提示:1、中央集权的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1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以上重难点,以下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历史上的经典书画作品和戏曲选段,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艺术形式的理解。
2. **互动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书画创作和戏曲表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缺乏深入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技法特点、历史价值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在艺术鉴赏方面,容易受到个人兴趣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对书画和戏曲艺术的欣赏可能存在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美学价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戏曲表演视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戏曲选段进行排练和表演,录制一段不少于5分钟的视频。视频要求包括完整的表演、角色介绍和戏曲背景知识介绍,以此展现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10 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知识结构】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略讲)1.起源: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
2.演变发展脉络: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
3.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详讲)1.发展的两个阶段:①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②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2.两大功能:审美功能、使用功能。
3.书法三种形体的发展与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
①楷书:发展: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楷书步入盛世。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代表人物: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
②草书:发展:成熟于魏晋。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唐朝的颜真卿,北宋的苏轼,元朝的赵孟頫,明朝的文征明。
三、笔墨丹青中国画(略讲)1.起源: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2.演变:(学生整理线索)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战国:《人物龙凤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如顾恺之;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绘画的高峰。
如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及莫高窟壁画;两宋时期:绘画艺术全面发展,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四、京剧的出现(详讲)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学生根据导学问题自学)起源:原始的歌舞;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艺人优伶;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明朝: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文化生活内容,昆曲流传甚广;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2.京剧的出现(详讲)乾隆末年:安徽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演出,形成“徽汉合流”局面;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一新剧种——京剧;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帖》(摹本)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特点
发展时期
代表人物
楷书 笔画详
备,结构 严整
草书
笔画简约, 勾连不断, 线条流畅 纵情,
魏晋成 熟, 唐代鼎盛
始于汉 初,东晋 成熟
兼具楷书的规
行书 矩和草书的放
纵
始于东 汉,西晋 成熟
钟繇 王羲之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隶书
楷书
楷书诞生以后, 汉字的字形字体就 稳定下来了,确定 了“横、竖、撇、 点、捺、挑、钩、 折”的基本比画, 各个字的比画数和 笔顺也固定起来。
1、汉字的演变脉络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由
繁
隶书
楷书 辅助书体
草书 行书
到 简
学思之窗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 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 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 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 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 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政治上: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经济上: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汉字本身 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帖》(摹本)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朝张旭、怀素
东晋王羲之 唐朝颜真卿 北宋苏轼 元朝赵孟頫 明朝文征明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引导牌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魏晋时期 顾恺之《女史箴图》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南宋·马金远农《《葡梅萄石图溪》凫图》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 始皇统一六国后, “书同文”,向全国 颁布的官定文字。
文是 字相发当展 规到范小,篆偏已旁经有 统一的样式,笔画委 婉曲折,粗细匀称, 字形狭长。
隶书的出现 是秦代书法发展 的结果,他把大 小篆的笔划由圆 转改为方折。这 个变化使得书写 速度提高,后这 种字体在公文中 广泛使用。
1.京剧出现的过程
①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 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京剧。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④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2.京剧的魅力
生
老生
小生
旦
花旦
刀马旦
净
关羽
曹操
丑
唱
做
念
打
魅之一:“唱与念” ----音乐艺术 魅之二:“做与打” ----形体艺术、武术与杂技 魅之三:服饰、脸谱与布景 ----工艺与舞台美术
课堂小结
1.用一段话,表达对“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的课后感受?
2.怎样做个关注国粹艺术生存与发展的有心人?
唐朝:国家统一,经济比较繁荣,统治者政策开明,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 活跃,唐朝绘画题材广泛,兼容并蓄,达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峰。
宋朝: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盛行。 明清:随着专制主义的加强,人们的思想文化受到控制,将自己的思想融入
画中的文人画在这一时期盛行。
三、京剧的出现
导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甲
大
小
骨
文
篆
篆
隶 书
牛楷 书
甲 由于是刀刻的, 所以其线条多
方折,劲直为
骨 主,同时字体
的结构,长短,
文 大小都没有定 势。
大篆
又称籀zhòu文, 相传是西周周宣王 太史籀所创,是一 种较为统一的文字, 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小篆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南宋·马金远农《《葡梅萄石图溪》凫图》颜墨头 坤色痕树 。,。,
元 王冕《墨梅图》
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时期 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特点
以人物肖像为主 门类丰富
代表人物及作品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夫妻饮宴图》
魏晋南北朝 士大夫活跃于画坛 顾恺之《女史箴图》
隋唐五代 两宋时期
吸取外来美术风格 中国绘画的一个高 峰
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展子虔《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王冕《墨梅图》
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徐渭《牡丹礁石图》
郑板桥《墨兰图》
课内探究
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 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 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 本原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用唐宋元明清时期绘画艺术 发展的史实,来论证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