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对印象派的影响1

合集下载

以莫奈为例看印象画派与中国山水画

以莫奈为例看印象画派与中国山水画
三、印象画派和中国山水画中的意象 意象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诗词,后来随着各种 艺术形式的发展,才逐渐被应用于多种中国传统艺术 形式中,其中借用最好的就是绘画中的意象。但是意 象是一个概念,并不意味着中国独有,所以我们同样 可以用这个概念来审视印象画派莫奈的作品。长期以 来,情景交融是古今中外画家共同的美学追求,一幅 绘画作品之所以被称得上是一幅艺术作品,一定是包 含画家的主观创造因素在其中。当画家以不同的心境、
43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工| 2022 年第 32 期
二、中国山水画的笔法 中国水墨山水画没有什么色彩,大多是用墨的浓 淡去表现不同的层次、厚度和清晰度。所以,中国山 水画中的写实主义是具有其特殊性的。中国山水画的 一大特点可以概括为重线条、轻色彩。事实上,在中 国山水画中线条的讲究程度绝不亚于印象画派中的色 彩。中国的艺术形式大多都会遵循作者的主观感觉, 也就是会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节奏感,所以中国山水画 中这些线条的运用在无形中遵循一种节奏感,山石纵 横交错点画成行,水交而人稀,有一种起起落落、藕 断丝连之感,是一种极其富有诗意和韵律的存在。 对比印象画派,莫奈在他的那条写生的小船上提 笔挥洒,这些明亮色彩的色点洒在画布上,同样是秉 持着一种节奏和律感的。那么中国山水画的笔法线条 因随主观而随意动吗?实则不然。例如,董源的《夏 景山口待渡图》山石丛林叠嶂,树枝、树叶点苔为主, 层次结构清晰,以披麻皴细密的铺排山石,线条浓淡 有度,十分严谨;远山、远树则要淡化很多,所以笔 力要减轻,线条刻画也比前景更随意些,达到虚化远 景的效果,从而体现远山的气势和意境(如图 4)。在 这个层面上,印象画派和中国山水画是具有共性的, 二者笔触都非常丰富,对眼前景色的描绘是可以做到 不同情况、不同时间用不同的展现方式,外观此起彼 伏、井然错落,内在和谐统一,站在任何角度都有独 特的视觉呈现。在中国山水画中,画家同样将基础笔 法的重叠用到极致,如前文提到的董源擅长的披麻皴, 就是用疏密、浓淡、长短错落的点和线作画,似乱麻 相织盖在山石之上。再如,范宽擅用雨点皴,在《雪

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

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

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历史古代时期。

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和技巧深深吸引了西方艺术家和观众,对西方绘画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跨越了多个时期和艺术流派,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都可以看到中国绘画在西方艺术中的痕迹。

首先,中国绘画对西方艺术的最大影响之一是透视法的引入。

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家开始研究中国绘画中的线性透视法,以及创造深度和空间感的方法。

这对欧洲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画面更加逼真和立体。

其次,中国绘画的一些独特元素也被西方艺术家所吸收和运用。

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风格,强调意境表达和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不是严格按照现实的细节进行描绘。

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在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运动中得到了体现,如印象派画家们强调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此外,中国绘画中的水墨技巧对西方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水墨画强调笔墨的运用和纸张的质感,画家通过墨的深浅、笔触的变化和纸的质感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这种技巧在西方艺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印象派画家通过点状和线状的笔触来表达光的效果,或者现代主义画家使用墨迹和纸的纹理来创造出抽象的效果和纹样。

此外,中国绘画中的题材和主题也对西方艺术有所影响。

中国绘画着重描绘自然风景、花鸟虫鱼等,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西方艺术家也在中国艺术的影响下开始进行自然之美的描绘,例如印象派画家们着重刻画自然光影的变化,以及后来的中国风格与西方风格的融合。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从技法、主题到艺术观念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和传统技巧为西方艺术家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创作灵感,促进了西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绘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也在西方艺术史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印象派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印象派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2012.06学教育99印象派对中国油画的影响胡晓(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海口571127)[摘要]在中国,油画真正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完整地被传进来的时间应该是在20世纪初,当时中国派了很多留学生出去学习,包括印象派绘画的样式、整套的创作套路等,都是在这个年代引进来的。

[关键词]《自画像》;《西洋风景画史略》;油画印象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大致有三条,一是借道日本对中国艺术家和理论界的影响;二是中国艺术家直接到欧洲(主要是巴黎)学习所接受的影响,以及中国画家到苏联学习时,部分画家间接所受到的影响;三是艺术家、文化人和美术理论家对包括印象主义在内的西方近代艺术的翻译介绍。

当然在传播的过程中,艺术展览的举办,图书、画册、期刊的出版,艺术教育,以及现代艺术社团的活动等,作为传播的媒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0世纪初,中国美术初涉西方,正值印象派发展的尾声和有着很大影响的时期,可以说印象派绘画对于中国油画发展有很大影响。

几乎所有早期油画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艺术家李叔同远赴日本学习西洋画,擅长写实,他于1911年作的《自画像》很明显受到当时的印象派和点彩派的影响。

他虽然是最早接受印象派影响的中国美术家,但真正推广和实践印象派艺术的是继他之后的留日学生,如关良、陈抱一、刘海粟等。

其中刘海粟是印象派、后印象派的重要推介者。

虽然刘海粟本人不曾接受西洋画的系统训练,但他在对日本作短期访问后,立即满怀激情地推崇西方绘画的新浪潮。

他的早期油画从构图到光色处理,显然是对法国印象派画家的摹仿和追随。

1919年6月,刘海粟撰写《西洋风景画史略》介绍了印象派。

从海外归来的卫天霖、吴冠中等人的作品,一直保持着与印象派艺术上的联系。

1949年新中国诞生,苏联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批判,改变了中国理论家对印象派的看法———印象主义是资产阶级艺术的颓废流派,是资本主义文化没落的结果,印象主义是形式主义的最后避难所,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美术家们正在同艺术中的印象主义的复活进行坚决斗争。

什么是印象画派,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什么是印象画派,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 结合的主要特征。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 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 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 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探索得益于19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新 发现,孕育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跃迁。因为一切色彩皆 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 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 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 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 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 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 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 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 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 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3、代表人物

代表画家有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 阿、文森特· 梵高、塞尚、高更、修拉等。
4、代表作品



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等,正反 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 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舞台上 的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 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塞尚《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 《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依循了“色彩的逻辑”。 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 画的独立性”步入当时的社会生活。马奈的杰出风俗画,如《咖啡音乐会歌 手》、《咖啡馆里》、《弗利· 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笔下的 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 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 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 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 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 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

中国近代美术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美术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美术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美术对后世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影响:
1. 融合中西元素:中国近代美术在20世纪初开始受到西方绘画技法和艺术思潮的影响,艺术家们开始探索将传统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相融合的方式。

这导致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的出现,例如新文化运动中的新艺术运动,以及中国印象派等。

2. 探索个人表达:中国近代美术鼓励艺术家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

这与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客观描绘和传达特定主题的方式形成了对比。

这种个人主义的审美观念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鼓励他们在创作中追求个人表达和感受。

3. 绘画的社会功能:中国近代美术强调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反映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种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的倾向,对后世的社会艺术和政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中国近代美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艺术家们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的技法和风格,例如中国画和国画。

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试图通过创造性地结合传统与当代元素来创新中国艺术,开辟出新的艺术形式和主题。

总体而言,中国近代美术对后世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融合中西元素、个人表达、绘画的社会功能和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等方面。

这使得中国艺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并为后世的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中国认识印象派之历程

中国认识印象派之历程

中国认识印象派之历程1874年,莫奈在巴黎展出他那幅著名的风景画《印象•日出》。

当时中国艺术界对发生在遥远的欧洲的这一艺术事件一无所知。

在京城里,大清王朝的同治皇帝病入膏肓,慈禧皇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开始实施她独揽大权的宫廷阴谋。

在中国南方,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画家格调清新的作品,得到上层文士和市民阶层的一致好评。

他们被称为“海派”画家——中国的“海派”是与法国的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

在法国印象派画家取得历史性成功之后的1887年,一个日本年轻人到巴黎学习美术,并对印象派绘画产生巨大兴趣,他就是黑田清辉(1866—1924)。

黑田清辉于1893年带着印象派外光写生画法赋予他的艺术激情回到日本,立即引发日本艺坛的巨大波澜。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黑田清辉以倾向于印象派的艺术观念改造了东京美术学校的西画教学,并创立了印象派画风占主导地位的绘画团体“白马会”。

1905年,中国天津的李叔同(1880—1942)去日本留学,次年入东京美术学校,成为黑田清辉教授的追随者,他的作品从1909年开始,连续两次参加白马会展览。

李叔同就这样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接受印象派艺术观念和绘画风格的画家。

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家姜丹书记述李叔同的绘画,说他的风格属于印象派:“上人于西画,为印象派之作风,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欲活,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现存于东京美术学校的李叔同毕业作品《自画像》让我们看到李叔同确实是当年东京美术学校所流行的“准印象派”(刘晓路语)风格的实践者。

虽然中国青年去欧美留学的不比去日本留学晚,但中国美术家对印象派的了解与接受,主要是通过日本美术教育这一环节展开的。

“印象派”这一词语,也间接地来自Impression school的日译,古代汉语中没有“印象”一词,当然更没有“印象派”一说。

由前引姜丹书描述李叔同画风的话里,可以感觉到印象派绘画开始传入中国时,中国艺术界对它缺乏确实的理解。

中国人对印象派绘画的推崇

中国人对印象派绘画的推崇
洲 绘 画 流 派是 哪 个 派 别 ? 怕 不 少 人 给 出 的 答 案 是 : 象 恐 印
自然 的理 解 和 认 识 , 达 到 一 种 超 越 现 实 功 利 的境 界 . 要 要 把 艺 术 作 为 自己 人 格 物 化 的 一 种 手 段 。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从 写 意 的 艺 术 家 一 生 都 会 处 于 “ 炼 ” 中 在 语 言 技 巧 上 . 修 之
个 民 族 之 间 的 审 美 标 准 和 欣 赏 趣 味 的 普 遍 性 和 差 异 性 问
题 。 该 说 。 遍 性 、 同 性 是 主 要 的 , 不 能 忽 视 实 际 存 应 普 共 但
在 的 差 异 性 。 于 有 普 遍 性 . 是 好 的 艺 术 品 , 论 产 生 由 凡 不
强 调 即 兴 式 和 自 由 发 挥 、 势 利 导 。 至 “ 错 就 错 ” 因 甚 将 。
浪 漫 主 义 、 实 主 义 和 印象 主 义 与 其 他 各 种 现 代 流 派 , 写 都
各 有 其 文 化 内 涵 和 艺 术 价 值 .它 们 不 会 因 为 时 代 变 迁 所 造 成 的人 们 审 美 趣 味 的 变 化 而 失 去 其 意 义 和 价 值 正 是 这 种 特 异 的 审 美 追 求 使 艺 术 园 地 愈 来 愈 绚 丽 多 彩 .也 使 人 们 的 艺 术 体 验 和享 受 愈 来 愈 多样 . 来 愈 丰 富 。 术 欣 愈 艺 赏 中有 许 多 有 趣 和值 得 人 们 思 考 的 现 象 .其 中之 一 是 各
于 哪 个 民族 、 个 时代 , 能 为 人 们 欣 赏 : 为 有 差 异 性 , 哪 都 因
不 同 的 民 族 因 审 美 习 惯 有 所 不 同 在 选 择 作 品 时 自然 会 有

小议印象派和中国油画

小议印象派和中国油画

作者: 俞晓夫
作者机构: 上海油画雕塑院教授
出版物刊名: 美术
页码: 51-52页
主题词: 印象派 中国油画 观众 画展 传统绘画 艺术形式 风光 文化名牌 中国观 引申
摘要:法国印象派画展在京沪两地展出,观众络绎不绝,甚至排长队,说明什么,说明法国文化名牌的魅力,照理说这一百多年过去,对于今天已见多识广的中国观众来说,这印象派应该也并不陌生,但时至今日依然风光,我只有说,那就是西方强势文化之底蕴的厉害。

同时也表明,眼下传统绘画依然是中国观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于是再引申下去就自然涉及到了中国油画的生存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对印象派的影响
在欧洲最早的,开始逐渐对东亚美术关注来自16世纪,而中国绝对是关注的焦点,当时言说的东亚瓷器或绘画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但当时欧洲的主流艺术家们却并没有对此产生什么影响,因此迈克尔・苏利文就当时意大利的情形写道:“虽然意大利的博物馆里最早出现了中国绘画,而且意大利的学者对此加以关注,可是意大利的艺术家却对此漠不关心,甚至还显示出了蔑视的态度。

”①到了17世纪晚期时候,这种情形开始改善,一直到18世纪出现了欧洲艺术史上著名的“中国时尚”,从而使中国美术在历史上第一次进入了欧洲艺术创作领域。

当时著名的洛可可时期画家像法国的华托就创作了大量吸收中国人物构图要素
的作品。

到了19世纪中叶,当西方主流社会美术创造者再次将目光看向东亚美术时,很快就出现了西方艺术史上的第二次东亚热,不过,这次居于核心的已不再是中国美术,而是日本的着色版画――浮世绘。

而当时以马奈为核心的印象派、后印象派都通过日本版画表现出了对东亚美术的极大热情。

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要么直接画进一些日本的器物如扇子、和服等,要么采用日本绘画的一些技法,但这些现象就欧洲19世纪中下叶的东亚观点来看,他们并未在中国与日本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而且日本艺术被普遍看成是源于中国,贡布里希在论及当时现象时就不忘指出:日本艺术源于中国。


一、中国式构图对印象派的创新
清朝宫廷画家邹一佳在其《小山画谱》“西洋画”条中对之作了如下归纳:“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布景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

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

学者能参用一二,亦著体发,但笔法全无,虽无亦匠,故不入画品。

”西洋传统画法由于缺乏经提炼的视觉介质自然不具艺术性。

三维透视和光影成形,都是没有超越日常物理视看的结果,也就是缺乏了中国画人物的绘画性和绘画精神所在,而正是这种打破法国当时传统绘画观念的特殊性构图法,让当时抵触传统画法的印象派画家们从中获得了启示,在构图上,印象派画家们首先尝试了对画面景深效果的约简或压平;其次,将构图所筑基德水平视点进行提升;中国式的全景构图和散点透视在印象派画家的画面中展露无疑,早期的惠斯勒《来自陶瓷国度的王妃:银白色的玫瑰》不仅在画面中直接展示了中国元素的场景,该画不仅运用了中国美术的一些构图法则外,还可以鲜明地见出对中国人物画(中国仕女图)中流畅线条的模拟。

而印象派创始人莫奈的很多作品都直接展示了中式化绘画的特点,特别是晚年的“睡莲系列”运用了中式的全景构图,甚至局部描绘,以及德加的作品,例如《棉毛制造品报道中的针织机买主》这幅作品,画面中央那张用鲜明的直线画出的长方形桌子本来不可避免地要展示画面的三维立体感,而德加却独特地在画面右侧用一面隔墙将本来的空间自上而下整个地切割掉了。

将画面进行了空间切割和中心移位。

可以说,印象派的启蒙首先来自于打破传统构图,引用新的构图方式而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