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合并肾功衰竭进行血液透析时内瘘的护理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措施

前 的情 况来 看 ,静 脉 与动 脉 内瘘 维 持性 血液 透 析 是患
Hale Waihona Puke 例, 年龄最大者 7 9周 岁 , 最小者 4 7周 岁 , 平 均 年龄 为
( 6 8 . 4  ̄ 5 . 9 ) 岁, 平均病程为( 5 . 7 + 1 . 4 ) 年; 护 理 组 男 患 者
者 的重 要 血管 通道 .同时 这也 是 保证 透 析 治疗 正 常进 4 5例 , 女 患者 3 O例 , 年龄最大者 8 1周 岁 , 最小者 4 6 . 8 行 的必 要 条件 。 糖 尿病 肾病 患者 容 易发 生 血管 病 变 , 所 岁 , 平 均 年龄 为 ( 6 9 . 1 + 5 . 3 ) 岁, 平 均 病 程为 ( 5 . 3  ̄ 3 . 8 ) 年。
丧 失信 心 。有 相关学 者认 为 , 不 良情 绪 出 了影 响胰 岛 素
分 泌之 外 , 还 会对 患者 的认 知功能 造成 极大 影 响。对 于 此 医护 人 员 应该 及 时 的对 患 者 心 理 状 态 加 以 了解 。 在 真 正意 义 上做 到关 心 和爱 护 患者 。针对 患 者 的实 际 情
【 关键 词】 糖尿 痛 肾病 ; 血 液透析 ; 内瘘护 理 【 中图分 类号】R 4 7 3 【 文 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1 6 7 2 — 4 0 6 2 ( 2 0 1 5 ) 0 8 ( a ) - 0 1 5 4 - 0 3
糖 尿病 属 于慢 性疾 病 的一 种 。在 患者 出现 肾脏 衰 尿 病 者 1 3 5例 。现 将 所有 患 者 随机 平 均分 成 护 理组 与 竭 的时候 , 应 该 在第 一 时 间建立 起 血 管通 道 , 并 进行 维 对 比组 ,每组 7 5 例 ,对 比组 男 患 者 4 7例 ,女 患者 2 8 挣 陛血液透 析 , 已达 到清除 患者 体 内毒性 的 目的 。从 当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作者:孟春艳彭玉霞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状况,研究其护理方法。
方法:将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动静脉内瘘栓塞1、3、5年以上发生率。
观察两组瘘的穿刺成功率和感染率。
结果: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成功率低,感染率高,极易发生内瘘栓塞。
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瘘护理的特殊性实施正确引导,加强内瘘护理的责任心,减少损害动静脉内瘘的不良因素,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21-022010年3月发表的我国糖尿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据此估算我国大陆地区约有糖尿病患者9200万,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一。
越来越多的血液透析中心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已逐渐成为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透析则为必不可少的替代治疗[1]。
理想的血管通路是确保透析充分的前提,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通路有较大的优越性。
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常有血管病变,无法建立满意的血管通路,内瘘的存活率明显低于一般透析患者[2],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8月~2012年8月,本中心存活5年以上的血透患者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糖尿病组)48例,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63±21)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组)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58±16)岁。
两组患者的透析年龄、透析时间、透析方式、透析机器、透析器材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回顾性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在透析1、3、5年以上发生率,两组内瘘的穿刺成功率和感染率。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指导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系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指导动静脉内瘘目前是最佳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血管条件良好的透析患者最好选择动静脉内瘘最为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主要有:1、一般选择非优势侧肢体(通常为左侧)做手术,避免在该侧肢体抽血、输液等,最好在术前两周开始做握拳运动,以促进血管充盈;糖尿病等血管条件较差者更应做好充分准备。
2、术后禁止术侧卧位,避免挤压术侧肢体,尽量保持肘关节大于90度。
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若有纱布污染、脱落,或伤口渗血、疼痛等,应及时告知医生;3、术后第二天开始活动术侧肢体的手指,以后逐渐增加手指的运动量,再过渡到活动手腕。
4、向医护人员询问判断内瘘通畅情况的具体细节,一般情况下,术后4--8周后内瘘方可使用。
内瘘只用于透析,不能在内瘘侧肢体抽血、补液、测血压等。
5、穿袖口宽松的衣服,不要在内瘘侧肢体戴手表、饰物或过紧的护腕,内瘘侧肢体不要提重物,抱物品,避免用力活动,但适当的活动有利于保持血流通畅,增加血流量。
6、透析结束后纱布压迫止血,解除纱布压迫后若发现肢体肿胀、疼痛,怀疑渗血,可用手轻轻按压,并告知医生(或自行冰敷及33%硫酸镁湿敷,24小时后可用热敷和喜疗妥)。
7、透析结束24小时后,用喜疗妥适量涂抹内瘘侧前臂正面皮肤,(除透析日外)每日使用。
湿热敷可用柔软温湿的毛巾(温度在37--40℃,以温暖不烫皮肤为宜)轻敷术肢皮肤20--30分钟,每日2--3次,(除透析日外)可每日应用。
目前血液透析技术无论质或量上都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慢性肾衰竭患者依靠以透析为主的血液净化治疗而长期存活已成为现实。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致力于透析并发症的防治和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我们相信医学科学发展的力量会让慢性肾衰竭患者获得更高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郑州市京广南路29号。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探讨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探讨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而糖尿病肾病患者涉及的血液透析治疗,更是给护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血液透析是通过血液透析器使血液从机器中通过滤器,去除体内过剩的水分与废物,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而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动静脉内瘘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过程中,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
1. 术前准备在动静脉内瘘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并针对性地进行细致的嘱咐及相关交代。
同时还应认真收集病人的个人资料、病史和手术记录,准确而全面地记录病人的术前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
2. 护理操作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配合手术医师,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及成功完成。
手术后,应对手术部位进行观察,及时处理手术后的并发症。
在动静脉内瘘术后,应从手术、内镜及各方面评估手术后的患者情况。
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在护理计划中,应包括评估、护理措施、监测措施等。
3. 护理评估术后的护理评估是动静脉内瘘护理的基础。
患者在术后要注意观察动静脉内瘘部位是否有出血、感染等现象,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另外,则需要进行动静脉内瘘的血流测定,监测胸片、透析问题等方面。
同时,对血液透析治疗中使用的透析机器也应进行全面的检查。
4. 护理措施在护理措施上,应经常检查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情况,保持瘘管通畅、无堵塞。
保证透析过程顺利进行,防止透析卡顿。
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血液透析程序。
在护理过程中,还应与患者的家属保持密切沟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做好医学检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监测措施对于患者动静脉内瘘位置的定位和插入精度是需要监测调整的。
针对在透析过程中,若患者动静脉内瘘位置移位,则应及时调整瘘管,保持瘘管的通畅。
对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的护理

对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的护理对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的护理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不足的常见方法,但长期进行透析会导致病人出现血管内瘘,即在肘部或腕部形成的人工血管。
内瘘是病人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它可以为透析提供血液通路。
内瘘的护理非常重要,因为它对透析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瘘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一般需要数周或数月。
在内瘘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并合理护理内瘘,以避免出现并发症。
下面是对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的护理的几个方面:1. 定期评估内瘘的状况。
透析病人需要经常检查内瘘的状况,以确保内瘘的通畅和流量。
护士应该检查病人的内瘘位置,观察是否有瘀斑、水肿等异常症状,确保内瘘区域没有受到任何创伤和感染。
2. 定期清洁内瘘区域。
透析病人需要在内瘘部位进行皮肤护理,包括清洁皮肤和防止感染。
护士应该引导病人按照正确的方法清洁内瘘部位,例如用清水和肥皂清洗皮肤,并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
在洗澡时应避免直接接触内瘘区域,并在每次透析前更换干净的衣物。
3. 规律锻炼。
透析病人应该定期进行运动锻炼,以提高内瘘的血流量。
适度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内瘘变得狭窄或闭塞。
护士应该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的锻炼计划。
4. 遵循合理的饮食。
透析病人需要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减少内瘘的负担和风险。
护士应该引导病人遵循适量、均衡、多样化的饮食规律,特别是限制高盐、高脂肪、高糖和高蛋白的食物。
5. 定期检查血压和透析质量。
透析病人需要随时监测血压和透析治疗的质量。
护士应该定期检查病人的体征和透析机器的参数,确保治疗质量和血压控制,避免内瘘受到过度压迫和破坏。
总之,对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的护理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定期评估、清洁护理、锻炼和饮食,以及监测血压和透析质量。
内瘘的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护士和病人共同努力,以维持透析治疗的最佳效果和生活质量。
探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

301
·临床监护·
探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
孙玉红
(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吉林 安图)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本院 2015 年 8 月至 2018 年 8 月收治的 12 例糖尿病 肾病血液透析颈动脉瘘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前后内瘘成熟时间予以比较。 结果 经护理后,内瘘成熟时间明显比护理前低,数据之间差异较为显著。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动静脉内瘘综合 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保证血液透析质量,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0.197 本文引用格式 :孙玉红 . 探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40):301,303.
0 引言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疾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 蛋白尿、水肿以及高血压为常见症状 [1]。临床上治疗糖尿病 肾病的主要措施是给予血液透析治疗,以有效维持患者生命。 据临床相关数据显示,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而言,要确保透 析有效性,让患者得以长期存活,需建立健康、通畅的血管通 道 [2]。动静脉瘘是一种血管通路,具有长久性,将桡动脉、头 静脉予以直接吻合,使其在吻合处近端、远端之间能够形成两 股血流,导致吻合静脉动脉化膨大鼓起,最终形成皮下动静脉 瘘。据相关数据显示,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给予 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 疾病预后 [3]。因此,本次研究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 静脉内瘘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的内瘘护理

患者 沟通 , 除 患者抑 郁 、 解 恐惧心 理 , 好健康 宣教 , 做 提
高 患者 对血 液透析 的认 识 ; 次 了解 患者 一般 情 况 , 其 测
1 资料 和方 法
1 2 3 内瘘 穿刺 时 的护理 : . . 首先要采 取正确 的穿刺 方
11 一般资 料 :0 5年 至 20 . 20 09年 在我 院透 析 患者 4 9 例, 内瘘 术 采 取 的术 式 端 端 吻合 2 0例 , 侧 吻合 1 侧 0 例, 端侧 吻合 1 , 部 采用碳 酸 氢盐透 析液 , 有严 9例 全 除
角穿刺 内瘘 , 旦 穿 入 血 管 应 当: 一 ( 面 向上 缓 慢 进 斜 针 ; 迅速将 针翻 转 10 , 面 向下 缓 慢进 针 ; 达 到 ② 8 。斜 ③ 需要 的深度 , 针 翻转 10 。旋 转穿 刺 可 以避 免损 伤 将 8。
血 管浅 面 的 内膜 , 少血 管损伤 , 防感染 。 减 预 1 2 4 透 析结 束 时的 内瘘按 压方 法 : 针后压迫 止 血 .. 拔 也是 保 护 内瘘 的 重要环 节。我们 采取 弹力绷 带 固定 纱 布压 迫止 血法 , 穿刺 点 以“ 邦迪” “ 南 白药” 可 贴 或 云 创 覆 盖 。加压度 以不渗血 及 能抠 及震 颤和 听到血 管杂 音 为宜 , 按压 点在 内瘘血 管进 针 点 , 不是 皮 肤进 针 点 。 而 如不 能进 行有 效 的按压 ( 仅压 迫 皮 肤进 针 点) 血 液外 ,
糖 尿 病 患 者 血 液 透 析 的 内瘘 护 理
曲 利 萍 , 钱 卫 明
浅谈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133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现 代 护 理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血液透析患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有足够功能的血管通路,健康通畅的血管通道是血液透析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目前以动静脉内瘘最常用。
瘘管即是患者的命脉。
而DN患者血管呈粥样硬化[1],弹性差,壁厚且不平直,给血管通路的建立及使用带来困难。
因此,对于D N 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合理的护理,延长其使用时间,是顺利进行透析和维持生命的关键。
一个理想的内瘘既能避免反复穿刺给血液透析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危害,又能保证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2]。
现将我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收治8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46例,女34例,年龄28~72岁,全部要血液透析。
1.2 方法全部患者都行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对其自身的内瘘均有不同程度的护理1.3 结果68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占85%,8例因不同原因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占10%(表1)。
2 护理2.1 术前护理保护好内瘘侧手臂的血管,禁止进行注射、抽血、测血压等,可用一条止血带扎在左手臂2/3处,每天反复做此动作5~6次,每次2~5min,连续7d,这样会使您的血管充盈,增加弹性,提高手术成功率;保护皮肤清洁,勿破损。
2.2 术后护理抬高术侧肢体,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应适当抬高患肢使其稍微超过心脏位置,以利静脉回流;每3天换药1次,10~14d拆线;术侧肢体不能压迫,输液、输血、抽血、测血压,术侧不可过度活动,不可穿紧的衣服,不可提重物,受力不超过1kg;术后24h可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指导患者加强手腕部锻炼,鼓励其行内瘘侧手及手臂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术后2周内术侧肢体禁止缠止血带;敷料包扎要松紧适宜,以免阻断血流造成血管闭塞;遵医嘱用药(肿胀:喜疗妥软膏、促进内瘘成熟:罂粟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糖尿病合并肾功衰竭进行血液透析时内瘘的护理
作者:刘丽媛
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09期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时内瘘的护理方法。
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04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2例,A组给予常规内瘘护理,B组实施内瘘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B组内瘘血管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显著(P
关键词: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内瘘;护理
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时,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而血液透析的永久血管通路即为动静脉内瘘。
内瘘理想状况下,穿刺不需要反复进行,使患者承受的痛苦减轻,且血流量充足,有效的保证透析效果达到预期。
但对于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来说,内瘘成功难度比较大,因而动静脉内瘘建立后需实施良好的护理,以保证其能长时间正常的使用。
以常规方法护理患者动静脉内瘘时,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指出,血液透析内瘘护理中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后,可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
本院即以护理干预方法护理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内瘘,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104例,男54例,女50例;年龄48~78岁,平均(57.4±3.5)岁;糖尿病病程2~27年,平均(12.8±2.6)年。
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至少1年,每周2次,每次4~5h;(3)以Nipro 16G穿刺针进行内瘘穿刺;(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2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A组患者内瘘护理时,采取常规方法。
B组内瘘护理时,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1]:
(1)内瘘成形术后,嘱咐患者平卧,适当抬高患肢,约为30°,加速静脉回流,使水肿减轻,静脉输液、注射,血压测量等操作禁止在患肢进行,注意保护患肢,不可受压,严格控制室内温度,保持在20℃以上,但不要超过25℃,如果温度过低,可利用烤灯照射患肢;患
肢被动活动,对造瘘处的情况密切观察,明确血管杂音、内瘘震颤是否存在;术后24h内,造瘘部位血管情况间隔1小时观察1次,若出现不良症状,立即向医生报告。
(2)术后重点观察药物治疗,抗凝药物于术后6h应用,用药后对伤口渗血情况等密切监测,抗感染治疗积极开展,要保证抗凝药物和抗感染药物均不具备肾毒性,预防血管痉挛治疗、扩容治疗也要开展。
(3)对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密切观察,若敷料被污染,立即更换,以适当松紧包扎伤口敷料,预防形成吻合口漏血栓,患肢皮肤温度严密监测,保持温度处于合理范围日,避免形成血栓。
(4)将保护患肢的方法指导给患者,如不受压、不举重物等。
(5)功能锻炼于术后早期开展,术后第1周时,内瘘侧手指进行相应的活动;拆线后,患肢运动适当开展,运动方法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术后第3d起,捏握橡皮球运动指导患者利用患肢开展,1组10次,每天2~3次;术后第6周~第8周,确定内瘘血管的成熟度良好,且已经动脉化静脉血管后,血透治疗方可开展。
1.3观察指标
观察内瘘血管不良情况发生情况,包含血管疼痛、血管变硬、穿刺针眼出血、血流量不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
2、结果
B组内瘘血管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开展过程中,动静脉内瘘为永久性的血管通路,其通畅性及使用时间均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后,由于并不具备良好的血管条件,导致感染、血管变硬、穿刺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发生后,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且会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开展,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2]。
因此,糖尿病合并肾功能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还需要实施有效的护理,减少内瘘血管的不良反应。
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通常不会主动开展护理,且护理多是医嘱的治疗性护理,导致内瘘血管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而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后,从内瘘成形术完成开始,护理人员就密切的护理内瘘血管,确保内瘘血管具备成熟的条件后再开展血液透析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内瘘血管的使用时间[3]。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经护理干预后,内瘘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临床以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时,实施护理干预后,可有效的减少内瘘血管不良情况,使内瘘血管的使用时间延长,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开展,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海娟.糖尿病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2):58+64.
[2]石丽英.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03):322.
[3]關桂霞,龙颖.糖尿病肾衰竭透析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0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