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哈尔滨倒桥事故调查20120922
豆腐渣大桥垮塌知多少

豆腐渣大桥垮塌知多少?近年来,全国多地发生新建大桥坍塌事故,大型桥梁“非正常死亡”现象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在2007年至2011年5年间,全国已经有至少17座大型桥梁发生垮塌事故,造成270人死亡、111人受伤、23人失踪。
对这些大型桥梁垮塌事故公布的调查结沦中,未有一起明确事故发生与桥梁本身质量有必然联系,超限超载、洪水、暴雨多被指为罪魁。
哈尔滨官方就阳明滩大桥事故最初发布的调查结论,亦将车辆超载推向前台。
这显然与公众的判断有很大出入,也与部分业界专家的判断相左。
悲剧频频发生,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1.黑龙江哈尔滨阳明滩大桥2012年8月24日晨5点30分许,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发生坍塌,四辆大型货车坠桥,3人遇难5人受伤2.辽宁抚顺市月牙岛西桥2012年6月20日,辽宁抚顺,竣工前垮塌的跨河桥,倒塌部分已被苫布围住,施工人员正在清理现场。
3.陕西商洛市南秦河2号桥2012年4月23日,陕西商洛市南秦河2号桥拆除时,整个桥面突然垮塌后落入水中,停在桥面上的两辆轿车,瞬间从8米高处随着桥面一同坠下。
4.北京怀柔宝山桥2011年7月19日,北京怀柔区白河大桥被超载大货车压塌。
图为一名工人正坐在大桥废墟边小憩。
5.海南万宁东奥镇太阳河大桥2011年8月8日17时30分左右,万宁市礼纪镇附近的太阳河桥在改造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
6.连霍高速河南新安段上跨天桥2011年9月21日,连霍高速河南新安段上跨天桥垮塌现场。
7.重庆巴南区鱼洞滨江大桥2012年5月21日,重庆巴南区鱼洞滨江大桥靠鱼洞一侧桥头堡坎,发生较大面积垮塌。
8.宝成铁路德阳至广汉间石亭江铁路大桥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许,宝成铁路德阳至广汉间石亭江铁路大桥被洪水冲断,一列从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火车第15、16车厢掉进石亭江。
车上1300名人员安全转移,宝成铁路下行在广汉境内暂时中断。
2012年5月13日上午,湖南平江县余坪乡和梅仙镇交界处的昌江河上一座三孔石拱桥(永固桥,又名芦范桥),被特大山洪冲击垮塌。
桥梁坍塌原因

5年塌了37座桥提要: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算起,5年来,全国共有37座桥梁垮塌。
在事故面前,官方的反应往往十分及时,但专家组所能出具的事故调查报告、桥梁质量调查报告却罕见被公诸于世。
对施工方责任的追问也成了难题。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塌桥事故,再次引发人们对桥梁塌陷的集体反思。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些年大小塌桥事故频频发生?8月24日清晨,通车不到一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整体垮塌事故,时至今日,虽然千呼万唤,但调查报告仍未出炉。
阳明滩大桥事故再次引发人们对桥梁塌陷的集体反思。
日前,据一家媒体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算起,5年来,全国共有37座桥梁垮塌,其中13座在建桥梁发生事故,共致使182人丧生,177人受伤。
平均每年有7.4座“夺命桥”,即平均不到两个月就会有一起事故发生。
从记者所调查到的24座桥梁事故来看,2009年3起,2010年4起,2011年6起,到2012年发生8起,桥梁事故逐年增长。
截至目前,法治周末记者就可供搜集掌握的公开资料,对24座桥梁事故进行了详细统计整理。
在事故原因、官方回应、桥梁质量隐患,以及事故处理方面都发现部分桥梁的一些共性特点。
或许可以对目前桥梁事故状况有一个较清晰的描述。
经调查整理,记者发现,尽管全国范围内,桥梁事故频发,事故原因却也出奇地集中。
在官方的事故原因回应中,除杭州钱江三桥塌陷事故承认“存在质量缺陷”外,其余桥梁垮塌原因不一而同,主要集中在车辆超载、洪水暴雨、年久失修、日常管护不到位几个方面,均对桥梁质量问题做了回避。
此外,记者还发现,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事故,施工、监理单位层层转包所形成的“施工方链条”,使得对施工方责任的追问,几成难题。
超载超限vs交通管理据统计,在5年时间发生的24起桥梁坍塌事故,由于超载而导致的事故有10起,占41.7%。
桥梁坍塌事故中,在官方通报的原因中,大货车超载超限通常是酿成事故的最重要的诱因。
参与阳明滩大桥塌桥事故处理的桥梁专家王宗林表示,一般来讲,业内人士都知道,重型车辆不能在桥上停,不能扎堆停,或者不能一辆挨着一辆在大桥同侧行驶。
CCTV《新闻调查》哈尔滨倒桥事故调查全文实录(桥头堡桥梁论坛整理)

桥头堡论坛20120922CCTV 《新闻调查》“哈尔滨倒桥事故调查”专题节目文字实录CCTV2012年9月22日《新闻调查》,以下为文字实录:解说: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调查》。
《新闻调查》即将播出哈尔滨倒桥事故调查。
四辆超载火车就能压倒桥梁吗?哈尔滨倒桥事件引来强烈质疑。
哈尔滨市市民:怎么可能啊。
潘雪峰:这个根本不可能的事。
王晓清:公众看来这个是在挑战他们的智商和常识。
郭伟:靠常识来评价一个桥肯定不准确。
解说:施工是否存在偷工减料,设计是否存在缺陷,悲剧发生的原因究竟何在? 王晓清:是一起可以避免的事故吗?刘星明:是可以避免的。
王晓清(记者):这块121米长,9米宽的桥面,本来是一座公路立交桥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它却坠落到了地面上,这里是广受关注的哈尔滨桥梁事故的现场。
事故的发生是在8月24号的凌晨5点多,当时和这块桥面一起对坠落的还有四辆大货车,车上的8个人3死5伤。
随后,哈尔滨当地有专家发表意见,认为是超载导致了这起事故。
这个说法引来了公众的强烈质疑,这座桥通车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难道四辆超载的大货车就会让钢筋混凝土的桥梁承受不住吗?工程质量还有设计会不会存在问题,究竟什么原因让这座桥倒下?我们来到哈尔滨进行调查。
解说: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多家媒体以“阳明滩大桥垮塌”为题进行了报道,由于阳明滩大桥是2011年刚竣工的跨松花江大桥,这个消息迅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其实事故发生地并非阳明滩大桥,而是距离大桥南端3.5公里的一处市政道路桥梁,是三环路群力高架桥的一条右侧匝道桥。
由于群力高架桥担负着衔接阳明滩大桥和城市多条主干道的功能,因此也被成为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
立项文件显示,三环路和阳明滩大桥是两个独立的项目,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并不相同。
事故发生后,哈尔滨市组织了当地专家组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其中有专家表示,初步认为超载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当时四辆火车正好同时集中在这块桥面上,而且都在右侧行驶,压得整块桥板侧翻,公众普遍对此难以信服。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事故分析报告与对策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事故分析与对策翁俊峰 20090140120(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0901班)摘要:本文依据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的概况以及相关技术资料分析,主要从人为使用因素、设计规范因素、设计存在的问题、施工质量存在的缺陷、政府部门维护管理不到位、建设工期短和事故处理措施缺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据此得出结论。
最后,依据结论以及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阳明滩大桥;坍塌事故;事故分析;解决对策Yangming Harbin beach bridge collapse accident analysis andCountermeasures( Wengjunfeng 20090140120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Yangming Harbin beach bridge survey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alysis, mainly from the human factor, design factor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quality defect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is not in place,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is short and accident treatment measures the respect such as lack of in-depth analysis, and to conclude.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nd the integration with other related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Yang Mingtan bridge; collapsing accident; accident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一、哈尔滨阳明滩大桥概况1、工程项目简介:阳明滩大桥位于哈尔滨市西部松花江干流上,因主桥穿越松花江阳明滩岛而得名,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开工建设,2011年11月6日建成通车,估算总投资18.82亿元。
哈尔滨桥塌

明尼阿波利斯塌桥事故发生后,美国潜水员准备下水调查沉河桥体残骸
谈及事故,海恩法则常被引用: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反言之,如果建筑者和管理者不理会征兆,不留心隐患,事发后还草率出结论,那么桥梁倾覆就不会止于此事。
“桥倒无裂缝”不代表工程质量没问题
同是垮桥后桥面无裂纹,在美国官方认定是“结构性缺陷”
哈尔滨塌桥事故发生后,当地组织了十余位交通和桥梁方面的专家到场,并分析事故原因。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王宗林表示,从现场情况看,桥面并未出现裂纹,这说明整个桥梁的质量是合格的。哈工大交通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副教授陈少峰也说,倾覆的桥板上部、下部、周围的桥体都没有问题,且桥板是整块倾覆,下坠后也没有发生断裂,说明质量还是可以的。
2007年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座横跨密西西比河的I-35W公路桥坍塌。长达150米的桥段分成三截,坠入密西西比河。这座落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桥,在垮塌下坠时也是断成相对完整的三截,那三截断桥各自的桥面也未出现裂纹。不过美联邦公路管理局在垮桥前一年的两年一次例行对各州20英尺长以上的桥的检查中,这座大桥的评估分数为4分,属于"情况较糟糕"这一等。美国官方将这座桥认定为“结构上缺陷”“功能上陈旧”,而非“质量还是可以的”。[详细]
在2007年明尼阿波利斯塌桥事故发生13个月后,新大桥于2008年9月开通。美国国务院发行的《美国参考》中,提到“明尼苏达州从中汲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对基础设施的定期保养事关重大。” 新建的桥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防冰系统,还有323个传感器来跟踪观察桥粱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详细]
哈尔滨市建委回应塌桥事故说法前后矛盾等4则

哈尔滨市建委回应塌桥事故说法前后矛盾等4则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2年第9期人民网发布:哈尔滨市建委回应塌桥事故说法前后矛盾日前,人民网发布新闻《哈尔滨阳明滩大桥通车仅10个月发生断裂》,报道了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的建设时间,通车时间及施工期间曾发生的相关事故等新闻内容。
同时,新闻中还报道了记者试图联络哈尔滨市建委查询事故桥梁部分的施工单位时,建委工作人员表示工程指挥部已经解散,无法查询到的情况。
新闻发布后,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热议,大家对无法查询到施工单位的说法纷纷表示出自己的质疑态度。
据了解,《建筑法》第六章六十二条对建筑的保修期限有明确规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保证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建筑工程的保修期限,应当与建筑产品的特点相适应,不能过短。
”根据此规定,通车仅10个月的“阳明滩大桥”及其相关引桥疏解工程应在施工单位的保修期限内,无法查询的说法并不能成立。
哈尔滨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哈尔滨市建委表示无法找到施工单位的情况进行了否认,称“经了解核实,此事并不存在。
市建委已经按照事故处理的有关程序,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资料提交事故调查组。
待事故调查结果确定后,将以上单位名单一并向社会公布。
”此消息在网络上一经发布,即刻引起网民集体“拍砖”。
针对哈尔滨市政度新闻发布会的说法,记者也再次联系了哈尔滨市建委,建委工作人员起先以“昨天说的意思是指挥部解散,不是找不到施工单位”为由,试图进行辩解,但是记者表示,在之前的采访中,曾明确问过“问哪个部门才能查询到施工单位信息”时,对方则表示现在已经不能回答媒体的任何问题,所有采访,均由哈尔滨市政府统一对外发布。
@曾筱琪:昨天建委说查不到,今天政府说这事不存在,其实不管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只希望,事故的原因能够尽快查明。
@朱小坨_Rui:刚才看新闻了,真是这么说的!哎呀,等着明年公布名单?实事求是!@VCde秒针:既然能查到,那就马上对外公布啊!既然都是正规施工单位,为什么不敢公布?建委对媒体说一套,对政府说一套,你们以为否认就能平息百姓的愤怒?作为首当其冲的施工监管单位,你们这种小孩子的把戏,有任何意义么?@手机没有按键:希望安监局不要老是在安全问题及人民生命及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后才出现!大家更愿意看到工程过程中你们的身影。
2012-9哈尔滨塌桥杨达才方大国等新闻被遗忘

哈尔滨塌桥杨达才方大国等新闻被遗忘原标题 [莫让舆论热点成为“断头新闻”]新华网昆明9月19日电(记者白靖利)时间并不久远,但哈尔滨塌桥事件似乎已被遗忘,一起似乎被遗忘的还有“表哥”杨达才、打人部长方大国等。
现下,无论是微博还是传统媒体,很难再发现。
好像阳明滩大桥根本没有坍塌,杨达才们完全没有出现一样。
媒体和公众的退场,使得许多舆论热点不了了之,俨然成为“断头新闻”。
时间是最好的稀释剂,新舆论热点的出现,不断转移公众的视线,掩盖了旧闻的解决。
但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不会因为新热点的出现而习惯性地遗忘“旧闻”。
在完善的法律体制下,事故的处理不会因为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减退或转移而受影响,该担责的应担责,该处置的要处置。
“断头新闻”的实质,是各种问责处理机制并未按照既定程序发挥作用。
舆论热点成为“断头新闻”,最喜不自胜的当属应当担责的单位和个人。
我们一直期盼“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但新热点的接踵而至,使“旧闻”成功摆脱了媒体和公众的视线,减轻了依法依规处置问责的压力,也就给涉事的单位和个人“暗度陈仓”提供了天然而又恶劣的掩体。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热点新闻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从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特性来看,新热点掩盖“旧闻”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
即便如此,“断头新闻”并不意味着事情的圆满解决,同类事件的出现会使得公众拾起遗忘的往事,变得更加愤怒,更加怀疑,甚至以后出现模棱两可的事情时,陷入习惯性怀疑,宁信其坏宁信其假。
“断头新闻”的存在,不但欺骗了公众,掩盖了社会矛盾,还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断头新闻”不断侵蚀的无疑将是公众的信任。
公众或许会一时遗忘,一旦惊醒,产生的将是失望、遗憾、沮丧和怀疑等负面情绪。
本该从严处置的“旧闻”不断石沉大海,不法分子、不公现象在新热点的掩护下逍遥法外或悬而不决。
久而久之,社会信用银行里的“糊涂账”不断增加。
随着新问题不断产生,旧矛盾不断积累,“断头新闻”的无果而终,让疲于奔命的公众陷入一个又一个热点的同时,心中的疑虑和不安也不断增加。
阳明滩大桥倒塌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阳明滩大桥事故事故经过:2012年8月24日5时30分左右,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三环路群力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分离式匝道发生断裂,坍塌大梁长为130米左右,属于整体垮塌。
致使4辆大货车坠桥,侧翻的部分大货车驾驶室已完全被砸扁,带血迹的方向盘等物飞出落地。
据消防部门消息,事故当日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据现场目击者介绍,24日晨5时许,他驾驶出租车拉运乘客经过事故引桥旁辅道,忽然听到巨响,一段往江北方向引桥整体向人行道方向倾倒,桥面三大一小四台货车掉落地面。
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大桥简介:阳明滩大桥位于哈尔滨市西部松花江干流上,因主桥穿越松花江阳明滩岛而得名,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开工建设,2011年11月6日建成通车,估算总投资18.82亿元。
为哈尔滨市首座悬索桥(双塔自锚式悬索桥),全长7133米,其中桥梁部分长6464米,接线道路长669米,每小时车流量可达9800辆,桥面宽度41.5米,双向8车道,主桥跨度427米,主塔高80米,桥下通航净高不小于10米,可满足松花江三级航道通航要。
阳明滩大桥作为城市跨越松花江的重要通道,可有效减轻松花江公路大桥的交通压力,促进松北新区和群力新区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完善哈尔滨市过江道路交通体系。
阳明滩大桥阳明滩大桥是省、市城建重点大项目,也是哈尔滨市继松浦大桥后自行组织建设的又一座跨江大型桥梁工程,阳明滩大桥北起松北区三环路与世茂大道相交处,南下跨越江北防洪堤、阳明滩岛、松花江主航道、江南群力防洪堤后,在群力新区与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连接,现与已建成的松浦大桥,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一道,有效疏解大容量的过江车流。
事故调查:阳明滩大桥只用18个月就完成施工。
阳明滩大桥始建于2009年年底,施工过程中曾发生过事故。
根据媒体报道,去年9月23日,阳明滩大桥十三标段施工时侧梁滑落,造成5名正在施工的工人从约20米高的桥上坠下受伤。
施工方认为,这只是施工过程中的一起事故,并不影响阳明滩大桥的整体施工进度,大桥仍继续24小时昼夜施工,以保证在当年11月份通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视网消息:这块上。
这里是广受关注的,哈尔滨桥梁事故的现场。
事故的发生,是在8月24号的凌晨5点多,当时和这块桥面一起坠落的,还有四辆大货车,车上的8个人3死5伤。
随后,哈尔滨当地有专家发表意见,认为是超载导致了这起事故,这个说法引来了公众的强烈质疑,这座桥通车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难道四辆超载的大货车,就会让钢筋混凝土的桥梁,承受不住吗?工程质量还有设计会不会存在问题?究竟什么原因让这座桥倒下?我们来到哈尔滨进行调查。
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多家媒体以“阳明滩大桥垮塌”为题进行了报道。
由于阳明滩大桥是2011年刚竣工的跨松花江大桥,这个消息迅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其实,事故发生地并非阳明滩大桥而是距离大桥南端3.5公里的一处市政道路桥梁,是三环路群力高架桥的一条右侧匝道桥。
由于群力高架桥担负着衔接阳明滩大桥和城市多条主干道的功能,因此也被称为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
立项文件显示,三环路和阳明滩大桥是两个独立的项目,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并不相同。
事故发生后,哈尔滨市组织了当地专家组对现场进行了勘察。
其中有专家表示,初步认为超载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当时四辆货车正好同时集中在这块桥面上,而且都在右侧行驶,压得整块桥板侧翻,公众普遍对此难以信服,当事车辆的驾驶员和家属也表示无法接受。
潘雪峰(2号车随车家属):超也好,没超也好,能把桥压塌了?潘景和(2号车家属):是超载的问题还是桥的问题,我可以肯定地讲,桥指定有问题。
8月25日,哈尔滨市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已请国家住建部推荐7位国家级专家组成调查组,全面勘察桥的质量、设计。
公众和媒体等待调查结论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出各种质疑。
一位网友贴出了一组去年的照片,拍摄的恰好是出事的这段匝道桥。
那时桥刚刚竣工,这位网友看到桥体上有裂缝,还有破损,怀疑质量有问题,所以拍下了照片。
我们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
记者:有几张照片今天想请您看一下,就是大桥出问题的这个段落。
刚竣工的时候,正好有一个网友在现场拍的。
从这些照片来看,他怀疑工程质量有一些问题。
刘国生(福建省交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像这几个非常规则的缝隙,这个都是特意设计在那儿的伸缩缝。
桥梁在气候的变化中,它要热胀冷缩,一定要留伸缩缝,像这种因为它是贴外面的,它会掉一下,都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就像我们装修的时候,有时候露一点皮,我们将来补一补,这都很正常的。
事故发生后有媒体报道,在桥体里看到了编织袋、泡沫等材料,露出来的钢筋有些非常细,而且没有按规定绑扎,据此质疑建桥单位有偷工减料的嫌疑。
在事故现场,我们看到这些情形确实存在。
记者:这是倒下来的这块桥板的侧面,那在它的侧面我们看到,露出来的钢筋粗细各不相同。
有的比较粗,例如这个,还有的看起来非常的细。
在它的侧面,还露出来有像编织袋一样的东西,那这个看起来蓝色的像是塑料布,这个地方用的材料是泡沫板,那这样的情况正常吗?而施工单位则表示,这是建桥的正常材料和方法。
刘国生:泡沫板,我们叫苯板。
用这几公分的苯板来填塞这个缝,伸缩缝。
工艺要求这个缝不能进混凝土的,必须要保留这个缝才有伸缩量,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做这个缝的材料。
记者:那他们说的那个类似编织袋的材料是怎么回事儿?刘国生:我接着说编织袋。
这个缝用苯板填塞以后,和梁之间会有一些小缝隙,那我们这个小缝隙,就把一般的柔性材料,像编织袋、土工布把它裁成条,把那小缝隙都塞上,避免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落到那个缝里边。
施工方解释,桥梁每过一段就需要留一个伸缩缝,泡沫板和其它柔性材料用在这个部位,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进入伸缩缝,是建桥通用的方法。
至于钢筋,桥梁按设计本来就要用到多种规格钢筋,粗细各不相同,多数钢筋是采用点焊法来连接,这种工艺效果要好于绑扎。
刘国生:我不好说其它的,施工这一块,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很多公众都怀疑桥的工程质量。
但是,在土木论坛、桥头堡论坛等专业论坛上,我们发现桥梁业内人士几乎一致认为从桥面和桥墩的完整程度看,应该不是质量问题,他们主要讨论的,是这座桥的独柱墩设计。
这种设计的特点,正是抗横向倾覆能力弱。
倾覆的这段匝道桥,下部结构采用四根独柱墩支撑,上部结构为钢、混凝土叠合梁,放置在独柱墩上面,两端的独柱墩为带盖梁的设计,盖梁是受力结构,防滑墙则是为了防止地震中,梁体横向甩出,盖梁上方是两个支座,在受力结构中起弹性缓冲的作用,中间的两根独柱墩则没有盖梁,在墩柱和桥面之间,直接设立一个单支座,只要在设计值范围内,平衡就不会被破坏,桥面的载重传递给支座,支座传递给盖梁,盖梁传递给墩柱,最终传入地下。
独柱墩设计的优势是外形美观、节约桥下空间,因此广泛应用于城市立交桥中,但它和双柱乃至多柱设计相比抗侧倾能力较弱。
如果一侧载重超过设计值就有可能失去平衡,发生倾覆。
这座桥的设计单位是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他们表示选择独柱墩,也是为了节省空间和美观,并专门聘请了上海的团队来设计。
主设计师孙东超认为,只要达到国家标准,就可以选择这种设计。
孙东超(道路桥梁高级工程师):我们的设计是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的。
记者:在单向偏载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极限值是多少?孙东超:能够达到197吨以上没有问题的,国家规范只要求我做到164,已经比规范超出了一定的富余。
记者:如果说你的设计真的达到了国家规范,为什么这次还会出这样的问题呢?孙东超:它考虑极限也只是适当地考虑,并不是说无穷大的极限状况全部考虑的。
记者:仅仅是四辆车,这能算是一个极限状况吗?孙东超:实际上测算下来有485.2吨,不是四辆正常的车。
哈尔滨市建委表示,去年在验收桥梁时,专门进行了成桥荷载实验,当时开上去了总重210吨的货车,单侧行驶,桥也没出问题。
他们认为,这次就是遇上了太严重的超载。
郭伟(哈尔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485吨,还不出问题,我想任何一个桥梁都不敢保证。
记者:但是,在很多的公众看来,这个是在挑战他们的智商和常识,因为毕竟只有四辆货车。
郭伟:有桥梁专业知识的人,他完全具备这种常识,但是有常识的人,他完全不具备这种专业知识。
应当说你靠常识来评价一个桥,这个肯定不准确。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1号车车货总重18.62吨,,超载2.82吨,严重超载的主要是后三辆车。
按规定,每辆车总重不能超过55吨,但2号车实际重153.29吨,3号车163.59吨,4号车149.68吨,都超载300%左右,四辆车加起来共485.18吨。
交警部门从三辆货车的拉货点调取了出厂小票,上面显示的重量和事故后称重数据基本一致。
这些车辆按正常设计,应该无法承受超出规定几倍的重量,但这三辆车都经过改装,最长的加长了3米。
李军(哈尔滨市交通警察支队副支队长):原来的长度是13米。
现在是16米,你看这不是16米吗?看一下16米,加长了3米。
记者:还有其它的改装吗?李军:还有钢板弹簧。
记者:哪个是?李军:这个就是钢板弹簧。
这个它一共是分三个,看看前面,一对、两对、三对,一共加了是18片。
记者:不加片数承不起这么多货是吧?李军:是啊。
司机和家属现在对超载的事实并不否认,但他们认为桥本身也有问题。
刘国东(4号车驾驶员):这一路上大桥小桥要经过多少座,为啥别的桥梁没出现这问题。
记者:他们说了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我走其它的桥不出问题,我走这座桥就出问题?郭伟:你怎么走的,是不是在这种最不利的荷载的情况下,和走到哪个桥没关系。
你只要出现了这种最危险的最不利的这种荷载组合,那它就肯定要发生事故。
官方称当时四辆车都集中在右侧,是对独墩桥最不利的,但有家属告诉媒体车辆是在中间行驶。
官方说都在右边,究竟有什么依据?交警部门介绍,这是通过现场痕迹判断的。
李军:证明了它整个的运行轨迹。
记者:这个是左车轮,这个是右车轮。
李军:整个都在这右侧。
为什么这三辆车行驶中会留下显眼的白色痕迹?交警对此做了解释。
李军:它加装的水箱的喷管,直接喷到它这个刹车钢板的外边,上坡了或者一踩刹车了,热了以后它这块就喷水了,降温了,桥面上就留了整个轮胎的印。
记者:应该是有一条水印。
李军:水印,桥倾覆的过程当中,它拉的石灰石就散落了,白灰粉就粘到了桥面上,在桥面上留了一个运行轨迹。
但是,不少人认为,即便这样应该也不至于压倒桥梁。
有网友拿北京立交桥举例,它们也时常单向堵得满满的,为什么就没出问题呢?记者:高架立交桥一侧堵满车的时候,但是它没有出现问题。
郭伟:发生堵车,最常见的是这种家庭轿车,家庭轿车一台车连人的重量也就是在2吨左右,这个桥梁一共120米长,摆一层的话可以摆24辆,才48吨。
从长度看120米,一辆接一辆摆,24辆。
但是现在485吨相当于10层,就是把家庭轿车排起来10层,这个和设计的规范差得太大,它和堵车的情况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也有人质疑,南京长江大桥竣工时,曾调来百辆坦克检验,古老的赵州桥屹立一千多年不倒,这座刚通车不到一年的桥,为什么却承受不住四辆货车。
记者:有人就说,当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的时候曾经开来百辆坦克经过这个桥面。
郭伟:大家直观上可能以为坦克就是最重,不一定啊,这种重载车不一定比你的坦克要轻。
坦克走之间有没有间距,超没超出它设计荷载的标准,它如果超出了,那它也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记者:说到这个桥的使用的年限不到一年,很多人也会感叹,说很多的大桥修了多少年仍然是很坚固,发生事故实际和桥梁的年限,使用年限没有关系,你这个桥梁使用一年也好,使用十年也好,你什么时候超出了它的设计荷载标准,什么时候就有可能发生问题。
而就在本周,哈尔滨市召开情况通报会,正式公布了官方调查结论。
9月19日,哈尔滨市安监局公布调查结果,认为桥的设计符合国家规范,质量也符合设计要求,超载就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结论一公布,再次引来了质疑的声浪。
据通报会介绍,工程质量方面安监局是先委托哈尔滨明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进行鉴定,随后又委托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再次检测,结论均为合格。
我们前往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采访了带队到哈尔滨检测的检验室主任。
彭立新(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室主任):破坏最严重的就是盖梁,我们这些东西都是从盖梁上取出来的。
记者:这个混凝土的块为什么都碎掉了?彭立新:我们拿回来以后,做实验的时候给它压破坏了。
记者:那你是要测量它的强度?彭立新:测量这个强度值,这是个标准实验方法,所以压成这种状态。
记者:我们在现场还看到一些钢筋,比这个指头还细,你们不需要做检测吗?彭立新:那些是箍筋,就是构造钢筋。
因为它钢筋品种很多,我们主要(检测)受力钢筋。
记者:用这种细的正常吗?彭立新:正常,它按照设计要求去设计的,它是构造钢筋。
彭立新介绍,他们是从桥损坏最严重的部位,对起承重作用的钢筋和混凝土取样,采用极端的破坏性实验测量,也就是看究竟多大的力会让材料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