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单元复习课件(语文版九年级上)
九年级(上)Unit7单元复习课件

B. to study; to find
C. with studying; I find D. studying; I find
10. dream 1) v. p/ppdreamed/dreamt 梦想、梦见
dream of /about sb/sth/doing
2) dream(s) n.
A few people said they dreamt of _fl_y_i_n_g_ (fly) to the moon one day.
3. trek v. p_t_r_e__k_k_e_d__ pp_t_r_e_k_k__e_d__ 现分_t_r_e_k_k__in__g
你独自一人徒步穿越森林一定是令人激动的经历.
T_r_e__k_k_i_n_g_ _t_h__r_o_u_g__h__the forest by yourself must be a thrilling experience.
给某人提供某物还可以用
offer sth. to sb.= offer sb. sth. 主动提出做某事 offer to do sth
1. You must be __C____ warm clothes for the winter.
A. provide with B. provide for C. provided with D. provided for 2. His parents are dead. So his
Revision of unit7
Key words
1. peaceful n:__p_e_a_c_e__, adv:__p_e__a_c_e_f_u_l_ly__
I want to be quiet, so I’d like to go somewhere _p__e_a_c__e_f_u_l (peace).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26课《鱼我所欲也》复习课教学课件

理解“本心”的含义,把握文章主旨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
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 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 “本心”。
❖3.善用对照。 ❖ 第一段正反对照阐述“义”
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 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 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 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照,说明 人们对待利欲勾引的不同态度, 批评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 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1、结合《〈孟子〉两章》和本文, 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 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 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产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 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 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 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选择。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 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PPT 语文版 (共58张PPT)

“见利忘义” 乃失其“本 心”
举 例 论 证
反面举例:不辨礼义 论证为人不能见利忘 而受万钟 义,失其“本心”。
本文以鱼和熊掌设喻,提出了 “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赞扬了那 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 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 人们应保持本心,不辨礼义而贪求富 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全文小结:
(一)文言现象汇总
莫春者 “莫”通“暮”。
解释下列句中的“道”:
1、任重而道远。 道路 2、不以其道得之。仁道(行仁义)
解释下列句中的“与”:
1、吾与点也。
2、与吾父居者。
赞赏
和
解释下列句中的“去”:
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背离,抛弃 2、蓬山此去无多路。 1、士不可以不弘毅。 距离 指读书人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发现有千里马。千里马是 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 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 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 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可是喂 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 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可是由于吃不饱, 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 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 里呢? 鞭打它不能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 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好马呀!”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这是他们不识得千里马 啊!
10、五 十 步 笑 百 步
古汉语小结:
一、通假字
1、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感激.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总复习(三)

初三()班姓名:得分: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三)27、订(dìng)鬼一、解词:1、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2、致之所由()3、故得病寝衽()4、存想则目虚见()5、何以效之()6、顾玩所见()7、二者用精至矣(用精:)(至:)8、病者困剧(困:)(剧:)9、病痛恐惧,妄见之也()10、或泄于目(或:)(泄:) 11、觉见卧闻,俱用精神(俱用:)(用:)12、畏惧存想,同一实也()二、填空:1、本文选自的《》,订鬼即的意思,如同他的《论死》,《死伪》一样,是刺向的利剑,是投向的檄文。
2、王充,字,(朝代)家、家。
他批判:“”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学说,认为“”是人的生命和精神的物质基础,“死而精气灭”,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
3、本文的论点是。
三、一词多义:1、夫①夫精念存想()②夫人据案其身()2、用①二者用精至矣()②俱用精神()四、古今异义词:1、顾玩所见古义:;今义:。
2、觉见卧闻古义:;今义:。
3、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古义:;今义:。
五、阅读文段,完成练习: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宋之疱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二者用精至矣。
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
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人者所见非鬼也。
1、选文列举了和的知名例子作为论据,运用了的论证方法,证明“,”的道理。
2、有关庖丁的一个成语是,其意思是:3、“无非马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式?说说“顾玩所见,无非马者”的意思。
六、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人/不病/则不畏惧B、皆/人思今存想/之所致也C、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D、二者/用精至矣七、翻译句子:1、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2、二者用精至矣。
3、病痛恐惧,妄见之也。
4、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5、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改进版

句型转换
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 型之间的转换方法,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
复杂句式理解
学习理解包含从句、非谓语动词等 复杂句式的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 力。
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综合应用
阅读理解
通过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和 补充材料,理解文章主旨、 作者意图和细节信息。
演讲训练
进行命题演讲或即兴演讲训练 ,提高演讲技巧和口头表达能 力。
互动问答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互 动训练,增强听力和口语反应
能力。
06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探讨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在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 离等。
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如中国人注重整体思维,西方人注重分析思 维。
实例分析:如何在不同场合进行得体交流
商务场合
在商务场合中,应注重礼仪和尊重对方文化习惯,避免冒犯对方。同时,要了解对方文化 背景和商务习惯,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旅游场合
在旅游场合中,应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避免对当地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同时,要 与当地居民友好相处,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教育场合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课文背景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一篇关于历史文化的课文,主要讲述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对这一 历史时期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
本文的作者是李华,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许多历史知识 和文化常识。
难点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难点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总复习(一)

初三()班姓名:得分: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一)25、《论语》十则一、解词: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忠:)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传不习乎()5、见贤思齐()6、有一言可以终身之者乎()7、士不可以不弘毅()8、不以其道得之()9、不处也()10、不去也()12、执鞭之士()13、不图为乐(图:)(为:)14、冠者()15、吾与点也()16、莫春者()二、一词多义,写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作用:1、言①言之,貌若甚戚者()②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①任重而道远()2、而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富而可求也()★④咏而归()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②其如土石何()★3、其③其人遂无以对()④惧其不已()⑤其恕乎()★4、恶①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②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5、与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②吾与点也()①为人谋而不忠乎()6、为②吾亦为之()③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三、原文填空:1、曾子曰:“,”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一致。
2、孔子心目中的标准是:3、孔子认为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
4、孔子听了《韶》乐后,竟然,说明孔子对音乐有很高的鉴赏能力。
四、下列各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图为/ 乐之/ 至于/ 斯也B、士/ 不可以/ 不弘毅C、不以其道/ 得之D、君子/ 成人之美五、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浴乎沂,风乎舞雩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甚矣,汝之不惠六、问答题:1、第十则,曾点的话描绘了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得到了孔子的赞许,这表明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2、课文中很多成语都已成为成语,请把这些成语写出来:3、北宋名臣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七、翻译句子:1、子贡问君子。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讲课件(共29张PPT)

•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 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年11月22日星期一9时53分40秒09: 53:4022 November 2021
七、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 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像所造成的。
八、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在那些仆役的手下 受到屈辱,,(与普通马)一同死于马厩里, 不会用“(千里)马的”称号来称呼(它)。
句中的“敲”和“落”极富情趣,把诗人孤 灯侯客的急切之状和惆怅失意的心情,活脱脱 地表现出来了。
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意思是:一阵春雨过后,溪水急涨,顺流望去,远 处渡口本就荒凉,此时更是杳无人迹,唯有一条 空船,随流横在河中,摇荡起伏。这两句描写的 既是郊野渡口的实景,也是诗人当时处境和心 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一缕淡淡的寂寞和忧伤。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九、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它与普通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到,怎么能 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 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他嘶鸣却不能通晓 它的意思
知识点六:文意理解 1《论语》六则主要涉及了那几方面的人生道 理?是分别加以概括。
人教目标九年级 Unit 7 单元复习课件(共16张PPT)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7/212021/7/212021/7/212021/7/2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9. (2013·宜昌中考)我的汤太烫, 没法喝。(hot) My soup 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13·福州中考)His parents are__________ __________ (严 格要求)him. 11. (2013·鞍山中考)为什么不参加英语小组来练习说英语呢? Why don’t you join an English club to__________ __________ English? 答案: 9. too hot to drink/so hot that I can’t drink (it) 10. strict with 11. practice speak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标(YW)
上册 第7单元 ┃基础积累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任重而道远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潮带雨晚来急 (2)____________________ ,野渡无人舟自横。 初闻涕泪满衣裳 (3)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闲敲棋子落灯花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学 》 (5)《论语》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它与《______ 中庸 》《______ 孟子 》合称“四书”,主要记载了我国伟大的 《______ 教育 家、______ 思想 家孔子的言行。 ______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 语( lún ) . 舞雩 ( yú ) . 食 马者( sì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绳mò( 纆 ) pián( 骈 )死 gǒu( 苟 )得 一dān( 箪 )食 zhâgū( 鹧鸪 )
guàn ) 冠 者 ( . 蹴 尔( cù ) .
xǐng ) 自省 ( . 寝衽 ( rân ) .
语文·新课标(YW)上册 第7Βιβλιοθήκη 元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 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 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
语文·新课标(YW)
上册 第7单元 ┃阅读理解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答案] 披上战甲奔驰,一开始好像并不很快。 9.在选文乙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 事然 10.这两段选文表面谈马,实则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 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要善待人才,给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
语文·新课标(YW)
上册 第7单元 ┃基础积累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 失掉罢了。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答案] 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答案]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 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 (6)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案]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同“现”,表现 (6)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面对 (7)执策而临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语文·新课标(YW)
上册 第7单元 ┃基础积累 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 (8)策 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验证 (9)何以效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仔细端详 (10)顾玩 所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单元复习七
语文·新课标(YW)
上册 第7单元 ┃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1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 3.能够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4.能够简单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口语交际:谈谈名人效应。
语文·新课标(YW)
上册 第7单元 ┃基础积累
语文·新课标(YW)
上册 第7单元 ┃基础积累
3.解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 (1)万钟于我何加 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德”,感激 (2)所识穷乏者得 我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赞赏 (3)吾与 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丧失 (4)贤者能勿丧 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等同,一样 (5)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 .
语文·新课标(YW)
上册 第7单元 ┃阅读理解
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 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行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等同,一样 (2)及,等到 8.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案]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语文·新课标(YW)
上册 第7单元 ┃阅读理解
【参考译文】 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每天它食豆数升,喝水 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上战甲奔驰, 一开始好像并不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 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 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得 多却不苟且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跑远路 的良才啊。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食 或尽粟一石 . (1) 之不能尽其材 食 . 执策 而临之 . (2) 之不以其道 策 .
语文·新课标(YW)
上册 第7单元 ┃基础积累
其 真无马邪 . (3) 真不知马也 其 .
[答案] (1)吃;通“饲”,喂养 (2)名词,马鞭;动词,用鞭子打 (3)表推测、反问;表感叹 5.翻译下列句子。 (1)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案] 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2)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 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