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造伞导学案

合集下载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鲁班造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鲁班造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掌握鲁班造伞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手工艺术能力。

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和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准备鲁班造伞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提供鲁班造伞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技巧的讲解和示范。

设计鲁班造伞的制作实践活动。

准备手工艺术的相关教育材料。

教学步骤
导入:向学生介绍鲁班造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制作方法:讲解鲁班造伞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技巧,提供相关的材料和工具。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鲁班造伞的制作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手工艺术创作。

展示分享:引导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鲁班造伞作品,讨论工艺技巧和艺术效果。

文化体验:提供与鲁班造伞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传统工艺和文化。

教学评估
评估学生的鲁班造伞制作和工艺技巧。

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手工艺术能力。

收集学生的鲁班造伞作品和文化体验记录,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鲁班造伞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鲁班造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制作方法和工艺技巧,培养创造力和手工艺术能力,激发对传统工艺和文化的兴趣。

大班科学鲁班造伞教案

大班科学鲁班造伞教案

大班科学鲁班造伞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实物和绘制模板来理解伞底和伞骨的结构。

2.能够学习如何使用鲁班工具来制造伞骨和伞底。

3.能够在协作中,完成一个整体作品。

4.能够理解伞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鲁班工具2.卡纸3.黏合剂4.颜色画笔5.伞布6.讲义和知识卡片教学过程第一步:提出问题和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孩子的兴趣,如:“为什么下雨的时候,我们需要用伞?”、“你们都有自己的伞吗?”、“伞是如何制造的?”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孩子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第二步:观察伞的外观通过给孩子展示不同款式的伞,引导孩子观察伞的外观,如伞的形状、伞柄的材质、伞布的颜色等等,让孩子感受到伞的多样性和美丽。

第三步:探究伞的结构在观察伞的外观后,教师可以给孩子展示伞的内部结构。

让孩子通过观察实物和绘制伞的内部结构模板来理解伞底和伞骨的结构。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伞的内部结构,让孩子更形象的理解。

第四步:制作伞骨根据伞的内部结构,通过鲁班工具和卡纸,教孩子如何制造伞骨。

首先,老师可以示范如何用鲁班工具进行测量和切割卡纸。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老师要随时监督和指导孩子们的操作。

第五步:制作伞底制作伞底也是需要用到卡纸和鲁班工具。

教师可以给孩子一些模板,并通过讲解,引导孩子们完成伞底的制作。

第六步:制作伞在完成伞骨和伞底后,让孩子们将它们组装在一起,制作出一个完整的伞。

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伞布,并让他们将伞布放到伞骨和伞底之中。

最后,将收集到的伞放在一个大伞筒中进行展示。

第七步:总结和讨论在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和提问,让孩子们思考和发现问题。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进行讨论,分析他们在制作伞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所学的知识,强化孩子们对伞结构和制作的理解。

教学效果通过这样一个实践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习了伞的结构和制作方法,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他们在协作中,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自己的贡献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鲁班造伞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鲁班造伞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鲁班造伞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传说人物鲁班的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传说。

2.培养学生对于传说故事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阅读和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情节与主题。

2.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传说故事:鲁班造伞。

2.阅读与理解故事内容。

3.创作与表达。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图片或实物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伞的图片。

2.提问:你们平常使用伞的时候,是否有想过伞是怎么做出来的?阅读与讲解(15分钟)1.用小短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鲁班的故事背景。

–鲁班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木匠,他精通木工技艺,善于制作各种木制品。

2.讲解鲁班造伞的故事情节。

–鲁班在一个雨天,看到人们被雨淋湿后才想到要制作伞子。

–鲁班根据人们的需求和体验,制作出了第一把伞子。

–人们发现鲁班制作的伞子非常好用,都纷纷来向鲁班学习制作伞子。

–鲁班乐于助人,他积极教授制作伞子的技术,使人们避免雨淋,很受人们的赞誉。

理解与反思(15分钟)1.进行一些问题与讨论:–鲁班为什么要画伞:因为看到人们被雨淋湿后,才想到要制作伞子。

–为什么人们都向鲁班学习制作伞子:因为鲁班的伞子非常好用,能够避免雨淋。

–鲁班为什么乐于助人:因为他乐于将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别人,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创作与表达(30分钟)1.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角色进行创作。

2.创作形式可以是:绘画、写作、小剧本等。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展示鲁班造伞的故事。

展示与分享(15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形式进行展示。

2.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提出建议。

3.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感受。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总结鲁班造伞的故事情节与主题。

2.评价学生的创作活动,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鲁班造伞大班科学教案

鲁班造伞大班科学教案

鲁班造伞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能够掌握伞的组成结构及相关物理原理。

3. 能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纸伞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1. 了解伞的构造和制作原理。

2. 掌握伞的相关物理原理。

3. 动手制作纸伞模型。

三、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展示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伞,包括晴雨伞、阳伞、沙滩伞等。

3. 材料:彩纸、竹签、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介绍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0分钟)1. 展示图片资料,介绍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伞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发明了伞?伞的作用是什么?Step 2: 探究伞的构造和制作原理(30分钟)1. 展示不同种类的伞,解释伞的构造和组成部分。

2. 引导学生观察伞的结构,比如伞骨、伞面、手柄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伞的组成部分有什么作用?Step 3: 讲解伞的物理原理(30分钟)1. 讲解伞的物理原理,主要涉及力学和气动原理。

2. 解释伞的打开和收合原理,以及通过改变伞面倾斜度来调节对风力的抵抗。

3. 引导学生思考:伞打开时会不会受到外部力?为什么伞不会被风吹走?Step 4: 动手制作纸伞模型(4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简单的纸伞模型。

2.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使用彩纸、竹签和胶水制作纸伞模型。

3. 学生制作完成后,通过调节纸伞模型的倾斜度,体验伞的抵抗风力的原理。

五、教学延伸:1. 拓展:介绍其他类型的伞,如太阳伞、沙滩伞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伞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进一步研究:了解优秀的伞设计,如可以自动打开和折叠的伞,或者具有防风功能的伞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纸伞模型的过程是否正确和顺利。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伞的组成结构和相关物理原理。

3. 学生对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否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讨论。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在介绍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时,使用图片资料和实物,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鲁班造伞》教案鲁班造伞教案

《鲁班造伞》教案鲁班造伞教案

《鲁班造伞》教案鲁班造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巧妙设计》中的第2课《鲁班造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掌握伞的基本结构、制作原理及简单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

2. 使学生掌握伞的基本结构、制作原理及简单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伞的基本结构、制作原理及简单的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出一把精美的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剪刀、胶水等。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述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伞的基本结构。

2. 新课讲解(1)详细讲解伞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2)介绍伞的制作原理。

(3)演示简单的伞制作方法。

3. 动手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把伞。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成果展示(1)每组展示制作的伞,分享制作过程及心得。

(2)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等。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复述伞的基本结构、制作原理及制作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改进伞的设计,使其更加实用和美观?六、板书设计1. 课题:《鲁班造伞》2. 内容:伞的基本结构:伞骨、伞面、伞柄、伞顶伞的制作原理:利用三角形稳定性伞的制作方法:彩纸剪裁、折叠、粘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把独特的伞,并写一篇制作心得。

2. 答案:(1)制作过程: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把伞。

(2)心得:在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实践。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1)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伞的制作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在成果展示环节,可以增加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环节,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大班科学鲁班造伞教案

大班科学鲁班造伞教案

大班科学鲁班造伞教案以下是一份关于大班科学的鲁班造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伞的发明历史和鲁班的贡献。

2. 认识伞的结构和功能。

3. 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伞的发明历史和鲁班的贡献,认识伞的结构和功能。

2. 难点:理解伞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伞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伞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 分钟)讲解伞的发明历史和鲁班的贡献。

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观察与讨论(10 分钟)让学生观察伞的结构,并讨论伞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伞骨的作用是什么,伞面为什么要用防水材料等。

4. 小组活动(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设计并制作一把伞。

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如纸张、木棒、细线等,让学生发挥创意。

5. 课堂总结(5 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伞的发明历史、结构和功能等。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在家里观察不同类型的伞,并记录它们的特点。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关于伞的科普活动,如制作手抄报或进行科普讲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伞的发明历史和鲁班的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避免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

此外,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大班科学鲁班造伞教案

大班科学鲁班造伞教案

大班科学鲁班造伞教案
标题:大班科学教案——鲁班造伞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讲述“鲁班造伞”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创新精神。

2. 通过手工活动,让孩子们动手制作自己的小伞,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让孩子们了解雨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准备:
1. 故事《鲁班造伞》的PPT或图片。

2. 制作小伞的材料:纸张、彩笔、胶水、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你们知道雨伞是谁发明的吗?”然后引入故事《鲁班造伞》。

第二步:讲述故事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鲁班如何观察自然,从中得到灵感,发明了雨伞的故事。

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创新精神。

第三步:讨论分享
让孩子们分享听完故事后的感想,引导他们理解观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性。

第四步:手工活动——制作小伞
1. 教师展示并解释雨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自己的小伞。

3.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独特的伞面。

第五步:作品展示与评价
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作过程。

教师和其他孩子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发明,还亲手制作了自己的小伞,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分享和交流,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鲁班造伞的传说》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2.预习课本内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

(2)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2.难点:能够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
2.你还知道哪些跟鲁班一样“仔细观察,勤于观察”的任务呢?
四、参考资料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鲁人,今河南鲁山或山东(有争议)人。

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

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班造伞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亭”等12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等8个生字及“创造、西湖”等词语。

认识偏旁三框儿。

2、默读课文。

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二、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勤于观察,勇于实践。

三、学习课时:2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课题。

1、学生把课前收集致电的有关鲁班的资料在组内进行交流,使学生对鲁班有个初步的认识。

2、教师导言,板书课题。

3、生齐课题,并质疑。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了。

2、同桌一起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并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生同桌合作,探讨识字方法
2、组内交流,进一步优化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3、全班反馈
4、检查识字情况
(1)生开火车认读(2)不认识的字再进行重点学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再读读易错字,组词或造句。

(四)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五)自读自悟,探究发现
1、布置自学要求:
(1)认真仔细阅读课文。

(2)思考:鲁班怎么想到要造伞的,为了造伞,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画出相关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好朋友交流。

2、交流学习所得。

(1)名回答以上思考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相关段落,重点理解文中的人物对话内容及鲁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语句。

(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同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练读,读出人物说话或思想时应有的语气来。


3、讨论交流:鲁班为什么能造出伞来呢?
(六)说话练习: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学说一说。

(七)书写指导
1、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错字。

2、重点指导:
(1)“创”字,第二笔是长点,不是捺。

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

(2)“湖”字要注意三个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3)“亭”字,注意每个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写得太长,“丁”字要写在秃宝盖里面。

3、完成我会读读、写写。

(八)积累语言
生自己再读课文,完成“词语花篮”后,全班交流。

(九)布置作业
回去把鲁班造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