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脂溢性脱发100例_万红新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脂溢性脱发100例

中药治疗脂溢性脱发100例

中药治疗脂溢性脱发100例万红新【摘要】目的观察医院自制中药外用方剂"生发酊"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脂溢性脱发患者,用外擦生发酊为主,每日数次不等,每次1~5分钟.一般需连续涂擦半年以上,直至脂溢性脱皮痊愈为止.并对其中26例曾内服中药及用其它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的患者,除外用生发酊涂擦外,又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加服中药.结果痊愈15例,占15%;显效30例,占30%;有效38例,占38%;无效17例,占17%;总有效率为83%.治愈时间最短者153天,最长者563天,平均为332天.结论 "生发酊"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值得肯定,特别是对于难治型的脂溢性脱发,联合内服中药,更能提升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3(011)005【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脂溢性脱发;生发酊;中医药疗法【作者】万红新【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漯河,462000【正文语种】中文脂溢性脱发以往称早秃、男性型秃发、雄性秃发、弥漫性秃发、普通性脱发等,其病与遗传、雄性素、皮脂溢出相关。

症状为头皮部油脂分泌过多,头发有油腻感。

临床表现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导致头皮油腻潮湿,加上尘埃与皮屑混杂,几天不洗头就很脏,并散发臭味,尤其在气温高时更是如此;有时还伴有头皮瘙痒,主要是由于头皮潮湿,细菌繁殖感染引起脂溢性皮炎。

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脱发再生剂”治疗斑秃效果较好。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脱发再生剂”配方,进一步改制成“生发酊”外用涂剂,经我院治疗脂溢性脱发100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用本涂剂治疗的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脂溢性脱发患者,男80例,女20例,男女之比为4∶1。

发病年龄最小21岁,最大56岁,24~45岁发病者46例,占86%;病程最长者达23年,最短者5个月,平均病程为3年。

一种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马洪星
申请号:CN201610678225.1
申请日:20160817
公开号:CN106138467A
公开日:
201611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由侧柏叶、制何首乌、乳香、茯苓、绞股蓝、丹参、蔓荆子、瓦楞子、鸡内金、车前草、青蒿、地骨皮、槐角、人参等中药制作而成。

本中药组合物的组份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组份中的各种原料药物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可有效调节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和自我协调能力,具有补益肝肾、养血生发、清热解毒的功效,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且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

申请人:马洪星
地址:233600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公吉寺镇新街行政村小马庄自然村064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老中医治脱发案例两则

老中医治脱发案例两则

老中医治脱发案例两则
(1)白术红花汤治疗斑秃
秦女士今年38岁,头皮部发生3处约5厘米圆形光滑皮损,脱发明显,皮肤正常,毛囊口清晰可见,无明显症状8个月。

其形容痛苦、面色无华,发病前曾与同事发生过一些矛盾,但是未与别人说清楚或找到什么宣泄的机会或者方式,从此经常思考过虑,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唯恐从此无法治愈,周身乏力,舌质淡,苔薄,脉弱。

为其开了一个中药组方,具体药方:红花、赤芍、远志各,党参,黄茂、当归,白术、炒枣仁、获荃各,木香,龙眼肉,大枣3枚,煎煮成汤药,每日1剂。

患者服用半个月后,精神振作,四肢有力,面色转润,并且患处己经有少数新发生出。

(2)芝麻花飘香治疗斑秃
赵先生今年刚到而立之年,一表人才,只是这头顶有些斑驳枯稿。

着名笑星葛优有一句话说得精辟:“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赵先生对自己的智慧是暗许的,但那不争气的脑袋还是让他黯然神伤。

他私下里不知问了多少人,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脑袋多点“植被”。

有一天,他慕名找到毛顺麟,寻求治疗方法,毛顺麟告诉他说:“想长点头发本不是什么难事。

在农历阳春3月间,趁芝麻花盛开季节,采摘适量的芝麻花,趁湿装入玻璃瓶内,填实后,封好瓶口,埋入地下一尺左右,上面用泥土封牢。

等到过了三伏天以后,在阳历9月份再将瓶子取出,留取瓶内药液备用。

用药前先用水洗净头痴,擦干后用纱布蘸药液涂抹在患处,每日1次,一般不超过10次,即可见效。

治疗后一个月左右,脱发处的头发就会生长出来。

”他牢记心间,次年夏天经过他的精心“培植”,果然脑袋上出现了新风景。

煎中草药汤外洗治疗脂溢性脱发

煎中草药汤外洗治疗脂溢性脱发

煎中草药汤外洗治疗脂溢性脱发
*导读:透骨草为临床常用药物,其功用为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止痛通络,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疮癣肿毒。

民间常用其煎汤熏洗治……
透骨草为临床常用药物,其功用为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止痛通络,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疮癣肿毒。

民间常用其煎汤熏洗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

用其煎汤外洗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较佳,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透骨草60克(鲜草加倍),加水 2000毫升,煎20分钟后取液,待温度适宜时外洗头发,每日1次,连洗7日为1个疗程。

治疗中亦可用洗发剂洗发,但洗后须用透骨草煎剂再洗发1次。

二、典型病例
刘某,男性,36岁。

患者平素嗜食油腻及辛辣食物,近半年来自感头顶部瘙痒,头皮屑增多,每次梳头和洗发时均有大量头发脱落,曾多次外用和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诊见头顶部毛发稀疏,头皮油腻脱屑。

诊为脂溢性脱发,予透骨草煎剂外洗,每日1次,并嘱忌油腻及辛辣食物。

1个疗程后,头皮瘙痒及脱屑症状消失,脱发明显减少。

再连续洗2个疗程后,脱发症状消失,头顶部脱发处有新发生出而愈。

三、体会
脂溢性脱发中医称为发蛀性脱发病,主要因素为过食油腻肥甘及辛辣食物,以致湿热内生,郁阻脉络,血运不畅,头发失于濡养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其与性激素平衡失调,皮脂腺分泌过多有关。

透骨草野生分布较多,药源方便,取其除湿活血之功效,外洗患处,可使药力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故收效颇佳。

此外应注意,中药凤仙草亦有称之为透骨草者,但并非本品,应加以区别。

李静。

用中药女性脂溢性脱发怎么治

用中药女性脂溢性脱发怎么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用中药女性脂溢性脱发怎么治
导语:头发影响着一个人的气质,还可以保护头脑,夏防烈日,冬御严寒,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头发更是美的象征。

而且,头发还能预示着人的身体是否
头发影响着一个人的气质,还可以保护头脑,夏防烈日,冬御严寒,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头发更是美的象征。

而且,头发还能预示着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比如头发枯黄、头发分叉,则有可能是生理不健康的信号。

那么如果患有脂溢性脱发,头发常常脱落,应该怎么办呢。

下面就讲一讲用中药女性脂溢性脱发怎么治。

1、侧柏叶
侧柏叶若干。

将柏叶阴干研细,以春油浸之。

每戟蘸刷头,头发长出后,用猪胆汁人汤洗头。

本方尤适用于女性脱发。

此外,侧柏叶240克(焙干),当归(全身)120克。

将药共研为末(忌铁器),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早、晚各1服,用黄酒或盐汤送下。

此方也可以治疗肾虚脱发。

2、芝麻梗、清明柳
芝麻梗、清明柳(清明节采的柳枝嫩叶)各90--120克。

煎汤洗发,并摩擦头皮,连用1--7日。

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3、芝麻花、鸡冠花
芝麻花、鸡冠花各60克,樟脑1.5克,白酒500克。

将芝麻花,鸡冠花撕碎。

然后浸泡人酒内密封,15日后过滤、再将樟脑人药酒中,使之溶化,备用。

以药棉蘸药酒,涂搽脱发区,每日搽3--4次。

本方尤适用于神经性脱发。

5、胡桃
胡桃2个,榧子3枚,侧柏叶30克。

将药共捣浸雪水梳头,其发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脂溢性脱发中药偏方

脂溢性脱发中药偏方

脂溢性脱发中药偏方脂溢性脱发成了现在困扰男性的主要脱发问题,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导致头皮油腻潮湿,加上尘埃与皮屑混杂,几天不洗头就很脏,并散发臭味,尤其在气温高时更是如此;有时还伴有头皮搔痒炎症,主要是由于头皮潮湿,细菌繁生感染引起脂溢性皮炎,叫人苦不堪言。

那么有没有脂溢性脱发中药偏方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先来看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案例吧!案例:今年小王即将大学毕业,刚刚24岁出头,年纪轻轻就患有脱发的病症,这个问题从大学刚开始就困扰着他。

这三年小王的头发渐渐减少,现在他的头顶毛发稀疏纤细、毛孔缩小、头发缺乏健康的光泽。

尤其是现在夏季的来临,头发变得非常油腻、头皮发痒、头皮屑增多。

每天都会在枕巾上见到许多的头发,只要轻轻一随便一抓就可以拔下一大把头发,洗头的时候满脸盆都是脱发,因此头发越掉越多。

小王对此十分烦恼。

据相关中医师分析说,小王得的病是脂溢性脱发,脂溢性脱发以往称早秃,男性型秃发等,其病与遗传,雄性素,皮脂溢出相关。

症状为头皮部油脂分泌过多,头发有油腻感。

临床表现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导致头皮油腻潮湿,加上尘埃与皮屑混杂,几天不洗头就很脏,并散发臭味,尤其在气温高时更是如此;有时还伴有头皮搔痒炎症,主要是由于头皮潮湿,细菌繁生感染引起脂溢性皮炎。

中医认为,本病早期以血热风燥、脾胃湿热为多见,后期以肝肾不足为主。

临床上,凡见干性脱屑而痒,头发稀少干焦,或枯黄者,多为血热化风化燥所致;湿性脱屑而痒甚,头发粘腻,常由湿热上蒸所致;有遗传倾向,病久则多为肝肾不足。

其病变在毛发、病位在脏腑,尤其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目前常见的止脱生发方法主要有可内服或外敷的西药、植发手术和中成药益肾生发丸。

但是像服用西药副作用会比较多,可能会带来其他问题。

植发手术不仅费用相对较高,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头发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而中成药益肾生发丸则采用制首乌、生地黄、熟地黄、桑葚等中药成分,经过经多名中医药专家的潜心研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制作而成,达到了滋补肝肾、养血生津的作用。

治疗脱发的中草药有哪些

治疗脱发的中草药有哪些

治疗脱发的中草药有哪些中草药在治疗脱发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脱发通常被归类为脾肾不足、气血亏虚或湿热毒瘀等问题所致。

根据个体情况的不同,中草药可以用于内服或外用的方式进行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草药治疗脱发的例子。

1. 香薷:香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滋养头发的功效。

将香薷与橘皮、山茱萸等草药一起煎煮,然后用煎剂涂抹于患处,可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增强头发生长。

2. 桑螵蛸:桑螵蛸是中药中的一味草药,常用于治疗脱发。

可以将桑螵蛸加入煎药中,或者研磨成粉末用于外用。

桑螵蛸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滋养头发,促进头发生长。

3. 白芍:白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

脱发常常和血液循环不畅有关,因此使用白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头皮的养分供应,有助于改善脱发问题。

4. 当归:当归是中药中常用的补血草药,常用于治疗贫血等问题。

在治疗脱发时,可以将当归煎煮后使用其汁液涂抹于头皮,或者将其研磨成粉末用于外用。

当归具有滋养血液、促进头发生长的作用。

5. 黄精:黄精是一种滋养肝肾的中草药,具有补充头发所需的营养物质、调节体内荷尔蒙等作用。

可以将黄精煎煮后用于头皮按摩,或者制成洗发水使用,有助于改善脱发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草药治疗脱发时,应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草药,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进行使用。

此外,脱发问题往往与生活习惯、饮食、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进行治疗,而不仅仅依靠中草药的单一疗效。

在选择中草药治疗脱发时,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效果。

同时,尽量避免过度依赖药物治疗,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平衡营养摄入,保持适量的锻炼和休息,以促进头发的健康生长。

中医内外合治脱发102例,治愈率97%,随访最长10年以上未见复发

中医内外合治脱发102例,治愈率97%,随访最长10年以上未见复发

中医内外合治脱发102例,治愈率97%,随访最长10年以上未见复发第 1453 期作者 / 邬学蓉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东湖乡卫生院编辑 / 刘刚⊙ 校对 / 张芊芊二十多年来,笔者运用中药与针刺结合,内外合治脱发病,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102例临床报导如下。

1.一般资料102例病中:男50例,女52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59岁,其中7~20岁12人,约占12%;20~30岁20人,约占39%:30岁~40岁62人,约占41%;40岁以上8人,约占8%。

病程最短1月,最长10年,其中一年以内52人,1~2年36人,2~3年5人,3~5年8人,10年1人。

(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从分类看,斑秃88人,全秃13人,普秃1人。

102例中有36例在脱发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白发。

多数患者经用“养血生发膏”或“胱胺酸”及“生发宝”等治疗无效,前来就诊。

2.诊断标准脱发病,现代医学系统称“斑秃” 俗称“鬼剃头”,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

以快速、斑状、完全的脱发为特征。

其脱发斑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在斑片边缘的毛发是松动的,可在接近头皮处波折而遗留短的残端。

若新的秃发斑不断出现,直到头发全部脱光为全秃。

当毛发脱落遍及额部、眉毛、阴毛、睫毛、胡须等为普秃。

3.治疗方法4.治疗效果痊愈:脱发全部长出新生黑发,其分布密度、粗细、色泽、健发区相同。

痊愈率达89%。

好转:部分脱发长出白色或黄色茸毛。

好转率达8%。

无效:脱发部无茸毛生长,甚至出现新的脱发。

无效率3%。

(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毛发生长时间多数在治疗后一周左右开始,新生的毛发开始为白色茸毛,少数为黄色茸毛,渐渐增粗变黑,成为正常毛发。

总治愈率97%,随访最短2年,最长10年以上未见复发。

斑秃中一年后复发的用同样的方法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5.典型病例例1:王某女50岁旌阳乡镇江村5组农民,已婚,头发渐进性脱落5年,于1998年10月16日就诊,在外经用“胱胺酸”、“生长宝”、“养血生发膏”、“首乌片”、各种维生素等药治疗无效,就诊时患者额部、顶部、枕部毛发基本脱光,两侧颞部毛发也成片脱落,头皮光亮发痒,烦躁,胸胁胀痛,善太息,夜眠不安,食欲不振,口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卷第5期·总第157期2 0 1 3年3月·上半月刊25状、硬结等症状在用药1~3d内完全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有效:红、肿、痛、静脉条索状、硬结等症状在1~3d内减轻;无效:用药3d发炎部位无变化。

2.2 疗效 65例静脉炎患者经治疗1~2个疗程后,痊愈37例(56.9%),有效25例(38.5%),无效3例(4.6%),总有效率达95.4%。

2.3 典型病例 王某,23岁。

右下肢中度骨筋膜室综合征,连续静脉输注20%甘露醇及七叶皂甙钠5d后,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硬结,明显触痛,用我院自制的外敷膏涂擦,第2天患者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明显减轻,条索状硬结变软;继续用药2d,症状全部消失而痊愈。

3 讨论静脉炎是临床上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机械刺激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静脉血管内膜损害,表现为穿刺点局部红肿热痛,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严重时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是输液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

中医医学认为[4]:静脉炎是输液过程中穿刺伤及局部脉络血行不畅导致血瘀滞阻,“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受阻导致胀痛;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

其发生机理是气血瘀滞,热毒凝滞于血脉,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

我科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自制中药膏外敷(主要成分:厚朴、白芷、天南星、姜黄、大黄、赤芍、陈皮、黄柏,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功效。

大黄、黄柏、清火解毒、散瘀消肿;配伍白芷、厚朴、陈皮香燥化湿,消肿止痛;配南星加强止痛,姜黄活血,与大黄合用,增强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作用。

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自制中药膏剂外敷治疗骨科静脉炎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护士容易掌握,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注意操作时应避开穿刺点,中药外敷应摊制厚薄均匀,太薄容易干,药力不够,效果差。

参考文献[1]蒋冬梅,王曙红,李亚平.复方七叶皂苷防治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3):40-41.[2]车志翎.中药复方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08,6(35):3215-3216.[3]戚新玲,刘传莲.中药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10,3(20):67.[4]柳林,张翠玲,王素君,等.活血通络中药热敷预防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2009,15:553-554.(本文校对:苏 玲 收稿日期:2013-02-03)中药治疗脂溢性脱发100例万红新(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漯河462000)摘 要:目的 观察医院自制中药外用方剂“生发酊”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100例脂溢性脱发患者,用外擦生发酊为主,每日数次不等,每次1~5分钟。

一般需连续涂擦半年以上,直至脂溢性脱皮痊愈为止。

并对其中26例曾内服中药及用其它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的患者,除外用生发酊涂擦外,又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加服中药。

结果 痊愈15例,占15%;显效30例,占30%;有效38例,占38%;无效17例,占17%;总有效率为83%。

治愈时间最短者153天,最长者563天,平均为332天。

结论 “生发酊”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值得肯定,特别是对于难治型的脂溢性脱发,联合内服中药,更能提升疗效。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生发酊;中医药疗法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15 文章编号:1672-2779(2013)-05-0025-02 脂溢性脱发以往称早秃、男性型秃发、雄性秃发、弥漫性秃发、普通性脱发等,其病与遗传、雄性素、皮脂溢出相关。

症状为头皮部油脂分泌过多,头发有油腻感。

临床表现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导致头皮油腻潮湿,加上尘埃与皮屑混杂,几天不洗头就很脏,并散发臭味,尤其在气温高时更是如此;有时还伴有头皮瘙痒,主要是由于头皮潮湿,细菌繁殖感染引起脂溢性皮炎。

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脱发再生剂”治疗斑秃效果较好。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脱发再生剂”配方,进一步改制成“生发酊”外用涂剂,经我院治疗脂溢性脱发100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用本涂剂治疗的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通讯作者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脂溢性脱发患者,男80例,女20例,男女之比为4∶1。

发病年龄最小21岁,最大56岁,24~45岁发病者46例,占86%;病程最长者达23年,最短者5个月,平均病程为3年。

本组中属湿性脂溢性脱发70例,干性脂溢性脱发30例。

前额对称脱发较头顶正中多。

皮损处头发往往油腻发亮,或有大量头皮屑,呈灰白色碎小糠秕状;或头皮干燥,缺乏光泽,自觉瘙痒。

其中有26例曾内服中药及用其它药物治疗,疗效均不明显。

1.2 治疗方法 生发酊由鲜侧柏叶、闹羊花、骨碎补三味药制成。

将鲜侧柏叶、闹羊花、骨碎补加入85%酒精100mL中,浸泡2周后过滤去渣即得。

治疗方法主要以外擦生发酊为主,每日数次不等,每次1~5分钟。

涂擦时自觉皮肤有发热感,也可以在擦药前5分钟,口服烟酸片26 第11卷第5期·总第157期2 0 1 3年3月·上半月刊50~100mg,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以利药液的渗透吸收。

一般需连续涂擦半年以上,直至脂溢性脱皮痊愈为止。

本组中有26例(曾内服中药及用其它药物治疗,疗效均不很明显)除外用生发酊涂擦,又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加服中药,一般需连续服用半年。

中医辨证以脾胃湿热(16例)和肾虚血燥(10例)为较多见。

脾胃湿热型常见于湿性脂溢性脱发患者,药用炒白术12g,茯苓12g,山楂12g,生薏苡仁30g,泽泻9g,木瓜9g,生地黄12g,首乌12g,连翘9g,女贞子12g,墨旱莲12g,白藓皮12g。

水煎服,每日1剂。

肾虚血燥型常见于干性脂溢性脱发患者,药用生熟地黄各15g,何首乌12g,当归9g,白芍9g,桑椹12g,枸杞子12g,羌活9g,丹参12g,天麦冬各12g,菟丝子12g,柏子仁9g。

水煎服,每日1剂。

2 结果2.1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项。

痊愈:治疗后基本长出新发,头发瘙痒及油腻消失;显效:长出2/3以上新发,头皮瘙痒消失,油腻减少;无效:治疗后无好转者。

2.2 临床疗效 按以上标准判定,痊愈15例,占15%;显效30例,占30%;有效38例,占38%;无效17例,占17%;总有效率为83%。

中药内服外涂治疗较单纯外用涂剂治疗疗效好,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8.06,P<0.001)。

治愈时间最短者153天,最长者563天,平均为332天。

3 体会脂溢性脱发属于中医学“油风”、“白屑风”的范畴。

《诸病源候论·须发脱落候》指出:“足少阳之经也……其华在发。

”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另络上唇口。

若血盛荣于须发,胡须发美;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毛发脱落。

”说明血虚毛发失养是脱发形成的原因之一。

中医学认为由于湿热侵袭肌肤,使营养失调,腠理不固,脉络瘀阻,精血生化不利致使毛根不固造成脱发,辨证为:脾胃湿热(平素嗜食甘肥,头发油湿,鳞屑油腻,头发瘙痒,毛发脱落);血虚风燥(头发干燥,稀疏脱落,鳞屑叠起,头皮瘙痒)。

本组100例中,30例为干性脂溢性脱发,症见头发瘙痒,大量脱屑,毛发变细、变脆、枯燥无光泽;70例为湿性脂溢性脱发,皮脂腺分泌旺盛,症见头发油腻较多,瘙痒脱屑,前额两侧逐渐向上脱落。

前者由肾虚血燥而致,后者与脾胃湿热蕴蒸有关。

为此,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择肾虚血燥型和脾胃湿热型26例、分别加服清热润燥、祛风化湿和滋补肝肾、养血安神之药,实践证明,内外合治疗效较单纯外涂生发酊者为优。

生发酊是我院自拟方,具有止痒、生发、去油腻作用。

方中闹羊花有毒,在配方上用量要适当,不得超过鲜侧柏叶用量的1/3(如鲜侧柏叶用3g,闹羊花用量必须小于1g);如果量过大,可使患者头皮出现麻木、疼痛、瘙痒等副作用。

(本文校对:苏 玲 收稿日期:2013-02-20)二解煎治疗癌性发热52例景晓玲1 李录花2* 李 辉3(1河北省昌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昌黎066600;2河北省井陉县医院,井陉050300)3石家庄华光肿瘤医院,石家庄050031)摘 要:目的 探讨肿瘤发热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87例癌性发热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服用二解煎;对照组静滴痰热清注射液。

结果 两组对比治疗组完全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二解煎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可靠。

关键词:癌性发热;中医药疗法;二解煎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16 文章编号:1672-2779(2013)-05-0026-02 张士舜主任医师,1939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196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第一批中医本科毕业生,联合国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第三批、国第四批河北省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

知识渊博,学贯中西,从事中医治疗肿瘤专业50年,具有丰富的肿瘤专业临床经验。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仅就其常用治疗癌症之方作一探讨。

癌性发热是指由于癌症本身引起,无明显感染因素,也可称肿瘤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缩短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

笔者应用二解煎治疗癌性发热52例,较静滴痰热清注射液发热完全控制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病人均来自本院住院患者,病理确诊为癌,其中26例手术治疗后远处转移,34例晚期癌症经放化疗后进展,15例初次诊断为局部晚期肺癌而未抗肿瘤治疗,全部有发热症状,符合癌性发热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35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照《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1]癌性发热诊断标准:经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癌性肿瘤患者体温至少一次超过37.5℃,持续时间超过2周,体检、实验室检查、放射检查缺乏过敏机制,排除药物热等抗生素应用7天,但发热血象无改变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口服二解煎加减,药物组成:柴胡30g,水牛角粉50~100g(包煎),生石膏30~100g(先煎),薏苡仁30g,寒水石30g,羚羊角粉2g(冲服),青蒿30g,知母10~30g,莲子心10~30g,生甘草1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