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们的第一本初中语文书_优秀作文
初二散文: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二散文的我的第一本书,欢迎阅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在我的记忆深处,久久回荡着一句歌谣,那天我偶然在外公抽屉里翻到一本发黄的,但保养得很好的书。
那是王羲之笔迹的小楷《乐毅论》。
年幼的我不知这是外公的宝贝,拿起来用放大镜逐个字逐笔认真的研究起来。
别人要是看见这些文字,肯定会看也不看就丢到别处去了,但我不同,我就喜欢在文字堆里乱转。
我坐在书桌前拿起外公桌前的毛笔在纸上也装模作样的写起来。
其实,那也只不过是照图画葫芦罢了,可那时,看到纸上像模像样的书法字,我乐呵呵的笑个不停。
我会写字了,我会写字了,哈哈!外公出现在门口,我都不知道,只见外公走过来捉起我的小手同时握紧了毛笔,刚健而有力地在纸上写起了字,不到5分钟,一个刚健而朴素的字诞生了,面对外公这不可挑剔的毛笔字,再看看自己的毛笔字,我忽然间自卑起来,我的字要笔锋没笔锋,要特色没特色,就根本不是个字。
我本以为外公会责骂我动了他的宝贝,可外公却问我是否喜欢书法,年幼的我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外公就教我练习书法,还时不时跟我讲几句《乐毅论》的解说。
外公告诉我《乐毅论》是出自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之手,他被称为“书圣”。
这本只是他小楷中的一部分,他还着有《圣教序》、《行书》等,其中《兰亭集序》最着名,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外公说他没有得到此书是一个遗憾。
外公是个文人,可儿女们都没有遗传到他,只对理科感兴趣,致使他老人家无法把《乐毅论》传下来。
经过外公的教导我的书法不再是照图画葫芦了,而是真的像书法字了。
在我临走时的前一天晚上,外公把我叫到书房,拿出《乐毅论》,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婷,外公看得出来你的书法以后一定有所造诣,这本书就留给你吧,它对外公也没什么用了。
明天你就要去佛山了,你自己慢慢研究吧!”我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却始终没有流下来。
外公把《乐毅论》交到我手中后离开了房间。
外公走后,我想了许多,晚上我在书房睡着了,第二天我还是把它放回了原来的位置,我始终还是没有把它带走,没能完成外公的心愿。
初中记叙文 我的第一本书-精品

我的第一本书当我读过牛汉先生的《我的第一本书》后,我便开始深思,我的第一本书是怎么样子的呢?会不会也如同文章里所描写的不写便枉读了书?想着想着,身体与心分成了两半,我想这就是《西游记》中所说的“灵魂脱壳”了吧!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漫画书,其封面用牛皮纸包被着,其貌不扬,甚有牛皮纸破掉的痕迹,用手在上面轻轻抚摸,就像那砂纸一样。
可能你会说那特寒碜吧!可是,当你经历过,才会了解它的珍贵。
是在六岁那年吧!我还是一个黄毛丫头的时候,受人欺负,没有什么可以使我的小伙伴们认为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男生们讨厌我,女生们唾弃我,我是一个遭人嫌的孩子,这是从小便在我脑海中刻印下来的字眼。
那时,我爱在爷爷的怀里诉说一天的遭遇,然后向他索要安慰与爱抚。
而爷爷也总是抚摸着我的头发,向我说着那春风般的言语,并鼓励我,不要放弃。
一天,我像胶水一样黏在一个小伙伴的身后,目的仅仅是想看看她手中的稀罕物——小人书。
里面的漫画人物像是无穷无尽的山水一样吸引着我,她走一步,我跟一步。
她前进,我也不落后,直到要看完时,她再也不耐烦了,抓狂似的指着我的小鼻子:“你看够了没有,想看不会去买啊!你是苍蝇吗?你很烦人耶!滚一边去,别像要饭的在我后面跟来跟去,无聊!”我看着小指支支吾吾地说:“难……难道我……们不可以一起看吗?我爸妈是不会买给我的!”她的手开始慢慢颤抖,说:“不,不行,你离我远一点,穷娃子。
”说完便箭一般地跑回家了,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嘴边的肌肉像安上了马达一样,眼泪簌簌地往下掉,肮脏的小手把本就不干净的脸变得更脏了,小脚丫慢慢地挪动,太阳投下的余晖把我的泪水也印得一清二楚……“怎么了?”爷爷关切地问道。
我摇了摇头,可眼泪还不止地往下掉。
因为我知道,说了也无义,家中不会容纳一个任性、矫情而有贪图享受的孩子的,况且我是女生。
我冲进房间,用力把门“砰”地关上,用被子捂着头,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然而心中却再也不肯也不能去奢望那本书。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我的第一本书》word读后感(2篇)

第一篇:在我们身边中有许多书,请问你还记得你的第一本书吗?也许,这篇文章能带你回到当时的情境......文中的“我”有很多很多书,但却每一本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
每一本书有每一本书存在的价值,而文中“我”的父亲会把他从书中得到的启示化作自己的经验讲诉给我听,让我明白书的意义。
《我的第一本书》顾名思义是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也许,在某些人眼里他的第一本书没有任何意义。
但我第一本书对我的意义是代表一个长辈的教导......记得那年生日,父母跟哥哥们都在一旁忙碌准备我的生日,而我在一旁偷吃着蛋糕,忽然,一双手触碰我的肩膀,我回过头发现,原来是住在我们家隔壁的黄奶奶。
黄奶奶笑着对我说:“被我发现咯”我尴尬的笑了几声。
黄奶奶她待人友好,邻居们都很喜欢她,只可惜她的儿女都因为工作而对她不理不睬,只知道给她一定的生活费,对她的生活一点都不关心,甚至连她摔跤受伤也没来慰问一句。
妈妈得知她的经历后,就常常对我们说,要经常陪隔壁的奶奶讲讲话。
因此我只要一有空就跑去她们家玩,相处久了自然就变得很熟,所以我的生日当然不能缺少她的存在。
大家都在热热闹闹的讨论以前的种种,而黄奶奶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我们家的一切一切。
妈妈察觉她有点不对劲就对我使眼色让我过去陪她,我笑着看着她,她看了看我便在身旁拿出一本书。
放在我手上,我拿着那厚厚的书问:“这是什么东西啊?\'她微笑着说:“这是我们的秘密,希望你能好好珍惜它”那本书,我从未看过,只是一次大扫除当中无意发现它的存在,我翻了2页,就有N 个字我看不懂。
我想去问黄奶奶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但却得知奶奶早在1个月前因病去世,我们家从此也没有人再提“黄奶奶”这个人。
5年后,我再次翻开那本书。
我终于知道这是什么书了,原来这是高尔基的——《母亲》,我一页接一页看,直到看到最后一页,我依稀还能看见奶奶当年给我留下的【秘密】。
不要在乎金钱的多少。
而要在乎你付出了多少关心。
请好好的孝顺你的父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最新

主体部分:
父亲带“我”转校念书,知道除《国语》外 还有其它的书 回忆了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交代与 “书”有关的几个同学朋友的命运
结尾:“我”的结论: 人不能忘本!
知识梳理: 什么是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 有时还是矛盾的焦点。 线索经常是某物、某种感情或某种关系 等。如:《藤野先生》两条线索 一是作者的爱国情感;二是与藤野先 生的交往。 线索:我的第一本书
酷( kù )似
脊( jǐ )背 凄惨(qī cǎn)
掺(chān )和
枉(wǎng )读 磨蹭(cèng )
1、父亲返回家乡,带回了哪些书?
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
还有《新青年》,《语丝》--
2、“我”的课本为什么只有下半部分?
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
3、父亲在怎样的灯下为“我”补书?
昏黄的麻油灯
我 的 第 一 本 书
第一部分(1):引出第一本书的话题( 顺叙) 第二部分(2-10):回忆第一本书不同寻常 的经历。( ) 倒叙 第三部分(11-13):补叙与第一本书相关 的人与事。(补叙 ) 第四部分(14):总结全文,表达对第一本书 的珍视之情。( 顺叙)
课文知识大闯关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 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这本书中究竟蕴含了哪些丰富的生活内涵? 3、作者在谈及两位朋友的一生时,有着怎 样的感情? 4、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 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 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 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 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 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我的第一本书_初二作文

我的第一本书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的成长则离不开书的陪伴。
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对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幼年的我,对书,竟充满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新鲜和喜爱。
那时,便喜欢手捧爱书认真地“钻研”起来,对着书中的图画痴痴傻傻地看着、笑着,置身其中,仿佛书中的一切都是属于我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彩色的绘本已满足不了我的需求。
一次,父亲下班回家,为我带回来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三字经》,这便是我第一本带有文字的书了。
初次接触到这本书,心里充满了满满的新奇感,迫不及待地打开,兴致勃勃地翻阅,那架式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囫囵吞枣。
不一会儿便已翻到了末章,没多久就失去了最初的热度,扔下书,正准备出去玩耍。
却见父亲笑盈盈地向我走来。
孰不知,“厄运”正在向我招手。
父亲微笑地看着我说:“书中的内容全部背过哦,下周我捡查”,拍拍我的肩,父亲转身又去忙他的工作了。
我怔在原地,思绪混乱……现在想来,那时的感受大约如同少年鲁迅要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留下背书的痛苦。
唉!父亲的要求,只有遵从。
接下来的一周,是我记忆中最为痛苦的一周,每天清晨,捧着那本《三字经》反复地读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嘴里不停念叨着,像小和尚念经一般。
恐怖的周末悄然而至,父亲如约检查了我的背诵。
我结结巴巴,磕磕绊绊的开始漫长的背诵,当最后一个字从嘴里嘣出的那一刻,我长舒一口气,感觉如释重负。
还有完成任务,的一丝兴奋与喜悦的。
父亲也流露出赞许的目光,夸赞我的记忆力好!时间飞逝,我在幼儿园,一次幼儿园比赛中,凭借《三字经》的流利背诵,博得满堂喝彩并一举夺魁,成为了班级和年级的“小名人”,初次尝到胜利的果实,好不自豪。
不得不说当年父亲的强迫背诵让我打了一些读书的底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而今对于书籍的涉猎范围亦渐渐变广,对于书的喜爱程度也更进一步。
我如痴如醉的畅游于书中,任紫气东来,任太阳爬上云端,落叶飘然而下。
初中语文我的第一本书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我的第一本书优秀范文这篇《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范文:我的第一本书》是为大家收集了,希望你们能喜欢。
初中语文我的第一本书优秀范文一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 脊(ji1)背枉(wang3)读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
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八年级语文下《我的第一本书》赏析

《我的第一本书》赏析《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作者与第一本“二部识字课”的深厚情感。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首先,文章通过追忆童年时代的“第一本书”,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感慨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与第一本书的不解之缘,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人性的洞察。
他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展现了苦难生活中的人性光辉。
其次,文章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牛汉的文字如同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力量和情感。
他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与第一本书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他对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透露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文章还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与第一本书的故事,展现了他在那个特殊时代的成长历程。
他通过与书的故事,展现了自己的坚韧和勇气,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人性光辉。
这些具体的事例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最后,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意义深刻。
通过追忆自己的第一本书,作者不仅展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这种思想意义不仅对当时的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我的第一本书》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回忆性散文。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够获得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八年级语文我的第一本书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聊我们的第一本初中语文书文郭俊杰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初中语文书。
我刚刚拿到它的时候,感觉它的内容跟小学的应该差不多,可是,我错了。
这本语文书,对我来说十分的陌生,但是,我感觉它又是十分亲切,里面的内容和结构,和小学语文课本大径相庭,我当时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可是,由于老师的引导,我不一会儿就熟悉了这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这本书里面添加了名著阅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
其中还有教读和自读,这两类项目型阅读。
这里还有综合性学习,反正还有很多丰富的项目,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听老师说这本书的主编是北大教授温儒敏,所以我们更应该把这本书每一点内容,都转化为我们的精神财富。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单元的第四课里面的《古代诗歌四首》。
你问我为什么喜欢呢,一方面是我特别喜欢诗歌,所以自然对这些诗歌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就是这些诗歌读起来慷锵有力,或安静无声,或悲伤至极,这些诗歌都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仿佛我也亲身体验了一番,身临其境,所以这几首歌我甚是喜欢。
可是要是说喜欢哪一首,我选曹操的《观沧海》。
因为,这首诗充满激情,让我感到激动万分,我更能体会到,曹操有着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让我佩服不已。
经过了一番阅览,我感觉我已经慢慢开始掌握,这本书的内容,但是我却觉得自己还太渺小,甚至不值得一提,所以我会努力学习的,希望我的成绩能名列前茅。
我的第一本初中语文书,我对它的最初印象很好,我一定会掌握里面的知识的。
这就是我初中的第一本语文书。
文徐子夫今天,一上课,语文老师不上新课,而给我们介绍语文书,可真是奇怪。
可老师说这是需要,那么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语文书吧!我的初中语文书,书面上画的是几朵秋菊在石缝中争奇斗艳开放的样子。
这是一幅油彩画,把菊花画的栩栩如生,而又画石头来突出菊花生长环境的恶劣,这也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要坚持。
全书共分为六个单元,主要内容有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这三大类。
其中每一个单元的开篇都是两段话,第一段话主要讲的是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而第二段则是告诉我们要重视学习哪些内容。
全书共有五篇课文是写文言文的,在文言文的下方还有词语注释。
凡双数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以一句名言为题,来引出下文要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名著导读”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在考试中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在期中考试前读的应是《朝花夕拾》,而期末考试前读的应是《西游记》。
习作,在这本书中每个单元都有,主要分为这几类“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要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
”初中语文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跟小学书本也大有不同。
小学书本中不懂的词语只能在词典中查,而中学书本中每一个课的下方都有每个词语的由来与解释。
在内容上也大有不同,小学书本的第一课,几乎都是诗歌,而中学课本第一篇就是散文。
相对比起来,中学课本的量比小学课本的量增加了许多。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初中语文书,虽然量大,但我还是要认认真真的学好每一课。
文刘奇辉今天,开学第一天。
一大早,才六点,我就起床了。
我以飞快的速度洗漱、吃早餐,便急速地去了学校。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教室。
那时还早,人并不多。
同学们有的嬉戏,有的闲聊,有的跑出教室,有的低头不知在写些什么。
但是很显然,初中的学习生活在他们心中仍很神秘,仍存有一份期待。
时间过得飞快,随着时间流逝,“叮—叮—”上课铃响了。
大家急忙回到位置,等待老师来上课。
上课时,我们终于拿到课文,它蕴含的内涵使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为自己成为了向往已久的中学生而感到自豪。
第一堂语文课上,老师变为了良友,提出了忠告与建议。
“学习三步走:首先是预习,预习包括写生字词、查生词意思、将课文分段等,还有朗读课文……”她详细地解释,将每个环节说得一清二楚,为我们学习的高楼垫起了坚固的基石。
她没有一遍遍重复枯燥的学习目标,没有布置许许多多的作业,而是告诉我们学习讲究方法。
由这一节语文课,我看到了老师的另一面——透彻的眼光。
是的,总有一些同学,他们学习上有困难不是“没有目标”这个原因导致的,而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
老师把这个学习方法摆在重中之重来强调。
足见老师的智慧。
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我印象深刻:我从老师精心的课前准备中感受到了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责任心,从老师慈祥和善的面容中体会到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从老师从容流畅的言辞中读懂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我深深理解老师对我们寄予了希望与期待……文孙梦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兴高采烈的来到校园等待新学期的七门老师。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的天气异常奇怪,明明已六点多了,天空还是蒙蒙亮,大概太阳是在和乌云“躲猫猫”吧,不一会天空便下起了鹅毛大雨。
因为下雨,真是可惜了准备要在国旗下发言的那个同学了。
他可是做了好多准备呢,毕竟这是我们通吾班第一次国旗下讲话。
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我们的早读课就结束了,英语老师是个滑稽搞笑的人,虽然上课时时是我们全班的笑柄,但工作起来绝对是无话可说的,让人敬佩。
而我们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呢,虽然不是班里什么搞笑的老师,也同样让我们很敬佩,温柔的面容让人联想到天使,在课堂上中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一点点回到正确答案中。
如果要问老师是什么,那我就会说老师是路旁无私的路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道路。
语文课时,老师不是一上来就是学习课文,而是引领我们比较初一的书和小学的语文书的区别。
真是一个奇怪的想法。
一个个同学纷纷起来回答,而我此时的小心情已经按捺不住了,就当老师说到还有什么区别吗?全班已经没举手了,我忍不住了,看到了预习两字,便二话没说就站了起来“老师我知道,课文前会教你怎样预习。
”“是吗?”“老师我再看看”,我的脸顿时红了。
“哎呀呀,怎么没了”突然看到了散文两字就说出是教文。
老师再次摇摇头,便有位同学说有标记的就有预习,没标记的就没有。
老师问过了这个问题,便让我们自学。
自己仔仔细细朗读课文,我读到了第三课《雨的四季》时,我情有独钟。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刘湛秋,四季的雨,不同的感触,不同的姿态,而我喜欢夏天的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犷,与夏天的小动物一起奏出了属于夏天的交响曲。
这就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也是最快乐的开学第一节语文课。
文熊焕如这是我的第一本初中语文书,里面的内容和小学大致不同。
我们和老师在课堂上把书的内容了解了一下。
从目录上看就是形形色色。
这本书被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里都有一篇加上特殊图案的课文,被称为“自读”课文,剩下的便是“教读”课文了。
从中有一些是文言文阅读和散文,还有综合性学习和名著导读,这在小学都是没有的。
翻开课本,可以看出每个单元前面都有两段话,第一段是描写主要内容,第二段是告诉我们学习重点。
课文下面会告诉我们一些生词的意思,不用查,这让我很开心。
书不仅需要了解内容,还要朗读课文。
老师的口令一下,我们便大声朗读。
我先随意读几行,可看到那一句句美好的句子,就吸引了我,便继续读下去。
我津津有味的读着,当读到《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让我很感动。
里面的主人公瘫痪了,整天暴怒无常,妈妈一直劝他,他都不听。
直到妈妈去世后,他才知道错了,要好好活着。
妈妈一直隐瞒着病情,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儿子懂了母亲最后没有说完的话,让我感受到了母子连心的重要。
这本初中语文书比小学语文书内容加多,但文章精彩,意义更深奥。
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它使人明理,明事。
文杨俊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是语文课,语文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今天不上新课,我们研究研究初中课本与小学课本之间有什么不同?”我们发现后面没有生字表了,课本上也没有彩色插图了。
除了这些被去掉的,还有许多新增加的东西。
每单元前面增加了两段话。
每单元都有写作的主题,双数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
第三和第六单元都有名著导读。
还增加了许多文言文除了第一单元,其他几个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是文言文。
而且课文还分成了两大类。
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教读课文前有预习,自读课文后有阅读提示。
后来老师还说这本书是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所编写的。
老师让我们读一读这里面的课文,这些课文每一篇都非常精彩。
不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11课《论语》十二章。
这里面每一句都是名言,让我印象深刻,挥之不去。
我的第一本初中语文书真是丰富多彩!文王沙沙第一次上初中的语文课,居然会有一种无比激动的心情。
话说,第一节语文课就应该讲新课的吧。
但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就不同,她首先让我们“认识语文书”。
你们一定没听过吧!也就是说,初中的语文书和小学的语文书有什么不同?大家来兴致了,大家讲的热火朝天,有的说现在语文书上的图案都是黑白的,而小学是彩色的;也有人说初中的语文书多了文言文;也有人说语文书的最下面都有字词意思。
让我们不用再费时间查字典了……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
时间已所剩不多,就开始了自由看课本里的文章。
不得不说,初中的语文课本里的内容比小学的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文章。
例如:《济南的秋天》、《秋天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雨的四季》……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雨的四季》。
这篇文章写出了春天雨的柔软,夏天雨的热烈,秋天雨的沉静,还有冬天“雨”的密情。
我读了许多遍,发现我还是喜欢冬天的“雨”特别是这篇文章里的一句话,让我特别喜欢一一“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非常值得人回味。
”从这我也感受到了它的自然、优越、美丽。
这可真是让人回味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