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案(1)-掌门1对1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篇1:《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亲密联络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测:学生考虑: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篇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局部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敏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比照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的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流体的压强与流体的关系》教案(1)-掌门1对1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掌门1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领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用具:教师用:两支筷子、两个乒乓球、两只小纸船、水槽、水管等。
学生用:每人两支筷子、两个乒乓球教法学法:实验探究、讲解、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引入:让学生做两个“漏斗吹球球不走”的小实验,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中间,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往漏斗里吹气。
事先让同学猜想,球会不会被吹走,球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实验。
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不一致,激发学生疑惑和强烈的好奇心,引入今天的课题“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流体?教师答: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如:空气、水等。
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
空气和水流动时有快有慢,那流速变化,流体压强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下面我们来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投放学案、展示疑点教师投放学案,学生依据学案看书自学,自学完成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完整学案第一部分空白内容从而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并出示下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课本图8—45和图8—46所示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课本图8—47所示的小杂技说明了什么?3.请你参照课本图8—48分析飞机升空的原因。
4.出远门时,家人常会叮嘱你,不要靠近高速行驶的列车和汽车,难道仅仅是担心你直接被车旁的物体伤着吗?5.有经验的司机都知道,在高速公路上并排行驶的两辆轿车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这什么原因?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科学探究活动—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提出问题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猜想1: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大。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以及液体内部均有压强;知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现象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合作,学会探究未知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及液体内部有压强,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创造压强计的思维过程,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具与学具】教具:砝码、带橡皮膜的半截矿泉水瓶,带橡皮膜的矿泉水瓶,吹灰球、压强计探头2个、压强计U 形管(带橡皮管),压强计,食盐,讲台前课桌,装水水筒、装盐水水筒、注射器、红墨水。
学具:抹布,底部带膜矿泉水瓶,侧壁带膜矿泉水瓶,装水保鲜袋,空保鲜袋,装水烧杯、装盐水烧杯,压强计(最后拿出),装水水筒、装盐水水筒。
以上器材按6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导入视频。
师:用一烧杯水就能压5mm 的厚玻璃,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1.寻找液体产生压强的证据观看ppt 。
时间:时间: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深海潜水时的照片,深海潜水员为什么穿这种坚固的潜水服?根据这一现象,你能提出什么猜想?生:液体(或水)内有压强。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器材,寻找液体产生压强的证据。
学生器材:带橡皮膜的矿泉水瓶,侧喷装置与小水槽,塑料袋,封闭有水的塑料袋,装水的烧杯。
师:怎么判断物体产生了压强呢?一是“看到”压强。
比如砝码放在橡皮膜上,通过橡皮膜的形变判断产生了压强(演示)。
二是“感受到”压力。
比如,粉笔对手有力的作用,粉笔对手就产生了压强(演示)。
我们就从这两方面寻找压强的证据。
要求一些学生用盐水做实验。
展示一:水倒入矿泉水,底部橡皮膜向下凸,说明水对矿泉水瓶底部有压强。
展示二:当我们用手指去戳装有水的塑料袋时,发现塑料袋对手指有力的作用,说明水对塑料袋侧壁和底部有压强;将水倒入侧喷装置,水从侧面小孔喷出,说明水对侧壁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第一章:液体的压强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压强定义及单位。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1.2 教学内容液体的压强定义: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传递的压力。
液体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掌握液体的压强定义及单位。
采用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回答液体的压强定义及单位。
学生能运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二章:液体压强的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在液体内部是均匀的,与液体的深度无关。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回答液体压强的特点。
第三章:液体压强的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 = ρgh进行计算。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运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四章:液体压强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液压电梯、水泵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应用。
4.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回答液体压强的应用。
第五章:液体压强的实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
5.2 教学内容实验目的: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
实验器材:容器、水、压力计等。
实验步骤:1. 在容器中倒入不同深度的水。
2. 使用压力计测量不同深度水的压强。
3. 观察并记录压强的变化。
5.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
5.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回答实验观察到的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液体压强简称液压,是液体容器底、内壁、内部的压强。
因为液体的压强等于密度、深度和重力加速度常数之积。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物态中的体现。
因为该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少,并且还用到了密度和力的平衡的知识,所以对学生来说这是难点节。
《课程标准》中本节没做具体的要求,但由于压强在不同物态中表现的特点不同,其计算和测量也有区别,另外,液体压强密切联系固体压强和气体压强,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压强知识,一定要重视本节内容的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公式;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2.体验和感悟游泳或泡澡时身体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通过连通器经历物理模型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接受到科学态度的培养;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通过船闸的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光盘、微小压强计、连通器、水槽、水。
学生:关于带鱼的调查资料。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创设情境1.课前要求学生到水产市场上观察带鱼。
查阅资料,调查带鱼的生活环境。
课堂上描述观察调查结果:市场上没有获得带鱼。
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2. 展示穿着抗压服的深水潜水员问题:1.为什么没有活的带鱼呢?2.深水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抗压服?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那是因为液体中有压强。
(教学说明:新课导入环节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初中化学液体的压强教案

初中化学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学内容: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 理解什么是液体的压强。
2. 掌握液体的压强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液体的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液体的压强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液体的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液体的压强实验器材。
2. 课件或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液体的压强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液体的压强与什么有关。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液体的压强在不同深度的情况下的变化。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液体的压强实验演示,并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讨论与练习(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液体的压强计算方法,解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完成液体的压强计算练习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液体的压强知识点,并与学生讨论液体的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液体的压强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液体的压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好奇。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
4. 应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3. 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4. 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章节总结1. 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点。
2. 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计在不同液体中的示数变化,探讨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总结液体压强的规律。
《压强》教案(1)-掌门1对1

第一节压强-掌门1对1 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学生感受、演示实验、观看课件、图片和日常生活的讨论获取知识。
3、让学生在感受、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具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法导读法实验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训练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想一想:1.人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时,脚会陷下去,而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做一做: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课本图8-1的方法做一做。
感受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
上面的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投放学案、展示疑问投放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第一部分内容自己阅读课本自学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课本图11-1“手指夹图钉”,食指和大拇指受到的压力哪个大一些?哪一个手指的感受强一些?你猜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课本图11-2“滑雪”为什么有了宽宽的滑雪板,人就不会陷进雪里?3.课本图11-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具体关系怎样?4.从压强的公式P=F/S变形可能得到另外哪两个公式?各表示什么意思?5.根据压强的公式以及课本图8-9、8-10、8-11、8-12中的实例,你一定可以找出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强的办法和增大压强的办法,说说看。
自学完成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完整学案第一部分空白内容从而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1.压力①请同学们画出图(板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掌门1对
1
教学目标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
3.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演示器、U形管压强计、烧杯(1000ml)、水、盐水、连通器、U形管。
学生用:每两人一组,每组:大、小烧杯各一个、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小桶(口大底小)一只。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展示课本图11-16和图11-17的图片。
问:这些事例与什么物理知识有关?演示课本图11-18所示的实验。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安排学生回家后自己再做一遍实验)
学生观
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回
答:液体内部
存在关压强,
并且液体的压
强随深度增加
而增大
引入新
课
加深理
解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得出公式:p=ρgh。
实验验证:组织学生完成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
问:我们能用现在的结论解释课本图11-16、图11-17所表示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学习图11-21所示的信息窗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解释。
教师补充、完善。
学生动
手,得出公式
学生回答
学生解释
学生分
析、解释
培养学
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
生应用物理
知识解释问
题的能力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
演示课本图11-22所示的实验。
问: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问:怎样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教师补充、完善。
问在生产和生活中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请你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学生解释
学生举例
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
力
增加学
习兴趣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通过强
问:什么是帕斯卡原理?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密闭液体传递的是什么?
问:液压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大、小两个活塞上受到的什么相同?根据什么公式可以知道大活塞上可产生很大的力?
讲述:液压千斤顶就是帕斯卡原理的应用,图11-27的原理图中,小活塞与杠杆相连,因此,只要对杠杆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顶起一辆小汽车。
学生回答
学生讨
论、回答
学生观看
原理图,讨论、
思考
调“密闭液
体及”传递
压强加深理
解、记忆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小结本节
内容
作业:课本P31页,2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与论证:如课本图11-19所示
F=G=mg=ρVg=ρShg
P=F/S=ρShg/S=ρgh
从公式看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实验验证:实验结论(用小黑板首先写好)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
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