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四川盆地

合集下载

文科二本师范选的地理科学

文科二本师范选的地理科学

文科二本师范选的地理科学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地球的物质构成、物理特性、生物环境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文科二本师范选的一门重要学科,地理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地理素养以及地理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理科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地理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理特征、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进而形成对地球的整体认识。

这不仅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帮助,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珍惜地球资源的意识。

其次,地理科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

地理学科的学习涉及到对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析和研究,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

通过地理科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地理问题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地理科学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和地理素养。

通过地理科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现象和地理文化特色,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素养。

这对于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地理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地理科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之情。

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地球的美丽和奇妙之处,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地球的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

总之,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文科二本师范选的学生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地理科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认识,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拓宽地理视野和地理素养,提高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之情。

因此,地理科学的学习对于文科二本师范选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值得重视和研究。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华南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华南
(3)气候:大部分地区年温差小,终年皆夏。降水丰富 ,风力强劲,蒸发旺盛。 (4)土壤和植被:主要为珊瑚岛和沙岛。珊瑚岛由珊瑚 砾岩、珊瑚砂岩和珊瑚灰岩组成。植物主要为肉质的 耐旱植物。 (5)资源:鸟类资源丰富,形成许多鸟粪磷矿,海生生 物大量繁殖。
南沙群岛
岭南丘陵和平原(一)


分布在华南大陆的闽粤桂南部。闽粤多为 花岗岩丘陵。广西盆地多为石灰岩丘陵。 河谷一带和沿海河口处,分布有大小不一 的冲积平原或三角洲,是华南的“鱼米之 乡” 气温较高,台风和暴雨频繁。 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种类多,优势种 不明显,层次结构复杂。


地理位置:是我国最南的疆域,北回归线横贯 华南,南北纬度差达5个纬距,气候上跨亚热 带、热带和赤道带;面临“一洋两海” 地貌:境内地形复杂,气候类型众多 环流:副热带西风、赤道西风和热带东风 海流:黑潮、沿岸流
气候要素特征· 温度


温度(热量丰富,夏长冬暖) 年平均气温大部在18-24°C之间,居全国之 冠。一月平均气温仍在10 °C以上,南沙群 岛的太平岛一月平均气温26.1 °C,是我国冬 季最暖的地方。等温线除海岛外,基本成纬向 分布。 四季气温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漫长,春季气 温回升早,秋季降温迟。
台风


华南地区是西太平洋(包括南海)台风活 动最频繁的地区 原因 1、南面和东面是广阔的热带海洋,为台 风积 雨云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和能 量基础 2、离赤道5个纬距以上的地区能获得一定 量的地转偏向力,有利于气旋涡流的产生
暴雨


华南纬度低,面临海洋,有充足的水汽来 源和适宜的流场条件,再加特定的地形、 地势,因而成为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同时也是暴雨最为频繁,季节最长,强度 最大的地区。 华南暴雨特点:1 有两个暴雨季节,构成 两个洪汛时期;2 雨强居全国之冠;3 连 续暴雨多见;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江南和浙闽丘陵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江南和浙闽丘陵

自然资源开发方向


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以木材、林副产品为 主,兼顾旅游、生态要求,发挥森林的多种功 能,促进森林系统的良性循环,加速绿化宜林 荒山,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保护耕地,切实搞好农田基本 建设,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区 内粮食自给率;
充分开发水能资源搞好能源建设; 开发港口资源,发展海运事业; 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温州、福州、武夷山。
地貌结构以低山
丘陵为主。全区 山地与丘陵合占 89.38%,平地占 10.62%。平地主 要分布在山间河 谷盆地和狭窄的 沿海地带。

区内地质基底属华南低槽褶皱带,在地貌上表 现为山岭连绵,丘陵广布,海岸曲折,岛屿众 多,平原和山地盆地特别是红岩盆地,都比较 狭小而分散,主要局限于西部。
武夷山——仙霞岭——会稽山系列山脉和博

区域内部差异和整治 位于武夷山、仙霞岭、会稽山一线以东的沿海地区,以低 山丘陵为主。有东南山国之称。 背山面海,有暖冬现象;宜喜温作物生长。 水资源丰富。 “东南植物宝库”,莘口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独具优势的海洋资源: 大陆架——油气盆地 渔业资源——舟山渔场 海岸线长,多基岩海岸——良港 滨海砂矿
区域内部差异和整治


以南岭山地为主脊,湘赣边界山地为中脊, 雪峰山与天目山,武夷山为边翼的略呈“山” 字形格局。 土地类型多样,为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提供 了有利的基础。
水热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不仅种类多而 且单种数量也多,同两湖平原组合在一
平岭——戴云山——洞宫山——天台山系列 这两列与海岸平行的山脉构成了本区地形的 骨架,后列山脉以东,渐次过渡到沿海丘陵 台地,其中夹有河谷盆地和滨海海积平原。 丘陵台地海拔50—200米,呈波状起伏,在北 东、北西两组断裂控制下,发育了格状水系, 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半岛和岛屿,是我国 东部沿海岛屿最密集的岸段。

渭南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是一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唯一一所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创办于1960年。根据2009年底的资料,学院校园占地面积85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482平方米,各种现代化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552万元,馆藏图书177.7万册。 渭南师范学院地处陕西省东部的渭南市,毗邻省会西安。 基本信息 所属地区 中国陕西 简称 渭南师院 校训 经世致用,和而不同 创办时间 1923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师范 主管部门 陕西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 丁德科 知名校友 常万全 中文名 渭南师范学院 外文名 WeinanNormalUniversity 占地面积 86.77万平方米 专业数量 50个本科专业 院系数量 12个二级学院、29个教学系部 馆藏图书 172.28万册 目录 1 校址交通 2 学校简介 3 学科设置 4 历史沿革 5 学校领导 6 师资力量 7 科研成果 8 校园文化 9 学校相关 展开 1 校址交通 2 学校简介 3 学科设置 4 历史沿革 5 学校领导 5.1 现任领导 5.2 历届领导 6 师资力量 7 科研成果 8 校园文化 8.1 校徽 8.2 校歌 8.3 校训 8.4 学校精神 8.5 校风 9 学校相关 9.1 对外合作 9.2 荣誉称号 9.3 50年校庆 9.4 收费标准 历年分数线 考生所在地 科目 年份 最高 平均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文科 2011 470.00 470.00 1 本科二批 以上信息来自于新浪教育 查看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 校址交通 办学类型:普通本科 所在地: 陕西 性质类别:师范类 通讯地址: 陕西省渭南市朝阳路西段 邮政编码: 714000 联系电话: 0913-2088712 学校网址: 2 学校简介 渭南师范学院是以教师教育为主的陕西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在学院所在地这片古老的黄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西北地区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西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 第三、广阔的内陆流域
– 除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水系外,其余均属内 陆流域 – 向心水系 – 干旱区水文特点:
• • • • 河流分径流形成区和散失区 河流数量多,流程短,水量小 山前常有泉流河发育 多内陆湖泊。
第一节 区域特征
• 四、荒漠性植被与土壤 • 植被:
– 成分复杂 – 数量少、盖度小; – 耐旱、耐盐; – 小乔木、小灌丛
• 五、阿拉善高原与河西走廊 • 位置: • 地貌:低山丘陵,沙漠
第二十一章 西北地区
• 范围:
– 东到贺兰山、狼山,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北麓为界,西部、北部均到国界。 – 包括甘肃、宁夏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 和新疆3省区。 – 面积218.04×104 km2,占全国的22.71%。
第一节 区域特征
• 一、干旱大陆性气候
– 成因:
• 深居内陆、盆地效应
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年平均气温达10~14℃, 较同纬度的辽南和京津地区为高。酷热日(最高气温≥40℃)数, 吐鲁番为38.2天,居全国之首。
早穿皮袄
围 着 午穿纱 火 炉 吃 西 瓜
干燥少雨
• 除过高山和北疆西部外,全年降水不足250mm。
• 甘肃南部年降水达600~800 mm,到甘肃中部降 至400 mm以下,至宁夏北部则减到200 mm,至 河西走廊东中段只有100~200 mm,而走廊西段, 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几乎都在50 mm以下。位于 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有5.9 mm, 成为全国最少雨的地方。阿尔泰山、天山、祁连 山高山带都可达400~600 mm。
• 一、阿尔泰山及临近山地
– 西北-东南走向,海拔3200-3500,最高峰友谊 峰4374米。 – 地势向东南降低 – 两组山地

渭南师院自然地理学教案

渭南师院自然地理学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的概况、太阳系的基本特征,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及与地球的关系,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掌握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并明确其各自的地理意义;
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和外部圈层构造的组成特征,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及基本特征。
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关于其地理意义的讨论应适当地多放点时间
常用的那几组概念对于非地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较难,应适当精简
这一部分在高中地理课本中已有过介绍,在上课中应该在此基础加以系统、条例地介绍,并作相应的扩展。
自然地理学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地壳
授课类型
讲授
授课时间
第3周至第4周
本章难点: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想、方法、手段)
内容: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理坐标
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方法:课堂讲述、讲解、学生讨论和实验室模型参观。
手段:多媒体演示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自然地理学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绪论
授课类型
讲授
授课时间
第1周第1、2节
教材分析:
第一章为绪论,着重介绍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任务以及与其它学科间的关系等背景性、宏观内容,同时在最后结合学科任务简要说明了本书的章节安排。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明确其分科体系,知道它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并认识到自然地理学是一门跟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二、区域特征 (二)黄土广泛分布
– – –
定义:黄土是第四纪不同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 类型有: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 特征有:主要位于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
黄土特征

1。物质组成


黄土多呈灰黄色、棕黄色和棕红色; 以粉沙为主,细沙和粘土的含量都较少;矿物成分 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并含有粘土矿物、易溶 盐(如碳酸盐和石膏、MgO、K2O等)。
5。 黄土的抗蚀性弱,特别是植被受到破坏 后,地表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黄土地貌
河沟 切沟
细沟与浅沟 冲沟

黄河下游堆积
黄土与土壤发育

自然土壤 耕作土
– – –
黄绵土 娄土 黑卢土

二、区域特征 (三)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下的 地带性土壤和植被 纬度地带性(南部和北部) 干湿地性(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西北部)
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三、区域内部差异


3.2 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 地质:华北平原是华北陆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晚 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堆积范围逐步扩大,形成连 片的大平原,与此同时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 大平原轮廓日趋鲜明。新生代相对下沉,接受了较 厚的沉积,局部沉积竟达千米。

三、区域内部差异 – 3.2 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 – 气候:大体在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则属于暖 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 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 – 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黄淮地区年均 温14~15℃,京、津一带降至11~12℃,南北相差3~4℃。7 月均温大部分地区26~28℃;1月均温黄、淮地区为0℃左右, 京、津一带则为-5~-4℃。 – 平原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南部淮河流域800~1000毫米, 黄河下游平原600~700毫米,京、津一带500~600毫米。平 原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可达700~800毫 米,冀中的束鹿、南宫、献县一带仅400~5高原 – 范围: – 分区:陇西高原(或陇中盆地)、陇东陕北高原、渭河地堑 平原、山西高原

川师地理科学的发展史

川师地理科学的发展史

川师地理科学的发展史
川师地理科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川师成立
了最早的地理学系,开始了地理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在此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川师地理学在学科专业化、研究内容丰富化、学术成果丰硕等方面不断发展壮大。

在20世纪40年代,川师地理学开始展开对水文地理、地貌学、环境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在1953年成立了西南地理研究所。

此后,川师地理学在资源调查、区域规划、自然保护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得到加强和深入。

20世纪80年代,川师地理学在“三化”和“三型”等概念的引领下,开始了对人文地理、城市地理、区域经济等领域的研究。

此外,川师地理学还深入开展了对西南地区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进入21世纪,川师地理学在GIS技术、遥感技术、空间分析等
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技术手段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川师地理学也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川师地理学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盆地
(一)地貌形态
紫色砂页岩为主的舄湖相岩系 ——紫色盆地
四川盆地
盆西沉降带 成都平原区 盆中穹窿带 盆中方山丘陵区 川东褶皱带 盆东平行岭谷区
盆东平行岭谷区: 28条北东向平行的褶皱背斜,向斜谷地 盆中方山丘陵区: 红岩丘陵,方山 成都平原区: 山前冲击扇形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 倾斜
(二)区域特征
不甚充裕的水资源 ——盆中小于盆缘 ——区内水系纷纭——国内河航运较发达 的地区之一 具有特色的矿产资源 ——天然气:盆南和盆东 ——岩盐,井盐(储量大,岩层厚):自 贡(盐城),威远,南充
(三)区域开发与整治
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 盆西平原——粮食,油菜,生猪 治水治旱,改造低产田
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占64.1%,盆东与盆 缘山地占31.5%,成都平原是仅有的平原, 只占4.4%. 中亚热带湿润气候 ——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年降水量900—1200mm,50—60%集中 在夏季 。(“峨眉天漏”) ——水热季节分配不够协调 ——空气湿度大,多云雾天 ,日照少
Hale Waihona Puke 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 历史上的重要农耕区—天然植被和 野生动物资源锐减 ——珍稀植物:水杉,银杉,桫椤 ——珍稀动物:熊猫,金丝猴,鸳鸯 ——名贵渔产资源:中华鲟,白鲟,胭脂 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