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1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基因的分离定律141208PPT课件

第四部分关于杂种子一代的分析: “凡是那些性状,它们在杂交时完全传给后代,或者 是几乎不变,因而本身就造成杂种的性状的,就称 为显性的,而那些在这种过程中潜伏起来的,就称 为隐性的。“隐性”这种说法得到采用,是因为用 它所表示的性状在杂种中退出或完全消失了,但是 在它们的后代中又仍然重新出现,没有改变,就像 以后所要说明的一样。”
六 表现型与基因型
❖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举例) ❖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 定相同。(举例)
他的简短论文,《植物杂种试验》,正如Curt
Stern所出色描述的那样,“是人类思维所取得的伟大
胜利之一。它不仅是宣告了通过新的观察和试验方
法发现了重要事实。更确切地说,在最高级的创造 性活动上,它将这些事实以概念系统的形式呈现出
来,这就使之具有普遍意义……(孟德尔的论文)将
作为科学试验和对数据资料的深遂理解的范例永世 长存”(Stern and Sherwood,1966)。
孟德尔的实验
第一个试验中15个植株有60次的受精 第二个试验中10个植株有58次的受精 第一个试验中10个植株有35次的受精 第一个试验中10个植株有40次的受精 第一个试验中5个植株有23次的受精 第一个试验中10个植株有34次的受精 第一个试验中10个植株有37次的受精
纯合子和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 个体,如基因型为DD或dd的个体
金鱼草的花色遗传
达尔文
根据“混合学说”,生物的性状黑加白得到后代 灰,灰加灰出现的后代次灰,依此类推,性状 越来越单调,不存在很多可供选择的性状,因 此没有物竞天择的物质基础。所以,达尔文急 需遗传学说为进化论提供解释和支持。但是, 遗传规律在他眼皮底下溜过去了。
六 表现型与基因型
❖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举例) ❖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 定相同。(举例)
他的简短论文,《植物杂种试验》,正如Curt
Stern所出色描述的那样,“是人类思维所取得的伟大
胜利之一。它不仅是宣告了通过新的观察和试验方
法发现了重要事实。更确切地说,在最高级的创造 性活动上,它将这些事实以概念系统的形式呈现出
来,这就使之具有普遍意义……(孟德尔的论文)将
作为科学试验和对数据资料的深遂理解的范例永世 长存”(Stern and Sherwood,1966)。
孟德尔的实验
第一个试验中15个植株有60次的受精 第二个试验中10个植株有58次的受精 第一个试验中10个植株有35次的受精 第一个试验中10个植株有40次的受精 第一个试验中5个植株有23次的受精 第一个试验中10个植株有34次的受精 第一个试验中10个植株有37次的受精
纯合子和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 个体,如基因型为DD或dd的个体
金鱼草的花色遗传
达尔文
根据“混合学说”,生物的性状黑加白得到后代 灰,灰加灰出现的后代次灰,依此类推,性状 越来越单调,不存在很多可供选择的性状,因 此没有物竞天择的物质基础。所以,达尔文急 需遗传学说为进化论提供解释和支持。但是, 遗传规律在他眼皮底下溜过去了。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_PPT

1
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 例为高茎:矮茎=3:1 ,遗 P 配子 D d 孟德尔观点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 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 DD:Dd:dd=1:2:1
孟德尔观点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 F1配子
D d D d
F1
高茎 Dd
×
Dd
高茎
孟德尔观点3: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 Dd DD dd F2 1 :2 :1 F2有几种遗传因子组合类型?比例是多少? 孟德尔观点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无美人尖
图8 双手手指嵌合
1、有酒窝 2、无酒窝
1、去雄
2、套袋
3、扫粉 4、授粉 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
5、套袋
现象的思考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疑惑一: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的?矮 茎性状消失了吗?
显性性状:F1中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高茎。
隐性性状:F1中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矮茎。
疑惑二:为什么矮茎在子二代中又出现 了呢?
异花传粉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图1耳垂的位置
图 62 食指长短 图 卷 舌
1、食指比无名指长 1、有卷舌 2、食指比无名指短 2、无卷舌
1、双眼皮 1、有耳垂 2、单眼皮 2、无耳垂
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
图 7 脸颊有无酒窝
1、有美人尖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
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 彼此分离。 • 一般情况下,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遗传因 子分离比是1:2:1, F2性状分离比是3:1。
孟德尔实验的程序 蕴含
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 例为高茎:矮茎=3:1 ,遗 P 配子 D d 孟德尔观点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 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 DD:Dd:dd=1:2:1
孟德尔观点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 F1配子
D d D d
F1
高茎 Dd
×
Dd
高茎
孟德尔观点3: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 Dd DD dd F2 1 :2 :1 F2有几种遗传因子组合类型?比例是多少? 孟德尔观点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无美人尖
图8 双手手指嵌合
1、有酒窝 2、无酒窝
1、去雄
2、套袋
3、扫粉 4、授粉 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
5、套袋
现象的思考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疑惑一: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的?矮 茎性状消失了吗?
显性性状:F1中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高茎。
隐性性状:F1中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矮茎。
疑惑二:为什么矮茎在子二代中又出现 了呢?
异花传粉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图1耳垂的位置
图 62 食指长短 图 卷 舌
1、食指比无名指长 1、有卷舌 2、食指比无名指短 2、无卷舌
1、双眼皮 1、有耳垂 2、单眼皮 2、无耳垂
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
图 7 脸颊有无酒窝
1、有美人尖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
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 彼此分离。 • 一般情况下,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遗传因 子分离比是1:2:1, F2性状分离比是3:1。
孟德尔实验的程序 蕴含
《3-1基因的分离定律》课件(共32张PPT)

1、指导杂交育种:
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 的基因型是TT×tt,则: 抗锈病 。 (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___, Tt 表现型是_______ 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这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性状分离 。 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生物必修2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A
减数分裂过程中,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 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减数分裂 离。
a
A
a
生物必修2
五、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 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豌豆花色(性状) 显性 隐性 基因组成
紫花 白花 表现型
AA或Aa aa 基因型
算一算:
每个杂交组合中F2表 现型的显性和隐性的 比例是多少?
生物必修2
想一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孟德尔是如何简 单表示的?
2、遗传因子在细胞中是如何存在的?
3、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
4、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 1?
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
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能保持性 状的稳定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孟德尔(1822—1884),奥 国人,遗传学的奠基人。21岁起 做修道士,29岁起进修自然科学 和数学。主要工作:1856-1864 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 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 62岁时带着对遗传学无限的眷恋, 回归了无机世界。主要贡献有: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ppt课件

•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 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
因为表现型是基因型与内外环境条 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一株水毛茛的不同形态
扁平状 丝状
3、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
孟德尔为了证实自己 对性状分离现象推断的 正确性,首创了测交实 验方法。
• 分析方法科学:化繁 为简,由简到繁。
• 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
4、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育种 2)医学上
1)育种
选
选
择
择
亲
所
本
需
进
杂
行
种
杂
后
交
代
具
选
有
的 品 种
稳 定 遗 传
育
性
状
2)医学上
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 很高。例如,多指的遗传。
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较 低,但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将会 大增。例如,先天性聋哑的遗传。
想一想: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图解
亲本
AA
×
aa
配子
Aa
×
A
A
AA
Aa a
Aa
a
aA
aa
2、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
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 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 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 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相关概念
等位基因 性状与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表现型与基因型
多指的遗传
亲代
×
多指
正常
配子
子代
多指
1
•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
因为表现型是基因型与内外环境条 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一株水毛茛的不同形态
扁平状 丝状
3、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
孟德尔为了证实自己 对性状分离现象推断的 正确性,首创了测交实 验方法。
• 分析方法科学:化繁 为简,由简到繁。
• 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
4、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育种 2)医学上
1)育种
选
选
择
择
亲
所
本
需
进
杂
行
种
杂
后
交
代
具
选
有
的 品 种
稳 定 遗 传
育
性
状
2)医学上
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 很高。例如,多指的遗传。
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较 低,但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将会 大增。例如,先天性聋哑的遗传。
想一想: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图解
亲本
AA
×
aa
配子
Aa
×
A
A
AA
Aa a
Aa
a
aA
aa
2、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
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 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 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 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相关概念
等位基因 性状与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表现型与基因型
多指的遗传
亲代
×
多指
正常
配子
子代
多指
1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PPT课件

(基因填写三步曲) 例: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
则一家三口的基因型为_____。
第1步 搭架子:父亲A__ 母亲A__ 第2步 看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孩子aa 第3步 填空:父亲Aa 母亲Aa
③ 利用子代性状分离比例法
显:隐=3:1
Aa×A a
显:隐=1:1 Aa×aa
全显 AA×__ 全隐 aa×aa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抗__锈__病__和__不__抗__锈__病__,这 种现象称为_性__状__分__离___。
(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T_T__或__T__t _。其中基 因型为__T__t 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
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
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 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 再发生分离。
第3生3页物必/共修622页
n • 杂合子(Aa)自交 代,求后代中是杂合子的概率。
1
杂合子(Aa)的概率:
2n
1
纯合子(AA+aa)的概率: 1—
2n
显性纯合子(AA)的概率=隐性纯合子(aa)的概率
第2生1页物必/共修622页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F1 测交
Aa × aa
配子
A
a
a
1︰1
测交 后代
比例
Aa
aa
1 ︰1
第2生2页物必/共修622页
测交实验不仅完全 证实了孟德尔的推断, 同时,还证明了F1 是 杂合子。
第2生3页物必/共修622页
思考
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 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则一家三口的基因型为_____。
第1步 搭架子:父亲A__ 母亲A__ 第2步 看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孩子aa 第3步 填空:父亲Aa 母亲Aa
③ 利用子代性状分离比例法
显:隐=3:1
Aa×A a
显:隐=1:1 Aa×aa
全显 AA×__ 全隐 aa×aa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抗__锈__病__和__不__抗__锈__病__,这 种现象称为_性__状__分__离___。
(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T_T__或__T__t _。其中基 因型为__T__t 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
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
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 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 再发生分离。
第3生3页物必/共修622页
n • 杂合子(Aa)自交 代,求后代中是杂合子的概率。
1
杂合子(Aa)的概率:
2n
1
纯合子(AA+aa)的概率: 1—
2n
显性纯合子(AA)的概率=隐性纯合子(aa)的概率
第2生1页物必/共修622页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F1 测交
Aa × aa
配子
A
a
a
1︰1
测交 后代
比例
Aa
aa
1 ︰1
第2生2页物必/共修622页
测交实验不仅完全 证实了孟德尔的推断, 同时,还证明了F1 是 杂合子。
第2生3页物必/共修622页
思考
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 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教学)PPT课件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兔的白毛和黑毛 鸡的玫瑰冠和单冠
挺直
向背面弯曲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羊的短毛 B、兔的长毛和白毛 C、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D、大麦的高秆与矮秆 E、豌豆的红花与大豆的白花 F、鸡的长腿和毛腿 G、种子的圆形和扁形 H、人的双眼皮和大眼睛 I、小麦的早熟和晚熟
全显 全显 全显 显:隐=3 : 1 显:隐=1 : 1 全隐
例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的遗传中,杂合子亲本(Aa)
与隐性亲本(aa)交配,其子代个体中 ①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1_/_2___; ②隐性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1_/_2___; ③显性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0____; ④与双亲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比例是__0___; ⑤与双亲表现型都不同的个体比例是__0___。
花的位置 651(叶腋) 207(茎顶) 3.14:1
种皮的颜色 705(灰色) 224(白色) 3.15:1
豆荚的形状 88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豆荚颜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信服了吗?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 性排列。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杂种子一代 高茎
隐性纯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矮茎
Dd × dd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dd
高茎
矮茎
1 :1
重要概念:
基因
等位基因
基因分离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基因的分离规律课件1.ppt

④F1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基因分离,每个 配子中基因成单。
⑤F1形成的配子种类、 比值都相等,受精机 会均等,所以F2性状 分离,表现比为3:1, 基因类型比为1:2:1。
DD—显性纯合体:由两个显性基因型相 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 成的个体叫显性纯合体。
dd—隐性纯合体:由两个隐性基因型相 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 成的个体叫隐性纯合体。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同一位置位上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如Dd。
? DD或dd是不是等位基因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狗的长毛和短毛,豆荚的高茎与矮茎;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dd。
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受环境影响。
生物体在整个发育 过程中,不仅要受 到内在因素——基 因的控制,还要受 到外部环境条件的 影响。 如:水 毛茛叶在空气中和 水中就呈现两种不 同的形态。因此,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 环境相互作用的结 果。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 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 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 遗传给后代。
1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 2、用分析方法,先研究–对相对性状
再研究二对相对性状 。 3、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一种性状 787(高) 5474(圆滑) 6022(黄色) 651(叶腋) 705(灰色) 882(饱满) 428(绿色)
另一种性状 277(矮) 1850(皱缩) 2001(绿色) 207(茎顶) 224(白色) 299(不饱满) 152(黄色)
基因的分离定律ppt课件

隐性基因
那些在纯合体或杂合体中不表现 出特征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显隐性关系
当两个等位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 ,显性基因通常会掩盖隐性基因 的表现。但当两个等位基因处于 纯合状态时,隐性基因可能会表
现出特征。
03
分离定律的实质
分离定律的表述
分离定律的表述是指: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04
分离定律的应用
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判断亲本杂交组合的基因型
根据分离定律,通过分析亲本的表型比例,可以判断亲本 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从而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 交育种。
预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根据分离定律,可以预测子代中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从而 指导育种实践,提高育种效率。
指导作物品种改良
根据分离定律,可以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分型和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通过分离定律的应用,可以进行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帮助夫妇了解胎儿可能的遗传疾病 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分离定律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1 2 3
基因定位和染色体分析
根据分离定律,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进行基因定位和染色体分析,进而研究人类基 因组的组成和结构。
单倍型分析和群体遗传学研究
通过分离定律的应用,可以进行单倍型分析和群 体遗传学研究,揭示人类群体的遗传变异和演化 规律。
疾病易感基因的识别和研究
通过分离定律的应用,可以识别和研究某些疾病 易感基因的分布和作用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提供理论依据。
05
分离定律的实验验证
测交实验验证
孟德尔的测交实验验证了分离定律。测交实验是将杂合子与 隐性纯合子进行交配,得到后代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 例接近1:1。这个结果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Dd:dd=1:2:1 , 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高茎:矮茎=3:1 。
③演绎推理
让F1与隐性纯合亲本相交 预期结果:高茎︰矮茎=1︰1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
dd
④验证假说:——测交实验
配子 D
d
d
实验结果(正反交?):
高茎(30)︰矮茎(34)=1︰1
为什么F1全是高茎? 为什么F2矮茎又出现了?
F1
高茎
为什么会出现一定性状分离比?
⊗
为什么正反交一样?
F2 高茎 矮茎
思考:如何证明性状分离比的出现不是偶然?787 277
性状分离比是第几年统计的结果?
3:1
如果是粒形呢?
②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P5
内容: ⅰ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来改为基因)控制的,且相互独 立。
测交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证 后代 实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是
正确的
Dd
高茎 1:
dd
矮茎 1
测交的作用:验证孟德尔定律,间接证明了F1的基因型及 其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⑤得出结论——基因分离定律
1.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关键点: 2.细胞学基础: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3.实质: 等位基因的分离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归纳法是对观察、实验和调查所得的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 一种研究方法。
4.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什么是融合遗传?
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 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①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P 高茎×矮茎(正反交)
要出现标准的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 F1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F2不同基因型个体存活率相同 子代数量足够多 细胞核遗传且为完全显性 等
ⅱ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ⅲ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中。
ⅳ在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用遗传图解解释 实验结果
亲代的表现型(性别)、基因型 配子类型(3代可省) 交配方式、箭头方向 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P、配子、F1等
遗传图解: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自由组合 基因连锁
A
D 12 d
a B 34
B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
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A,IB,i
4.交配方式类
(1)杂交
(2)自交
(3)测交
基因型不同的生 物体,通过雌雄生 殖细胞的结合产 生后代的过程.用 ×表示.
杂种子一代与
隐性个体相交,
用来测定F1的 基因型.
A
D 12 d
a
B
3 4
隐性 基因
B
相同
(2) 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 英文字母表示,如a,b,d等.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 制相同性状的基因.
等位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 基因 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3)非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位于同源染色体 (4)复等位基因
特点: 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5)杂合体(子)
概念:
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 体.
特点: 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6)杂种后代
杂交产生的子代称为杂种后代,如杂种子一代(F1),杂种 子二代(F2) …
3、基因类
显性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 (1) 基因 文字母表示,如A,B,D等.
自花传粉也叫自交,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 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同株或异株的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
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接收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4)反交、正交 是一组相对概念.
若甲(♀) ×乙(♂)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 则甲(♂) ×乙(♀)的交配方式称为反交.
介绍: 被子植物的两性花和单性花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胚乳。如:水稻、玉米、小麦等 双子叶植物:种子中无胚乳。如:豌豆、花生、大豆等
2.实验方粉
套袋
3.科学发现模式:假说演绎法 P7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 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 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 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 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体亲本杂交,F1表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体亲本杂交,F1未 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性状分离
F1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形性状的现
象(出现不同于F1的表现型)
高茎
(5)性状重组
矮茎 高茎
F1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P的表现型(性状 组合)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6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1.1
考纲要求 1. 孟 德 尔 遗 传 实 验 的 科 学 方 法 (Ⅱ) 。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一、基本概念 1.生物性状类
(1) 性状 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2)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 (3)
2.生物个体类
(1)表现型
生物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
(2)基因型 与生物个体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配子、合子 配子:成熟生殖细胞 配子结合成合子
(4)纯合体(子) 概念: 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得出采用的研究方法: 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假说演绎法 统计学分析
➢萨顿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果蝇实验证实
➢沃*克提出“半保留复制”,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证实
➢遗传密码的破译:克里克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等
➢斯他林和贝利斯激素调节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
三、模拟实验——性状分离比
(5)自由(随机)交配 种群中所有雌雄个体间交配概率相同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
1.实验材料:豌豆
➢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归纳了7对) ➢花较大,易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子粒多,统计分析结果可靠(易种植)
思考:果蝇为什么常用做遗传实验材料?
➢相对性状明显; ➢繁殖周期短; ➢子代数量多 ➢染色体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