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七 解放战争(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
【精品】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七解放战争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

主题七解放战争2年模拟题组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42中模拟,16)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陆续接到指令:“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打谈结合、以打促和”,如需必打,则以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展开近战和肉搏、不得炮击……此战是在夺取( )A.锦州B.北平C.徐州D.南京2.(2018河北唐山路南三模,15)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的统治必然被推翻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D.上海解放标志解放战争的胜利3.(2017河北张家口桥西模拟,13)下表摘引自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二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井冈山的斗争》二十三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四十筹建新中国A.红军长征结束与战略转移的实现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重庆谈判与中国共产党求和平的努力D.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2017河北邯郸一模,13)从下面的作战示意图中不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该战役的( )A.作战部队B.进攻路线C.战役成果D.取胜原因5.(2017河北石家庄28中模拟,14)下列图片都与南京有关,以下对这四幅图片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都发生在20世纪B.南京的变迁C.中国近代史由此揭开序幕D.屈辱与抗争的近代中国史缩影二、非选择题6.(2018河北名校联盟二模,29)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蒋介石要放手发动内战也有许多困难。
第一,解放区有一万万人民、一百万军队、二百多万民兵。
第二,国民党统治地区的觉悟的人民是反对内战的,这对蒋介石是一种牵制。
第三,国民党内部也有一部分人不赞成内战。
材料二那时候的党是幼年的党,没有清醒的头脑,没有武装斗争的经验,没有针锋相对的方针。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模拟试题(附答案)(1)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模拟试题(附答案)(1)一、选择题1.《蒋介石日记》(1948年12月31日)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
”“本月忧患”主要是指A.重庆谈判结局不利B.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被粉碎C.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失败D.与共产党战略决战频频失利2.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历经艰难的一年,又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
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A.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B.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C.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D.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3.小明在“纪念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的演讲比赛中,演讲词里面有“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语句。
据此可知,他所讲的是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B.大军合力战淮海C.千里跃进大别山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4.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
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
材料强调了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他的作品《乡愁》中“…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那头。
”表达了作者在台湾隔着台湾海峡对祖国大陆的无限思念。
造成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现在分离的原因是( )A.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B.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C.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台湾D.西班牙人占据台湾6.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威。
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沉浮”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淮海战役D.解放南京7.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
中考历史总复习7-第七讲 人民解放战争

A.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B.红军长征 D.人民解放战争
1
23456
7 8 9 10
3.(2022·河北九地市模拟)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的 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 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 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官兵60万,支前民工达到230万。 材料主要说明了( C )
A.三大战役都是以人民军队的胜利结束 B.三大战役中国国民党都采取了正确的决策 C.三大战役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 D.三大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由于决策者的正确指导
1
2
3
3.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 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 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A )
刘胡兰: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山西省文水县。在文水县云周西村领 导土地改革的中共候补党员刘胡兰被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地主武装认出,不 幸被捕。1947年1月,刘胡兰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牺牲时未满15周岁。
1
23456
7 8 9 10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以上英模人物的壮举分别发生在哪一重大 历史事件期间,并概括以上壮举发生时的国际形势。
7 8 9 10
9.(2022·廊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 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 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 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 大的敌人。
2019年中考人教版历史复习题 中国近代史 解放战争(无答案)

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A. 锦州解放B. 徐州解放C. 南京解放D. 北平解放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3.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
其寓意是()A. 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B.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C.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D. 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4.“胡蛮胡蛮不中用,咸榆公路打不通。
丢了蟠龙丢绥德,一趟游行两头空。
六千官兵当俘虏,九个半旅像狗熊。
”这是一首嘲讽胡宗南的打油诗,它反映出的国共作战情况发生在哪个解放区( )A. 陕甘宁解放区B. 山东解放区C. 东北解放区D. 华北解放区5.1949年3月,中共中央启程向北平进发。
毛泽东风趣地说这是“进京‘赶考’”,25日毛泽东一行乘坐火车到达北平西郊的清华园车站,随后乘汽车来到颐和园进餐、休息,当晚入住香山的双清别墅。
哪次战役胜利使“进京赶考”能够成行()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6.下图是解放战争中某著名战役总前委的合影。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定,该战役是()A. 淮海战役B. 渡江战役C. 平津战役D. 辽沈战役7.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
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A. 解放战争的打响B.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C. 战略决战的开始D. 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8.学校网站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示意图”两张图片。
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A. 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B. 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C. 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D. 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9.1945年8月,毛泽东应邀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是()A. 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B. 深入虎穴获取敌人的信息,为主力决战做准备C. 直接组织、领导国统区的反内战运动D. 联合蒋介石,共同抗击日本,完成中国统一大业10.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A. 消灭国民党主力B. 推翻国民党统治C. 建立新中国D. 实现国家统一11.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一模试题(附答案)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本军……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结合相关历史可知,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B符合题意;ACD项与“和平、改编”不符,排除。故选择B。
9.“本军……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结合相关历史,你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以上公函是在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10.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毛泽东此去的目的是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文材料信息“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说明了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C项符合题意,ABD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根据材料“解放战争后期”“意味着和平”“进入了北平”,可知是战略决战的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后,三大战役结束。三大战役意义是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材料称赞毛泽东是因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C符合题意;解放军战略反攻全面展开是1946年挺进大别山,A不合题意;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纲领》发生在解放战争前,重庆谈判时期,B不合题意;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解放战争结束,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配套K12】[学习](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七 解放战争(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
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七 解放战争(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0a0efa195f312b3169a546.png)
主题七解放战争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8福建,16,2分)“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2018四川成都,10,2分)1948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 )A.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B.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3.(2018北京,17,1.5分)人民解放军经历142天的连续作战,从277万人增加到358万人;国民党军从365万人下降到204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
取得以上战果的是( )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4.(2018陕西,15,2分)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右图。
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②战略反攻开始③国民党政权覆灭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A.①⑥②④③⑤B.④②③⑤⑥①C.③②④⑥①⑤D.①⑤⑥②④③5.(2017湖北襄阳,16,1分)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A.重庆B.南京C.上海D.延安6.(2017山西,7,2分)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
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百团大战,主动出击B.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2016山西,8,2分)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
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历史测试卷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答案)

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历史测试卷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学校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中的“苦难十四年”始于()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2.(2018·淮安)小芳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一份《西北文化日报》,其中右图所示版面涉及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重庆谈判3.(2018·重庆)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A.标志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D.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4.(2018·河池)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5.(2018·白银)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就发生于此。
台儿庄战役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领导该战役的将领是() A.彭德怀 B.杨虎城C.张学良 D.李宗仁6.(2018·绥化)抗日战争时期,由彭德怀指挥的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7.(2018·襄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8.(2018·贵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地点在() A.北平 B.南京C.延安 D.重庆9.(2018·邵阳)1948年秋,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进行决战,首先选择在东北境内发动了()A.台儿庄战役 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10.(2018·海南)毛泽东曾打趣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下列不属于...三大战役的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史 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史之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A. 三大战役B. 渡江战役 C. 北平和平解放 D. 南京解放2.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戊戌变法的失败③中国的抗战胜利④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 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4.“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与此描述相符合的战略部署是()A. 百团大战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淮海战役5.八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在历史课上展开了关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主动撤离延安的讨论,下面是同学们发表的一些观点,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 敌强我弱,避实就虎是正确的选择B. 不能与敌人硬拼,人存地存、人失地失C. 发挥我军善于运动战的优势 D. 撤离延安是为了保证中央领导人的安全6.“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蒋介石此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西安事变B. 卢沟桥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7. 小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A. 北伐战争B. 十年内战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8.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
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 《马关条约》、淮海战役C. 《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D. 《辛丑条约》、辽沈战役9.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七解放战争
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福建,16,2分)“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018四川成都,10,2分)1948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 )
A.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
B.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3.(2018北京,17,1.5分)人民解放军经历142天的连续作战,从277万人增加到358万人;国民党军从365万人下降到204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
取得以上战果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4.(2018陕西,15,2分)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右图。
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战略反攻开始
③国民党政权覆灭
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②④③
5.(2017湖北襄阳,16,1分)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6.(2017山西,7,2分)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
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百团大战,主动出击
B.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7.(2016山西,8,2分)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
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8.(2016山东青岛,25,1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社会主要矛盾
B.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二、非选择题
9.(2018江苏苏州,31,5分)(改编)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统一与富强,多次在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勇立潮头,作出巨大的贡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
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南方讲话
(1)读材料一,指出图1所示军事行动的战略意义。
图2所示是邓小平参与指挥的哪一战役?(2分)
(2)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邓小平南方讲话精神的指引下,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2分)
10.(2017江苏南京,27,12分)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答案精解精析
.D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为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A 锦州是东北地区通往华北地区的咽喉要道,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锦州,截断了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逃往华北地区的退路。
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分别是淮海战役、三大战役、南京解放的影响。
3.C 三大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故选C。
4.D 此题图片对于解题而言作用并不明显,凭借所列内容也可正确排序:①为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②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③为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④应该是1949年1月淮海战役的胜利;⑤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有关;⑥是1940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百团大战。
故选D项。
5.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毛泽
东”“1945年”“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可知此谈话反映的事件是重庆谈判,故正确答案选择A。
6.C 图片下方批注,太原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4月24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南京解放。
A项发生在1940年;B 项发生在1947年;D项发生在1950—1953年。
故选C项。
7.C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符合抗战结束后全国民众的心愿,“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因此人民解放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其胜利的原因。
答案为C。
8.A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要矛盾。
北伐战争时国共共同的目标是北洋军阀,与封建北洋军阀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因此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抗日战争结束后,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
二、非选择题
9.答案(1)战略意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战役:淮海战役。
(2)奋斗目标:从建国起,用一百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了邓小平一生的几次重要活动。
第(1)问,根据图1信息“挺进大别山”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它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根据图2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邓小平参与指挥的淮海战役。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归纳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答案(1)①第四军;②长征。
(2分)
(2)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八路军;⑤新四军;⑥1945。
(4分)
(3)⑦战略进攻;⑧三大战役;⑨南京;⑩华东军区海军。
(4分)
(4)党的正确领导;得民心。
(2分)
解析第(1)(2)(3)问都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联系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和抗日
战争、解放战争、军队建设的相关知识来回答。
第(4)问,通过人民军队人数变化的总趋势,可知其成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