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 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以景衬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 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 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 相融。
通感 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 注:凤吹,笙的别称。因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声
音清亮,宛如凤鸣,故得名。传说中仙人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首句
觉就、由此嗅作想觉,说、笙曲味似觉从天、降,触极言觉其超沟凡通入神起。 来的一种 修问辞题手:该法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 出笙乐的明丽新鲜,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 来得具体高妙;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这里的 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 树之多,是何等绚丽的景象,她意味着笙乐的明媚、 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
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
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
• 马致远《汉宫秋》
•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 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 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 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 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 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 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 的情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

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
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
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
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 不胜的感伤。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 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 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 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 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 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
操守。

松 杜荀鹤
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 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 “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 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 “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 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 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 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 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 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 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中 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 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 夜恹恹,不醉如何? 析:“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 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句,以“玉 露”“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 面烘托出月光的清朗之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有人说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怎样理解的?说 说你的理由。
〖试题透视〗本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 妙变化,耐人寻味。问题是“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就必须弄清楚从什么 转达什么上来。诗中有两个明显的词语,第一句中的“不曾愁”,第四句中 的“悔”。找准了这两个感情基调,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 的赏析。
〖试题透视〗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 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 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 人非”。下片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想借游览 以排遣凄楚的心情,有泛舟双溪的想法。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 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又预料到愁重 舟轻,不能承载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参考答案〗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 “悔”的心理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陌头杨柳色”。女主人公触景生 情,看到陌头杨柳色(春色),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自身的孤独寂寞、 对夫婿的思念和担忧,一时涌上心头, 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活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寓情于景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 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 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 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 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4
三、修辞技巧 比喻、比拟(拟人)、夸张、对比、双关、通感、借代、反语、反问、互文等等。 四、章法技巧 1.结构上的常用术语 开门见山、直承文题、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卒章显志、先景后情、以景结 情、铺设悬念、伏笔照应、过渡衔接、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首尾圆合、点明文 题、等等。 2.内容表现 景————情 事————情 景、事————情、志 事、物————理、趣 3.谋篇章法 首———起
2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二、描写技巧 1.渲染铺陈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文学创作,就是 从正面着意描写,用铺排、反复等手法对人物和环境作突出、强调。 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 莲叶北。 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青年男女采莲时的欢愉活灵 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 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 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 登郡门。 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太守家迎娶兰芝的场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 美丽高贵,为全诗增加了悲剧 的气氛。 2.烘托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为明显突出。用于 艺术创作,就是指从侧面 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⑴正衬:用同类的相似的事物来衬托,此乃“烘云托月”之法。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⑵反衬:用相反、相对的事物进行衬托,此乃“山高月小”之法。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⑶互衬:两个事物相互映衬,无主次之分,此乃“绿叶衬红花”之法。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

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问以题小:草“比寸喻草心游”子、,“以三春春天晖三”分月别的比阳喻光什来么比? 说喻明慈了母什的么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 报答的。
1、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
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2、通感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7、象征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 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 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 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8、联想和想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 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 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中 “虚”是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 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 以虚象显实境。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快乐、悲伤等感情。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 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
怀、借古讽今。3、起兴、抑扬、象征、对比、
用典、联想、想象、以小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寻春偶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
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
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
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
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
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直接
表现出来。(得分点)
精选课件
8
3、动静结合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
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
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
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落花、月出、鸟
鸣把山的幽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
精选课件
9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精选课件
7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
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
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
4、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 吟留别》 b、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春花秋 月何时了》 c、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
的实象、实事、实精景选课件。
10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 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 规范答题。
精选课件
4
1、衬托或烘托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 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
“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
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
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
的主题。
精选课件
12
6.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 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 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 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王昌龄《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பைடு நூலகம்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
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
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
态突现出来。
精选课件
14
8、用典 用典有用典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 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等等和愿望, 属于借古抒怀(讽今)。
精选课件
1
填诗词小练习
最快的船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害羞的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多的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消瘦的人——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憔悴的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最忧愁的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
最深的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高的楼——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大的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架子最大的人——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 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 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 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 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感情。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 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精选课件
15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
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 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 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用事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 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
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
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
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
盾,具有震撼人心的精选力课件量。
6
(1)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 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
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
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
之情。
精选课件
13
7.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 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 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
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
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
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
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
无,留下悠然不尽的精选情课件味。
5
2、对比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问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
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
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
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
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
烈渴望。
精选课件
11
5.抑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 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 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