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耐热性鉴定及其耐热性分析_张景云
普通白菜耐热性鉴定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

普通白菜耐热性鉴定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摘要:随着农业产品加工业发展,普通白菜耐热性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为了了解普通白菜耐热性的特征,本研究采用标准热处理方法,利用其生理指标,对普通白菜进行耐热性的鉴定研究,以期为加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1)普通白菜经过热处理,其叶绿素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有所减少;(2)普通白菜在70℃高温处理后,其发芽率和叶片面积膨胀比均得到降低;(3)普通白菜在70℃高温处理后,其水的水势、的含量和叶片紧密度均有微小的改变;(4)普通白菜耐热差异显著,有着明显的品种特异性;(5)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普通白菜耐热性均有所降低。
本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白菜耐热性有着品种特异性,热处理时间较长时耐热性也会有所降低,本实验可为普通白菜加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更好地保证普通白菜加工质量。
关键词:普通白菜;热处理;耐热性;特征;生理指标1言普通白菜(Brassica rapa subsp. pekinensis)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产量占全球植物总产量的12.6%,在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的热抗性研究对其产量提高和加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热处理是传统的果蔬加工技术之一,在普通白菜的加工过程中,温度是影响热加工效果的重要因素 [2]。
热处理时除了考虑温度和处理时间,还应考虑水分、组织损伤、营养素及其相互作用等,因此,从普通白菜的耐热性出发,研究其相关的生理指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其抗热性的程度,也可把握加工技术的运行参数,保证产品的质量。
2料与方法2.1料选择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果品公司收购的普通白菜为研究材料,经过净化蒸煮,失重率在13%~14%之间,分别装入2L容量壶中,分别标记X、Y两种类型。
2.2法2.2.1处理利用热处理仪,分别以X、Y两种普通白菜定温70℃,以8min、10min、12min为处理时间,再分别将标样X、Y放入室温冷藏室,稳定处理X、Y非处理样的室温。
南京地区夏季耐热小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南京地区夏季耐热小白菜品种比较试验一、引言小白菜是中国菜肴中常见的一种蔬菜,其叶片薄嫩,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备受人们喜爱。
在夏季高温的南京地区,种植小白菜时常常面临受热耐热能力差、生长缓慢的问题,选择适合夏季耐热的小白菜品种对于南京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找出夏季耐热小白菜品种,本次试验着重比较了南京地区夏季耐热小白菜品种的生长特性、耐热性和产量。
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希望能够找到适合南京地区夏季种植的耐热小白菜品种,为地方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本次试验选择了南京地区常见的几个耐热小白菜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包括:(1)南京一号:本地常见的小白菜品种,一般生长期为30-35天。
(2)大叶小白菜:叶片较大,生长期为35-40天。
(3)塔香小白菜:呈塔形状,生长期为25-30天。
(4)旺兴小白菜:生长迅速,生长期为20-25天。
2.试验方法(1)选址:选取南京地区典型的小白菜种植区域,选择一块面积相近、土壤条件一致的小白菜种植基地。
(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样地。
每个样地面积为10平方米,试验区域内留有相应的间隔区。
(3)播种管理:试验种子统一购买,使用同一批次的种子,保证品种间的播种质量一致。
采用标准的播种密度和深度,注意保持每个样地的播种量一致。
(4)田间管理:根据各品种的生长周期,合理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工作,保证各样地生长条件的一致性。
(5)观测记录:在播种后,每隔一定时间对各品种的生长情况、叶片颜色、株高、叶面积、地上部鲜重进行观测和记录。
并在收获时对各品种的产量进行统计。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生长特性在试验中,南京地区夏季耐热小白菜品种的生长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南京一号小白菜生长较为稳健,叶片颜色翠绿,叶片薄嫩且较宽,株高适中,生长势健壮。
而大叶小白菜叶片较大,叶色稍显黄绿,株高较高,生长速度稍慢。
塔香小白菜叶片呈塔形状,叶色青翠,但株高较矮,生长势略显不足。
普通白菜耐热性鉴定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

普通白菜耐热性鉴定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普通白菜(BrassicarapaL.)是一种重要的绿叶蔬菜,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等优势。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普通白菜耐热性的研究,以保护蔬菜质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本研究采用物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了普通白菜耐热性鉴定相关的生理指标。
首先,以普通白菜为试验对象,采用蒸煮法对普通白菜进行耐热性鉴定。
实验中,使用1个水浴锅,将水加热到恒定温度,并将所采集的普通白菜样品放入热水中蒸煮2小时,定时抽水采集蔬菜管样本,以定量分析普通白菜耐热性,然后运用管理学法,从生物学和生化学角度,对普通白菜耐热性机理进行研究。
其次,采用生理学方法,研究普通白菜耐热性指标。
首先,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普通白菜的耐热性指标,分析普通白菜的耐热膨大率,观察受热株的生理特性及普通白菜品质指标变化趋势。
其次,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普通白菜提取的叶绿素的含量和质量进行测定,检测普通白菜受热后抗氧化特性的变化。
此外,采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普通白菜受热后细胞内果胶、蛋白质积累及其形态变化,以分析普通白菜受热后细胞器构筑和功能的变化。
最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普通白菜的耐热特性。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普通白菜受热后的表观遗传学机理,并筛选耐热性指标基因,识别耐热性指标基因家族,以及分析耐热性指标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最终促进普通白菜耐热性的改良。
通过以上实验,本研究系统地研究了普通白菜耐热性鉴定相关的生理指标,发现了普通白菜耐热性机理,为普通白菜耐热性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综上所述,普通白菜耐热性的研究结合了物理、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多种技术,通过定量分析普通白菜耐热性,系统地研究了普通白菜耐热性鉴定相关的生理指标,发现了普通白菜耐热性机理,这有助于提高普通白菜的品质和耐热性,有助于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普通白菜的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提升普通白菜的耐热性,今后的研究应继续加强普通白菜耐热性的研究,通过遗传育种等方法对普通白菜耐热性指标进行改良,以增强普通白菜的耐热性,进而提高普通白菜的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南京地区夏季耐热小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南京地区夏季耐热小白菜品种比较试验【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南京地区夏季耐热小白菜品种的表现,以帮助种植者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试验选取了不同的试验地点,并采用科学严谨的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
数据分析显示,有些品种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色,具有较强的耐热性,而有些品种则表现一般。
在结果讨论部分,我们对各品种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种植建议。
最终,我们推荐了几个耐热性较强的品种,排名了各品种的耐热性,并提出了种植时的注意事项。
这项研究对南京地区夏季种植小白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南京地区、夏季、耐热、小白菜、品种比较、试验、试验地点选择、试验方法、观察指标、数据分析、结果讨论、优势品种推荐、耐热性排名、种植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南京地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是适宜蔬菜生长的季节。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耐热性强的蔬菜品种显得格外重要。
小白菜作为南京地区常见的蔬菜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口感好的特点,受到了农民和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小白菜品种繁多,各具特点,种植者往往无法确定哪种小白菜品种在夏季耐热方面表现最好。
本研究旨在对南京地区夏季耐热小白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找出耐热性最强的品种,为种植者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可以为南京地区夏季耐热小白菜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地方蔬菜产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南京地区夏季耐热小白菜品种比较试验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小白菜品种在高温环境下的生长表现,找出在南京地区夏季种植时耐热性最强的品种。
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生长状况、产量表现以及抗逆能力,可以为南京地区夏季小白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也在于为农民提供耐热性较强的小白菜品种推荐,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种植风险,促进南京地区夏季蔬菜种植业的发展。
通过本次试验,希望能为南京地区的夏季小白菜种植提供有益参考,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南京地区夏季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小白菜品系的耐热性鉴定

小白菜品系的耐热性鉴定赵索;陈丽;周传余;周超;徐婷;许健;董扬;武琳琳;李馨园【期刊名称】《黑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为筛选出耐热性好的小白菜品种(系),在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条件下对36份小白菜品种(系)进行高温胁迫处理,测定了热害指数、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小白菜的热害指数和各项生理指标均可作为小白菜耐热性评定的方法,综合利用此方法得到5个耐热好的小白菜品系,分别为小白菜品系B、P05231、509B、BN-2542、X-8.【总页数】6页(P86-91)【作者】赵索;陈丽;周传余;周超;徐婷;许健;董扬;武琳琳;李馨园【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林业科,黑龙江友谊15580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4.3【相关文献】1.小白菜田间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J], 苏小俊;李彬;袁希汉;曹碚生2.电导法鉴定小白菜耐热性初步研究 [J], 周伟华;陈兴平3.矮壮素对小白菜高温半致死温度及耐热性的影响 [J], 李进4.矮壮素对小白菜高温半致死温度及耐热性的影响 [J], 李进5.小白菜耐热性鉴定及其耐热性分析 [J], 张景云;赵晓东;万新建;熊德桃;胡新龙;缪南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通白菜耐热性鉴定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

普通白菜耐热性鉴定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普通白菜(Brassicarapa)是一种极具经济意义的重要蔬菜作物,它不仅广泛种植于农作物综合栽培中,而且在地中海蔬菜产区占有重要地位,丰富人们的膳食。
然而,普通白菜在农作物综合栽培中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耐热性是考察其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研究对普通白菜的耐热性进行了鉴定,研究了白菜在高温条件下的生理指标。
为评估普通白菜的耐热性,本研究采用多道温度处理,观察了普通白菜在16℃、20℃、24℃、28℃和32℃下的不同生理指标,包括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积累量以及种子发芽率。
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白菜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光合速率显著升高,抗氧化系统表现出调节作用,脯氨酸积累量显著减少,种子发芽率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此外,该研究还测定了普通白菜不同温度处理下的抗热敏感性,结果表明,温度对普通白菜的抗热敏感性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也增加,表明普通白菜具有一定的耐热性。
总之,本研究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普通白菜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积累量以及种子发芽率均有一定变化,同时随温度升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也有一定增加,从而证实普通白菜具有一定的耐热性。
因此,应该利用多种抗热技术,有效控制和调节植物温度环境,提高植物的耐热性,以保证普通白菜的高产与高品质。
普通白菜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它对人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耐热性是影响白菜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研究采用多道温度处理设计,研究了普通白菜在高温条件下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不同的生理指标都有一定的变化,抗氧化酶的活性也有一定的增加,从而证实普通白菜具备一定的耐热性。
本研究提供了证据证实普通白菜具备一定的耐热性,旨在指导利用多种抗热技术有效控制和调节植物温度环境,提高植物耐热性,以保证普通白菜高产与高品质。
普通白菜耐热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的生理特性及其适应机制,对相关的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小白菜品系的耐热性鉴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7):86~91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小白菜品系的耐热性鉴定赵 索1,陈 丽2,周传余1,周 超1,徐 婷1,许 健1,董 扬1(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2.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林业科,黑龙江友谊155800)摘要:为筛选出耐热性好的小白菜品种(系),在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条件下对36份小白菜品种(系)进行高温胁迫处理,测定了热害指数、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小白菜的热害指数和各项生理指标均可作为小白菜耐热性评定的方法,综合利用此方法得到5个耐热好的小白菜品系,分别为小白菜品系B、P05231、509B、BN-2542、X-8。
关键词:小白菜;耐热性;鉴定中图分类号:S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67(2014)07-0086-06收稿日期:2014-03-14第一作者简介:赵索(1986-),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硕士,研究实习员,从事设施园艺与蔬菜生理生态研究。
E-mail:zhaosuo_2007@126.com。
小白菜(Brassica rapaL.ChinensisGroup.)又名不结球白菜、青菜和油菜,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种类繁多,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快菜类蔬菜。
在我国栽培十分广泛,多种植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但是,由于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导致小白菜品质下降、口感苦涩、植株黄化、老化现象严重,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在高温胁迫下,植物体内一些生理指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细胞膜的膜脂过氧化加剧、SOD和MDA等有毒物质不断的积累。
试验研究了高温胁迫下小白菜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期筛选出耐热性好的小白菜品系。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材料共36份,分别为CK-1、QY2、B、JYBGB-1、SQB、P05231、P0519、JG3#、日本青梗、KR1、509B、XG、XKB-6、DJ3、日本青梗B-17、QX、孟-1、JPA、SF、MD7001、孟自交不亲和系、LD、4#QG、BN-2542、XLX、TGB、青伏令、矮B、京冠6号、特矮青A3、X-8、AKQ、3#QG、ZSHJ、JFK和台南青梗。
不结球白菜耐热性分子标记及耐热基因片段的克隆的开题报告

不结球白菜耐热性分子标记及耐热基因片段的克隆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白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日常饮食中经常作为蔬菜的一种供人们食用。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影响,高温干旱等环境压力加剧,白菜生产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因此,寻找耐热性良好的白菜品种或优良的耐热基因,成为白菜生产和培育中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子水平上分析白菜耐热性相关基因的标记以及主要的耐热基因片段的克隆,对于揭示白菜的耐热性分子机制、筛选耐热性更加突出的优良白菜品种以及提高白菜的耐热性具有积极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收集白菜不同品种材料进行综合筛选,选取不结球型小白菜品种进行研究。
2.采取PCR-SSR技术等分子标记方法,建立白菜耐热性分子标记图谱。
3.根据分子标记结果,克隆主要的耐热基因片段。
4.通过反转录酶链扩增技术(RT-PCR)分析白菜不结球型小白菜品种不同温度下表达的耐热基因片段。
四、预期研究结果
1.得到白菜不结球型小白菜品种的耐热性分子标记图谱。
2.克隆出白菜耐热基因片段。
3.分析不同温度下白菜耐热基因片段的表达。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
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了白菜不结球型小白菜品种的筛选工作,并进行了PCR-SSR技术的优化。
下一步,将完成PCR-SSR技术的建立,并利用此技术建立白菜耐热性分子标记图谱。
同时,将继续深入研究白菜耐热基因片段的克隆及表达规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为揭示白菜的耐热性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最后,本研究预计可以为耐热性蔬菜的筛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白菜的选育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以 68 份小白菜为试材,通过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出耐热性不同的材料,并对不同耐热性材料的丙 二醛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出 5 份耐热材料 和 5 份不耐热材料,高温胁迫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耐热材料和不耐热材料的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透性 和脯氨酸含量呈升高的趋势,且两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 量可以作为小白菜耐热性鉴定的间接指标。 关键词: 小白菜; 耐热性; 鉴定; 生理指标 DOI: 10: 11869 / j. issn. 100-8551. 2014. 01. 0146
second survey
BCC11 - 1
30
BCC11 - 2
30
BCC11 - 3
30
BCC11 - 4
30
BCC11 - 5
30
BCC11 - 6
30
BCC11 - 7
30
BCC11 - 8
30
BCC11 - 9
30
BCC11 - 10
30
BCC11 - 11
30
BCC11 - 12
30
BCC11 - 13
参照胡俏 强 等[8] 的 方 法,略 有 改 动,热 害 症 状 分 级标准:
0 级—无热害症状,植株生长正常; 1 级—植株受害叶片数 < 全株叶片数的 1 /3;
收稿日期: 2013-04-19 接受日期: 2013-06-26 基金项目: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 CARS - 25)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 2010CBS004) 。 作者简介: 张景云,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育种与栽培研究。E-mail: zhangjingyun0108@ 126. com 通讯作者: 缪南生,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研究。E-mail: jaasvfimiao@ 163. com
OD 值,计算丙二醛含量。 ( 3)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取剪碎混合的叶片 0. 2 ~
0. 5g 放入大试管中,加入 5mL 3% 磺基水杨酸溶液,加
盖玻璃球,于沸水浴中浸提 10min。取出试管,待冷却 至室温后,吸取上清液 2mL,加入 2mL 冰乙酸和 3ml
显色液,于沸水浴中加热 40min,取出冷却后加入 5mL
本试验以 68 份小白菜为试材,在田间自然高温条 件下胁迫,对其表型进行鉴定,筛选出耐热性不同的材 料,并对不同耐热性材料的 MDA 含量、叶片质膜透性 和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比对在高温胁迫下耐热性不 同的材料在生理性状上是否存在相应的差异,从而找
到适合耐热性鉴定的方法,探讨高温胁迫下小白菜耐 热的生理机制,为有效地筛选和培育耐热性强的小白 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甲苯充分震荡,以萃取红色物质。静止待分层后吸取 甲苯层在 520nm 下比色。
1. 3 数据分析
原始数据的整理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软件完 成; 方差 分 析 及 差 异 显 著 性 测 验 采 用 DPS 软 件 完 成[12]。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耐热性材料的筛选 热害指数越小说明材料耐热性越强[10]。通过 2
1期
小白菜耐热性鉴定及其耐热性分析
147
3 级—全株叶片数的 1 /3≤植株受害叶片数 < 全
株叶片数的 1 /2;
5 级—全株叶片数的 1 /2≤植株受害叶片数 < 全 株叶片数的 2 /3;
7 级—植株受害叶片数≥全株叶片数的 2 /3,但
未死亡。 9 级—植株失去经济价值或死亡。
热害指数
=
∑( X × Xi)
第二次调查 热害指数 Heat injury index of the
second survey
平均值 Average
编号 Serial number
调查 株数 The number of surve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一次调查 热害指数 Heat injury index of the first sruvey
第二次调查 热害指数 Heat injury index of the
( 2) MDA 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 0. 5g,加入 10%
三氯乙酸研磨成匀浆至 5mL,移至离心管中,3000r· min - 1 ,离 心 10min,吸 取 2mL 提 取 液,再 加 入 2mL
0. 6% 硫代巴比妥酸,在沸水中煮沸 10min,取出冷却, 4000r·min - 1 ,离心 10min,测定 450、532 和 600nm 的
A×N
× 100%
X: 代表热害级数; Xi: 代表 X 热害级数下植株数; A: 代 表最高级数; N: 代表调查总株数 1. 2. 2 生理指标的测定 通过田间表型鉴定,计算热
害指数,筛选出耐热性不同的材料,用于生理指标的测 定。移栽后第 7 天开始取样,每隔 5d 取样一次,重复 3 次。
( 1) 电导率的测定: 将叶片用 6 ~ 8mm 的打孔器 切割成大小一致的叶块,每个处理取 30 片,分别装入 3 支洁净的刻度试管中,每管放 10 片,加入 10mL 的去 离子水,抽 气,使 叶 片 沉 入 水 下,试 管 置 室 温 下 保 持 1h,充分混匀,采用 DDS - 11A 型电导仪测定测其初电 导值; 测毕,将各试管盖塞封口,置沸水浴中 10min,冷 却,摇匀,测其终电导值[11]。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本试验以 68 份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分别为上海
青、苏 州 青、矮 脚 黄,并 对 其 进 行 编 号 BCC11-1 ~ BCC11-68。 1. 2 方法
试验于 2012 年 7 - 8 月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 花卉研究所实验基地及实验室进行。
选取籽粒饱满、整齐一致、无病虫害的种子 2 ~ 3 粒直播于 50 孔穴盘内,幼苗子叶展平后进行间苗,每 穴留苗 1 株,长至 3 - 4 片真叶时,选取生长健壮、苗龄 一致的植株移栽到田间,其他管理均按常规。 1. 2. 1 热害调查 移栽后 8d 和 16d 选取上述材料各 30 株,进行热害症状的调查并计算热害指数。
次热害指数的调查,计算平均值,依据热害指数平均值 筛选 出 热 害 指 数 最 小 的 5 份 材 料 为 耐 热 材 料,即 BCC11 - 13、BCC11 - 17、BCC11 - 25、BCC11 - 46、 BCC12 - 7,热害指数最大的 5 份材料为不耐热材料, 即 BCC11 - 9、BCC11 - 27、BCC11 - 32、BCC11 - 38、 BCC12 - 6( 表 1) 。利用筛选出的耐热材料和不耐热 材料用于后续生理指标的测定。 2. 2 生理指标的测定 2. 2. 1 高温胁迫对小白菜 MDA 含量的影响 MDA 是植物膜脂过氧化作用的重要产物,其含量多少直接 反映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高温胁迫下,随着胁 迫时间的延长,小白菜耐热材料与不耐热材料的 MDA 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膜脂过氧化程度在逐渐加剧,不 耐热材料 MDA 含量升高的幅度高于耐热材料,说明 耐热材料受高温伤害程度轻于不耐热材料( 图 3) 。定 植后 7d,除耐热材料 BCC11 - 46 和不耐热材料 BCC11 - 32 的 MDA 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余材料间均 没有显著差异,在定植后 12d,除耐热材料 BCC11 - 17 与不耐热材料 BCC11 - 38、BCC12 - 6 的 MDA 含量无 显著差异外,其他耐热材料与不耐热材料间差异均达 显著 水 平,定 植 17d 后,耐 热 材 料 与 不 耐 热 材 料 间 MDA 含量达差异显著。说明不同材料之间的耐热性 存在差异,耐热材料细胞膜稳定性高于不耐热材料,两 者之间从定植 17d 后开始存在差异显著性,耐热材料 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 表 2) 。 2. 2. 2 高温胁迫对小白菜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植物 组织处于逆境胁迫时,细胞膜是受害最为敏感的部位。 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耐热小白菜材料与不耐热材料 的相对电导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细胞膜受伤害 程度逐渐加剧,不耐热材料的增幅明显高于耐热材料, 说明在耐热材料的细胞膜受到的伤害程度小于不耐热 材料( 图 4) 。定植后 12d,BCC11 - 13 与不耐热材料 的相对电导率差异达显著水平,BCC11 - 25、BCC11 - 46 与不耐热材料 BCC11 - 27、BCC11 - 32、BCC11 - 38 差异达显著水平; 定植后 17d,除耐热材料与 BCC12 - 6 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他不耐热材料差异达显著水平, 定植后 22、27 d,耐热材料与不耐热材料的相对电导率 均达差异显著水平。说明从定植后第 22d,耐热材料 与不耐热材料之间的相对电导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小白菜材料之间的耐热性存在着差异( 表 3) 。 2. 2. 3 高温胁迫对小白菜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脯氨 酸( Pro) 是植物体内的一种渗透调节物质,可以保护细 胞膜系统免受外来伤害,提高机体抗逆性。高温胁迫 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小白菜脯氨酸含量呈逐渐升
146
文章编号: 1000-8551( 2014) 01-0146-08
核 农 学 报 2014,28( 1) : 0146 ~ 0153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小白菜耐热性鉴定及其耐热性分析
张景云1 赵晓东2 万新建1 熊德桃1 胡新龙1 缪南生1
在高温胁迫下,植物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会有不同 程度的变化。对于耐热性鉴定的指标已有相关报道, 如细胞质外渗率、丙二醛( MDA) 含量、SOD 活性、POD 活性、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 等一些与抗热性关系密切的指标可作为耐热性鉴定指 标[1 - 6]。虽然近年来的研究提出以热害指数、抗氧化 保护酶、细胞膜透性以及多种经济性状等指标作为小 白菜耐热性鉴定方法[7 - 10],但试验基本上都是在人工 培养箱内进行的,在田间直接进行鉴定的研究还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