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DC—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美 曲塞二钠治疗 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 理学 或细胞学 确诊 的老年 (5— 9岁 ) 经病 6 7 晚期 ⅢA~Ⅳ期非 小细胞肺 癌 4 7
例 , 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应 用 自 2 4 体外周血进行 CK细胞及 D I C细胞扩增 , 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 CK D I I/ CCK表型 , 然后采 取静脉 回输方法 , 自体 CK细胞及 D 进行 I C细胞联合培美 曲塞二钠 50m/ 0 gm 治疗 , 静脉滴 注 , 1 ;3 第 天 2 例单 纯化疗组 患者 接受培美曲塞二钠单药 50 sm 治疗, 0 / 。 m 静脉滴注, 1 第 天。2 天为 1 1 个周期, 接受 2 个周期以上化疗, 2 每 个周期评估疗效 、 不良 反应 。结果 : 联合治疗组 和单纯化疗组临床获益率( 疾病控 制率 ) 分别是 6 . %和 5.2 ( 00 ) 中位生存 期分别 66 7 65% P< .5 , 是 93 . 个月和 87个月 ( 00 )1 . P> .5 , 年生存率分别是 2 .%和 2.%( 00 ) 76 54 P> .5 。两组 主要 的毒 副反应是骨髓抑 制和 胃肠 道反应 以及 乏力 , 其中联合治疗组 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 ( I~Ⅱ :.5 v 1.9 , 00 ,I 度 90 % s 90% P< .5 1 ~ 1 Ⅳ度 :.2 v 92% , 00 )联合治疗组 胃肠道 反应发生率也 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 ( 25 % s .7 P< .5 ; I一Ⅱ : .9 v 1.9 , 度 62% s 50% P< 0 0 ; 一Ⅳ度 :.6 v . 1 , 0 0 ) .5 Ⅲ 2 7 % s 9 % P< .5 。结论 : 8 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治疗 老年非小细胞肺 癌疗 效均较好 , 但联合 治 疗 组具有更 好的临床 获益及更少 的不 良反应 , 并且具有更高的生存 质量 。 [ 关键词 ] 非小细胞肺癌 ; 培美 曲塞二钠 ; I C K细胞 ; C细胞 ; D 过继 免疫疗法
介入疗法联合DC-CIK生物疗法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者 的囊 内为低 密度囊 液 。 经 源性肿瘤 的发 病率相 对较 高 , 神 好发于 后纵膈 , 且 包膜 完整 , 并对 肋骨造 成一 定程 度 的压迫 , 过 增强 扫描 可 发现其轻 度 通 强化。 气管 、 气管囊 肿与胚 胎发育 异常有 关 , 支 根据 囊性 影与好 发部位 及病 灶 的密 度可 确诊 。 另外 , C 冠状 位 或矢状 位 重建 为重 要环 节 , 行 T 因重建 后 C T图像 可清 晰显 现病 变范 围 。 综上 所述 , 断原 发性 纵隔肿 瘤不 能单纯 依靠 定位 及病灶 形态 、 度 诊 密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 S e e i l n As h Me i n 2 1 e kM dc A d kT e d c e 0 2年第 l 卷 第 4 a i 0 期
9 5
肿块 发现 网条状分 隔 , 强后可发 现轻微 强化 ,例未发 现 强化 中3 经增 2 其 例 神经 鞘瘤 患者 , 间 L 大破 坏后 , 椎 呈放 发现 l 患者 已压迫 周 围肋 骨 。 例 肿瘤 位于器官 、 气管处 的患者有5 , 发生于纵 膈偏 后 , 近主气管 T 支 例 主要 贴 C 显
院肿 瘤介入 科收 治 的中心 型非小 细胞 肺癌 患者5 倒作为研 究 对象 . 5 并对 这5 例无手 术适应 征 的 中心型 非小细胞 肺癌 患者进 行 介入 治疗 序贯D — I生物 5 c CK 治疗 。 气 管 动脉 灌 注化 疗 的 方案 为 : 西他 滨 1Om , 铂 2 m / 1 4 , 气 管动 脉 注 入。 C C K 支 吉 ./ 2顺 5 gm , 次/周 支 D — I 治疗 方 案为 : 周 血 制备 D 和C K 胞 。 外 C I细 支 气管 动 脉 灌注 治 疗 . 两 周 期 之 间应 用D —C K 物 治疗 。 每 C I生 治疗 结束 1 月 后 , 所 有 患 者 的疗 效进 行 评 估 。 个 对 结果 显 示 : R 5 91 .R 3 例( 5 C 例( . %)P 6 6 .
癌症免疫疗法-DC-CIK治疗攻略

癌症免疫疗法一DC-CIK治疗攻略D0CIK治疗流■程对于患者来说,整个治疗过程就好比是抽血和静脉注射一样,安全无痛苦,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就国内而言,癌症免疫治疗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展第一代为非特异性免疫疗法,即直接采用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等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其缺陷在于疗效低下,且剂量越大,副作用越大;第二代为广谱杀瘤技术,包括LAK、TIL、CTL;第三代为特异性细胞过继免疫疗法,其针对肿瘤抗原特异杀伤,使用自体细胞培养扩增,安全性高,是目前最有效、最成熟的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代表技术为DC-CIK技术;DC-CIK肿瘤免疫治疗技术详解DC-CIK肿瘤免疫治疗技术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有效、也是最成熟的肿瘤免疫治疗项目。
DC细胞(DendriticCell,即树突状细胞),是正常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强大的抗原呈递功能的一类特殊细胞,能够直接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刺激体内的初始型T细胞活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通俗讲,DC相当于信使,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可以发挥免疫效应和杀伤功能的效应者即T细胞。
CIK细胞(cytokines-inducedkillercel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模拟人体内环境,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增殖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
CIK细胞兼具T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广谱杀瘤、抗病毒活性。
所以,CIK又被称为具有NK细胞作用的T淋巴细胞。
DC+CIK="雷达"+"导弹”DC细胞就像"雷达”,能识别抗原,激活免疫应答;CIK细胞就像"导弹",能通过发挥自身细胞毒性,分泌细胞因子,精确杀伤肿瘤细胞。
”雷达+导弹”产生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体系,经实验室诱导、增值、活化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可以显著抵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帮助机体恢复同肿瘤细胞作斗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免疫功能,全方位防止复发和转移,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长生存期。
自体DC-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自体DC-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成建初;徐懿【摘要】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临床确诊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C-CIK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DC-CIK组进行自体DC-CIK细胞免疫疗法,而对照组观察期间行最佳支持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圾NK细胞百分比以评估免疫功能改变,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随访观察经DC-CIK细胞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DC-CIK组CD3+、CD4+、NK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CD8+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DC-CIK组CD3+、CD4+、NK细胞百分比上升,CD8+细胞百分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C-CIK组的患者乏力、气短、失眠、疼痛、少食等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8.24%、85.00%、90.47%、86.67%、88.00%,除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热、皮疹、口干外,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有效.【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5(012)032【总页数】4页(P94-96,111)【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者】成建初;徐懿【作者单位】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湖南益阳413000;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湖南益阳4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但2/3以上的NSCLC患者被确诊时已是晚期,而错过了手术治疗机会。
DC-CIK

免 疫 细 胞 治 疗 。 比较 观 察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外 周 血 肿 瘤 标 志 物 、 免疫 功能指标 , 近远 期临床疗效 , 及 不 良反 应 发 生 情角蛋 白 1 9血 清 片 段 2 1 1 ( C Y F R A 2 1 1 ) 、 鳞状 细 胞 癌 相关 抗 原 ( S C C - A g ) 、 癌 胚 抗 原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n c o l o g y , t h e T h i r d H o s p i t a l , G 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B e i j i n g A me r d P o l i c e F o r c e ,B e i j i n g 1 0 0 1 4 1 ,C h i n a ;
O n c o l o g y ,1 .A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 L o g i s t i c s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 Ar m e d P o l i c e F o r c e , T i a n j i n 3 0 0 1 6 2 , C h i n a ; 2 .
[ 关键词 ] 癌, 非小细胞肺 ; 树 突状 细胞 ;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 治疗 结 果 ; 免 疫 ,细 胞
D C — C I K
[ 中 国 图 书资 料 分 类 号 ] R 7 3 0 . 2 6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4 0 X( 2 0 1 5 ) 1 1 - 0 0 7 2 - 0 5
( C E A) 、 癌抗原 ( C A ) 1 2 5浓 度 均 较 治 疗 前 降 低 ( P< 0 . 0 5 ) ; 观察组 治疗后 外周 血 C Y F R A 2 1 1 、 S C C - A g 、 C E A、 C A 1 2 5浓
DC/CIK治疗对肺癌患者肝脏和肾脏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DC/CIK治疗对肺癌患者肝脏和肾脏的影响及护理干预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对肝脏和肾脏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和同期接受化疗的7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DC/CIK细胞治疗组有3例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7%,4例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6.3%;化疗组有14例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0.0%,16例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2.8%。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与化疗相比,DC/CIK细胞治疗对肺癌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轻微,如早期给予护理干预,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标签:DC/CIK细胞;肺癌;肝脏;肾脏;护理干预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
2/3 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2]。
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但是,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自体免疫细胞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在癌症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
当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治疗在国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DC/CIK细胞治疗在临床应用时间不长,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尤其是对晚期肺癌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护理干预方法,文献报道较少。
本文总结本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63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和同期接受化疗的70例晚期肺癌患者资料,探讨DC/CIK细胞治疗对人体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护理干预,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细胞学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3例接受DC/CIK治疗,其中,男性42例,女性21例;年龄52~78岁,中位年龄63岁;Ⅲb期11例,Ⅳ期52例。
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解剖形状设计 , 贴服性好 , 手术过程中无需进行预弯 ; ② 肱骨头
固定螺钉采用不 同方 向设计 ,对肱骨头形成三维 内支架 固定 , 具 有较好 的支持 、 锚合 和抗拔 出能 力 , 可 很好地 预防肱骨 头塌 陷及螺钉脱 出。 ③接骨板 不与骨膜 紧密接触 , 保 护了骨膜血运 , 更加 符合骨折 的生物力学原则 , 有 利于骨折愈 合 ; ④与普通 钢 头固定时应使用 c臂 x线 机监测 , 避免螺钉穿 出肱骨头 , 破坏 关 节面 , 影 响关 节活动 ; ⑤ 术后放 置负压 引流 1 d  ̄ 2 d , 避 免关 节腔积血 、 感染而导致粘连 、 关节僵直 ; 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
晚期非 小细胞肺癌( NS C L C) 的近期 疗效 。方法 观察 4 0 例 临
i n d u c e d k i l l e r s , C I K) 在体外 可大量扩展 , 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 其可 以增强机体 的免疫功能杀伤肿瘤 细胞 , 特别适用于 已无手 术、 放化疗适 应证的患者 , 因而成 为治疗肿 瘤 的重要辅 助治疗 方法。我科 自 2 0 0 9年 7 月_2 0 1 2年 1 0月, 采用 C I K治疗 4 0 例
【 1 】 刘 志雄. 常用 骨科分类 法和功能评定 [ M ] . 北京 : 北京科学技术 出版
社, 2 0 1 0: 6 3 — 6 4 .
[ 2 ] 姜保 国 , 白露 , 张培训 , 等. 肱骨骨折 的手术治疗[ J 】 . 中华创伤 骨科杂
志, 2 0 0 9 , 1 1 ( 5 ) : 4 o 4 —| 0 7 .
行植骨 , 对合并有肩袖 、 关节囊损 伤者要仔 细修复 ; ④术 中肱骨
21世纪有望消灭癌细胞的肿瘤治疗技术:DC-CIK细胞免疫治疗

21世纪有望消灭癌细胞的肿瘤治疗技术:DC-CIK细胞免疫治疗作者:陈丹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3年第12期陈丹(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武汉430022)摘要:研究肿瘤综合治疗中新兴的生物治疗技术,分析了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原理,对比传统三大肿瘤常规治疗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论述了临床应用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重点研究了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展望临床运用前景。
关键词:肿瘤生物治疗;DC-CIK细胞;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30.5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3.12.088WHO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增加至80亿,癌症发病将达到2000万,其中1200万人死于癌症,故癌症将成为新世纪头号人类杀手,如何治愈肿瘤将是人类现在和将来面临的世界难题。
2000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年会的总结报告中明确指出:“生物治疗是目前医疗界知道的唯一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21世纪是肿瘤生物治疗的时代。
”而DC-CIK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是目前广泛运用于临床的生物免疫治疗方式,将可能实现肿瘤治疗消灭癌细胞的零突破。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是利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两种细胞联合治疗肿瘤。
DC-CIK细胞不仅能激发、增强肿瘤患者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有效清除体内残留病灶,且在患者体内诱发免疫记忆,从而获得长期的抗瘤效应,因而能够防治肿瘤常规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后肿瘤残留病灶导致的复发,是一种全新、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
DC细胞,即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是正常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强大的抗原提呈功能的一类特殊的细胞,能够直接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刺激体内的初始型T细胞活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通俗来讲,DC细胞相当于信使,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可以发挥免疫效应和杀伤功能的效应者即T细胞,从而使效应细胞能够识别和杀伤靶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DC—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目的分析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化疗与DC-CIK细胞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機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与DC-CIK细胞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细胞因子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有17例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高于对照组的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水平改善幅度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水平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联合与DC-CIK细胞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细胞因子含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general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DC-CIK cell in the treatment of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each group was 41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general chemo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used general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DC-CIK cell.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time of the level of cytokine related indicators returned to normal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re were only 17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and 3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7.8%,which was higher than 65.9%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improvement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content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the improvement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cont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Using general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DC-CIK cell in the treatment of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tent of cytokines,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chemotherapy and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Key words]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General chemotherapy;DC-CIK cell;Effect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到目前为止,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肺癌导致死亡的人数已经高居所有疾病的首位[1-3]。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联合DC-CIK细胞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
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44~87岁,平均(58.9±7.5)岁;肺癌患病时间为1~16个月,平均(4.5±0.9)个月;腺癌29例,鳞癌12例;Ⅲ期肺癌30例,Ⅳ期肺癌11例。
治疗组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42~85岁,平均(58.3±7.6)岁;肺癌患病时间为1~19个月,平均(4.8±0.4)个月;腺癌26例,鳞癌15例;Ⅲ期肺癌28例,Ⅳ期肺癌13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 DC-CIK细胞的培养在每次化疗前2 h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剂量约100 ml,在37℃的条件下孵育处理2 h,将处于悬浮状态的细胞吸出用于CIK细胞培养,贴壁细胞主要用于DC细胞的培养。
DC主要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进行体外诱导处理;CIK主要采用白细胞介素-2、单抗、重组干扰素-γ进行体外诱导成熟处理[4]。
1.2.2用药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鳞癌采用GP方案化疗,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04),剂量标准为1250 mg/m2,用药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剂量标准为75 mg/m2,同时对患者实施护肝、利尿、水化等常规治疗,计划治疗2个月。
腺癌采用PP方案化疗,第1天静脉滴注培美曲塞(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288),剂量标准为500 mg/m2,用药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剂量标准为75 mg/m2,同时对患者实施护肝、利尿、水化等常规治疗,计划治疗2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将培养2周之后的DC-CIK细胞进行统一的离心收集和洗涤处理,采用100 ml的生理盐水实施重悬处理之后,在2 h内进行静脉滴注回输,每天进行1次,分5次进行回输[5]。
1.3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后的细胞因子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化疗不良反应例数、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水平改善幅度。
1.4疗效评价标准采用临床普遍应用的RESIS标准[6]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其中CR+PR+SD为临床有效,PD 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治疗后细胞因子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4 、IFN-γ等细胞因子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治疗组仅有17例(41.5%)化疗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35例(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高于对照组的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2.4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水平改善幅度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水平改善幅度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对于晚期肺癌,化疗是最为常见的姑息治疗方式之一。
因其毒副作用大,患者实际耐受的药物剂量较小,不能彻底清除肿瘤病灶,使化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7-8]。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临床继手术、放疗、化疗后对肿瘤治疗的一种新的模式,也是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9-10]。
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不仅会将肿瘤细胞杀死,部分免疫细胞也会受到损伤,使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11]。
DC细胞可以使T细胞应答效应显著增强,激活NK细胞,使抗肿瘤效应得到进一步的放大;CIK细胞主要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对NK细胞所产生的杀伤能力较强,在不对患者机体正常细胞造成损伤的前提下,可以对癌细胞进行更加精准高效的杀伤。
在常规化疗基础上,采用DC-CIK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实施治疗,可以使腫瘤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同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12-14]。
相关领域的研究显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含量会呈现明显增多状态,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处于严重失衡状态,这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Treg属于具有免疫抑制调节功能的一种T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该细胞的含量会明显增多[15-17]。
在常规化疗基础上,采用DC-CIK细胞进行治疗,可以对上述现象进行大幅度纠正,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寿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