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汉朝的文化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汉朝的文化》教学设计(精品).doc

汉朝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朝的文化,文化史的课程是历史教学中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入手,利用一个个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将三个框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并设计了三个讨论课题,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掌握司马迁写《史记》的条件,学习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列表格比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
2.讨论:“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宗教是否有益的?”“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从中你有什么感悟?”,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2.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
2.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二)教学难点1.佛教得以传播的原因。
2.佛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 教学方法1.讲解法。
2.小组讨论法。
●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二)素材准备图片、文本、视频、课件。
●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电视连续剧导入法:同学们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孙悟空曾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派了众多天兵天将来捉拿他,都未能将其制服,那最后是谁将孙悟空制服并将其压在五指山下的呢?对,如来佛祖。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汉代的文化学案

第17课汉代的文化一、课前预习一、佛教起源于哪里?何时传入我国?二、道教在我国兴起于何时?开创人是谁?尊谁为教主?3、简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二、当堂检测一、佛教起源于地域,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域。
二、道教兴起时期,在兴起,开创人之一叫,尊教主。
3、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生活在时期,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通史——《》。
4、右图,1974年,农人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发觉一些陶俑,通过几年的挖掘,这是本世纪最重大,也是最兴奋人心的考古发觉,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该遗址是()A、半坡遗址B、秦始皇陵兵马俑C、阿房宫遗址D、敦煌莫高窟五、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A.佛教B.伊斯兰教C.道教D.基督教三、课后作业一、(必做题)⑴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纪年体通史D.纪年体断代史⑵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北方开洞窟,南方修庙宇。
那么你明白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刻是在()A.西汉末年B.东汉初年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⑶有人想参观我国最先的佛教寺院,你建议他去哪里()A.少林寺B.白马寺C.相国寺D.寒山寺⑷佛教和道教取得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一起缘故是()A.都是外来宗教B.都迎合统治者想永生的愿望C.都能麻痹人民的思想D.都主张修身养性,永生不老。
⑸以下哪些史实能够从《史记》中查阅到()①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②武王伐纣③陈胜吴广起义④商鞅变法⑤焚书坑儒⑥班超出使西域⑦文景之治⑧城濮之战A.①②⑤⑦B.②③④⑤⑧C.②③④⑤⑦⑧D.①③⑤⑥⑦二、(选做题)在一部电视剧里,描述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吕后,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
想一想,究竟是谁错了,什么缘故?3、(试探题)阅读材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请回答:⑴这是鲁迅先生对哪一部史书的评判?此书记叙了哪一时期的史实?⑵鲁迅什么缘故称这部高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⑶这本书的作者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在作者的身上表现出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咱们学习?⑷他撰写的名著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第17课 汉朝的文化

第17课汉朝的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
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学习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
3.学习司马迁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著书立说的坚强意志和对待历史客观、严谨的态度。
一、佛教的传入
1、世界三大宗教、、。
2、佛教:①发源地:__ ___。
②传入时间____ ,经传入我国地区。
③在中国的传播:最早的信徒大多是,东汉末年在开始流传。
④中国民间传播之因:佛教宣扬._______和。
按佛教的说法,今世忍受苦难,虔诚的心佛,来世可得到幸福。
由于人们对的期盼,开始信佛。
⑤影响:为中国的注入新的因素。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
对我国的、. 、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道教的出现:
①产生地点: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③教主:________。
④影响:给中国打上了深刻烙印。
对古代的影响无处不在(如:元宵节,庙会)。
道教的,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古代和的发展。
(如:火药的发明)
三、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时期伟大的。
撰写的,是一部不朽的名著。
2、《史记》:①内容:___ _____ 。
②体裁:____ _ 。
③影响:内容翔实,秉笔直书,是一部严谨的著作。
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优秀的。
汉朝的文化特点

汉朝的文化特点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化特点深远影响了后世。
本文将对汉朝的文化特点进行探讨,为读者展现这一时期独特的文化风貌。
一、重视儒家思想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时期。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忠信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汉朝帝王高度重视儒家学说,推崇儒术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并将儒家思想渗透到教育、官制和法律等各个领域。
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汉朝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繁荣的文学艺术氛围汉朝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如《楚辞》、《世说新语》等,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九章”,即乐府、诗经、楚辞、汉赋、骈文、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辞章、史铭,其中包含了汉朝独有的文化特色。
在艺术方面,汉朝继承了先秦时期的艺术传统,发展了丝织、瓷器等工艺,并培育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
著名的汉代文人画家、书法家和音乐家多有涌现,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对中国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发达的科学技术与制度建设汉朝是中国科学技术与制度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科学技术方面,汉朝人民发明了许多重要的工具和生活用品,如指南针、造纸术和铁铸技术等。
这些发明与创新对中国历史的进步和文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汉朝也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它建立了严格的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汉朝的农业、税收和货币制度等也相对完善,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放的对外交流与文化融合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频繁的时期。
汉代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中亚国家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经济、文化和宗教方面,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同时,汉朝也接纳了西域、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
汉朝的文化特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它重视儒家思想、繁荣文学艺术、发展科学技术与制度建设,并开放对外交流与文化融合,使得中国的文化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发展与壮大。
古代历史中的汉朝文化

古代历史中的汉朝文化汉朝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文化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包容性,它融合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而繁荣的文化景观。
一、汉朝文化的起源汉朝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这个时期被视为汉朝文化的鼎盛时期。
西汉时期的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汉文化。
这一时期,汉朝政权通过积极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得汉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二、汉朝文化的特点1. 文化多样性:汉朝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它吸收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到汉文化中。
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特点使得汉朝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后来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打下了基础。
2. 文化繁荣:汉朝文化的繁荣可以从当时的文化产物中得到体现。
在西汉时期,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例如,西汉时期的文学作品《诗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儒家思想的兴起: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思想,对汉朝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提倡以德治国,对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汉朝文化的影响1.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汉朝文化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时期的文学作品、艺术形式和思想观念都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汉朝时期的诗歌形式对后来的唐诗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儒家思想则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对东亚地区的影响:汉朝文化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东亚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将汉朝文化传播到了东亚地区。
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3.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汉朝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七年级历史第17课

七年级历史第17课第17课: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一、秦朝的统一1.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2.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3. 统一的文字和货币:秦朝统一了文字和货币,促进了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二、汉朝的兴起1. 汉朝的建立:刘邦建立了汉朝,实行了比较宽松的统治政策。
2. 开创科举制度:汉朝开创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 丝绸之路: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三国时期的动乱1. 三国的形成:东汉末年,王莽篡权导致社会动荡,最终分裂为魏、蜀、吴三个国家。
2. 董卓和曹操:三国时期,董卓和曹操等人的权谋和战争使得局势更加混乱。
3. 诸葛亮的出场:诸葛亮的出现,对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南北朝时期的分裂1. 南北朝的形成:北方的鲜卑族和南方的刘宋王朝之间的战争导致南北朝的分裂。
2. 鲜卑族的入侵:北方的鲜卑族入侵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
3. 文化的交融: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五、隋唐的统一和繁荣1. 隋朝的建立:隋文帝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隋朝。
2. 高度中央集权:隋朝实行了高度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3. 唐朝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六、总结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经历了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三国时期的动乱、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隋唐的统一和繁荣。
这些变迁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7课汉朝的文化

三,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
位于陕西韩城南10公里的司马迁墓 位于陕西韩城南 公里的司马迁墓
司马迁 祠位于陕西 韩城, 韩城,是后 世人民为了 纪念我国西 汉时期著名 的史学家司 马迁而修建 的.
司马祠——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 司马祠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史家之绝唱, 史家之绝唱 离骚》 . 《离骚》". ——鲁迅 鲁迅 你如何理解鲁迅对 史记》的评价? 《史记》的评价?
2.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 ——
想一想
佛教传入我国后, 1.佛教传入我国后,最早信奉者大多是 帝王贵族,他们为什么要信奉佛教? 帝王贵族,他们为什么要信奉佛教?后来贫 苦民众也开始信佛,原因何在? 苦民众也开始信佛,原因何在? 统治者信奉佛教是因为佛教叫人忍受痛 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苦,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统治者大 力支持和宣传佛教. 力支持和宣传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宣扬生死轮回, 佛教的基本教义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 迎合了贫苦民众对来世幸福的期盼. 应,迎合了贫苦民众对来世幸福的期盼.
能力拓展
阅读材料: 究天人之际. 阅读材料: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成一家之言. 变,成一家之言." 请回答: 请回答: 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1)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 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 史发展过程, 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
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 (2)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他撰写的 著作是什么?有何价值? 著作是什么?有何价值?
,
年
的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PPT课件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史记>
请思考<史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有什么价值?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我来做导游请简单介绍你知道的寺 院和道观。
归元寺
宝通寺
长春观
教别 发源地 时间 信仰对象 宗教场所
教义
佛教 印度 西汉末年 佛
寺院
转世投胎,忍受苦难 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道教 中国 东汉时期 神仙
道观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 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请同学们想一想封建统治阶级为什么总是积极提 倡和扶持佛教和道教?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一:本班是否有信仰宗教的学生。
调查内容二:有多少学生参加过算命、抽 签、拜神等活动。
调查内容三:请参加过抽签的同学谈谈他 们的经历和感受。
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贯政策, 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 还是应该崇尚科学,批判地继承 我国传统的宗教文化,要注意把 宗教和迷信、邪教区分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
西藏大昭寺释迦牟尼 端坐在莲花座上的释迦牟 释迦牟尼 12岁等身像 尼正在宣讲佛法
2.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
1.佛教传入我国后,最早信奉者大多是帝王 贵族,他们为什么要信奉佛教?后来贫苦民众也 开始信佛,原因何在?
统治者信奉佛教 是因为佛教叫人忍受 痛苦,符合统治者的 政治需要。所以统治 者大力支持和宣传佛 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 宣扬生死轮回、因果 报应,迎合了贫苦民 众对来世幸福的期盼。
司马迁
《史记》分本纪、 表、书、世家、列 传五部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 涉。吴广者,阳夏人也, 字叔。陈涉少时,尝与 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曰:“苟富 贵,无相忘。”佣者笑 而应曰:“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陈涉太息 曰:“嗟乎!燕雀安知 鸿鹄之志哉!”
法下 补《 开 六史 百 经记 史 之》 体裁: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之 遗 上 ,
想一想
2.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 响? 文学:激发了 中国神化小说的创 作热潮,《西游记》 就是其中的优秀者。 艺术:带有佛 教艺术特色的建筑 石窟艺术、雕刻艺 术、绘画艺术、音 乐、舞蹈艺术兴起。
二、道教的出现
道教圣地四川青城山五洞天
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
宗教 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道教尊崇道家学派老子 为教主 修身修身养性,炼制丹 药,以求得道成仙
道教第一座国家级道观—洛阳上清宫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老 子
神 化
太上老君
遍布各地的城隍庙(城隍:古代神话中守城池的神)
三、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 文学家。字子长,生于汉 景帝中元五年(前145), 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 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 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 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 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 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 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 记》的撰写。
时期的史事 历史价值:记录的史实真实、客观, 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文学价值:文 笔简洁,语言 生动,刻画人 物栩栩如生, 是一部优秀的 文学著作。 《史记》书影
想一想:司马迁给你怎样的启示? 启示:我们也 要像司马迁一样树 立远大的理想,并 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奋斗,不能一遇到 挫折就退缩,只要 坚持努力去做,就 会取得成功。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中国的宗教信仰呢?
第17课
汉朝的文化
佛教的传入 道教的出现 司马迁与《史记》
一 、佛教的传入
1.传入的时间和路线
佛 教 传 入 路 线 图
西汉 末年 古印 从 度 经 丝绸 之路 中原公元前6- 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 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 子乔达摩· 悉达多所创, 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 尊称为“释迦牟尼”,也 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 意思。东汉时传入我国与 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 世界三大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